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 第21章 均输首战平粮价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第21章 均输首战平粮价

作者:苍野王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3 16:00:18

洛阳的清晨,本应被此起彼伏的市井喧嚣唤醒,但今日,一种焦躁不安的气氛却如同浓雾般笼罩着整个城市。太阳刚刚爬上宫墙的鸱吻,将金光洒在南宫的琉璃瓦上,却驱不散德阳殿前广场上那压抑的寂静。百官们按品秩肃立,宽大的袍袖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或多或少带着一丝凝重,目光偶尔交汇,也迅速避开,仿佛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刺。

端坐在九龙御座之上的刘宏,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年轻的面庞上看不出喜怒,只有一片深潭般的平静。北伐凯旋的余威尚未散尽,他身上那件玄色十二章纹冕服似乎比以往更加沉重,也更具威严。他的指尖轻轻敲击着紫檀木的扶手,那细微的“笃笃”声,在寂静的大殿里清晰可闻,敲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众卿,”刘宏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瞬间抓住了所有臣子的注意力,“北疆胡尘暂息,将士用命,赖祖宗庇佑,得保边境安宁。然……”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目光缓缓扫过阶下群臣,将一些人的不安、一些人的揣测、一些人的事不关己都看在眼里。

“然朕巡幸北疆归来后,视察冀、豫,所见所闻,触目惊心!田地荒芜,流民塞道,民生之凋敝,远超朕之想象!”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丝冰冷的怒意,“更有甚者,地方豪强,勾结胥吏,欺压良善,侵吞民田,致使国库空虚,而私库充盈!此乃动摇国本之祸根!”

这番话语如同巨石投入死水,激起千层浪。虽然皇帝北巡归来后已有风声,但如此在朝堂之上公然撕开疮疤,还是让许多养尊处优的公卿们感到不适。尤其是一些出身大族的官员,眼神闪烁,下意识地避开了皇帝锐利的目光。

司徒袁隗,作为士族领袖,不得不出列,他手持玉笏,躬身道:“陛下息怒。地方吏治,积弊已久,非一日之寒。还需从长计议,缓缓图之,若操之过急,恐生变乱。”

“从长计议?”刘宏嘴角勾起一抹讥诮的弧度,“袁司徒,等到饿殍遍野,等到揭竿四起,再去计议吗?朕看,是有人不愿意让朕计议吧!”

他不再给袁隗反驳的机会,目光转向一旁侍立的卢植:“卢尚书。”

卢植应声出列,神色肃然:“臣在。”

“朕命你主持重设‘均输平准署’,章程可曾拟定?人选可曾考量?”刘宏直接切入正题,这就是他今日朝会真正的目的。

“回陛下,”卢植声音洪亮,早有准备,“章程草案已由东观秘阁诸位学士反复推敲拟定,旨在由国家介入重要物资流通,贱时买入,贵时卖出,平抑物价,打击奸商囤积,同时增加国库收入。至于人选……”

他略一迟疑,还是坚定地说道:“臣举荐一人,或可担此重任。”

“讲。”

“原徐州从事,现于洛阳的糜竺,糜子仲。”

“糜竺?”这个名字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细微的议论声。糜家虽是徐州巨富,但毕竟是商贾出身,在看重门第的东汉官场,让一个商人执掌如此重要的新部门,简直是骇人听闻。

大司农曹嵩立刻出列反对:“陛下!万万不可!均输平准,涉及钱粮巨万,关乎国计民生,岂能交由一商贾操持?此例一开,恐天下商人竞相钻营,与国争利,败坏朝纲!臣以为,当选清流干吏主持,方为正道!”

不少官员纷纷附和,一时间,反对之声甚嚣尘上。

刘宏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一切,等声音稍歇,才缓缓开口:“清流干吏?曹大司农,你掌管国家钱粮,可知如今洛阳粟米价格几何?”

曹嵩一愣,他哪里关心过具体市价,只得含糊道:“臣……臣忙于统筹大局,具体市价,自有下属……”

“你不知道,朕告诉你!”刘宏打断他,声音冷冽,“斗粟已逾百钱!而且还在上涨!这就是你这位清流干吏统筹的大局?朕北巡之前,斗粟不过三十钱!短短数月,翻了三倍有余!这就是你们口中的从长计议?等到百姓易子而食,再去计议吗!”

皇帝的怒火如同实质般压了下来,整个德阳殿落针可闻。曹嵩脸色煞白,讷讷不敢言。

刘宏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情绪,他知道,光靠发火解决不了问题。他看向卢植:“卢卿,你既举荐糜竺,想必有其理由。”

卢植镇定自若,朗声道:“陛下明鉴。糜子仲虽出身商贾,然其人家资巨万却乐善好施,诚信着于四海。更兼其精通货殖之道,对各地物产、物流、市价了如指掌,此正是均输平准所需之才。且其为人忠义,陛下破格用之,必感念天恩,竭诚效力。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人。若拘泥于出身,恐误国事。”

刘宏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扫过群臣:“众卿可还有异议?”

阶下一片沉默。皇帝的态度已经很明显,加上卢植力荐,北伐的威望犹在,此刻谁也不敢再轻易触这个霉头。

“既然如此,”刘宏一锤定音,“着即成立均输平准署,秩比二千石,直属尚书台。擢糜竺为均输平准令,总署事务!赐铜印黑绶,即日上任!”

旨意一下,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滴入了冷水。当糜竺穿着一身崭新的官袍,手持诏书和印信,走进位于洛阳东市的均输平准署临时衙署时,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复杂的目光——有好奇,有审视,有鄙夷,更有毫不掩饰的敌意。

这衙署原是某位获罪官员的别业,稍加改建而成。院内,几十名由卢植从各部抽调来的低级官吏和算学博士已经等候在此,他们看着这位以商人身份一步登天的顶头上司,眼神中充满了疑虑。

糜竺并未多言,他只是平静地扫视了一圈众人,然后走到院中摆放的一张巨大的案几前。案几上,铺开着一张巨大的麻纸,上面已经用炭笔勾勒出洛阳及周边地区的简略地图。

“诸位,”糜竺开口了,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蒙陛下信重,委以此任。竺,一商贾耳,本不敢当此大任。然,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今日起,我等便同舟共济,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解难。”

他拿起一支细毫笔,蘸了朱砂,在地图上的几个关键位置画上圆圈。“洛阳米价,自去岁底便开始异常波动。据我所知,目前市面上七成以上的粮粟,掌控在三个大粮商手中。”他点了点三个圆圈,“城西‘永丰仓’的卫氏,城南‘广储号’的吴氏,以及……背后有颍川某些大族影子的‘通济栈’。”

此言一出,下面的官吏们微微骚动。这些信息,他们这些在京城混迹多年的老吏都未必清楚,这位新来的糜令君,竟似了如指掌。

“卫氏倚仗宫中有人,囤积居奇,手段最为酷烈;吴氏与漕运帮派关系密切,控制来路;通济栈背景最深,行事也最为隐秘。”糜竺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寻常生意,“他们三家看似竞争,实则早已默契,共同抬价。如今陛下北伐成功,北疆安定,流民返乡在即,春耕亦将开始,他们料定官府需粮甚急,故而敢于将价格抬到如此离谱之境。”

一名年轻的算学博士忍不住问道:“令君既知根底,我等该如何应对?若强行压价,只怕他们联合抵制,闭仓不售,届时洛阳断粮,恐生大乱啊!”

糜竺看了他一眼,赞许地点点头:“问得好。所以,我们不能硬来。”他放下朱笔,双手按在案几边缘,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锐利起来,“我们的优势在于两点:第一,我们是官署,代表朝廷,有陛下支持,有大义名分;第二,我们有钱,有陛下特批的内帑和部分抄没的赃款作为本金。”

他直起身,开始下达指令,语速快而清晰:“第一队,立刻持我手令,前往洛水码头,封锁所有私人粮船,查验货品、税单,凡有不合规者,一律暂扣!记住,是依律查验,态度要强硬,但手续要齐全,不给人口实!”

“第二队,持均输平准署公文,前往京兆尹府及河南尹府,请求协同,严格控制洛阳各城门,对运粮入城的车辆进行登记造册,尤其是那三家粮商的运粮队,重点关照!”

“第三队,随我前往西市,我们均输平准署,今日要开张营业了!”

命令一条条发出,清晰明确,原本还有些茫然的官吏们仿佛找到了主心骨,立刻行动起来。糜竺则带着一队人,押着十几辆满载着铜钱和空麻袋的牛车,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洛阳西市。

西市人声鼎沸,但粮食交易区却显得颇为诡异。几家大粮店门前冷清,标出的价格高得吓人,而一些小粮铺早已无粮可卖,店主愁眉苦脸。大量市民聚集在街口,望着那高悬的价牌,脸上满是绝望和愤怒。

糜竺的到来,立刻引起了轰动。他命人在市署旁边的空地上,直接搭起一个简易的木台,挂上“均输平准署平价售粮点”的横幅。然后,他让人将一袋袋粟米扛上来,堆成小山。

“诸位洛阳父老!”糜竺站上木台,声音清越,传遍四周,“奉皇帝陛下诏令,设立均输平准署,平抑物价,惠及民生!自今日起,此处售粮,斗粟四十钱!”

四十钱!

这个价格虽然比正常年份略高,但相比之前的一百多钱,简直是天壤之别!人群瞬间沸腾了,人们争先恐后地涌了上来。

“真的只要四十钱?”

“官家说话算数吗?”

“不会是陈年坏米吧?”

面对质疑,糜竺亲自解开一个麻袋,抓起一把金黄饱满的粟米,展示给众人看:“皆是今年新收的河北良粟!童叟无欺!每人限购三斗,以防囤积!排队购买,维持秩序!”

廉价的官粮一出,那几家大粮商坐不住了。卫氏粮店的掌柜很快派人混在人群中打探,确认官粮质量上乘,价格低廉,并非虚张声势。他急忙派人去向背后的东家报信。

接下来的几天,洛阳的粮市上演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糜竺利用官方资本,持续从北疆屯田区、以及通过糜家商业网络从荆州、扬州等地紧急调运粮食入京,在西市和东市设立了多个平价售粮点,牢牢将价格钉在四十钱一斗。他甚至公开了粮食的入库成本和运输费用,表明这个价格官府仍有微利,并非亏本赚吆喝,以此打击奸商散布的“官府撑不了多久”的谣言。

三大粮商试图联手抵抗,闭仓停售,企图造成市场恐慌,等待官府储备耗尽。然而,糜竺早已通过御史暗行和市井渠道,将他们各大仓库的大致存粮数量摸得一清二楚。他算准了他们的库存支撑不了太久,尤其是卫氏,因其囤积最多,资金占用巨大,压力也最大。

同时,糜竺使出了第二招——舆论战。他授意一些说书人和童谣,在市井间传播“卫家米,百姓泪”、“吴家仓,老鼠胖”、“通济栈,黑心肝”之类的顺口溜,将民怨精准地引向这几个大粮商。甚至有一些小吏“无意中”透露,朝廷正在核查近几年的粮税账目,重点就是那几家。

压力之下,联盟开始出现裂痕。背景相对较浅的吴氏率先动摇,他们担心再扛下去,不仅赚不到钱,可能连老本都要赔进去,还会惹上官司。吴氏家主秘密派人接触糜竺,表示愿意按官府指导价出售部分存粮。

糜竺欣然接受,但提出了条件:必须优先供应给均输平准署,并且价格要比指导价再低一成。这是杀鸡儆猴,也是分化瓦解。吴氏权衡利弊,只得答应。

消息传出,卫氏和通济栈又惊又怒。卫氏的东家,仗着与宫中某位权重宦官(曹节余党)的姻亲关系,竟然想出了一条毒计。

这天深夜,糜竺还在衙署中核对账目,一名心腹仓皇来报:“令君!不好了!我们设在洛水码头的一处临时粮仓……走水了!”

糜竺猛地站起身,眼中寒光一闪:“损失如何?可有人伤亡?”

“火势刚起就被巡夜的兵丁和咱们的人发现,及时扑灭了,只烧毁了外围的一些草料,粮仓无恙。但是……抓住了一个纵火之人,他……他声称是受令君您指使的!”

“诬告?”糜竺瞬间明白了对方的伎俩。这是要栽赃陷害,把他这个平准令拖下水,甚至牵扯到皇帝!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对方狗急跳墙,使出如此下作手段,反而说明他们快撑不住了。

“人呢?”

“已被我们控制,塞了口,没让他胡乱喊叫。”

“看好他。”糜竺沉声道,“另外,立刻去请皇甫嵩将军麾下的巡城司马过来,就说我们抓到了一个纵火犯,疑似太平道余孽,意图扰乱京师!”

心腹一愣,随即领会:“属下明白!这就去办!”将纵火案定性为太平道余孽作乱,既能避开针对糜竺的阴谋,又能借力打力,利用朝廷正在严打太平道的东风。

这一手反击又快又狠。第二天,巡城司直接派兵“保护”了卫氏和通济栈在城外的几处主要仓库,美其名曰防止“乱党”破坏。实际上是切断了他们暗中转移粮食的可能。而那个纵火犯,在巡城司的“专业”审讯下,很快就“招认”是受了卫家管事的指使。

形势急转直下。在官方强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多重压力下,卫氏和通济栈终于崩溃了。他们不得不主动找到糜竺,表示愿意无条件接受官府平准价格,开仓售粮。

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洛阳粮价风暴,终于平息。斗粟价格稳定在了四十钱左右,市民们欢天喜地,对这位商贾出身的糜令君交口称赞。均输平准署一战成名,确立了权威。

德阳殿内,刘宏听着卢植的汇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真正轻松的笑意。

“好,很好。糜子仲果然没让朕失望。”他赞许道,“此人通经济,知权变,懂人心,是块难得的干才。告诉糜竺,放手去做,朕支持他。均输平准之策,要尽快推行到三辅、河南等关键地区。”

“臣遵旨。”卢植躬身,随即又道,“陛下,糜竺此次虽胜,却也彻底得罪了卫氏及其背后的势力,还有颍川的那些……只怕他们不会善罢甘休。”

刘宏冷哼一声,目光掠过殿外蔚蓝的天空,仿佛能看到那些隐藏在暗处的魑魅魍魉。

“朕知道。卫家?颍川?”他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凛冽的杀意,“他们不过是疥癣之疾。糜竺是朕立在明处的一杆旗,朕倒要看看,谁敢动这杆旗!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你让糜竺做好准备,更大的风浪,马上就要来了。”

卢植心中一凛,知道皇帝所指的,是那隐匿于民间,却已暗流涌动的太平道,以及那些盘根错节、与国争利的天下豪强。糜竺的初战告捷,只是掀开了这场经济大战的序幕而已。

而此刻,刚刚松了口气的糜竺,在自己的衙署内,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拜帖。帖子上只有一行娟秀的小字:“闻君善贾,愿以天下为市,君可敢与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