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 第66章 受降城下胡酋拜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第66章 受降城下胡酋拜

作者:苍野王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3 16:00:18

稽洛山大战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但那股夹杂着血腥与胜利的气息,却已随着南下的朔风,如同无形的浪潮,席卷了整个草原。

龙城化为白地,檀石槐生死不明、仅率数百骑遁走,数万鲜卑主力在稽洛山前灰飞烟灭……这一连串石破天惊的消息,以一种远超汉军斥候马蹄的速度,在广袤的漠南漠北疯狂传播、发酵。每一个听到消息的部落,无论是曾依附于檀石槐的鲜卑别部,还是与鲜卑结盟的乌桓、匈奴残部,亦或是远在燕然山以西的丁零、坚昆等族,无不感到一股发自灵魂深处的寒意。

曾几何时,檀石槐如日中天,一统草原诸部,铁蹄所向,连强大的汉帝国也只能据城而守。这才过去多久?那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竟在转瞬间土崩瓦解,而给予其致命一击的,仅仅是一支不足万人的汉军偏师!汉军的兵锋,何时变得如此锐利?汉将的胆魄,何时变得如此骇人?

恐惧,如同最致命的瘟疫,在草原上蔓延。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那些靠近汉境、在之前大战中幸存下来或是见机得快提前溜走的部落。他们几乎是连滚爬爬地驱赶着牛羊,携带着部落里最珍贵的皮毛、黄金和表示臣服的“贡品”,如同受惊的旅鼠般,疯狂地涌向那个他们曾经畏惧、也曾试图攻破的象征——汉家受降城!

不过旬月之间,受降城外已是另一番景象。

昔日肃杀空旷的城下,此刻密密麻麻扎满了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帐篷,如同雨后草原上冒出的蘑菇。色彩斑驳的部落旗帜有气无力地垂在旗杆上,再也看不到往日的嚣张。来自不同部落的牧民们挤在一起,人喊马嘶,牛羊悲鸣,空气中弥漫着焦虑、惶恐以及一丝劫后余生的庆幸。所有人的目光,都惴惴不安地投向那座巍峨的、如同巨兽般沉默俯瞰着他们的灰黑色城池。

城头之上,“汉”字大旗与“皇甫”帅旗迎风猎猎作响。全身戎装的皇甫嵩,按剑而立,他并未穿着象征文治的官袍,而是依旧一身冰冷的甲胄。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城下那一片黑压压的人头,如同鹰隼俯瞰着躁动的羊群。身后,站着神情肃穆的卢植、眼神中带着审视与计算的贾诩,以及一批经此一战迅速成长起来的青年将领,如曹操、高顺等。段颎则领兵在外,清扫残余,震慑不臣。

“皇甫车骑,城外已聚集大小部落四十七支,皆其酋长亲至,携重礼请求内附归降。”一名文吏捧着厚厚的名册,恭敬禀报。

皇甫嵩微微颔首,脸上看不出喜怒:“传令下去,明日辰时,于城北预设高台,接受觐见。令各部酋长,依序上前,呈贡品,递降表。”

“诺!”

翌日,辰时。

塞外的阳光带着一种清冷的力度,照耀在受降城北新筑的土台之上。土台高约丈余,台上遍插汉军旗帜,迎风招展。皇甫嵩端坐于台中央的主位,卢植、贾诩分坐两侧,曹操、高顺等将领按剑侍立其后,甲胄鲜明,杀气凛然。台下,数百名精选的汉军甲士持戟肃立,组成一道森严的通道,一直延伸到远处那群惴惴不安的胡酋面前。

肃杀的气氛,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

“宣——乌桓峭王、辽西大人苏仆延觐见!”司仪官洪亮的声音划破了寂静。

只见一个身穿锦袍、头戴貂皮冠的乌桓老者,在两个儿子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走出人群。他手中捧着一个铺着红绸的木盘,上面放着几块品相极佳的青玉和一卷羊皮纸。他走到台前规定的距离,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将木盘高高举过头顶,用生硬的汉话高声道:“乌桓峭王苏仆延,率部归顺大汉皇帝陛下!以往罪愆,皆因受檀石槐胁迫,望将军明察!自此以后,愿为陛下守边,永世不叛!”

他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额头顶在冰冷的地面上,不敢抬起。

皇甫嵩面无表情,对身旁的文吏微微示意。文吏上前,取过降表,高声宣读,无非是称颂汉帝威德,自陈罪过,发誓效忠之语。读完,文吏将降表呈给皇甫嵩。

皇甫嵩扫了一眼,沉声道:“苏仆延,尔等能迷途知返,归顺王化,陛下仁德,既往不咎。即日起,划辽西白石山以北三百里为尔部牧区,不得擅自南迁。需遵大汉律令,按时朝贡,并遣王子入洛阳为质,可明白?”

苏仆延闻言,非但没有不满,反而像是松了一口气,连连叩首:“明白!明白!谢陛下天恩!谢将军宽宥!”

“下去吧,自有官吏与你等勘定界址,办理手续。”

苏仆延千恩万谢地退下了。有了他这个在胡人中颇有声望的王爷做榜样,后续的流程顺畅了许多。

“宣——鲜卑东部大人素利觐见!”

一个身材魁梧、脸上带着一道刀疤的鲜卑大汉走上前,他眼神中还残留着一丝野性难驯,但动作却不敢有丝毫怠慢,同样跪地献上降表贡品。他的部落曾是檀石槐的铁杆支持者,此刻却成了最先倒戈者之一。

“宣——匈奴右贤王去卑觐见!”

……

一个接一个的部落酋长,无论往日多么桀骜不驯,此刻都低下了高昂的头颅,在汉军冰冷的甲胄和皇甫嵩威严的目光下,履行着屈辱却又不得不为的臣服仪式。贡品堆积如山,降表汇集成册。他们得到的,是皇甫嵩代表大汉皇帝赐予的、被严格划定范围的牧区,以及必须遵守的一系列条款:不得私铸兵器,不得相互攻伐,不得收纳汉地逃犯,交易需在指定互市场所进行,最重要的是,各部首领必须遣送一名嫡子或至亲前往洛阳“学习礼仪”,实则为质。

没有人敢提出异议。强大的檀石槐和他的联盟已经垮台,汉军展现出的恐怖战力足以碾碎任何不服。此刻的顺从,是唯一生存下去的希望。

曹操站在皇甫嵩身后,冷眼看着这一切,心中波澜起伏。他看到了兵威的极致运用,看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策在此刻化为现实。他更看到,皇甫嵩此举,并非简单的接受投降,而是在废墟之上,亲手为北疆绘制一幅全新的政治地图。划分牧区,是为了分化瓦解,防止再出现一个统一的草原帝国;遣子为质,是为了从根本上控制这些部落的首脑;颁布律令,则是要将汉家的秩序,强行植入这片千百年来遵循弱肉强食法则的土地。

“真乃……大手笔。”曹操心中暗自赞叹,对那位运筹帷幄的年轻皇帝和眼前这位沉稳如山的老将军,敬佩之余,也升起一股强烈的向往。这才是大丈夫当为之业!

就在仪式接近尾声,大部分部落都已受抚完毕时,一阵轻微的骚动从胡酋队伍的后方传来。只见一个衣着相对朴素,面容憔悴但眼神却比其他人多了几分清明的年轻人,排众而出,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立刻跪下,而是对着土台深深一揖。

“扶余国使者,尉仇台,拜见大汉车骑将军!”

扶余?这个远在辽东以北,素来与汉朝若即若离的国度,竟然也派来了使者?

皇甫嵩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抬手示意甲士不必阻拦:“扶余使者远来辛苦。不知贵使此来,所为何事?”

尉仇台不卑不亢,再次行礼道:“外臣奉我国王之命,特来恭贺大汉皇帝陛下,贺喜将军,取得漠北之大捷!我扶余国,愿与大汉永结盟好,重开边市,互通有无。此为我国国书与礼单。”他双手奉上一卷用金线封缄的帛书。

皇甫嵩示意文吏接过。他心中明了,扶余此来,恭贺是假,探听虚实、趁势结交是真。檀石槐的覆灭,无疑让整个东北亚的格局都为之震动。

“贵国好意,本将军代陛下心领。边市之事,关乎两国民生,自当慎重。请使者暂回驿馆歇息,此事容后再议。”皇甫嵩的回答滴水不漏,既未拒绝,也未立刻答应,保留了充分的回旋余地。

尉仇台似乎也料到如此,再次行礼后,从容退下。

受降仪式,至此才算真正结束。城下万余名胡酋与部众,在汉军甲士的注视下,如同潮水般缓缓退去。他们带着复杂难言的心情,返回各自的临时营地,也将带着大汉的律令与约束,返回他们被重新划定的牧区。

皇甫嵩站起身,望着渐渐散去的人群,对身旁的卢植和贾诩缓声道:“北疆之患,暂以兵威平息。然则,欲使其长治久安,非仅靠刀兵与条款所能竟全功。文若(荀彧)所提屯田、教化、互市之策,当尽快推行。”

卢植抚须点头:“将军所言极是。打天下易,治天下难。接下来,才是真正考验我等的时候。”

贾诩则阴柔地补充了一句:“将军,各部虽降,其心未必皆服。尤其那鲜卑素利、匈奴去卑,其眼神闪烁,恐非久居人下之辈。还有那扶余……其使者看似恭顺,实则暗藏机锋。北疆之水,依旧深得很。”

皇甫嵩目光投向远方,那里是广袤而未知的草原深处。

“无妨。大势在我,便容得下些许暗流。只要陛下的新政能在此地扎根,只要我大汉的将士依旧甲坚刃利,这北疆的天,就翻不过来!”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然而,他心中也清楚,重建秩序远比破坏秩序要艰难百倍。草原的狼性难驯,内部的利益需要平衡,朝廷的支持需要维系……这一切,都只是开始。

就在他思忖之际,一骑快马冲破警戒,直抵台下,马上骑士滚鞍落马,双手高举一封插着羽毛的紧急文书,声音带着一丝惊惶:

“报——!凉州八百里加急!羌人北宫伯玉、李文侯反叛,联合同郡胡人,攻破金城,杀太守陈懿,凉州震动!”

一瞬间,土台上下,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刚刚平静下来的北疆,似乎还回荡着受降的余音,而帝国的西陲,已然烽火连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