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杨贵妃日本秘史之千年血脉密码 > 第9章 墨影栽赃

杨贵妃日本秘史之千年血脉密码 第9章 墨影栽赃

作者:星火真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15:12:22

皇城司诏狱,地底幽深。石壁渗出的水珠砸在青砖上,发出单调的“嗒…嗒…”声,混着远处刑具碰撞的隐约回响,更添几分阴森。火把的光在甬道壁上跳跃,将人影拉扯得如同扭曲的鬼魅。

包拯深紫官袍的身影出现在甬道尽头,如同劈开黑暗的礁石。皇城司指挥使陆炳——一个面皮焦黄、眼神锐利如鹰隼的中年将领,按刀迎上,玄黑铁甲在火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他皮笑肉不笑地拱了拱手,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疏离:“包大人亲临,末将惶恐。然赵拚身犯重罪,私藏前朝**,勾结磁州逆匪,铁证如山!此乃天子钦案,按制,非陛下手谕或三司会签,任何人不得探视嫌犯,更遑论勘验现场。大人…莫让末将难做。”

包拯铁面在跃动的火光下更显冷硬,目光如炬,直视陆炳:“陆指挥使,本府奉旨总领云仙命案及磁州逆案。赵御史乃关键人证,更是磁州揭逆首功!其府中突现‘**密信’,时间之巧,证据之‘铁’,匪夷所思。此案若系构陷,则真凶逍遥,社稷危殆;若赵御史确有不轨,亦需经三司明正典刑,岂能仅凭皇城司一纸搜检文书便定乾坤?”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带着凛然正气与不容置喙的威势,“本府此来,非为私情,只为国法!陆指挥使执掌宫禁,当知‘构陷大臣,祸乱朝纲’是何等大罪!若执意阻拦,本府唯有击登闻鼓,面圣直陈!届时,指挥使这‘按章办事’,恐怕…难辞其咎!”

“你!”陆炳脸色骤变,按刀的手背青筋微凸。包拯“击登闻鼓”、“面圣直陈”八字,如同两把重锤砸下。他眼神闪烁,腮帮子咬紧,死死盯了包拯片刻,终是冷哼一声,侧身让开一条路,声音从牙缝里挤出:“包大人言重了!末将…只是依律行事!既然大人执意…请!不过,人犯赵拚,恕末将不能放!现场物证,大人可看,但须有皇城司录事官在场记录,一物不得擅动!”

“可。”包拯不再多言,袍袖一拂,径直踏入幽深的甬道。公孙策紧随其后,玄铁扇悄然握紧,目光警惕地扫过两旁阴影中如同石雕般的玄甲禁军。

赵拚被单独囚于诏狱深处一间相对“干净”的囚室。铁栅内,他穿着灰色囚服,面容憔悴,鬓发散乱,但腰背依旧挺得笔直,如同风霜中的劲竹。见到包拯,他黯淡的眼中陡然爆发出灼人的光芒,猛地扑到栅栏前,枯瘦的手指死死抓住冰冷的铁条,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屈的激愤:

“包大人!栽赃!这是构陷!天大的构陷!《北斗经》?老夫读圣贤书,行孔孟道,岂会私藏这等惑乱人心的前朝邪书?那‘密信’更是无稽之谈!磁州匪类,乃老夫亲手揭其画皮,奏章血迹未干,岂会与之勾结?!大人!有人要害我!要害我大宋忠良啊!” 他激动地咳嗽起来,囚服上沾着几根散乱的稻草。

包拯目光沉静,隔着铁栅与他对视:“赵御史,清者自清。本府问你,书房暗格,除你之外,还有何人知晓确切位置及开启之法?”

赵拚喘息稍定,斩钉截铁:“除老夫之外,唯有跟随老夫三十年的老仆赵忠!赵忠为人敦厚,断不会行此背主之事!且事发当日,赵忠告假归乡探亲,根本不在府中!” 他眼中血丝密布,“定是有人趁府中空虚,潜入栽赃!那暗格机括精巧,外人难寻,除非…除非早有图谋,暗中窥探多时!”

包拯颔首,不再多问,转身:“去赵府书房。”

御史府书房已被皇城司贴上封条,一片狼藉。书架倾倒,典籍散落一地,墨汁泼溅在青砖上,如同凝固的血污。空气里弥漫着墨香、尘土和一股若有若无的樟木防虫气味。几个皇城司的录事官如同影子般跟在包拯与公孙策身后,面无表情,笔尖在纸上发出沙沙的摩擦声。

包拯目光如梳,缓缓扫过现场。他并未急于查看皇城司呈上的所谓“证物”——那几册纸张泛黄、封面绘有北斗星图的《北斗经》残卷,以及几张墨迹未干的“密信”草稿(内容涉及磁州七星堂“火油雷”交接)。而是径直走向那个被暴力撬开、嵌入墙壁的书架暗格。

暗格位置隐蔽,在一排厚重的《资治通鉴》之后。包拯俯身,指尖拂过暗格边缘粗糙的木茬,又仔细查看锁芯内部残留的细小金属碎屑。公孙策默契地递过水晶凸镜。镜片下,锁芯内部几道崭新的、极其细微的刮痕清晰可见,与锁匠专用的细钩工具痕迹吻合。

“陆指挥使,”包拯声音平静,“撬锁者,手法生疏,强行破开,留下明显工具刮痕。若为赵御史自藏,何需撬锁?此其一。”

他转向散落在地的书籍。目光落在一本被翻开、倒扣在地的《孟子集注》上。书页恰好翻到《告子下》篇,几行论述“舍生取义”的朱笔批注力透纸背,墨迹沉厚,显是赵拚手笔。而就在这本《孟子》旁,那几册作为“铁证”的《北斗经》却随意堆叠,书页边缘沾染着明显的灰尘和墨渍,甚至有一册封面被踩了个脚印。

包拯拾起《北斗经》最上面一册,又拿起那本《孟子》,将书脊并排置于一处。公孙策立刻会意,将水晶凸镜递上。

“陆指挥使请看,”包拯指着两本书的书脊,“赵御史所有藏书,无论经史子集,凡置于书架者,书脊顶端皆有一层均匀薄灰,乃长久静置所致。此《孟子》批注处墨迹沉厚,书脊薄灰却未损,显是常读常用,置于案头,非藏于暗格。而这几册《北斗经》…” 他指尖划过《北斗经》书脊顶端,“灰尘厚薄不均,边缘有指印抹擦痕迹,书页间更有新近才沾染的墨渍!此等‘珍藏’之态,与赵御史读书习惯及暗格环境,截然相悖!此其二。”

陆炳脸色微变,强辩道:“许是…许是赵拚心虚,近日才取出翻阅!”

包拯不答,目光转向那几张作为“密信”的草稿纸。纸是普通的澄心堂纸,墨色乌黑。他拿起一张,对着窗外透入的、被灰尘搅得浑浊的光线,仔细端详笔迹。

“公孙先生。”包拯递过纸张。

公孙策接过,玄铁扇展开,扇骨末端弹出寸许精钢探针。他以针尖极其小心地划过几个关键字的转折勾连处,又取过赵拚书案上一份真正的奏章草稿比对。水晶凸镜下,差异显露无疑:“大人,此‘密信’笔迹,乍看与赵御史手书有七八分相似,然筋骨僵硬,刻意模仿痕迹极重!尤其‘雷’、‘火’、‘七星’等关键处,笔势凝滞,有描摹修补之嫌!绝非赵御史一气呵成、力透纸背的真迹!此其三!”

包拯最后走到被翻倒的书架前。书架沉重,倒落时在地面青砖上砸出几道明显的凹痕和划痕。他蹲下身,指尖拂过一道最深、最新的划痕边缘,又用手掌丈量了一下书架底部的宽度。接着,他目光锐利地扫向书架原先位置的地面——那里积着一层薄灰,却有几道极其浅淡、几乎难以察觉的平行拖曳痕迹,方向指向暗格所在墙壁。

“陆指挥使,”包拯站起身,指着地面痕迹与书架的划痕,“书架沉重,倒地砸痕深而新,方向垂直向下。然书架底部边缘与地面摩擦,应有长条拖痕。但此地…”他指向书架原位地面的薄灰,“却只有几道浅浅的平行拖痕,指向暗格。此痕迹,绝非书架自然倾倒所能形成!更像是…有人先将书架小心放倒,再人为拖拽至此,伪装成被搜查撞倒之状,以便‘发现’暗格!其目的,便是掩盖书架原本位置下…另有乾坤!”

他目光如电,猛地射向书架原先位置靠墙的角落!那里,一块青砖的边缘,一道极其细微、几乎被灰尘掩盖的新鲜撬痕,在包拯的指尖下,暴露无遗!

铁证如山!三点破绽,环环相扣,将一场精心策划的栽赃阴谋,**裸地钉在了皇城司森严的诏狱之中!

陆炳面如死灰,冷汗涔涔而下。几个录事官笔尖停滞,面面相觑。

包拯的声音如同淬火的寒铁,在死寂的书房中回荡:

“此非查案,此乃构陷!目标非止赵拚,更在阻挠磁州逆案追查,动摇国本!陆指挥使,这搜查文书、这‘铁证如山’…皇城司,是否该给本府,给陛下,给这朗朗乾坤…一个交代?!”

窗外,一片枯叶被卷入浑浊的光柱,打着旋落下。汴梁城上空,阴云密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