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97章 代理县令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第97章 代理县令

作者:书香ok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06:05

晨光斜照进县衙大堂,李震的手指正划过一份户籍册的末页。昨夜三更,他已将北岭私采坑道的处置令发往巡骑营,今晨又调阅了上月盐河渡口的货税清单。案头公文叠得齐整,每日批阅从未中断。百姓见他仍在堂上,便少了几分惶惑;可官印空缺三日,坊间已有流言:“朝廷若另遣官来,李县丞还能主事否?”

他未作回应,只命钱庄加开两柜,专收小额存银,并令赵武抽调铁匠五人,预备重铸那批边缘翘起的铜钱。秩序如常运转,人心才不会乱。

第三日辰时,马蹄声由远及近,驿卒翻身下马,黄绢卷轴递入堂中。李震接过,展开仅看一行,便知来意。

“李震,暂代青牛县令,掌印理事,听候考绩。政通人和,准予代理。”

无颂词,无虚礼,八字符命,字字如钉。

他将圣旨置于案侧,不召礼官,不设香案,只命人取来印匣。铜锁轻启,一方“青牛县令”官印卧于红绒之上,四角刻山川纹,印柄微翘,入手沉实。

他未行叩拜之礼,也未向城隍方向作揖。只蘸浓墨,将印信稳稳按下,鲜红印文落在新拟公文首行——《青牛县减赋改役令》。

墨迹未干,他起身步出大堂,立于石阶之上。

“自今日起,青牛县田赋减半,徭役皆以工钱结算。凡愿为县出力者,即赴衙前登记,日结铜钱,三日一发,不得拖欠。”

话音落,满街死寂。

百姓挤在街口,手攥布袋,肩扛锄头,面面相觑。有人喃喃:“减税?还给钱?”自古官府征役,轻则罚粮,重则锁拿,何曾听说付酬?更有人低语:“怕是哄人耳,过几日就收回。”

李瑶此时捧册而出,立于阶侧。她翻开账簿,声音清亮:“近三年盐河税银共计一千二百七十三贯,铁矿所得三百六十贯,铜矿初产已入库一百九十贯。钱庄存银逾两千贯,皆有据可查。减税有底,工钱可兑,非虚言。”

她将账册摊开,命人高举示众。数字清晰,条目分明,连老学究都点头称是。

李骁随即率十骑巡街而至,甲未卸,刀未收。他手中高举木牌,上书“工役招募令”五字,笔力遒劲。至街心,他勒马停步,扬声道:“县令有令,修城南排水渠,需壮丁三十人,日酬三枚‘青牛’钱,定金当场发放!”

话毕,他翻身下马,从腰间钱袋取出铜钱,亲自点数。

“张二狗!”

“在!”

“登记姓名、住址,按手印。”

男子颤抖着伸手,在册上按下红印。李骁递过三枚铜钱,一枚一枚,放入其掌心。

“拿好。”

那汉子盯着手中铜钱,指节发白。他翻来覆去地看,敲了敲,听见清脆一响。他忽然抬头,眼眶通红,猛地跪下,重重磕了个头。

“李县令!我干!我干!”

人群如潮裂开,有人挤上前,有人高喊:“我也登记!”“我身子好,能扛石!”“我家三口都来!”

衙前长桌迅速摆开,三名书吏提笔疾书。李瑶亲自监录,每登记一人,便发一枚铜牌,编号刻字,注明工种。钱袋陆续打开,一枚枚“青牛”钱落入百姓手中,锯齿边缘在日光下闪着微光。

欢呼声由点及面,终成雷动。

“李县令!李县令!”呼声如浪,一波压过一波。

李震立于高阶,未笑,未挥手。他只将右手缓缓抬起,示意众人稍安。

待声浪稍歇,他开口:“此非我一人之令,乃青牛县新政之始。赋可减,役可酬,但法不可废,令不可违。凡欺工、克扣、虚报人数者,一经查实,重罚不赦;凡怠工、毁物、聚众闹事者,亦依法处置,不徇私情。”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人群。

“愿来者,欢迎;想走者,不拦。但凡留下,便是一县之人,同享利,共担责。”

百姓静了片刻,继而鼓噪更甚。有人喊:“李县令讲规矩!咱们听您的!”又有人道:“这钱发得实诚,活计肯定公道!”

李骁策马绕行三圈,每至一处,便高呼招募令。骑兵列队整齐,甲胄鲜明,马蹄踏地,声如鼓点。百姓见军容严整,又亲眼见钱到手,疑虑尽消,纷纷涌向登记处。

一名老农拄拐而来,颤声道:“老汉六十八了,干不动重活,可扫街、清沟,还能撑得住。”

李瑶上前:“每日两个铜钱,您可愿接?”

老人猛点头,泪落满腮。

又有一妇人抱幼子上前:“夫君去年死于疫,我识字,会记账,可做文书?”

“可。”李震答,“月俸九十枚,另加两斗米。”

妇人低头,肩头微抖,终未落泪,只重重应了一声:“谢县令。”

登记簿迅速翻页,编号已至四十七。李瑶命人另立一册,专录弱劳力与妇孺可承之轻役。李骁则令骑兵分三路,沿街宣告不同工种需求:修渠、铺路、清淤、运石、编篱、守夜……每项皆明标酬劳,三日一结。

日过中天,衙前人群仍未散去。百姓不再观望,而是彼此商议:“你去挖沟,我去搬砖,咱家一日能挣六钱!”“孩子放学后扫街角,也能贴补!”

一名少年挤到最前,大声问:“县令大人!读书人能做什么?”

李震看向他:“可入县学做助教,辅导蒙童识字,日酬两钱。若通算学,钱庄需记账学徒,月俸百枚起步。”

少年眼睛发亮,连连作揖。

又有老匠人问:“我擅筑窑,县里可要建砖窑?”

“要。”李震答,“三日后勘察窑址,你可带徒前来,工钱另议,成品按量结算。”

消息如风传开。铁匠赵武闻讯赶来,未及说话,先递上一份图纸——改良后的双膛窑结构,可省柴三成,烧砖更快。李瑶接过,快速浏览,点头道:“可用。你领五人,明日开工,先试烧一窑。”

赵武抱拳,转身就走,脚步如飞。

李震回身步入大堂,案上已堆满新报的工役名单。他提笔批阅,字迹沉稳。每过一纸,便盖下鲜红印文。印泥厚重,墨色不溢,每一印皆如刀刻。

李瑶跟入,低声禀报:“目前已登记一百三十七人,预计三日内可达三百。钱库备钱足够,但需加快铜钱铸造。”

“通知赵武,七日内再出一百贯。”李震道,“另,从今日起,所有工钱不得以实物抵充,必须见钱。若有官吏敢违,立即革职。”

“是。”

李骁随后进来,甲胄未解:“北岭坑道已查清,确为流民私采,未伤矿脉。十二人已被拘,愿服工役赎罪。”

“准。”李震点头,“编入修渠队,首月工钱减半,若无过失,次月补全。另派两名巡骑监工,防其聚众。”

“得令。”

堂外呼声依旧不绝。一名孩童挣脱母亲的手,跑上石阶,仰头望着李震,忽然大声喊:“李县令!我要上学!”

李震低头,看了他一眼。

“去吧。”他说,“明日辰时,县学开门,不收束修。”

孩童愣了愣,随即咧嘴大笑,转身飞奔下阶,边跑边喊:“娘!我能上学了!我能上学了!”

李瑶站在门边,看着那小小的背影,指尖轻轻抚过账册边缘。

李骁立于阶前,手按刀柄,目光扫过沸腾的街巷。

李震坐回案后,翻开下一份公文。笔尖蘸墨,悬于纸上。

窗外,一枚铜钱被孩童抛向空中,翻转着落下,嵌入泥缝,锯齿朝天,像一枚扎进泥土的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