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 第41章 圭表微调增精准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第41章 圭表微调增精准

作者:苍野王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3 16:00:18

北寺狱的尘埃暂时落定,针对宦官的罪证链也已悄然编织成型,密存于深宫。然而,刘宏深知,与曹节这等盘根错节的庞大势力最终对决,绝非简单的司法审判所能解决。那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更需要一种能超越世俗权力、直击人心深处的影响力——天意。

自穿越以来,他脑海中那份来自未来的记忆,不仅包含了历史走向、人物命运,更包含了这个时代难以企及的科学知识。如今,正是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力量的时候。

他选择的目标,是苍穹之上那亘古运转、被世人视为天机显化的日月星辰。而切入点,则是一次即将到来的、他早已“预知”的天象——日食。

这一日,刘宏并未如往常般在清凉殿批阅奏疏,而是摆驾前往位于南宫东南隅的灵台。此地乃国家天文观测重地,高台巍峨,上设浑天仪、圭表等精密仪器,由太史令及所属官员负责观测天象,推算历法,解释灾异。

皇帝突然驾临,让灵台上下顿时忙碌起来,一片惶恐。年迈的太史令带着一众星官、博士匆匆迎驾,跪伏在地。

“臣等叩见陛下。”

“平身。”刘宏语气平和,目光却已投向高台中央那具巨大的、由青铜打造的圭表。表高八尺,圭长一丈三尺,在秋日的阳光下投下清晰的影子。“朕近来偶览古籍,对天文历算颇感兴趣,今日特来灵台观瞻,太史令可为朕讲解一二。”

太史令连忙起身,恭敬引路,心中却暗自嘀咕:陛下年少,怎突然对此等枯燥学问感兴趣?莫非又是一时兴起?

来到圭表前,刘宏仔细观摩。这具圭表制作堪称精良,代表了汉代最高的工艺水平,但在他这位拥有现代天体力学知识的教授眼中,其设计和使用方法仍显粗糙,尤其是精度方面,存在不小的提升空间。

他看似随意地询问:“此圭表测影,以定节令时辰,精度几何?可能精确预报日月之交食?”

太史令躬身答道:“回陛下,圭表测影,可知黄道进退,昼夜长短,据此可推算大致节气。然天象幽微,日月之行,虽有常轨,亦偶有盈缩。交食之期,尤难精准测算,往往需结合历代记录、浑仪观测,多方验证,仍难免有数日之误差。此乃天人感应之奥妙,非人力可完全穷尽。”话语中带着星官特有的敬畏和一丝无可奈何。

刘宏点了点头,心中了然。汉代对日食的预报确实存在较大误差,常常只能推算出大概的月份,具体到某日甚至某个时辰,极其困难。而这,正是他的机会。

他踱步到圭表基座旁,伸手指着那与地面平行的圭尺:“朕观此圭尺,似乎并非绝对水平?”

太史令一愣,仔细看了看:“陛下明鉴。圭尺安装时已尽力调平,然台基微有沉降,日久天长,难免略有倾侧…此细微之差,通常…”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刘宏打断他,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影长每差一分,时节便可差之数刻。用于推算交食,误差便可累积至数日之久。”

他又走到直立的表杆前,手指虚划:“表杆之垂直,亦未必精准。且顶端是否有微小的磨损或变形?投射之影边缘是否足够清晰锐利?读数之时,人目俯视,是否存在视差?”

一连串极其专业、直指要害的提问,把太史令和一众星官问得目瞪口呆,冷汗直流!他们从未想过,这位深居宫中的少年天子,竟对圭表的原理和误差来源有如此深刻、甚至堪称苛刻的理解!许多细节,他们平日虽隐约察觉,却从未如此系统、清晰地思考过。

“陛下…陛下圣学渊深,臣…臣等汗颜…”太史令声音都有些发颤了。

刘宏微微一笑,不再深究,转而道:“朕非苛责尔等。天文学问,本就精微深奥。朕只是觉得,若能稍加改进,或可使观测更精准些,于农时、于历法、于洞察天机,皆大有裨益。”

他顿了顿,开始抛出早已准备好的“建议”:

“其一,圭尺之水平,可用‘连通器’原理校验。取一长软管,内灌清水,置于圭尺两端,视两端水面是否平齐,便可精确判断并调整水平。此法远胜目测。”(此法源于古代基础水准测量原理,汉代已有类似概念,但未系统应用于此。)

“其二,表杆之垂直,可于其四面悬挂重锤,以细线比对,若四面线与杆壁距离均等,则为垂直。”

“其三,读数之时,可在影缘处放置一放大镜片(水晶或琉璃磨制),使影线清晰可辨,减少目视误差。亦可制作一可滑动的‘游标’,辅助精确读取影长。”(游标概念超前,但放大镜片汉代已有。)

“其四,”刘宏目光扫过整个灵台,“观测记录,需极度严谨。每一次影长测量,需同时记录天气、风速、温度(以体感粗略描述),多人读数,取平均值…如此,积年累月,或可发现更多规律,减少偶然误差。”

这一番“建议”,既有基于汉代现有技术的改良(水准器、重锤垂线),又略微超前地引入了减少读数误差的概念(放大、多人平均),甚至还提到了环境变量记录,其系统性和前瞻性,彻底镇住了在场的所有专业人士。

太史令等人听得如痴如醉,又惊为天人!许多他们模糊感觉到的问题,陛下竟三言两语便指出了关键,并给出了看似简单却极其实用的解决方法!

“陛下…真乃天纵奇才!臣等茅塞顿开!若依陛下之法,观测精度必可大增!”太史令激动得胡子都在发抖,仿佛看到了天文学的新大门在眼前打开。

刘宏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淡然道:“既如此,便即刻着手改进吧。朕予你三日时间,将此圭表校准至最佳状态。朕很期待,改进之后,其观测推算之能,究竟能精准至何等地步。”

他话中有话,目光似乎无意地扫过苍穹。

太史令此刻正沉浸在技术突破的兴奋中,并未深思,连忙叩首:“臣遵旨!定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

接下来的三天,灵台一派忙碌景象。太史令亲自督工,按照皇帝提出的方法,小心翼翼地调校圭表。用灌水软管调平圭尺,用重锤校验表杆垂直,甚至找来宫中巧匠,打磨水晶薄片置于影缘之上…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改进后的圭表,投射的日影边缘更加清晰锐利,读数的一致性大大提高。太史令组织星官们进行多次对比测量,结果令人惊喜——数据的离散程度大大降低,推算出的节气时刻更为精准!

第三日下午,刘宏再次驾临灵台。太史令兴奋地汇报了改进成果,不吝溢美之词。

刘宏满意地点点头,看似随意地问道:“既如此,以现今精度,可能推算出下一次日食之确切日期?”

太史令闻言,神色一肃,立刻命人取来历年天象记录和浑仪推算数据,结合新圭表测得的最新参数,与几位资深星官当场进行紧张的计算和复核。

良久,太史令带着难以置信却又无比肯定的神情,向刘宏禀报:“陛下!依新法测算,结合浑仪观测,臣等一致推断: next 次日食,将于…于 ** 本月望日之后第三日 ** 下午 ** 未时三刻 ** 左右发生!此次推算,误差应不超过半个时辰!”(*此处时间需根据公元172年实际天象调整,小说可虚构为某年某月某日)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如此精确的日食预报,在以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皇帝的改进之法,竟神妙至此!

刘宏心中了然,这与他的“预知”完全吻合。他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嘉许神色:“甚好。太史监此次精益求精,功不可没。此推算结果,乃国家机密,暂不得外泄。朕自有安排。”

“臣遵旨!”太史令此刻对皇帝已是敬若神明,自然无不从命。

刘宏离开灵台时,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科学的种子已经播下,精准的“预言”已然在手。接下来,就是如何利用这份“天意”,来撬动那沉重而腐朽的现实了。

他仿佛已经看到,当那“精准无误”的日食如期而至时,将在这座深宫、乃至整个朝堂,引发何等的震撼。而那之前散布出去的、关于“权臣蔽主,天日昏聩”的流言,也将因此被赋予一种可怕的、令人信服的力量。

天象,这把双刃剑,即将被他这位来自未来的灵魂,以科学的方式握住,挥向人间的阴霾。

宫墙之上,秋风渐起,卷动着枯黄的落叶,仿佛也在预示着,一场由天象引发的剧变,即将来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