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879章 文化冲突,包容共进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第879章 文化冲突,包容共进

作者:书香ok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06:05

次日清晨,文渊阁东厢的门刚开,李瑶便将一叠文书放在苏婉案前。最上面是昨夜抄录的《互市九条》副本,底下压着一份新呈上来的奏本。她没说话,只用指尖点了点那本奏章的封皮。

苏婉翻开第一页,眉头微动。几名老儒联名上书,言辞激烈,称“女子掌市舶,胡商乱礼制”,又说西域人带入异俗,败坏风化,若不加制止,恐动摇国本。后面还附了几张书院张贴的论帖抄件,写着“正风俗、黜夷狄”八个大字。

“他们昨晚递进来的。”李瑶倒了杯茶,吹了口气,“今早已经有寒门学子在太学院外议论,说我们重利轻义。”

苏婉放下纸页,抬头看向窗外。庭院里几株桂树静立,枝叶未动。她沉默片刻,转回头:“光堵嘴不行。他们怕的是不了解,越不了解,越容易生出敌意。”

“那你打算怎么办?”李瑶问。

“办一场会。”苏婉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字,“四海文会。请他们来谈。不是训话,也不是压服,是让彼此听见对方的声音。”

李瑶盯着那四个字看了几息,点头:“可以。但得有人带头。你出面最合适。”

“我来主持。”苏婉合上奏本,“议题你也拟一个。”

李瑶略一思索:“何谓文明?器物之利能否载道?”

苏婉抬眼看了她一下,嘴角微扬:“就这个。”

两人当即分头行动。李瑶调阅过往往来文书,筛选出有学识、有声誉的西域学者名单,亲自写帖邀约;苏婉则派人去请几位态度中立的老学正,请他们出席观礼,并暗示不会强制推行任何结论。

三天后,文渊阁旁的大讲堂坐满了人。

本土士人多穿深衣宽袖,神情肃然;外来学者服饰各异,有的披着毛边长袍,有的裹着彩纹布巾。双方隔席而坐,气氛拘谨。

开场由礼官宣读议程,随后苏婉起身。她穿着素色常服,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到每个人耳中。

“昨日我见一位龟兹医师用药草治疟疾,手法与我们不同,可病人好了。医术如此,学问是否也一样?未必同源,但能同效。”

堂下有人皱眉,也有几人微微点头。

一名白须老儒站起,拱手道:“夫人所言虽善,然礼乐教化乃立国之本。今胡风渐染,女子从商、外族议政,岂非背离祖制?”

苏婉没有反驳:“您说得对,礼乐确实重要。可三十年前江南大疫,靠的是什么活人?是诵经,还是药汤?”

老儒语塞。

另一名年轻学子站起来:“可他们带来的不只是货物,还有习俗。我听说骆驼城已有孩童改穿胡服、学胡语,再过几年,谁还记得自己是大晟子民?”

李瑶这时开口:“去年改良胡服,袖口收紧,腰身贴合,织坊女工劳作时不再被布料绊手,效率提了两成。这算不算好处?”

她拿出一张账册:“过去三个月,因香料引入,酒肆推出新菜十二种,营收增长三成。这些钱养活了多少厨子、伙计?又有多少农户因种植调味作物增收?”

堂内安静下来。

一名来自于阗的学者起身,语气平和:“我们在西域也读《诗经》,知道‘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贵国开放互市,我们感激。但我们从未要求你们改俗,正如我们也不愿被迫放弃自己的语言和信仰。”

他说完,示意身后随员取出一本薄册:“这是我们整理的《西域本草》,记载了十七种本地药材用法。愿献给太医院,供诸位参考。”

苏婉立刻回应:“此书珍贵,我们定当认真研读。同时,我们也愿共享农技经验。比如河北抗旱粟种培育方法,可否译成西域文字,带回各地试种?”

话音落下,角落传来一声琵琶轻拨。

众人看去,是一名龟兹乐师。他低头调弦,缓缓奏起一段曲调。旋律初听陌生,细辨竟与《小雅·鹿鸣》有几分相似。

一位年迈乐正猛然抬头:“这调子……怎会如此相近?”

乐师停下手中动作:“千年前,中原舞乐经商路西传。我们一直保留,只是音律略有变化。”

老乐正颤巍巍起身:“可否合奏一曲?”

两人当场调音对拍,合演《鹿鸣》。琴瑟相和,声韵悠远。满堂寂静,无人言语。

曲毕良久,才有人轻轻鼓掌。

苏婉趁势宣布:“从今日起,设译经局,专责翻译医学、农学典籍。首部刊印《西域本草》与《灌溉十法》,由双方学者共校。”

李瑶补充:“太学开设四方讲席,每月轮邀异域学者授课。同时选派青年学子赴骆驼城学习实务,为期半年,归国后需提交策论。”

她拿出一份草案:“这是《文会纪要》初稿,约定求同存异,互鉴共进。各位若有意见,现在可提。”

堂下议论纷纷。有人仍持怀疑,但更多人开始低声交流。一名曾激烈反对的老学士走到苏婉面前,低声道:“老夫昨日上书,言辞过激。今日听了这些话,才知道自己眼界窄了。”

苏婉扶他坐下:“您愿意来,就是给了我们机会。”

傍晚时分,人群散去大半。苏婉仍在文渊阁批阅文书,身旁堆着刚拟好的《译经局章程草案》。李瑶坐在侧案前,与书记官核对讲学轮值表,桌上摆着明日要呈递内阁的《四方文教合作方案》。

两名书记官抱着文书进出不停。一名西域学者与本地儒生并肩走出讲堂,边走边讨论器械图样的标注方式,约定明日再去工坊细看。

烛火渐亮,宫城东区依旧忙碌。

李瑶放下笔,揉了揉手腕。她看着窗外渐渐暗下的天色,忽然问:“你说他们会真的接受吗?”

苏婉抬头看了她一眼:“只要有人愿意听,就有希望。”

李瑶没再说话,只是把桌上的文件重新理齐,用镇纸压好。

门外脚步响起,一名内侍快步进来,手里捧着一封急报。他走到李瑶面前,低声说了几句。

李瑶脸色微变,迅速拆开信封。她的目光扫过第一行字,手指停在纸角。

她站起身,快步走向苏婉,把信递过去。

苏婉接过信,只看了一眼,眉头骤然收紧。

信上写着:北境斥候发现铁木真部调动频繁,三日前已有小股骑兵越过旧界河,烧毁两座边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