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 第14章 秘阁研定限田策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第14章 秘阁研定限田策

作者:苍野王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3 16:00:18

当糜竺在西苑觐见,筹划着以商道行新政;当十八名御史暗行在上林苑深处接过白虹剑,即将隐入黑暗涤荡污秽时,位于南宫深处的东观秘阁,则沉浸在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氛围之中。

这里没有觥筹交错的机变,也没有幽冥般的肃杀,有的只是几乎凝滞的空气,以及那仿佛永不熄灭的灯火。高大的书架如同沉默的巨人,投下幢幢黑影,其上密麻麻的竹简与帛书,承载着自先秦以来数百年的治乱兴衰、典章制度。空气中弥漫着陈旧书卷特有的味道,混合着墨锭的清香与灯油燃烧时产生的淡淡烟炱气。

几日几夜了?

守在秘阁外间的年轻书佐早已换了几班,但核心区域那几张拼凑在一起的长案后,几道身影却仿佛钉在了那里。为首者,正是须发已见斑白、面容因连日缺乏睡眠而更显清癯的尚书卢植。他的对面,坐着虽然年轻,但眉宇间已满是疲惫与专注之色的尚书郎荀彧。周围还有几名从秘阁和少府中精选出来的、精于算学和律法的干吏,此刻也都是一脸憔悴,眼中布满血丝。

长案之上,早已被各式各样的简牍、帛书铺满,几乎看不到原本的颜色。有泛黄的、记载着武帝时期“限民名田”诏令和董仲舒“塞兼并之路”奏疏的古老典籍;有记录着前朝各种田制改革尝试与失败案例的史册;更有大量来自各州郡、关于当前户口、垦田、赋税情况的枯燥数据报表。

他们的任务,是制定出“限田令”与“假民公田”的具体实行细则。这是皇帝“釜底抽薪”四大方略中,最为根本,也最为棘手的一环。触动土地,便是触动这帝国肌体最深层、最敏感的神经,牵动着天下所有拥有土地者的利益,从坐拥万顷的世家豪强,到仅有薄田数亩的自耕农,无人能够置身事外。

“难,难,难!”卢植放下手中一枚沉重的竹简,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声音沙哑地连叹三声。他指着一卷记录着某郡田亩数据的简牍,“光是厘清现有田亩归属,核实‘名’与‘实’是否相符,便是一项足以耗空州郡数载之功的浩大工程!且不说其中‘诡名挟佃’、‘寄户隐匿’等种种伎俩,防不胜防!”

他拿起另一卷帛书,那是他们初步拟定的“限田令”草案:“即便不论清查之难,这限田之额,定在多少为宜?过高,则形同虚设,无法抑制兼并;过低,则打击面过广,恐引天下汹汹,甚至……甚至可能将那些仅有少量田产、本是朝廷根基的士人、自耕农,也推向对立一面!”

卢植的担忧不无道理。土地是这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财富象征,任何试图重新分配蛋糕的行为,都会引来最激烈的反抗。王莽改制的前车之鉴,如同阴魂般萦绕在每一个试图改革田制者的心头。

一名精于律法的老吏也忧心忡忡地补充道:“卢公所言极是。还有,对于超出限额的土地,如何处置?是强制赎买?还是课以重税?赎买,国库难以承担如此巨款;重税,则必然导致阳奉阴违,设法隐匿田产,甚至可能激变!”

另一名负责算学的官吏也接口道:“还有‘假民公田’,公田从何而来?是抄没的官田,还是新垦的荒地?分授的标准如何定?是按丁口,还是按劳力?租税几何?如何防止负责此事的官吏从中渔利,将良田分给亲近,而将瘠土分与贫民?”

问题一个接一个,如同乱麻般缠绕在一起,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衍生出无数的漏洞和弊端,让这本就艰难的改革,举步维艰。长案周围的气氛,愈发沉重。连续的高强度脑力劳动和对未来巨大阻力的预判,让每个人都感到一种心力交瘁的无力感。

荀彧一直沉默着,他面前摊开着一张巨大的白帛,上面用纤细的笔触勾勒着复杂的图表、算式和一些旁人看不太懂的符号。他听得极为认真,不时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用朱笔做出标记。他的脸色同样疲惫,但那双清澈而沉静的眼眸深处,却仿佛有星辰在缓缓运转,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直到众人的讨论暂告一段落,被各种难题困扰得眉头紧锁时,荀彧才轻轻放下手中的笔,抬起了头。

“卢公,诸位,”他的声音依旧平和,带着一种能安抚躁动的奇特力量,“诸公所虑,皆乃老成谋国之言,切中要害。此事之难,确如移山填海。”

他先肯定了大家的担忧,随即话锋一转,指向了案上那些令人头疼的数据和草案:“然则,正因为其难,才更需抽丝剥茧,厘定先后,明确主次,以制度设计,弥补人力之不足,防范人性之贪婪。”

他首先拿起那份关于“限田令”限额的草案:“关于限额,彧以为,或可不必追求一步到位,划定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数额。或可参考各州郡人均垦田数、土地肥瘠、以及当地豪强占地之普遍情况,划定一个浮动区间。例如,在地广人稀之边郡,限额可略高;在人口稠密、兼并严重之中原腹地,限额则需从严。此为一。”

“其二,”他拿起那枚记录着田亩数据的简牍,“关于清查田亩,全面铺开,确实力有未逮,且易打草惊蛇。或可……先从‘新垦’与‘交易’入手。”

“哦?文若此言何解?”卢植精神一振,连忙追问。

“即在推行限田令之后,规定所有新开垦的荒地,必须严格登记在册,且不得超出该户限额。同时,所有田宅交易,必须经官府认证,交易价格、亩数需记录详实,且买方购田后,其名下总田亩亦不得超出限额。如此,虽不能立刻厘清旧账,却可牢牢锁死土地兼并的增量,并逐步通过交易登记,倒逼存量土地的显形。此乃‘锁增量,逼存量’之策。”

荀彧此言一出,卢植眼中顿时爆发出精光!妙啊!这等于是在不立刻掀桌子的前提下,给土地兼并这头猛兽套上了笼头,虽然无法立刻驯服,却能让它再也无法肆意长大!

“那……那对于超出限额的旧有田产,又当如何?”老律法吏急忙问道。

“课以累进重税。”荀彧毫不犹豫地回答,“并非要立刻夺其田,而是让其持有超额土地的成本,变得极其高昂,高到无利可图,甚至成为负担。如此一来,拥有大量土地的豪强,为了规避重税,只有几条路可走:要么,主动拆分土地,假托亲友之名(但此法受限于我们之前规定的交易和新垦限制,风险增大);要么,将部分土地出售(同样受交易限制);要么,接受朝廷的‘赎买’——当然,赎买价格不可能按市价,而是按一个较低的、象征性的官价。其目的,非为夺田,而在逼其放田。”

他顿了顿,补充道:“同时,可配合‘首告’之法,鼓励知情人检举隐匿田产、诡名挟佃者,查实则重赏,并对违规者施以严惩。如此,软(重税)硬(严惩)兼施,方可见效。”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既考虑了现实阻力,又指明了操作路径,让在场众人都有种豁然开朗之感。

“那‘假民公田’呢?”负责算学的官吏迫不及待地问,他已被荀彧的思路深深吸引。

“公田来源,”荀彧指向他面前那张画满图表的白帛,“首重者,乃此次北伐后,北疆新附、可用于屯田的广袤土地!此地远离中原豪强势力范围,近乎白纸,可从容规划,施行最严格、最规范之‘假田’制度,作为样板!”

他手指移动:“其次,乃是各地抄没的官田、无主荒地。至于分授标准,彧以为,当以‘丁口’与‘劳力’结合。壮丁授田多,老弱授田少,但确保每户都能获得足以维系生存的基本田亩。租税,则采取固定比例,如‘十五税一’或‘十税一’,明确写入契约,严禁官吏额外加征。”

“至于防止官吏舞弊,”荀彧的目光变得锐利,“需建立独立的监察与复核机制。或可由即将展开行动的‘御史暗行’兼而察之,或另设田曹巡吏,定期核查授田情况,并允许受田民户直接越级上诉!同时,所有授田信息,必须造册登记,一式多份,分别存于郡县、州牧及中央大司农、尚书台,以便核对,最大限度杜绝篡改。”

荀彧侃侃而谈,将一个个看似无解的难题,逐一剖析,并提出了极具操作性和前瞻性的解决方案。他不仅考虑了政策的有效性,更深入考虑了执行的难度、人性的弱点以及监督的机制。其思虑之缜密,设计之精妙,令卢植这位海内大儒都暗自心惊,更遑论那些属官吏员,早已听得目眩神迷,对这位年轻的尚书郎佩服得五体投地。

“好!好!好!”卢植一扫之前的疲惫与凝重,抚掌赞叹,连说了三个好字,“文若之才,真乃王佐之风!如此设计,虽不敢言尽善尽美,却已最大可能堵住漏洞,指明了可行之道!老夫这便根据文若之策,重新整理细则!”

他看向荀彧的目光,充满了激赏与欣慰。皇帝慧眼识珠,此子将来,必是匡扶社稷的栋梁之材!

荀彧却并无丝毫得意之色,反而更加沉稳,他提醒道:“卢公,即便如此,推行之中,阻力必然巨大。尤其是中原腹地,豪强林立。彧建议,陛下或可采纳‘试点’之策。”

“试点?”

“正是。正如方才所言,首选北疆新附屯田区,此地阻力最小,可快速见效,积累经验,培养干才。同时,可在司隶地区,选择部分皇庄、官田进行试点。待北疆与司隶试点成功,形成规范,积累足够应对各种问题的经验后,再逐步向其他州郡推广。如此,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方可避免因操之过急而引发的全面反弹。”

卢植深以为然:“文若思虑周详,老朽不及!便依此策,我等即刻拟定北疆与司隶皇庄试点之详细方案,呈报陛下!”

秘阁之内,灯火依旧长明。虽然前方依旧道阻且长,但一条清晰可见、通往“耕者有其田”理想的道路,已在荀彧那超越时代的智慧光芒照耀下,被艰难而又坚定地勾勒出来。然而,无论是卢植还是荀彧都明白,这纸上勾勒的蓝图,一旦落入那现实利益交织的泥潭之中,必将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那些盘踞在地方上的庞然大物,绝不会坐视自己的命根子被如此制度化的手段慢慢瓦解。

悬念,如同这秘阁窗外的沉沉夜色,浓郁得化不开。这精心设计的限田之策,能否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扎下第一缕微弱的根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