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70章 粮商刁难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第70章 粮商刁难

作者:书香ok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06:05

阿禾将新瓶放入药箱,扣紧搭扣时,指尖触到箱底一枚铜钉,微有松动。她未多看,转身走向院门。晨风卷起尘土,掠过街角粮铺门前悬挂的米袋,那袋子空了一半,绳结却系得极紧。

半个时辰后,李瑶在县府账房翻动一摞泛黄册页,指腹在某行数字上停住。昨日米价尚是十五文,今早开市已翻一倍。她抽出夹在册中的薄纸,对照三日前的进出记录,发现青牛粮商中五家曾联名向县库申领“仓储修缮银”,而当日并无修缮工程报备。她合上账本,袖中笔尖在掌心划下一道短横。

她径直走入巡检署正堂。李震正俯身查看一张粗绘地图,手指停在青牛与永安交界的山道上。李瑶将账册递上,只道:“他们不是缺粮,是想用肚子逼我们低头。”李震未抬头,目光扫过那行被红笔圈出的“张府旧宅出入记录”,片刻后开口:“不压价,不斗市。你带人去永安买粮,李骁派十名兵士护送。”

李瑶领命而出,未及跨出门槛,王二匆匆赶来,递上一张银票。“崔记商号前日预付了五十两,订了永安米行三成存粮。”李瑶接过银票,火漆印上是个“崔”字,边缘略带磨损,像是曾被反复摩挲。她将银票折好塞入袖袋,转身召集人手。

永安米行门前石阶斑驳,掌柜倚门而立,见李瑶一行着青牛服饰,只摆手道:“官仓封存,无粮可售。”李瑶不语,命随从将十两银子尽数换成铜钱,铺于门前青石板上,整整齐齐码成方阵。她立于钱堆旁,扬声道:“青牛李家,愿以二十文一斤收粮,自带干粮者优先,现银结算。”

围观百姓起初窃语,片刻后,一名老农挑着两袋糙米走出人群。李瑶亲自验粮,过秤,付钱。铜钱落入布袋,发出沉实声响。消息如风扩散,午后便有十余农户陆续前来。她命人用盐袋标记粮车,每袋盐皆印有李家暗记,防途中调包。

第三日清晨,粮车装毕,李瑶清点数目,两千三百斤糙米尽数入库。老农临行前低声问:“姑娘,这米……是不是也像药丸一样,能查到是谁卖的?”李瑶点头:“一袋一记,户户可溯。”老农咧嘴一笑,挑担而去。

粮商闻讯,连夜聚议。次日,青牛城内米价骤降,跌至十二文一斤。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李家从外头买贵米,转头卖得更贵,哪是为民?分明是趁机敛财。”流民营中,有孩童指着分发的红薯干嘟囔:“这能顶饱?”母亲掩其口,眼神闪烁。

李震在集市中央立起木台,当众拆开一袋永安米,又取出一筐自家培育的红薯干。他将两种粮食并排置于案上,命王二捧出种子袋。“我们不卖米,发种子。”他声音不高,却传遍全场,“玉米、红薯,耐旱易活,种出来的粮,归你们自己。”

百姓迟疑未动。李瑶取来黑板,以炭笔写下数字:永安至青牛,运输耗银五文;途中损耗二文;人力三文。她圈住“二十文”标价:“我们收二十文,一文不赚。你们若自种,省下十五文,还能多养一头猪。”

人群骚动。一名流民上前领取种子,袖口滑落半块发霉干饼,他慌忙拾起,攥入掌心。李瑶瞥见,未言,只将种子袋递得更稳些。

粮商见压价无效,转而联名上书县令,控诉李震“私贩外粮,扰乱市价,图谋不轨”。县令召其入衙问话,堂下立着五名粮商代表,皆着绸衫,袖手而立。

李震入堂,未辩一语,只呈上两册文书。一册为永安购粮凭证,逐笔列明数量、价格、交割时间;另一册为种子发放名册,每户按印画押,附有流民营编户编号。县令翻阅良久,忽问:“你若为利,何不囤粮待涨?你若乱市,何不分种劝耕?”

李震答:“粮是命根,不在市井争利,而在田亩生根。”

县令默然,挥手驳回诉状。粮商面面相觑,退至廊下,低声争执。一人怒道:“他不卖米,难道百姓从此不买粮了?”另一人冷笑:“他给的是种子,收的是人心。再拖一月,谁还来我们铺子?”

李震离衙时,天色将暮。他步出仪门,目光掠过县令书案,见一未拆火漆信置于砚台旁,印纹为半个“王”字,另一半隐于折角。他未停留,径直下阶。

归途中,王二策马追上,低语:“永安那批米,有三袋在城西被调换,里头掺了沙石。押车的兄弟发现时,人已散了。”李瑶骑马随行,闻言勒缰,从怀中取出一本小册,翻至一页,记下“沙石掺杂,西门附近”八字。

当夜,李瑶在灯下重绘账册,将崔记商号的预付款项单独列出,又调出市集三日来的米粮交易总量,反推五大粮商实际库存。她发现,其宣称“缺粮”期间,仍有大量麦麸运出城外,去向不明。她将数据抄作副本,封入牛皮纸袋,命人连夜送往李骁营中。

次日辰时,李震召集流民营各队首领,宣布设立“粮种监督会”,每五户推举一人,监督种子分发与田地划拨。李瑶当众公布成本核算表,并立下新规:凡举报虚报、冒领者,赏铜钱百文;经查实,粮商掺假者,罚没三倍存粮。

午后,一名老妇拄杖而来,递上半袋米,颤声道:“昨儿买的,淘了三遍还有泥。”李瑶接过,命人取清水浸泡,片刻后,泥沙沉底,米粒浮于水面者不足三成。她将袋子悬于集市入口,旁立木牌:“此为某商所售,诸君自辨。”

第三日,监督会查出两家粮铺私藏米粮于城外窑洞,藏量逾五千斤。李震未动兵卒,只命王二将清单张贴于县衙照壁。百姓哗然,蜂拥至粮铺前讨要说法。两家掌柜闭门不出,第三日清晨,铺门大开,米价恢复十五文,且承诺“三日内退赔溢价”。

李瑶在账房重算收支,发现自购粮行动起,青牛每日流入粮食总量反增四成。她提笔在册末写道:“控粮不在市斗,在源流可溯,人心可聚。”

李震立于校场边缘,望着远处流民营升起的炊烟。一名孩童奔跑而过,怀中抱着新发的种子袋,脚步踉跄,袋口微开,几粒玉米滚落尘土。他弯腰拾起,吹去浮灰,紧紧攥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