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宇宙平衡枢纽,议会厅的穹顶映着平衡链的淡金光纹,十二位维度代表围坐在圆形桌前,桌上的全息屏正展示着各维度的能量流速数据——冰原的冰脉能曲线仍带着微弱的波动,沙海的沙能浓度条比标准值低了12%,而绿森与焰山的能量冗余区则闪烁着醒目的绿色。
逸诺没有直接抛出“动态补给”方案,而是先让冰原代表起身发言。裹着冰蓝色披风的代表指尖划过屏幕,调出冰原的冰川监测图:“熵增波让我们的冰脉断裂了三条,虽然双生晶体修复了规则,但冰脉能的循环需要时间。如果直接接收其他维度的能量,可能会打乱本土冰脉的节奏。”
沙海代表立刻附和:“我们的沙能核心在战斗中被暗能腐蚀,现在只能维持基础运转。贸然注入外来能量,怕会引发沙暴紊乱,反而给居民带来麻烦。”
这话让议会厅陷入短暂的沉默。墨悄悄看向逸诺,想起昨天他说“平衡不是指令”时的笃定,此刻倒要看看他如何应对。
逸诺却没有急着解释,反而调出绿森的植物能循环模型:“叶薇,你们的能量冗余是怎么来的?”
叶薇起身,屏幕切换成绿森的森林图谱,淡绿色的能量流在树木间循环:“我们的能量传导花在战斗中进化了,现在能更高效地吸收星能,多余的能量其实是‘临时冗余’,如果不及时疏导,反而会让花藤过度生长,挤压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
焰山代表也补充:“我们的焰能矿脉最近活跃度上升,每天会产生3%的冗余能量,这些能量如果不释放,可能会引发小规模的火山喷发。”
逸诺这才点开“动态补给”方案,在冰原与绿森、沙海与焰山之间画出两条虚线:“不是‘强行注入’,而是‘互补疏导’。绿森的植物能温和,刚好能修复冰原断裂的冰脉,还不会打乱节奏;焰山的焰能有净化作用,可以清除沙海核心的暗能腐蚀。而且我们会让陨星的星尘监测舰全程跟踪,一旦发现能量流速异常,立刻暂停补给——补给的目的不是‘填补缺口’,而是‘帮助恢复’,这才是协调的意义。”
冰原与沙海代表对视一眼,屏幕上的顾虑渐渐消散。逸诺看着他们点头同意,心里更清楚:真正的平衡,从来不是“强者接济弱者”,而是“各取所需,互相成就”——就像绿森需要疏导冗余,冰原需要温和能量,两者恰好形成闭环,这才是宇宙能量最本真的流动状态。
议会结束后,逸诺直奔陨星的星舰改造车间。墨改造的探测舰已披上淡灰色的星尘护罩,玄正将实验暗能注入舰体的能量核心,淡紫色的光纹顺着护罩蔓延,在表面形成一层“共振膜”。
“刚测试了护罩的抗辐射能力,”墨递过检测仪,屏幕上显示着暗域边缘的模拟数据,“普通星尘护罩只能撑半小时,加上玄的实验暗能共振膜,能延长到两小时。但暗域深处的能量辐射是边缘的十倍,我们还需要更强的防护。”
逸诺蹲下身,指尖划过护罩表面的共振膜。他突然想起绿森的能量传导花——那些藤蔓能在虚空里吸收星能,还能抵御暗能腐蚀。“让叶薇派植物能技师来,”他抬头看向墨,“用能量传导花的藤蔓编织‘第二层护罩’,植物能的‘共生特性’能和星尘护罩、实验暗能形成三重防护。而且藤蔓能吸收暗域的能量,反过来给探测舰供电,一举两得。”
玄眼睛一亮:“我怎么没想到!植物能的共生性刚好能弥补星尘护罩的‘刚性缺陷’,遇到强辐射时,藤蔓还能主动收缩缓冲。这比单纯增强护罩强度要聪明得多。”
逸诺笑了笑,他现在越来越习惯从“体系”的角度思考问题——不再是单一技术对抗单一风险,而是整合各维度的优势,让不同能量、不同技术之间形成“互补闭环”。就像这次的防护,星尘护罩抗冲击,实验暗能抗腐蚀,植物能供能又缓冲,三者结合,比任何单一防护都更可靠。
下午,绿森的植物能技师带着种子赶到。藤蔓在探测舰表面快速生长,淡绿色的纹路与星尘护罩的灰色、实验暗能的紫色交织,像给舰体披上了一件彩色的铠甲。叶薇站在逸诺身边,看着藤蔓与护罩完美融合,突然说:“你现在做决策,总会先考虑每个维度的技术优势,不像以前那样只盯着‘解决问题’本身。”
“因为解决问题只是暂时的,”逸诺望着探测舰,藤蔓正在吸收车间的灯光能量,叶片上闪烁着微光,“构建一个能持续应对问题的体系,才是长久之计。比如这探测舰,以后不仅能去暗域,还能去其他有强辐射的维度执行任务,这就是‘体系化’的价值。”
傍晚,逸诺去了枢纽底层的远古控制室。他将平衡纪念晶——也就是未来的“核心晶”——放入全维共振校准仪,晶体立刻释放出十二色光,与仪器屏幕上的宇宙图谱呼应。暗域的星云里,有三个光点突然闪烁,与核心晶的光产生了微弱的共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