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杨贵妃日本秘史之千年血脉密码 > 第3章 经筵之辩

杨贵妃日本秘史之千年血脉密码 第3章 经筵之辩

作者:星火真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15:12:22

翰林院的经筵,历来是汴京文坛的盛事。今日更是不同往常,德高望重的理学大家王文纯先生,将亲临讲学,阐释其“新解”的《春秋》大义。雕梁画栋的正堂内,早已座无虚席。身着各色官袍的朝臣、博带宽袖的儒生、甚至还有几位受邀的僧道名流,济济一堂,空气中弥漫着檀香、墨香与一种近乎凝滞的庄重气息。

王文纯端坐于主位之上,一身素雅儒袍,银须飘洒,面容慈和,眼神却深邃如古井。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多年讲学积累的威严,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他并未直接否定先贤,而是从《春秋》的“微言大义”谈起,巧妙地将“尊王”阐释为绝对服从,将“大一统”引申为思想划一, 地将“民本”思想边缘化,并隐隐为其“顺应时势、融汇异质文明”的论点张目。话语如同精心编织的锦缎,华美流畅,逻辑看似自洽,引得台下不少年轻士子频频点头,目露钦慕。

“夫《春秋》者,圣人所以定名分,正人心也。然时移世易,若一味拘泥古义,岂非刻舟求剑?”王文纯含笑环视,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定论,“故今日之‘尊王’,当明君臣之分,如北辰居所而众星拱之,此乃天地常理,秩序根基。至于民……水能载舟,然航向岂可由水定乎?”

此言一出,满堂寂静。有人深思,有人振奋,亦有人如公孙策般,眉头紧锁。

就在这思想交锋的暗流即将被王文纯的权威完全引导之际,一个清朗而坚定的声音,从角落响起,不大,却如玉石相击,瞬间划破了堂内近乎盲从的氛围。

“学生不才,敢请王先生解惑。”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公孙策缓缓起身。他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旧袍,与满堂锦绣格格不入,但脊梁挺得笔直,目光平静如湖,深处却燃着理性的火焰。

王文纯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慈和:“原来是公孙博士。有何疑问,但讲无妨。”他认得这个因“学术争议”被排挤的晚辈,语气中带着一丝居高临下的宽容。

公孙策并未被这态度影响,他先向主位及在场众人执了一个标准的弟子礼,姿态无可挑剔。然后,抬起头,目光直视王文纯,声音清晰而沉稳:

“先生高论,发人深省。然学生愚钝,窃以为先生所言‘北辰众星’之喻,或与圣贤本意稍有出入。”他顿了顿,感受到无数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其中有好奇,有审视,更有来自王文纯门生的不屑。他深吸一口气,继续道, “《论语》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明言,人君需以‘德’居位,方能如北辰,得众星拱绕。此‘德’之核心,在《孟子》中更是直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学生不解,先生为何只取‘北辰居所’之象,独独略去了‘为政以德’与‘民贵君轻’之本?莫非圣人之言,亦可断章取义,各取所需乎?”

话语平和,甚至带着请教的口吻,但每一个字都像一把精准的刻刀,剥开那华美锦缎的表面,露出其下扭曲的经纬。

王文纯脸上的慈和微微僵住,他捻着胡须的手指不易察觉地停顿了一下。

公孙策不等他回应,步步紧逼,语速稍稍加快,逻辑却愈发缜密:“再者,先生言‘顺应时势,融汇异质’,学生亦不敢苟同。我华夏文明,历数千年而不坠,正在于其‘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自强精神,在于‘夷狄而华夏,则华夏之’之包容气度,而非妄自菲薄,消解自身正统以迎合外来!《春秋》严华夷之辨,正在于文化之高下,而非血统之优劣。若依先生所言,岂非将先贤砥砺之文化脊梁,拱手让人?”

“公孙策!休得胡言!”一位王文纯的门生忍不住出声呵斥,“王先生融汇古今,乃为学术开新境,岂是你能妄加揣测!”

公孙策却看也不看那人,目光依旧锁在王文纯身上,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引而不发的锐利:“学生并非揣测,只是依圣贤典籍,就事论事!若‘开新境’需以曲解经典、阉割先贤思想为代价,此等‘新境’,究竟是学术之进步,还是文明之沦丧?王先生,您熟读经史,敢问《春秋》第一义,究竟是‘尊一人之王’,还是‘尊天下万民心中之道义王法’?!”

最后一句,如同惊雷,炸响在寂静的经筵之上。

王文纯脸色终于变了,那惯常的从容被一丝难以掩饰的愠怒和慌乱取代。他张了张嘴,想要引经据典反驳,却发现对方逻辑严密,完全立足于无法公开否认的原始经典之上。若强行辩解,只会越描越黑,在这么多同行面前,彻底暴露其学说根基的虚浮。

满堂哗然。先前那些点头的年轻士子们面露疑惑,开始交头接耳;一些老成持重的学者则暗暗点头,看向公孙策的目光中多了几分赞赏;王文纯的门生们则个个面红耳赤,想要维护师尊严,却又一时找不到有力的言辞。

公孙策立于堂中,旧袍虽寒,此刻却仿佛有光。并未乘胜追击,只是再次执礼,朗声道:“学生愚见,若有冲撞,还望先生海涵。然学术之道,唯真唯实,学生不敢不言。”

说罢,他坦然坐下,不再言语。留下满堂的议论纷纷,和主位上那位脸色青白交错、声望遭遇前所未有的质疑的“理学大家”。

这场看似风雅的经筵讲学,成了一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战场。公孙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最正统的经典,完成了对伪学最致命的一击。文化打脸,无声,却震耳欲聋。

而端坐于编纂司废库之中,静候消息的包拯,在听到展昭带回这经筵上的详细经过时,只是轻轻叩了叩桌面,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

“釜底之薪已抽,”他低语,“接下来,该轮到那海外来风,无所遁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