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 第380章 东宫来了个道德模范

第380章 东宫来了个道德模范

温禾指尖捏着那封刚拆开的密信,目光刚扫过首行时,身体骤然一僵,双眼猛地瞪圆,连呼吸都下意识顿了半拍。

信纸在他手中微微发颤,方才看校场闹剧时的轻松笑意,瞬间从脸上消失得无影无踪,眉头紧紧拧在一起,连额角的青筋都隐隐可见。

站在一旁的张文啸与高月对视一眼,皆暗自心惊。

温禾极少会露出这样的神情。

而每一次,似乎都是大事。

二人虽满心疑惑,却也知道涉密之事不可多问,只能垂手侍立,连大气都不敢喘。

“让陈大海立刻来见我。”

温禾迅速将密信对折,塞进袖中,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张文啸不敢耽搁,躬身应了声“喏”,转身快步往外走。

高月见状,默默从怀中摸出一个精致的火折子,打燃后递到温禾面前。

温禾抬手将密信从袖中取出,递到火焰上方,看着橘红色的火苗一点点舔舐着桑皮纸,目光闪烁。

直到最后只剩一捧泛着火星的黑灰,他才对高月颔首。

“有劳高中官跑一趟,还请回禀陛下,温禾定不辱使命。”

“县子客气了,奴婢这就回宫复命。”

高月躬身行了一礼,脚步轻悄地转身离去,自始至终未多问一字。

温禾目送高月离开,转身便往自己的公廨走去。

刚在案前坐下,陈大海已跟着张文啸赶来

“张文啸,你去调二十名百骑,将公廨方圆百步全部戒严。”

温禾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无论是谁,若无我的手令,一概不许靠近,就算是百骑司的人也不行。”

张文啸心头一震,愈发确定此事非同小可,当即领命:“标下即刻去办!”

公廨内只剩温禾与陈大海二人。

陈大海躬身侍立,等着温禾开口。

他是百骑暗探统领,最清楚调动暗探意味着什么,温禾这般谨慎,怕是要对边境有所动作。

“即日起,调整百骑所有暗探的任务。”

温禾缓缓开口,指尖在案上轻轻敲击

“辽东、倭国的常驻暗探,还有潜伏在各官员府邸的二队成员,继续保持原任务不变,除此之外,其余所有暗探全部撤回调遣,给你们半年时间,我要一份详尽的情报。”

他抬眼看向陈大海,眼神锐利如刀。

“突厥那边,上到颉利等突厥贵族,下到每个部落俟斤的姓名、兵力、亲信,甚至他们内部的矛盾纠葛,都要查得一清二楚,阴山一带的布防图,包括布防轮换时间,兵力部署、粮草囤积地、骑兵驰援路线,半点都不能漏,还有伪梁,梁师都手下的将领、城池防御、与突厥联络的暗线,甚至他军中粮草的虚实、士兵的士气,都要摸得明明白白。”

这不是商议,而是命令。

陈大海瞳孔骤缩。

他不由自主的屏住呼吸。

他知道,自家小郎君突然下达这样的命令,那就意味着,大唐将很快会对突厥全面开战。

他稍作迟疑,还是忍不住问道。

“小郎君,标下此前听闻,陛下已派使者去伪梁劝降梁师都了,就在您禁足那几日,此事……是否会影响暗探部署?”

他担心朝廷若真能劝降梁师都,这般兴师动众查探伪梁,反倒会引起不必要的猜忌。

“劝降不过是先礼后兵。”

温禾摇了摇头,语气带着几分了然。

“梁师都占据朔方要地,背靠突厥,早有割据之心,从隋末到如今,他数次拒绝归降,这次也绝不会例外。”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就算他假意答应投降,大唐也要接管他的地盘,朔方地处大唐与突厥之间,若是对突厥开战,他若与颉利联手,从朔方、突厥两面夹击,我大唐边防便会陷入被动,陛下让我们查探伪梁,便是要为后续出兵做准备,先除了这颗心腹之患,才能全力应对突厥。”

历史上李世民劝降后,被梁师都一口就回绝。

但贞观二年就被薛万钧和柴绍攻破了都城。

梁都师占据要地,所以想要进攻突厥,就必须要先将其拿下。

否则他便会和颉利,对大唐形成钳形攻势。

当然这一点,温禾根本不需要担心。

李世民他们肯定早早的就看到这一点了。

“对了,还有两件事要补充。”

他抬眸看向陈大海,指尖在案上轻轻点了点。

“第一,从今日起,一直到明年春末,所有往返大唐与突厥的商旅,都要安排人密切监控,不仅要查他们带的货物,还要摸清楚他们与突厥贵族的往来,尤其是那些常去颉利牙帐附近的商队,半点都不能放过。”

顿了顿,他话锋一转,眼神里多了几分冷意。

“另外,之前咱们收买的那些商旅里,若是有行踪可疑、或是对咱们的指令阳奉阴违的,不用上报,直接暗中处决,这些人既然敢拿了好处还心怀二心,留着早晚是祸患,免得他们泄露消息,坏了咱们的事。”

陈大海握着笔的手顿了顿,随即郑重地点头。

他明白温禾的顾虑,这些商旅常年游走在边境,见利忘义是常事,若是被突厥人策反,很可能会把百骑的部署全盘泄露,暗中清理隐患,确实是最稳妥的法子。

“第二,收购突厥羊毛的力度要再加强些,越多越好。”

温禾继续说道。

“但有一点要注意,这一次绝不能用盐铁和粮食去换,全部改用铜钱,盐铁是民生根本,粮食更是军中之重,给了突厥,无异于资敌,用铜钱换。”

他话音未落,又补充道:“让潜伏在突厥的弟兄们,多采购些他们的羊奶、肉干和马匹,羊奶和肉干是他们的日常口粮,马匹更是骑兵的根本,咱们多买一份,他们的军粮和战马就少一份,但切记,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暴露身份,若是被颉利的人察觉到异常,咱们之前的布局就全白费了。”

陈大海逐条记下。

温禾这是要从根本上削弱突厥的战力,等到开战之时,让他们陷入缺粮、缺御寒物资、缺战马的困境,不战自乱。

等把所有命令都记完,陈大海将纸折好塞进怀里,对着温禾躬身行了一礼。

“小郎君放心,标下这就去安排,定不会出半点差错。”

他看着温禾冷峻的神色,知道此事关乎大唐对突厥的战事,不敢有丝毫怠慢,转身离去时,脚步比来时更显急促。

陈大海走后,公廨内只剩下温禾一人。

他靠在椅背上,指尖摩挲着案边的舆图,目光落在灵州与朔方的位置上,忽然失笑。

“难怪之前陛下要把李世绩调到灵州,薛万彻又被召回长安,如今柴绍因为我被解除了军职,这么算下来,未来攻打梁师都的主帅,十有**就是李世绩了。”

李世绩用兵沉稳,又熟悉边境地形,对付占据朔方的梁师都,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温禾摇了摇头,心里却没多少波澜。

这事说到底,是朝堂与军方的部署,李世民大概率不会让他参与,毕竟他如今的身份是百骑司主事,专精的是情报与查探,而非领兵打仗。

一想到李世民在密信里给自己安排的额外任务,温禾就忍不住揉了揉眉心,低声喃喃。

“可惜了,看来历史上万户这个名字,以后是不会出现在史书上了。”

他轻叹一声,将这事暂时抛在脑后。

在公廨里补了半个时辰的觉,又在百骑司吃了顿简单的午饭,温禾才牵着自己的小马驹,优哉游哉地往工部而去。

刚走到工部衙门外,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阵熟悉的怒喝,声音洪亮得连门外的侍卫都忍不住侧目。

“什么叫没钱?窦静是要某亲自去民部跟他要吗?”

“年底之前,这些事必须做完!若是尔等觉得自己做不到,那就自己去太极殿跟陛下请辞,别在这里耽误事!”

温禾挑了挑眉,这声音是阎立德的。

平日里这位工部尚书总是温文尔雅,极少动怒,今日竟发了这么大的火。

他迈步走进衙署,刚拐过回廊,就见工部大堂内,阎立德正站在案前,脸色铁青,而左右侍郎和几个郎中、员外郎,都垂着头站在下面,连大气都不敢喘。

一个身穿绯红官服的中年人,约莫四十多岁,正是工部侍郎,此刻正哭丧着脸,声音带着几分委屈。

“启禀尚书,不是下官推诿,实在是半年的时间太短了,陛下要咱们造的弩箭、甲胄,马蹄铁,数量实在太多,就算咱们现在就招募工匠,也未必能赶得及啊!”

阎立德闻言,眉头皱得更紧,眼神里满是不耐,他睨了那侍郎一眼,语气冷淡地反问。

“你明日可敢在太极殿上,跟陛下说‘赶不及’这三个字吗?”

那侍郎瞬间脸色惨白,连忙躬身行礼,声音都发颤。

“下官不敢!下官不敢!”

周围的官员更是把头埋得更低。

他们都清楚,阎立德平日里好说话,可一旦涉及到陛下交办的差事、关乎自己的官途,就会变得格外强硬,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触他的霉头。

阎立德看着众人的模样,深吸一口气,语气斩钉截铁。

“此事就此定议,没有‘赶不及’的说法,从今日起,工部所有人都要加班加点,一方面尽快招募各地的能工巧匠,另一方面加快进度,务必在半年之内,完成兵部要的所有器械。”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若是有人敢偷懒耍滑,或是故意拖延,休怪某不讲情面,直接奏请陛下,罢了你们的官!”

“诺!”

众人连忙躬身应道,声音整齐划一,再没人敢有半句异议。

温禾站在工部衙署的回廊下,指尖漫不经心地划过廊柱上雕饰的缠枝纹,将大堂内的争执尽收眼底。

直到阎立德拍板定案,官员们垂头丧气地散去,他才收回目光,见阎立德揉着眉心,拿起案上的茶盏猛灌了一口,便笑着抬手挥了挥。

“立德兄。”

阎立德闻声抬头,看清来人是温禾,脸上的烦躁瞬间散去,取而代之的是爽朗的笑意,连脚步都轻快了几分,快步迎了上来。

“嘉颖啊,你今日怎的有空来工部?莫不是百骑司那边又有什么新奇玩意儿,要找某帮忙?”

“瞧立德兄说的。”

温禾笑着上前,与他并肩往内走。

“小弟今日来,确实是有事相求,但也想跟立德兄叙叙旧。”

阎立德闻言愈发高兴,当即引着温禾往自己的公廨走,路过廊下时,还特意叮嘱值守的小吏。

“看好大门,若有官员求见,便说某正与高阳县子议事,除非是陛下的旨意,否则一概不见。”

小吏连忙躬身应下,阎立德这才放心地推开门,将温禾请进了公廨。

公廨内陈设简洁,案上堆着厚厚的图纸与文书,角落里摆着几卷丈量土地用的绳尺,还有半块待打磨的黄铜。那是工匠们昨日送来的,说是要做军械上的铜扣。

阎立德请温禾在客座坐下,转身从柜中取出一个青瓷罐,揭开盖子时,一股清甜的蜜香瞬间弥漫开来。

“这是今年新收的槐蜜,产自终南山下的养蜂场,那里的蜂农专采槐蜜,比寻常杂蜜醇厚三倍,我特意让人留了两罐,寻常客人来,我可舍不得拿出来。”

说着,他取来两个白瓷盏,小心翼翼舀了两勺蜂蜜,又倒了些刚温好的泉水,用银勺细细搅匀,推到温禾面前。

“尝尝,这蜜不用煮,用温水冲就甜得很,你年纪轻,多喝点甜的,也能解解百骑司的劳乏。”

温禾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清甜的蜜香顺着喉咙滑下去,连带着连日来处理暗探事务的疲惫都散了些,忍不住点头。

“确实是好蜜。”

阎立德闻言哈哈大笑,手指点了点温禾、

“你啊,往后要是想喝,就来我这,我这罐喝完了,再让蜂农送就是。”

二人就着蜜水,寒暄了一番。

上一次马蹄铁的事情后,他觉得自己欠了温禾不少人情。

特别是他带温禾去青楼,还被李世民给抓了先行。

至今他还觉得有些愧疚。

“说起来。”

阎立德喝了口蜜水,话锋一转,目光带着几分探究。

“你今日来,定不只是为了叙旧吧?嘉颖你可是,向来无事不登门的,直说吧,要我这工部做什么,只要是某能办到的,绝无二话。”

温禾放下茶盏,神色稍敛,语气郑重了几分。

“不瞒立德兄,此次前来,确实是受陛下所托,要做一件要紧的器物。”

他指尖在膝上轻轻摩挲,没有明说“热气球”。

一来是此事尚在保密阶段,二来怕阎立德一时难以理解能飞天的器物,只含糊带过。

“这件器物需要些特殊的材料,还得麻烦工部抽调些手艺精湛的工匠,且所有工序都要保密,不能让外人知晓,连参与的工匠,也只能知道自己负责的部分,不能问全貌。”

阎立德闻言,眉头微挑,却没有追问细节。

他与温禾打交道久了,知道这他心里装着不少新奇想法,且但凡说是“陛下所托”,必是关乎朝廷机密的大事。

只是想到近日工部的境况,他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手指敲了敲案上的文书。

“嘉颖,不是某驳你面子,你也看到了,方才那些官员为何争执?陛下近日催着要一批野战器械,光是弩箭就要五千支,甲胄三百副,还有两百辆运粮的牛车要加固,限期只有半年,工匠本就不够用,材料也紧张得很,库房里的好铁,上个月就被兵部调走大半,如今造甲胄都要掺些熟铜,连工匠们都抱怨说‘甲胄软了,挡不住刀箭’。”

“如今所有的好料,都拿去做马蹄铁了,十万呢,如今才不过造了五万罢了。”

“立德兄先别急。”

温禾抬手打断他,从袖中取出一张折迭的麻纸,递了过去。

“我要的材料和人手,都写在这上面了,你先看看。材料方面,需要轻薄坚韧的丝绸,最好是蜀地产的蜀锦,要织得密些,不能漏风。”

“还要些粗细均匀的楠木,不用太粗,像手腕那么粗就行,用来做支架,另外,还得要些石蜡和松香,用来涂抹丝绸的缝隙,免得透气。”

“人手方面,不用多,十名擅长织锦的女工,她们要把蜀锦缝成大袋子,不能有半点针脚漏风,五名木匠,要把楠木刨得光滑,做成能拼接的支架,再找两名懂冶炼的工匠,打造些小铜环,用来连接支架,这些工匠不用懂器物的用处,只要按我给的尺寸做就行。”

阎立德接过纸,借着窗外的光线仔细看了一遍,眉头渐渐舒展。

这些材料虽不算常见,但工部库房里尚有储备。

蜀锦是去年蜀地进贡的,本是给宫中做赏赐用的,他可以去内库说情,调个十几匹出来。

楠木在南方的采木场有存货,上个月刚运到长安五十根,抽调几根给温禾也无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