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杨贵妃日本秘史之千年血脉密码 > 第12章 文脉暗红

杨贵妃日本秘史之千年血脉密码 第12章 文脉暗红

作者:星火真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15:12:22

大相国寺的晨钟,今日敲得格外滞重。当第一缕熹微的晨光穿透薄雾,未能驱散禅房内凝固的黑暗,反而照亮了地板上那片惊心动魄的暗红。智明禅师,这位以解经精妙、德高望重而闻名汴京的高僧,没有如往常般在蒲团上静坐,而是俯卧在冰冷的地面。他的生命,如同燃尽的灯烛,已然熄灭。但真正让闻讯赶来的僧众与随后而至的包拯感到刺骨寒意的,并非这圆寂本身,而是智明禅师以最后力气,用指尖蘸着自身鲜血,在地板上一笔一划留下的四个歪斜却如刀劈斧凿的大字——

伪经乱法。

血字在青灰色的地砖上蜿蜒,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又像一声来自幽冥的、最严厉的控诉。禅房内檀香未散,与血腥气诡异地交织,墙壁上悬挂的“静”字条幅,在此刻显得无比苍白而讽刺。包拯蹲下身,官袍的下摆拂过那尚未完全干涸的血迹,他的指尖并未触及血液,却仿佛感受到了那股源自生命尽头的、灼热而愤怒的呐喊。这不再是寻常的生老病死,这是一场发生在青灯古佛下的、针对思想与信仰的谋杀。

智明的大弟子,一个面容悲戚的年轻僧人,双手颤抖地捧着一部装帧精美的经书,呈到包拯面前。“包大人,”他的声音带着哭腔,“这是师父近日正在研读的新译《华严经》,由…由王文纯王学士作序推崇。师父曾说,此经译文华美,似乎…似乎能安抚躁动之心,可他也时常对着经书蹙眉,总觉…总觉哪里不对,仿佛字里行间,藏着…藏着别的东西。”

包拯接过经书,指尖拂过光滑的封面。经文本身看似无瑕,甚至辞藻比旧译更为优美流畅。但“伪经乱法”四个血字,如同诅咒,萦绕在心头。

变故接踵而至。包拯尚未离开大相国寺,又一则噩耗如同冰锥,刺入他的耳膜——名满天下的大儒程颐,被发现在自家书斋外的莲花池中投湖自尽。捞起时,他怀中紧紧抱着一部《春秋》,那部承载着微言大义、被历代儒者奉为圭臬的经典。然而,当包拯赶到程府,小心掰开程颐僵硬的手指,取出那部湿透的《春秋》时,他的心再次沉入谷底。书页间,密密麻麻布满了朱笔批注,那些批注并非阐发圣贤之理,而是以一种极其隐蔽却又系统性的方式,篡改、扭曲着《春秋》的核心义理,将“尊王攘夷”悄然替换为“天下共主”,将“华夷之辨”模糊为“文化融合”,字里行间,透着一股令人不安的、消解华夏正统的寒意。

一日之内,佛门高僧血书示警,儒家泰斗抱经沉湖。两起看似独立的死亡,却因“被篡改的经典”这一条无形的线,死死缠绕在一起,勒得包拯几乎窒息。他站在程府那片残荷凋零的池塘边,看着水中自己微微晃动的倒影,那倒影扭曲,仿佛象征着此刻他内心认知的崩塌。

他们不再刺杀官员,不再颠覆府库。他们换了更隐蔽、更致命的武器。他们开始刺杀思想,毒害文明的源头活水。包拯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与沉重,这沉重远超他以往面对的任何一桩命案。消灭一个**,只需刀剑;消灭一个概念,却需要扭曲无数人的心灵。这是最高明的谋杀,无声,无痕,却能斩断一个民族的根脉,比消灭一个人,要致命千百倍。

他闭上眼,智明禅师的血字,程颐怀中湿冷的《春秋》,王文纯那德高望重的面孔,贾米尔商队中隐约传来的异域香料气味……这些碎片在他脑海中疯狂旋转,碰撞。他猛地睁开眼,眼底那惯常的冷静被一种锐利的、如同寒冰般的光芒取代。

“公孙先生,”他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彻查所有与王文纯、贾米尔相关的经籍刊印、流通。展护卫,加派人手,我要知道王文纯近三个月来所有公开、私下的言论,接触过的人。雨墨,留意市面所有新奇的学说、仪轨,尤其是与那两部经书批注思想相近的。”

他不再将这视为简单的案件,而是视为一场战争。一场发生在书籍扉页、讲学舌端、心灵深处的,关乎文明存续的暗战。

他低头,看着自己摊开的双手,这双手曾持律法之剑,斩奸除恶。而如今,他要握住的,是一支更为沉重、用以勘验人心、辨别思想真伪的笔。

“他们的刀,藏在墨迹里。”包拯抬起头,目光穿透程府的高墙,望向汴京那片看似澄澈,实则暗流汹涌的天空。

“那我们的盾,”他轻声自语,仿佛立下誓言,“也只能筑在文脉之上。”

第一滴血,已染红经卷。而真正的较量,刚刚揭开帷幕。水下操纵一切的阴影,似乎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收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