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688章 旧律存弊,新律待完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第688章 旧律存弊,新律待完

作者:书香ok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06:05

天色尚未全亮,行宫内廊的灯还亮着。李震坐在御书房案前,手中捏着一份刚送来的卷宗,纸页边缘已被反复翻折出细纹。他目光停在一行字上:闽州商人陈七,货船遭劫,告至县衙,反被以“私贩禁铁”罪名收押。理由是船上所载农具未经官印验讫。

他放下卷宗,又抽出另一本。江南道一户寡妇,夫亡后族中兄弟强占田产,她依新律提起诉讼,地方却以“家事不涉公堂”驳回。批语写着:“情理可悯,然旧例难违。”

窗外雨声渐密,檐下滴水敲在石阶上,一声接一声。

次日辰时,李瑶步入政厅。她将一册厚本放在案上,封皮题着《新律施行百日评估》。李震未急着翻开,只问:“这些案子,是你挑出来的?”

“是。”她站得笔直,“不止这两桩。三个月来,各地上报民讼一千三百余起,其中二百一十九件因法律空白或条文模糊无法裁决。另有四十七起,地方官明知有律可依,仍沿用旧规断案。”

李震翻开册子,第一页便是数据汇总。婚姻继承类案件中,女性胜诉率不足三成;商业纠纷九成以上无明确判例支撑;更有十余州府仍将“乡老议罚”视为合法惩戒手段。

“你打算怎么办?”他合上册子,声音平静。

“设补遗专班,重新梳理条文。”李瑶语气清晰,“重点增补三类:一是明确女子财产权与继承权,二是制定市镇交易契约法,三是废除‘情理代法’条款,确保律令统一。”

李震沉默片刻,抬眼看向殿外。赵德正从回廊走来,衣角微湿,显然是冒雨而来。

“赵德到了。”他说。

赵德入内行礼,带来一份名单。上面列着十数位曾参与初版律法编纂的老臣姓名。“昨夜我走访了几位元老府邸,有人答应参会,也有人直言——‘祖制不可轻动,否则纲常崩坏’。”

李瑶冷笑一声:“纲常?那些人连《农政辑录》都未曾读过,却敢谈治世之本?”

“他们不是反对改革。”赵德缓缓道,“而是怕改得太多太快。王安石当年变法,十年间推新政数十项,结果如何?朝野分裂,党争不休。有些人记住了教训,只是方向不同。”

李震点头:“所以你是想说,不能硬推?”

“分步为宜。”赵德取出一张草图,“先在江南、闽越两道试行补充条例,设观察使记录成效。三年为期,若百姓受益、秩序稳定,再推向全国。如此,既避激变,也能积势。”

李瑶眉头微皱:“可若等三年,多少人要继续蒙冤?那个闽州商人已在狱中两个月,家中妻儿靠织麻度日。还有湖州那位寡妇,昨日来信说族人已拆了她家祠堂墙垣,准备翻地建仓。”

“我知道。”赵德低声道,“但若强行 nationwide 推行,恐怕不只是抵制。有些州府会阳奉阴违,有的干脆拒收朝廷文书。到时候,不是法不行,而是令不出洛阳。”

殿内一时安静。

李震起身走到窗边。雨势稍歇,宫墙外传来几声孩童叫卖热汤的声音。他忽然想起昨夜读到的《民间疾苦录》里一段话:苏婉曾在某页批注——“病可医,冤难雪,非无药,乃无门。”

他转过身:“召廷议。”

三日后,朝堂之上。

李瑶当众呈上修订草案。第一条便写明:“凡婚嫁析产,无论男女,皆按血亲远近与贡献多寡分配,不得以性别为由剥夺其应得份额。”

话音未落,右班一位老臣立刻出列:“公主此言差矣!女子主内,本不分田掌财。若任其争产,岂不乱了伦序?《礼》曰‘男帅女,女从男’,此天道也!”

另一人紧随其后:“市井商贾,逐利之徒,何须立法护之?若人人立契便可告官,那衙门岂不成讼棍巢穴?”

言官队伍中有人高声奏道:“变乱祖宗成法,恐招天谴!请陛下三思!”

李瑶并不动怒,只问:“上月江南院女学生林氏,凭算术优等入职工坊会计,月俸二两银,养活全家六口。她若死,家中弟妹当继其职否?”

无人答。

她继续道:“福建海澄镇,五家商户合资造船出海,口头约定分红比例,返航后一方毁约。四人联名上诉,竟无一条律文可援引。最后靠锦衣卫压人和解。这是法治,还是人治?”

众人默然。

赵德这时上前一步:“臣建议,暂不全国推行,仅于江南、交州、闽越三道试行新补遗条款,设三年观察期。期间由大理寺派员巡查,每季呈报施行情况。”

短暂寂静后,几位老臣交换眼神,终于有人点头。

退朝后,李震召赵德入御书房密谈。

“历代变法,成败几何?”他问。

赵德思索片刻:“商鞅变法,先徙木立信,再渐推田制、军功,二十年而成强国根基。王安石则急于求成,青苗、免役诸法齐发,士绅反弹,终致罢相。张居正一条鞭法,缓进稳行,利国十年。”

“所以关键不在改不改,而在怎么改。”

“正是。法贵适时,亦贵顺势。若民意已趋,阻力便是残影;若根基未稳,强行为之,反伤大局。”

李震听罢,久久未语。

当晚,他独坐灯下,面前摊着两本书。一本是苏婉手编的《民间疾苦录》,另一本是李瑶今日呈交的评估报告。他提笔在宣纸上写下几行字:

“律者,所以安民也。

旧律存弊,非守之由;

新律待完,乃时之需。”

笔尖顿住,墨迹在纸上微微晕开。

他唤来近侍:“明日辰时,宣李瑶觐见,再议新律补遗之事。”

次日清晨,李瑶站在政厅外等候传召。晨风拂过,她伸手扶了扶鬓边发丝,指尖触到一片湿凉——昨夜落雨,槐树叶子还挂着水珠。

内侍走出来,低声说:“陛下已在东阁。”

她整了整衣袖,迈步前行。

东阁门开,李震背对着门口,站在一幅地图前。那是大晟疆域图,红线标出三道试点区域:江南、闽越、交州。

他听见脚步声,没有回头,只问:“如果现在就开始,最快多久能出第一版补遗条文?”

“十日之内。”她说。

“那就十日。”他转身,目光沉定,“我要看到具体条文,不是框架,不是设想。每一条,都要能落地,能判案,能护人。”

李瑶点头:“明白。”

“还有。”他停顿了一下,“把那个闽州商人的案子调来,我要亲自看。”

她应声退出。

李震坐回案前,翻开一本新的簿册。封面上写着《律法补遗·初稿汇录》。他拿起朱笔,在首页空白处写下第一个批注:

“第一条,女子析产,不得歧视。若有违者,监察司追责。”

笔锋落下,墨迹未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