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 第37章 文若献策固国本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第37章 文若献策固国本

作者:苍野王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3 16:00:18

洛阳,南宫温德殿。鎏金兽首香炉中青烟袅袅,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凝重。北疆大捷的露布(报捷文书)高悬于殿柱之上,墨迹酣畅淋漓,昭示着赫赫武功。然而,端坐于龙椅之上的刘宏,脸上却不见多少狂喜之色,他的手指正轻轻敲打着御案上一份截然不同的奏疏——那是随军的尚书郎荀彧,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安民固本疏》。

殿内,得胜还朝、等待封赏的皇甫嵩、卢植等文武重臣分列两侧,脸上或多或少带着征战归来的疲惫与功成名就的欣然。但所有人都察觉到,陛下的心情,似乎与这凯旋的氛围有些微妙的差异。

刘宏终于抬起头,目光扫过殿下的功臣们,最终落在卢植身上:“卢卿,北疆将士英勇,朕心甚慰。然,朕近日观荀彧所上之疏,夜不能寐。皇甫将军,你为朕,为朝廷,打了一场漂亮仗,拓土百里,扬威塞外。但朕想问诸位爱卿,我们打下了这片土地,然后呢?”

他声音平和,却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让殿内轻松的气氛为之一紧。

“然后?”一名性急的武将出列,声若洪钟,“陛下!自然是派兵驻守,设立郡县,将此地永归我大汉版图!若鲜卑残部敢来,再打回去便是!我大汉兵锋所向,谁敢不服?”他的话代表了许多军中将领的想法,赢得了不少赞同的目光。

刘宏不置可否,将手中的奏疏递给身旁的侍中:“念。念给诸位爱卿听听。”

侍中躬身接过,展开那卷竹简,清了清嗓子,用清晰而平稳的声调诵读起来:

“臣荀彧谨奏:臣随军北征,仰陛下天威,赖将士用命,王师屡战屡捷,胡虏败退,此诚社稷之幸,万民之福。然,臣观塞北之地,烽火虽暂熄,而疮痍满目,民生凋敝。我军虽胜,然千里转运,府库为虚;将士虽勇,然久戍边塞,思乡情切。夫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奏疏的开篇,在肯定军事胜利的同时,笔锋一转,开始详细核算此次北伐所耗费的巨额钱粮、损耗的军械物资,以及后方民夫转运的艰辛。一个个冰冷的数字从侍中口中念出,让原本因胜利而有些发热的头脑渐渐冷却下来。

“……故,兵贵胜,不贵久。然今北疆初定,根基未稳。若徒恃兵威,驻重兵于不毛之地,则国力日耗,如牛陷泥潭;若旋师回朝,则恐胡骑卷土重来,前功尽弃。此两难之境也。”

读到此处,殿内已是一片寂静。荀彧精准地指出了当前最大的困境:军事上的胜利,并未自动转化为政治和经济上的稳固。

侍中的声音继续回荡在殿中:

“臣窃以为,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欲固北疆,必先安民;欲安民,必先足食;欲足食,必先兴屯田、通商贾、修水利、抚流亡。武功之盛,终有尽时;文治之基,方为永固。故,当务之急,非尽追穷寇,而在固我根本……”

荀彧在疏中提出了一个系统性的北疆战后治理方案:

其一,大规模军屯与民屯:利用俘获的鲜卑劳力和内地招募的流民,在朔方、五原、云中等郡,依托黄河水系,开辟大规模屯田区。军队战时为兵,闲时为民,减轻后勤压力,实现粮食部分自给。

其二,有限度、受监管的互市:在指定边城设立官营互市场所,用中原的盐、铁、茶、帛,交换胡人的马匹、牛羊、皮毛。既满足双方需求,缓和矛盾,又可征收商税,充实边用。但必须严格管制铁器等战略物资流出。

其三,修缮城塞,移民实边:加固、新建关键位置的城塞堡垒,形成防御节点。同时,以优惠政策(如授予田宅、减免赋税)吸引内地无地或少地百姓迁往边郡,改变胡多汉少的人口结构。

其四,选拔良吏,教化胡汉:慎选熟悉边事、通晓胡情的官员担任边郡太守、县令,摒弃一味强压,主张“抚剿并用”。同时,设立简易学舍,教授归附胡人子弟汉话、汉字,潜移默化,促进融合。

最后,荀彧写道:“……北疆之治,非一朝一夕之功。需以十年为期,持之以恒,投入钱粮,选派干吏,如同春雨润物,细细经营。待得塞上粮仓充盈,城郭坚固,商旅络绎,胡汉相安,则北疆方为陛下之北疆,而非徒有其名之地。届时,纵有枭雄再起于草原,亦难撼动我根基分毫。此所谓‘固国本’之策也。”

侍中念罢,恭敬地将奏疏放回御案。

殿内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皇甫嵩面露沉思,卢植频频颔首,而一些纯粹依靠军功晋升的将领则显得有些茫然,他们习惯于战场上的冲杀,对于这种需要漫长时间和精细操作的“文治”,感到既陌生又有些……不被重视。

刘宏缓缓站起身,走到殿中,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

“都听清楚了?”他的声音打破了沉默,“荀文若所言,非是怯战,而是谋国!朕这些日子,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我们打败了檀石槐,很好。但如果我们只是打败了他,而没有让这片土地和人民真正成为大汉的一部分,那么十年、二十年后,或许会有另一个‘檀石槐’崛起!战争的胜利,只是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一个将这片土地真正消化、吸收的机会!”

他走到那悬挂的北疆地图前,手指划过那片广袤的区域。

“将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土地,绝不能仅仅成为地图上的一道墨痕,更不能成为不断消耗帝国鲜血和财富的伤口!它必须变成帝国的屏障,变成粮仓,变成牧场,变成新的税源和兵源之地!”

他转过身,眼神锐利而坚定:“所以,接下来的重点,必须转移!从单纯的军事征服,转向全面的治理与建设!荀彧之策,深合朕心!”

他当即下达命令:

“卢植!”

“臣在!”

“由你总领北疆战后事宜,以荀彧此疏为蓝本,联合大司农、将作大匠、尚书台相关曹署,在一个月内,给朕拿出一份详尽的《北疆十年发展纲要》!要明确目标,细化步骤,核算投入!朕要看到每年需要多少钱粮、多少人力、预期达到何种效果!”

“臣,领旨!”卢植肃然应命,深感责任重大。

“皇甫嵩!”

“末将在!”

“北疆军团,进行轮换休整。部分精锐转为屯田兵,归卢植调度。其余部队,驻防重点城塞,清剿小股残敌,保护屯田和互市安全。由攻转守,以稳为主!”

“末将明白!”皇甫嵩沉声应道。他明白,这是战略阶段的必然转换。

“此外,”刘宏沉吟片刻,说出了更具突破性的想法,“在北疆新附之地,朕欲试行‘考成法’与‘项目负责制’。”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这两个名词对他们而言十分陌生。

刘宏解释道:“所谓‘考成法’,便是为所有北疆治理事项,设定明确的考核指标。例如,屯田,第一年需开垦多少顷,产粮多少石;互市,年度税收需达到多少;城塞修缮,需在何时完工。按期甚至超额完成者,重赏!延误或未达标者,重罚!乃至撤职查办!杜绝人浮于事,相互推诿!”

“而‘项目负责制’,便是将诸如‘云中郡水利修复’、‘五原互市建设’等具体事务,设为独立‘项目’,委派专人全权负责,其人、财、物调配,皆给予一定自主之权,朝廷只看最终结果!此举,可激励干才,提高效率。”

这套融合了现代管理思维的制度,让卢植等有识之士眼中大放光彩,他们隐约感觉到,这或许是解决朝廷办事拖沓、效率低下痼疾的一剂良药。

刘宏的决断,为北疆的未来定下了基调。朝会的重心,从单纯的庆功封赏,转向了更为深远和复杂的战后重建与国家治理。这标志着,在刘宏的引领下,大汉帝国的北疆战略,真正超越了“打江山”的层面,开始深入“坐江山”的实质阶段。

荀彧的《安民固本疏》,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后战争时代的方向。其“长治久安”的核心思想,开始成为帝国高层共识。

然而,就在刘宏雄心勃勃地规划着北疆蓝图时,侍中令匆匆入殿,呈上了一份来自并州的紧急密报。

刘宏展开一看,是曹操以“督牧使”和“护军”身份联合发来的。密报中除了例行汇报马苑建设和军务外,重点提及:在他试图清查地方官田,为兑现军功爵赏做准备时,遭到了并州本地几家大姓豪强的联合软抵制。这些豪强或推诿拖延,或提供虚假账册,甚至隐隐传出流言,说朝廷要在边郡与民争利,苛待乡绅。

曹操在信中警告:“……陛下,北疆新定,欲行新政,必触旧利。军功授爵,所赏之田,多需从豪强所占之公田中清出。彼等盘踞地方数代,树大根深,与州郡官吏往来密切。若处理不当,恐激起地方变乱,非但赏赐落空,更恐危及北疆稳定。彧先生‘固国本’之策,于后方根基之地,已遇暗礁。”

刘宏合上密报,眼神变得深邃起来。

他意识到,荀彧描绘的宏伟蓝图,在落地之时,将不可避免地与帝国肌体上另一个顽疾——地方豪强势力——发生激烈碰撞。前方的战火虽熄,但另一场关乎帝国新政能否推行、关乎中央权威能否直达地方、关乎无数将士热血是否会白流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

“固国本……谈何容易。”刘宏望着殿外湛蓝的天空,喃喃自语。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