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873章 经济调控,防过热潮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第873章 经济调控,防过热潮

作者:书香ok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06:05

北境战报传回京城的第三天,户部衙门的灯还亮着。

李瑶坐在案前,面前堆着从各州送来的商贸折子。她一张张翻看,手指在纸上划过,时不时停顿一下,在本子上记下几个数字。屋外传来更鼓声,已经是三更天,但她没有起身的意思。

一名文书官轻手轻脚走进来,将一份新到的快报放在她手边:“江南漕运司急报,苏州米价昨日起涨至每石八百文,较半月前翻了一倍。当地已有百姓排队半日购不到粮。”

李瑶眉头一动,翻开之前几份记录对比。扬州、金陵、湖州,价格都在跳升,但货物周转量却在下降。她又调出大晟银行的信贷账目,发现有三家商号在短短十日内借走百万两银贷,抵押物却是空置的仓房和未开工的作坊。

她合上账本,靠在椅背上闭眼片刻。

这不是正常的市场波动。是有人在囤货,借势抬价,还用空壳铺面套取官银。表面热闹,实则虚火上冲。

天刚亮,她派人去请崔嫣然。

半个时辰后,崔嫣然到了。她没穿华服,只着一身素色长裙,进门便问:“是不是出事了?”

李瑶递过几张纸:“你看这几处米价,再看这几家商号的借贷记录。他们不是做生意,是在赌市局会一直热下去。”

崔嫣然快速扫完,脸色沉了下来:“这手法我见过。当年我族里就有长辈这么干过——先压住出货,再放风说南方歉收,哄得人心慌,价格自己往上爬。等涨到顶,一口气抛售,赚个盆满钵满。”

“现在不同了。”李瑶说,“运河通了,南北粮食能调。我们手里有底数。可百姓不知道这些,他们只看到米铺门口排长队,就怕明天买不起。”

两人对视一眼,都明白问题的严重性。

若放任不管,小民的日子会难熬,新政的信誉也会受损。可若一刀砍下去,伤了正当商人,刚刚活起来的市面又要冷下去。

“得快,还得准。”李瑶站起身,“不能全面收闸,要掐住那几个带头的。”

当天中午,一道《平准令》由户部发出,加盖大晟银行印信。令中宣布:朝廷将对粮食、食盐、铁器三类物资实行限价收购与定向投放,并设立“战略物资储备库”,随时向市场补充货源。

同时,一批密令送往刑部与御史台。监管司即刻组建,由崔嫣然牵头,选派十五名干练官员为钦差,持令赴各州巡查。

凡查实囤积居奇者,没收三倍非法所得,吊销商籍十年;主动申报并配合整改者,宽限三日。

消息传开,不少商户松了口气。那些原本被裹挟涨价的小铺主终于敢降价卖货。但也有一些人开始动作。

第三日清晨,杭州府上报:城西三大粮仓一夜之间全部清空,仓主连夜失踪。同日,扬州也有两家铁器行关门歇业,账册被焚。

李瑶接到奏报,立刻下令:“追!所有涉案人员列入通缉名录,其家族资产暂封,待查实后再定处置。”

她转身走进内室,打开乾坤万象匣。

一道光幕浮现,显示出隐藏在空间中的数十万石存粮。这是早年从各地灾年低价收储的应急粮,一直未动。如今时机已到。

“调五万石糙米,分三批运往苏州、扬州、金陵。走军驿快道,伪装成普通商队,每日限量投放两千石,价格压在五百文以下。”

随从领命而去。

七日后,江南米价回落至六百文。市场上突然出现大量低价粮,起初有人怀疑是假货,可验过后发现颗粒饱满,产地清晰。流言不攻自破。

与此同时,监管司接连出手。苏州拿下郑氏商行,抄出藏于地下窑洞的三万石陈米;金陵查封赵记布庄,查获伪造的仓储凭证十七张;最棘手的是洛阳的王家,世代经商,朝中有人撑腰。

崔嫣然亲自带人上门查验,对方闭门不出,称“所储皆为自用”。她不动声色,命人查其过往三年进出货单,发现其去年仅卖出三千匹布,今年却一口气购进十万匹,远超本地需求。

“这不是备货,是控市。”她在奏章上写道,“请旨查封其库,彻查资金来源。”

圣旨很快批复:准。

王家被罚没两倍非法所得,主事人下狱候审,家族三代不得参与科考与仕途。震慑之下,其余观望者纷纷低头认罚。

风波渐息,但李瑶知道,这只是治标。

真正的隐患在于,眼下这套体系太依赖临时应对。没有预警机制,没有分级响应,全靠人盯数据、拍板决策。一旦主事者换人,或局势更复杂,就可能反应迟缓。

她召集户部、银行、监察三方主官议事,提出起草《市易调节法》。

“我们要建一套评估体系。”她在会上说,“把物价涨幅、信贷增速、物流效率这些数据列成指标,设定黄、橙、红三级警报。黄色提醒注意,橙色启动干预,红色直接动用储备与执法权。”

有人问:“这不就是管得太死?商人还怎么放手经营?”

李瑶反问:“如果一条河上游不断蓄水,下游却干旱无雨,你是让它自然泛滥,还是提前开闸分流?”

那人沉默。

她继续说:“调控不是打压,是让火候稳住。父亲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火太大,菜就焦了;火太小,又熟不了。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火太旺,油都冒烟了,还不知道掀锅盖。”

最终,法案获得多数支持,交由礼法阁审议。

散会后,崔嫣然留下,把一份《商情研判简报》放在李瑶案头。“这是我整理的二十家重点商户的资金流向图,其中有三家还在暗中转移资产,可能是想换个名字重来。”

李瑶点头:“盯住他们。别让他们以为风头一过就能翻身。”

崔嫣然又说:“这次能成,是因为边关安稳,漕运畅通。要是前线打仗,后方肯定乱套。”

“所以每一步都不能孤立看。”李瑶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军事稳了,经济才能活;经济活了,还得防着它烧过头。”

夜里,李瑶仍留在户部。她盯着最新一批入市调度单,确认明日第一批平价粮将按时抵达苏州西市。

一名文书官进来通报:“江南巡查组发回消息,崔大人已启程前往九江,预计五日后抵南昌。”

李瑶嗯了一声,提笔在调度图上画了个圈。

就在这时,门外脚步声急促。

一名侍卫快步进来,双手呈上一封密函:“京兆尹急报,城南发现一家新开钱庄,三天内吸纳民间存款逾三十万两,许以月息三分,远高于官行。经查,幕后东主疑似与此前被罚的赵记布庄有关。”

李瑶放下笔,拿起密函拆开。

烛光下,她的手指在纸面上缓缓移动,停在一行字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