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890章 文化冲突,和谐共处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第890章 文化冲突,和谐共处

作者:书香ok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06:05

李瑶放下手中润州传来的报文,抬头看向窗外。政事堂外的石板路上行人往来,几个差役正搬着新到的竹箱进库房。她转回头,见苏婉已坐在对面,手里拿着一份地方递上来的民情简报。

“闽越商帮的孩子被人拦在学堂外,说他们穿得不像样。”苏婉把简报轻轻放在桌上,“还有人说西域工匠聚居地夜里有打铁声,怀疑他们在私造兵器。”

李瑶没说话,手指在桌边轻点两下。她刚处理完跨州协作的协议,各地申报项目已有十七项落地,可人心的事,比账册难算。

“压是压不住的。”她说,“这些声音不会因为一道命令就消失。”

苏婉点头。“我昨天去了城南匠坊,那边有些孩子连官话都说不利索。语言不通,习俗不同,误会自然就多了。”

李瑶站起身,走到墙边挂的地图前。运河沿线标着红点,是已经签署协议的州府。她伸手,在地图边缘圈出一片空地。

“办个活动吧。”她说,“不评比,不排名,就让大家聚在一起,做点事。”

苏婉看着她。“你想怎么做?”

“叫‘秋社文化节’。”李瑶回身,“请各地商旅、匠人、学者都来,带他们的手艺,摆摊交流。设三个主项:手艺对谈、饮食共膳、童谣互教。官府出场地,供基本物料,只求一个‘共’字。”

苏婉笑了。“这主意好。不是谁听谁的,也不是谁管谁,而是坐下来一起做事。”

当天下午,政事堂便发出《百工同庆令》。文书官快马送出京城,各州驿站连夜誊抄张贴。

消息传开后,反应却不热烈。

中原士绅觉得与外邦之人同席不合规矩;闽越商人担心技艺外泄;西域铁匠因语言不通,干脆闭门不出。更有人在街角贴了告示,说这是“蛊惑民心之举”。

李瑶得知后,没有下令追查。她让译者整理出几套常用方言对照表,做成小卡片,派人发到各坊口。每张卡上写十句话,从“你好”到“我想喝水”,背面还画了简单手势图。

苏婉则换了便服,带着几名随从走进城南闽越聚居区。她找到一位正在编竹篮的老匠人,蹲在一旁看了许久。

“我能试试吗?”她问。

老人抬头看了看她,没说话,递过一根削好的竹条。

苏婉笨拙地学着编织,手指被划了几道细痕。旁边的孩子围过来笑,她也跟着笑。编到最后,篮子歪歪扭扭,但她还是把它送给了身边的小女孩。

那孩子接过篮子,眼睛亮了。围观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第二天,文化节正式开始。

场地设在城西开阔地,搭起一排排棚架。起初只有零星几人到场,大多是来看热闹的百姓。直到苏婉和李瑶一同出现,站在主台前宣布活动开始,人群才慢慢靠拢。

苏婉挽起袖子,现场演示闽越染布技法。她将一块白布浸入草汁,再用木夹固定图案,晾晒时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斑驳光影。围观者越来越多,有人掏出纸笔记下步骤。

李瑶则站在另一侧,拿着刚印好的“通语卡”分发给外来商户。她请来曾在运河工地上共事的南北劳工,让他们用各自方言说一句话,换对方一碗茶。一人说“天热了”,另一人听不懂,比划半天才明白,引得全场大笑。

气氛终于松动。

第三日午后,阳光正好。市集人流如织,各族摊位前都有人驻足。有人尝着楚南米糕,有人学着北境皮具缝法,孩童们围成一圈,跟着西域妇人拍手唱一首陌生调子的歌。

就在这时,巡街卫兵拦住一名少年。

那少年戴着弯刀形状的银饰,是家族传承之物。卫兵坚持要收缴,说是违禁兵刃。少年不肯,争执间引来族人聚集。

人群越围越多,有人喊:“凭什么查我们!”场面眼看要失控。

李瑶赶到时,双方仍在僵持。她没责备卫兵,也没驱散人群,而是让人取来《大晟律·器物篇》原文当众宣读。

“凡不违禁兵刃,民俗所佩,不在收缴之列。”她念完,转向少年,“你的饰品可以留下,但若愿意暂交展馆陈列,并附一段家族故事,可获‘文化使者’木牌,今后通行全城免检。”

少年愣住,抬头看族中长辈。

苏婉这时走上前,双手合于胸前,行了一个刚学会的西域礼。她对那位年长匠人说:“您能教大家怎么打出这种花纹吗?”

老人看着她,又看看周围伸长脖子的百姓,终于点头。

展棚很快腾出一角。那把银饰被小心放进柜中,旁边摆上一张纸,上面写着:“月牙之纹,喻家族团圆。”

当晚,展馆灯火未熄。几位闽越绣娘和楚南织工凑在一起,商量能不能把两地针法合起来试一试。北境皮匠和西域铁匠围着一张桌子,画着改良马鞍的设计图。

李瑶站在展馆门口,听见身后传来一阵清脆的童声。

几个孩子正围成圈,用三种不同的方言轮流唱一首新编的童谣。开头是闽越调,中间转成中原腔,结尾又接上北境节奏。虽然音节生硬,却唱得认真。

苏婉走过来,站在她身边。

两人没说话,听着那断断续续的歌声飘向夜空。

次日清晨,政事堂收到快报——北方军需调度已有初步方案,待校核后呈报。

李瑶拿起笔,在副本上划去旧标注,写下新的执行周期。墨迹未干,门外传来脚步声。

一名文书官进来,手里捧着一叠新报文。他走到李瑶身边,低声说:“润州传回消息,双轮运车培训场地已备好,只等教官。”

李瑶点头,把报文放在一边。

她转向还在查看名单的崔嫣然:“试点从本月开始。每月初报进度,月底评估。做得好的,下月增加支持。”

有人问:“要是中途退出呢?”

“可以退。”她说,“但已投入的资源不退,后续合作资格暂停。”

那人不再说话。

厅内烛火明亮。窗外阳光斜照进来,落在桌角的铜铃木牌上。那牌子微微反光,映出一道细长的亮线。

崔嫣然走回座位,打开随身的小盒,取出一枚新的木牌放进袖中。她抬头看了眼李瑶。

李瑶正将一份协议递给闽越代表,说:“你们的需求单我看过了。第一批药材运输,安排在十日后启程,走水路,配有护队。”

那人接过,仔细看了一遍,终于在末尾按下指印。

李瑶收回协议,轻轻吹了下墨迹。

她的袖口滑下一截布条,是昨夜熬夜整理数据时磨破的。她没在意,继续翻看下一份文件。

门外又有动静。

这次是赵德派来的人,送来一份汇总表——各州申报的新协作项目清单。总共十七项,涉及粮、铁、盐、工器、驿道维护。

李瑶接过,快速扫过目录。

她的目光停在“闽越请求引入防潮仓储技术”这一条上。

她提起笔,在旁边画了个圈。

笔尖继续移动,写下两个字:同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