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 第17章 曹操矢志入学宫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第17章 曹操矢志入学宫

作者:苍野王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3 16:00:18

贾诩那道看似平淡无奇,却暗藏机锋的奏疏,如同在洛阳这潭深不见底的政治湖水中,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虽小,却已悄然改变了湖面下的流向。温室殿内,刘宏刚刚批复了授予贾诩临时权限的诏令,心中的疑虑与期待交织成一张密网。他深知,启用贾诩这步棋,风险与机遇并存。就在他试图将思绪从“贾诩族侄与将作监火灾”那令人不安的关联中抽离时,另一份奏疏,被宦官小心翼翼地放到了他的案头。与贾诩那份朴实无华不同,这份奏疏的封皮干净利落,字迹却隐隐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锋芒。署名是:议郎,曹操。

刘宏的目光在这个名字上停留了片刻。不同于贾诩的“意外之喜”,对于曹操的出现,他有一种“该来的终于来了”的宿命感。在他灵魂深处的记忆图书馆里,关于这个男人的卷帙浩如烟海,其复杂程度远超贾诩。是治世之能臣,还是乱世之奸雄?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将因他今日的决定而彻底改变。他缓缓展开奏疏,一股夹杂着年轻人锐气与深沉思考的气息,扑面而来。

奏疏的开篇,并非寻常的颂圣,而是以一段凌厉的笔触,直指北疆危局:

“臣曹操顿首谨言:今北疆告急,胡骑肆虐,云中、雁门之地,烽燧连日不息,百姓流离,肝脑涂地。此非独边将之过,亦庙堂筹谋之失也!鲜卑檀石槐,枭雄也,整合诸部,其志非小。我朝若仍以昔日待散胡之策应对,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看到这里,刘宏眉梢一挑。好个曹操,开口便直斥“庙堂筹谋之失”,胆气十足。他继续往下看:

“或言,当遣使抚慰,赐以金帛,求一时之安。此谬矣!昔汉武之击匈奴,非好大喜功,乃深知豺狼之性,得寸进尺,和亲纳贡,徒损国威,肥敌寇而已!今檀石槐之患,更甚昔日匈奴初起之时,若再行姑息,恐并、幽非国家之有也!”

言辞激烈,掷地有声,几乎将朝中主和派的遮羞布扯得粉碎。刘宏仿佛能看到一个身材不高,却目光如电的青年官员,正激动地在他面前挥斥方遒。

“然,欲破强胡,非仅凭血勇。臣观近日陛下整饬武备,设讲武堂,此乃英明远见,立万世之基也。然,堂中所授为何?所习为何?若仍循旧法,习射御格斗之术,不过添一猛士,于大局何益?”

笔锋一转,竟对刘宏刚刚寄予厚望的讲武堂提出了质疑。刘宏非但不怒,反而兴趣更浓。

“臣以为,为将者,当知天时、察地理、通人和、明敌情!何为天时?非独阴阳星象,更乃天下大势,国力消长之机也!何为地理?非独山川险隘,更乃漕运粮道,胡虏牧场水草之分布也!何为人和?非独军中号令,更乃朝堂共识,边民向背,乃至胡部内部之裂隙也!何为敌情?非独兵力多寡,更乃其酋长性情,部落恩怨,习俗信仰之细微处也!”

这一段论述,与贾诩的“伐谋”之策隐隐呼应,但格局更为宏大,更像是一套完整的军事哲学。刘宏心中暗赞,曹操此人,果然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奏疏的最后,是铿锵有力的请命:

“臣曹操,虽才疏学浅,然每读史书,见卫霍之功,未尝不拊掌慨叹,恨不能生于其时,持戟跨马,为大汉开疆拓土!今陛下锐意进取,正是男儿用命之秋。臣不敢求为将帅,唯愿能入讲武堂,习新学,明韬略,他日若能为一队率,一军侯,为陛下驱驰于北疆,斩将搴旗,则平生之愿足矣!伏乞陛下恩准!”

放下奏疏,刘宏久久不语。殿内香炉青烟袅袅,他的思绪却已飘远。历史上的曹操,正是在镇压黄巾起义的军事行动中开始崭露头角。如今,黄巾未起,自己却为他打开了另一条路——一条更早接受系统军事教育,更早融入帝国新军事体系的路。这会塑造出一个怎样的曹操?一个更加忠诚、纯粹的“帝国之鹰”?还是…一个更早拥有雄厚资本和正统地位的潜在挑战者?

风险与机遇,再次像天平的两端,在刘宏心中摇摆。但他很快做出了决断。畏首畏尾,如何成就大事?既然要逆天改命,就要有驾驭群雄的魄力!将曹操这样的绝世之才,置于自己的体系之内进行塑造和观察,远比让他游离在外,自行其是,要稳妥得多。

“传议郎曹操,温室殿见驾。” 刘宏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命令传出,宫人内侍皆感诧异。一日之内,陛下连续召见两位低级郎官,先是贾诩,后是曹操,这二人有何特异之处?莫非陛下用人,已有新的取向?

不到两刻钟,曹操便在引导下步入温室殿。他年约二十,身材确如史载,不算高大,但步履沉稳,肩背挺直。他面容英挺,双眉斜飞,眼神锐利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慎,嘴唇紧抿,显得果决而富有主见。与贾诩的内敛不同,曹操身上有一种即便刻意收敛,也无法完全掩盖的锋芒与活力。

“臣曹操,叩见陛下。” 他跪拜行礼,动作干净利落,声音洪亮,透着一股精气神。

“曹卿,平身。” 刘宏打量着他,淡淡开口,“你的奏疏,朕看过了。言辞很激烈啊,就不怕得罪满朝公卿?”

曹操起身,垂手侍立,闻言并无惧色,坦然道:“回陛下,臣只知为国尽忠,为君分忧。若因言辞直率而获罪,乃臣之本分。然,北疆危局,关乎社稷存亡,臣不敢不言,不敢不尽言!”

“好一个不敢不言,不敢不尽言。” 刘宏微微颔首,“你说讲武堂若只教射御格斗,不过添一猛士。那你以为,当教何种学问,方能培养出你所说的,知天时、察地理、通人和、明敌情之将才?”

这是一个考校,也是一个引导。

曹操显然深思过这个问题,略一沉吟,便条理清晰地回答:“陛下,臣以为,讲武堂之学,当分四科。其一,基础科,队列、体能、兵器操练不可废,此为根基。其二,战史科,非独研读《孙子》、《吴子》,更需详析古今着名战例,如长平之战、巨鹿之战、卫霍北伐,乃至近期段熲将军平定羌乱之战,剖析其胜败之由,地形之用,时机之握。”

刘宏不动声色,示意他继续。

“其三,舆地科,”曹操眼中闪烁着光芒,“需熟记大汉疆域及周边山川地貌、关隘要塞、水脉粮道。更需研习胡地地理,其部落分布,牧场范围,水源所在。最好能制作精细沙盘,使学员如亲临其境。其四,实务科,当学习后勤转运、营寨构筑、军械维护、伤病救护,乃至…如何审讯俘虏,如何利用商旅收集敌情,如何撰写军报战表。为将者,需知兵事乃一系统工程,非匹夫之勇可胜任。”

这一番论述,不仅回答了刘宏的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细化了刘宏自己对于军事教育的构想。其思路之缜密,视野之开阔,让刘宏再次确认,眼前这个年轻人,确实拥有着超越时代的军事天赋。

“曹卿之论,深得朕心。” 刘宏终于露出一丝赞许的笑意,“你奏疏中请入讲武堂,朕,准了。”

曹操闻言,脸上瞬间涌上激动之色,再次跪倒:“谢陛下隆恩!臣必刻苦研习,不负陛下期望!”

“不过,” 刘宏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讲武堂非寻常官学,乃朕寄予厚望之所在。入学之后,你需忘却议郎身份,与寒门子弟、边军士卒一同起居,一同操练,严守堂规。你可能做到?”

“能!” 曹操毫不犹豫,斩钉截铁,“臣愿从最底层做起,绝无怨言!”

“很好。” 刘宏站起身,走到曹操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目光深邃,“曹孟德,朕知你非池中之物。讲武堂是你砺剑之所,朕希望他日北疆烽火中,能看到你一展所长,为朕,为大汉,立下不世功业。莫要让朕失望。”

“陛下知遇之恩,臣纵肝脑涂地,亦难报万一!” 曹操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这一刻的感激与忠诚,无比真实。

刘宏亲自将曹操扶起,又勉励了几句,便让他退下,准备入学事宜。看着曹操强压兴奋、步履生风离开的背影,刘宏的眼神却复杂起来。

他回到案前,取过一张特制的、用于与前线统帅秘密通信的薄绢,提笔蘸墨。他需要给即将抵达前线的皇甫嵩,写一封密信。

“皇甫将军亲启:讲武堂初立,首期学员中,有议郎曹操者,字孟德,颇有才志,然年少气盛,锋棱过露。朕使其入学,意在磨砺。然此子非常人,将军于前线,可细观其行,察其能,尤其留意其于军务、谋略之见解,及与同袍相处之道。若真有实才,不妨予以机会,使其于实战中历练,然需置于可控之局,慎防其冒进擅权。此子乃璞玉,需精心雕琢,亦需谨防其伤手。具体分寸,将军自可权衡。阅后即焚。”

写罢,他用火漆封好,唤来绝对忠诚的密使,令其以最快速度送往皇甫嵩军中。

这番安排,可谓煞费苦心。既给了曹操成长的空间和机会,又让皇甫嵩这位老成持重的帅才在旁密切关注,既是培养,也是制约。他要将曹操这头未来的雄狮,驯养在帝国的牢笼之中,让其利爪对准外敌,而非内部。

处理完曹操之事,刘宏刚松了口气,准备继续批阅那堆积如山的奏疏,卢植却再次匆匆求见。这位一向沉稳的尚书令,此刻眉宇间笼罩着一层更深的阴云。

“陛下,”卢植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与严峻,“关于贾诩族侄及那名黄门的调查…有了新的进展。”

“讲。”刘宏心头一凛,知道重点来了。

“那名黄门,经过暗查,曾与…与中常侍张让府上的一名管事,有过数次秘密往来。”卢植深吸一口气,“而张让,陛下是知道的,他虽表面上已向陛下输诚,但其昔日与曹节、王甫关系匪浅,宫中势力盘根错节…”

张让?

刘宏的眼神瞬间锐利如鹰。曹节的残余势力?他们破坏元戎连弩的研制,动机充足。但…这怎么会和贾诩扯上关系?是贾诩族侄个人行为,还是贾诩本人与张让势力有所勾连?若贾诩真与宫内宦官残余有染,那他献上离间计,目的就绝非单纯!

就在刘宏心念电转之际,卢植又补充了一句,让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此外,臣还查到,就在陛下召见贾诩,授予其职权之后不久,曹操…曹议郎曾与贾诩在宫门外偶遇,二人驻足交谈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虽看似寻常寒暄,但…”

曹操?贾诩?

这两个他今日接连重用的“未来之星”,竟然在宫外有过接触?

刘宏缓缓坐回龙椅,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桌面。曹操,贾诩;将作监火灾,宦官残余势力;北疆烽火,朝堂暗流…这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孤立,却仿佛被无数根看不见的丝线隐隐连接在一起。

他感觉自己仿佛坐在一张巨大的棋盘之前,落子的,却不止他一人。

曹操这步棋,他刚刚落下。贾诩那步棋,也已出手。

可这盘棋的对手,究竟是谁?是北方的檀石槐?是朝中的保守派?是宫里的宦官残余?还是…这些他试图驾驭的“英才”本身?

刘宏的目光投向殿外灰蒙蒙的天空,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重重地笼罩在他的心头。

“传令给卢毓(卢植之子),”他低声对卢植吩咐道,“让他的人,给朕盯紧张让府邸,还有…讲武堂。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来报!”

这洛阳城,这大汉天下,真是越来越有趣了。而他,必须比所有人都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