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716章 医馆扩展,苏婉的远大规划

晨光透过窗纸,落在桌角一叠尚未归档的文书上。苏婉将最后一份反馈卷宗合上,指尖在封皮停留片刻。昨夜街头宣讲的效果已汇总上来,青石渡三村百姓对医馆的信任度提升近七成,有人甚至主动帮着张贴榜文。她起身走到案前,铺开一张素绢,提笔写下“医馆扩展计划”六字。

李瑶走进后堂时,正见她对着图纸勾画线路。

“母亲又要熬夜了。”

苏婉头也不抬:“不是熬夜,是赶早。前线兵马未动,后方民生也不能停。”

李瑶将手中册子放在案边:“这是三州财政余款明细,扣除军需调度后,尚可拨出三万七千贯用于基建。若分批建设,首批十个医馆足够支撑。”

“钱不是最难的。”苏婉放下笔,“人更难。老郎中不愿受管,年轻学徒又没经验。若只建屋不育人,不过是空壳子。”

两人正说着,赵德从外院匆匆进来,官袍下摆沾着晨露。

“夫人召我来,可是为医馆选址之事?”

苏婉点头:“正是。你熟稔地方体制,我想请你走一趟楚南。那边两州推说已有善堂,实则连个坐诊大夫都没有。”

赵德皱眉:“他们拿礼法做挡箭牌,说女子主掌医政不合旧制。”

“那我就用生死说话。”苏婉转身取出一本薄册,递过去,“这是去年春瘟各州死亡名册。楚南西岭县三百七十一人丧命,而同期青阳仅死十九人——差别就在有没有常驻医馆。”

赵德翻了几页,脸色渐沉。

“若把这数据摆在议事堂上……”

“明日便要摆。”苏婉道,“五州官员午后就到,不能让他们再以‘无患’为由搪塞。病未发时都说太平,等倒下一片才救,晚了。”

李震踏入医馆后堂时,众人已围坐一圈。他看了眼墙上新挂的舆图,上面密密麻麻标着红点。

“这些都是百姓请设医馆的村落?”

“一百零七个。”苏婉指着图说,“最远的在云州北境,离最近的县城要走三天山路。一场高热送去救治,半路就能没了命。”

李震沉默片刻:“你打算怎么办?”

“先立骨架。”她取过另一张图展开,“以州城为中心,设总馆;各县设分馆;每三村联建诊疗点,配一名医师两名助役。医师由总馆派遣轮值,助役从本地识字青年中选拔培训。”

李瑶补充:“财政上我们拟了‘以工代养’之策。朝廷出建房经费,地方承担日常开支,但可计入政绩考核。三年内建成且运行良好的,主官升等加俸。”

赵德接话:“若如此,阻力会小许多。毕竟谁不想多一条晋升之路?”

午后,五州官员齐聚府衙偏厅。

楚南节度使派来的两名属官坐在末位,神色冷淡。

苏婉未多言,只命人抬上两块木板。一块写着各地善堂数量,另一块则是对应地区的疫病致死人数。

“诸位请看。”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入耳,“善堂重施粥济贫,医馆重防病救人。去年春瘟,有医馆驻守之地,死亡率平均下降八成。这不是我说的,是数字写的。”

一名官员开口:“可医师从何而来?如今良医稀缺,哪能处处派驻?”

“我们自己培养。”苏婉道,“每名合格医师须带教两名学徒,三年期满考核授牌。不合格者不得行医,已授牌者若治死三人以上,吊销资格。”

另一人冷笑:“妇人谈医政,已是破例,如今还要定下考规?”

苏婉不动声色:“那你可知上月柳河村投毒案中,有多少人因及时洗胃保命?若无 trained 医者在场,那些人早就断气了。你说礼法重要,还是人命重要?”

厅内一时寂静。

李震缓缓开口:“新政不讲虚名,只问实效。谁阻医馆,便是视百姓性命如草芥。这话我不止说一遍。”

众人低头不语。

赵德趁机提议:“不如将‘医馆覆盖率’纳入考绩。三年内,州辖各县至少建成一所标准分馆,未达标者降衔一级。”

有人还想争辩,却被同僚拉住衣袖。最终,五州代表皆在协议书上签字画押。

送走官员后,苏婉回到医馆,取出一幅未完成的长图。

“这是我画的《九州医脉图》。”她对李瑶说,“你看,沿南北驿道与江河水系布点,形成急救通道。一旦发生疫情或灾伤,消息可一日传三州,药械两日可达。”

李瑶凝神细看:“但眼下资源只能撑三十州……”

“所以要分阶段。”苏婉手指划过地图,“第一年贯通主干道沿线,第二年向支路延伸,第三年覆盖偏远村落。我还想设‘流动医车’,由中心馆派出,定期巡诊无医村。”

“车上配什么?”

“常备药、简易器械、记录簿。每到一村,登记病患、发放预防药、培训助役。回来后再统一对账补给。”

李瑶思索片刻:“若真能推行,五年内可让半数百姓享医政之利。”

“不止。”苏婉目光坚定,“我要启动‘百名青年医师培养计划’。从寒门子弟里选聪慧少年,由我亲自授课,教现代医学基础,再结合本地病症实践。五年成才,十年扎根。”

李瑶轻叹:“母亲想得远。”

“不是我想得远。”苏婉摇头,“是见过太多本可救活的人,死在缺医少药的路上。从前在医院,一台手术救一人;现在建体系,能救千万人。”

当晚,李震亲自送来批好的奏章。

“十个试点医馆的经费已拨。”他将文书放在桌上,“工匠明日就开始动工。”

苏婉正在灯下修改医师培训手册,闻言抬头:“辛苦你了。”

“该说辛苦的是你。”李震看着墙上那幅《九州医脉图》,久久未语,最后只道:“好好画下去。”

他离开后,苏婉继续伏案工作。窗外细雨悄落,檐下水珠滴答不断。她揉了揉酸胀的眼睛,重新铺开一张素纸,在顶端郑重写下“大晟医政总署”六个字。这是她为未来中央医政机构起的名字。下面列出各级职责、人员编制、考核标准。写到“乡村助役须识字、通基础病理、掌握消毒流程”时,笔尖顿了顿,又添一句:每年由州馆组织集训,不合格者淘汰。

李瑶遣人送来热汤,见她仍在忙碌,劝道:“明日再写也不迟。”

“有些事拖不得。”苏婉捧着碗暖手,“今天签了协议,明天就有人等着看我们能不能兑现。只要第一个医馆建成,百姓看见真大夫坐诊,信任才能真正立起来。”

子时过后,赵德来辞行。

“我明早就启程去楚南。”他说,“争取一个月内把两州的分馆定下来。”

苏婉递给他一份名单:“这里有十二位经过培训的医师,可先行派驻。另外,带上这份《诊疗操作规范》,务必让所有郎中统一用药流程。”

赵德接过,慎重收入行囊。

四下安静下来,医馆只剩她一人。烛火微微晃动,映着墙上那幅《九州医脉图》。她的手指沿着主干道缓缓移动,仿佛能看见一辆辆医车穿行于山野之间,停在炊烟袅袅的村口,打开车门,放下药箱,有人走上前,伸出手腕,露出信赖的眼神。

她拿起笔,准备标注下一个拟建点。

墨汁刚触纸面,笔尖忽然一滑,在“云州”二字旁拉出一道细长的痕迹。

她怔了一下,随即轻轻吹干墨迹,继续写下“首设分馆,优先配备产科医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