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 第62章 李膺入阁注经典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第62章 李膺入阁注经典

作者:苍野王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3 16:00:18

东观秘阁的启用,并未大肆声张,但其无形的涟漪却已悄然荡开。当曹党覆灭的鲜血尚未被洛阳冬日彻底冻结,当朝堂上下仍在咀嚼着权力更迭的震撼时,几位身着素袍、面容清癯的身影,已在一个飘着细雪的清晨,悄然从不同的方向,汇入了南宫东观那扇新悬“秘阁”匾额的厚重木门之后。

为首者,正是李膺。

踏入这被称为“石室”的主殿,一股混合着陈年墨香、防蛀草药以及新木清冽气息的味道扑面而来。殿内幽深,高大的书架如同沉默的巨人,投下长长的阴影。仅有几盏青铜连枝灯在深处摇曳,光线勉强驱散着角落的昏暗,反而更添几分肃穆与神秘。

李膺的脚步很慢,目光缓缓扫过这陌生的环境。他被禁锢、被边缘化太久,重返这象征帝国文脉核心之地,心中百感交集。不再是当年意气风发、激扬文字的太学领袖,岁月的磨砺与政治的残酷,在他眉宇间刻下了更深的沟壑,但也淬炼出了一种更为沉静坚韧的力量。

“李公,这边请。”一名身着低级文官服色、眼神却异常机敏的年轻人(卢植安排的引路人)低声指引,将他引向主殿一侧的配殿。

这间配殿比主殿稍小,但布置得更为精心。数张宽大的紫檀木案几依窗排列,上面整齐地摆放着文房四宝,以及…一堆堆或新或旧的简牍与帛书。已有几人先到,正默默地整理着自己的书案,见到李膺进来,纷纷起身,无声地拱手致意。杜密、范滂……皆是昔日党锢之祸中幸存下来的清流脊梁,眼神交汇间,有劫后余生的庆幸,更有重担在肩的凝重。

没有过多的寒暄,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在空气中流淌。他们被陛下以“校注典籍”的名义征召于此,但每个人都清楚,那不过是层掩人耳目的薄纱。

“诸公,”那引路的年轻人见人已到齐,便从怀中取出一卷用明黄绶带系着的帛书,神色恭敬,“此乃陛下亲旨,为秘阁首期要务。”

众人神色一凛,整理衣冠,准备跪接。

年轻人却道:“陛下有口谕,秘阁之内,凡接旨议事,行揖礼即可,不必跪拜。”

又是一份殊荣与信任。李膺等人心中微热,齐齐躬身长揖。

年轻人展开帛书,朗声宣读,内容却让几位大儒略感意外:“……命尔等精校《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务求勘误正谬,探微索隐,明其数理,究其本源,以期格物致知,利国惠民……”

《周髀算经》?《九章算术》?

竟是数学典籍?

李膺眉头微蹙,旋即舒展。他非迂腐之辈,深知算学乃经世致用之基,只是没想到陛下将如此“俗务”列为秘阁首务。这看似与朝堂风云毫不相干的任务,反而更显陛下深意——新政之基,或许正需从这些最实在的学问扎起。

“臣等领旨。”李膺代表众人应下。

年轻人退下后,配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几位大儒各自走到分配的书案前,看着那堆叠的算学典籍,神情各异。范滂性子较急,忍不住低声道:“陛下将吾等召入秘阁,难道真只为校订这些数字之学?”

杜密较为沉稳,抚须道:“元礼(范滂字)稍安。算学乃丈量田亩、计算赋税、规划工程之本,岂是小事?陛下此举,必有深意。”

李膺没有立即参与讨论,他坐下,拿起一卷《周髀算经》,指尖拂过竹简上古老的刻痕。他的目光却并未停留在“勾三股四弦五”之类的具体算题上,而是陷入了沉思。陛下要的,恐怕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校勘。

就在这时,配殿内侧一扇不易察觉的小门被推开,卢植走了进来。他依旧是那副沉稳干练的模样,但眉宇间多了几分秘阁重担带来的凝肃。

“诸位先生安好。”卢植拱手为礼,目光扫过众人案头的算学书卷,微微一笑,“校书之事,可还顺手?”

李膺放下竹简,起身还礼:“卢尚书,陛下命校算经,我等自当尽力。只是……窃以为,陛下之意,恐不止于字句之间。”

卢植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李公明鉴。校书,是名;经世,是实。”他走到殿中,声音压低了些,“陛下曾言,欲清丈天下田亩,均平赋税;欲重整漕运,精确核算;欲改良军械,需精研物力……凡此种种,哪一样离得开数算之道?然现行算法、度量衡,各地不一,漏洞百出,易为胥吏豪强所乘。秘阁校书,首要便是统一算法,厘清标准,为日后新政,打下坚实地基!”

一席话,如醍醐灌顶。李膺等人顿时明白了陛下的良苦用心!这看似基础的算学校注,实则是未来一系列深刻变革的技术准备!陛下眼光之长远,思虑之缜密,令人叹服。

“此外,”卢植话锋一转,从袖中取出一卷薄薄的、封面无字的册子,放在李膺案上,“此乃近日司隶校尉查抄曹党庄园、店铺所得之部分账册副本。其中钱粮往来、田亩数目,多有诡谲不清之处。陛下意思,请诸位先生在校书之余,不妨……以算学之眼,观其破绽。或许,能发现比刀笔吏弹劾更为确凿的罪证。”

李膺拿起那本账册,入手微沉。这已远超“校注典籍”的范畴,直接介入了对曹党残余势力的清算!陛下这是将他们真正视为可托付核心机密的智囊!

一股久违的、被信任、被重用的热流涌上心头。李膺郑重颔首:“膺,必不负陛下所托!”

接下来的日子,东观秘阁这间看似平静的配殿,成了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白日里,李膺等人埋首于古老的算学典籍中,争论着圆周率之精算,探讨着勾股定理之应用,校勘着每一个可能产生歧义的术语和算式。夜晚,当值夜的宦官点亮宫灯,他们便会摊开那些布满污迹和暗语的曹党账册,运用刚刚梳理清晰的数学逻辑,去剖析那些巧取豪夺的轨迹。

算筹摆开,数字跃然简上。哪里该收十斛粮却记作百斛,哪里该付千钱却只支百钱,哪里田亩数目前后矛盾,哪里借贷利息远超法定……在严谨的数学推理下,种种贪腐伎俩无所遁形。李膺甚至发现,某些账目中使用了一种极其隐蔽的数字密码,若非他早年对《易经》卦爻变换亦有研究,几乎难以识破!

他们将发现的疑点和初步结论,用另一种只有秘阁内部才懂的、基于算学符号的简语记录下来,由卢植定期呈送御前。

这一日,李膺正在验算一个关于土地面积测量的复杂公式,杜密拿着一卷帛书走了过来,眉头紧锁:“元礼兄,你看此处。曹节在河内的别业,账上记有田亩若干,依其缴纳赋税反推,其亩产竟高出周边良田三成有余,这绝无可能!除非……”

“除非其瞒报了实际田亩数,或是将下等田伪报为上等田,以多领朝廷的耕牛、种子补贴!”李膺立刻接口,眼中寒光一闪。这已不仅仅是贪腐,更是直接侵蚀国本!

他拿起笔,迅速在草稿上演算起来,将账目数据与朝廷规定的田亩等级、赋税标准、补贴额度一一对照。算筹噼啪作响,数字在帛书上飞速延伸。

良久,他停下笔,长长吐出一口气,指着最终得出的那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对杜密道:“证据确凿。仅此一庄,曹节便每年侵吞朝廷补贴折合五铢钱逾百万!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杜密看着那数字,倒吸一口凉气,愤然道:“蠹虫!国之巨蠹!此等罪证,必须立即呈报陛下!”

李膺却摇了摇头,神色更为凝重:“陛下将账册交予我等,是信任,亦是考验。仅指出贪腐还不够。我等需据此,拟出一套更为严密、更不易被钻空子的田亩测量、等级评定及赋税核算新法!让后人无法再效仿此等恶行!”

杜密闻言,肃然起敬:“元礼兄所言极是!校书悟道,方是根本!”

配殿内,灯火常明。昔日以气节文章闻名的党人领袖,如今将满腔热血与智慧,倾注到了枯燥的数字与公式之中。他们知道,在这里,每一个被校勘准确的数字,每一个被推演完善的算法,未来都可能转化为利国惠民的良政,转化为斩向贪腐奸邪的利剑。

窗外,细雪不知何时已停,一弯冷月挂上枝头,清辉洒在秘阁厚重的石墙上。

李膺走到窗边,望着那轮明月,心中一片澄澈。他仿佛看到,那些由算筹演绎出的冰冷数字,正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洪流,即将冲垮旧的腐朽,奠基新的秩序。

而这一切,都始于陛下赋予他们的这方“石室”,始于手中这卷看似不起眼的《周髀算经》。

卢植不知何时来到他身后,低声道:“李公,陛下对诸位先生近日所呈的算学新解与账目析疑,甚为嘉许。言道,此乃‘真学问’,‘实政基’。”

李膺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嗯”了一声,目光依旧望着远方。

他知道,这条“注经”之路,才刚刚开始。而秘阁之外,更大的风暴,或许正在酝酿。但他心中,已无所畏惧。

因为这一次,他手中的武器,不再是空洞的道德文章,而是足以经世致用的实学,以及,来自最高权力毫无保留的信任。

他回到书案前,重新拿起了算筹。

殿外寒风依旧,殿内,只有算筹碰撞的清脆声响,和着烛火轻微的噼啪声,仿佛在演奏着一曲变革的前奏。而卢植看着李膺专注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色——陛下对秘阁期望如此之高,将来若新政遇阻,这些被推上前台的智囊们,又将面临怎样的压力?

他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轻轻带上了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