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650章 全面平定:天下一统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第650章 全面平定:天下一统

作者:书香ok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06:05

晨光微亮,山林间那根引信燃尽的刹那,火雷炸裂声撕破寂静。不是进攻的信号,而是埋葬阴谋的钟声。

李毅站在密林高处,刀锋在初阳下泛出冷光。他手臂一落,短哨轻响,如风掠叶。三十步外,弓弦齐震,伪装成挑柴农夫的细作猛然掀开柴担,抽出短弩。私兵首领刚勒住惊马,肩头已连中三矢,重重摔落在地。

四面山林杀声骤起。北谷方向烟尘滚滚,两千精兵分两翼包抄而来;西岭火起,突击队冲破林氏旧庄大门,直扑火药库。各村祠堂前,百姓披衣出门,只见黑衣人被押跪于地,兵器堆成小山,火铳、火雷散落泥中。

与此同时,总府高台之上,李震仍立于风中,手中赤铜令牌未动。一名传令官飞奔而至:“报!东村私兵尽数缴械,主谋林执之弟被捕!”

又一人疾步上前:“西岭火器库已控制,查获火铳十七杆、火雷二百三十余枚!”

第三骑扬尘而来:“南门渡口截获逃亡船队,七名骨干落网,无一漏网!”

李震缓缓将令牌收入袖中,目光扫过远处炊烟袅袅的村落。战事未延至市集,百姓尚在井边打水,孩童追逐于巷口,无人知晓今晨已越生死一线。

片刻后,李瑶快步登上高台,手中捧着战报。她站定,声音平稳:“此次共破据点九处,擒首恶四十三人,胁从者六百余人皆已登记造册。依令,缴械者不杀,被裹挟者释放归田。”

她顿了顿,“百姓尚不知情,只道昨夜有贼匪作乱,已被乡勇扑灭。”

李震点头:“很好。新政不能因一场阴谋中断。”

他转身望向南方广袤大地——两广沃野,江南学府,闽越海港,皆已纳入治下;北境蛮族归顺,藩王或盟或灭,士族再无凭仗。

李毅登上高台,甲胄染尘,神情肃然:“大人,南方自此再无成势之敌。”

李震闭目片刻,再睁眼时,眼中沉静褪去,豪情迸发:“我们终于做到了。”

他抬手,指向天际:“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风拂过城楼,卷起战旗猎猎。脚下大地,一片安宁。

---

数个时辰内,九处叛乱据点全部拔除。锦衣卫清查庄园地窖,搜出私刻印信、伪造官文、联络外郡的密函。一处废弃磨坊地下,挖出埋藏已久的铁甲三百副,锈迹斑斑,却仍可组装。李瑶亲自查验清单,命人封存入库,并在册页上批注:“此物不再为刃,当熔铸为犁。”

她在政厅召见七名归附的地方乡老,每人面前放着一份《新租约》。纸面清晰列明:亩产三石以上者,官租取一成五,余粮归耕者所有;若遇灾年,可申请缓征三年。

“你们曾听士族说,新政会夺你们的地?”她问。

一位老者颤声道:“他们说,官府要收走祖田。”

李瑶将一份旧契与新约并排摊开:“这上面写的地界,可有一寸改动?可有一户被强迁?”

老者低头看罢,忽然起身,对着她深深一揖。

午后,第一批学子从避险村落返回。他们在村口搭起临时讲台,继续昨日未完的识字课。孩童围坐,念诵声再次响起:“一亩地,三石粮,官租明,私弊亡……”

一名老农蹲在田埂上,翻看着新发的《节气耕作图》,对身旁人说:“我儿子在工坊做工,每月能寄回八钱银子。他说,只要认得字,就能升等领饷。”

那人点头:“我家闺女上了女子学堂,前日回来,帮我算了三年账,发现去年多交了两斗米给东家。”

两人相视苦笑。

李瑶站在远处听着,没有走近。她只是轻轻将手中那份《南方治理纲要》攥紧了些。

---

入夜,总府议事厅灯火通明。地图铺满长案,九处据点位置已被朱砂圈出,红线连接,显露出一张暗中织就的网。李震坐在主位,手指轻敲桌面,目光落在其中一点——陈嵩府邸西侧别院。

“他没动手,但知情。”李瑶说,“昨夜私兵集结时,他的管家曾出府三次,最后一次带了个布包回来。”

李毅补充:“布包里是金饼,重约十两,来自崔氏废族名下的钱庄。我们查了账底,那笔钱三天前刚提走,用途写着‘修缮宗祠’。”

“借口。”李震冷笑,“他们想借百姓之口反我们,自己躲在后面数钱。”

厅内沉默片刻。

“怎么处置?”李瑶问。

“不抓。”李震答得干脆,“让他活着。把证据留着,哪天新政推行遇阻,就把这些拿出来,让百姓自己看清楚,谁在背后捅刀。”

李毅点头:“明白。我们会继续盯着,但他不能再靠近任何学堂或粮仓。”

“还有,”李震补充,“明日开始,所有参与新政的学子,都配一名暗卫随行。不必露面,只需确保安全。”

李瑶记下指令,又道:“我已经拟好《南方全面推行政策书》,包括扩大识字班、增设农技站、建立巡回义诊队。只要局势稳定,立刻下发各县。”

“就按你说的办。”李震站起身,“百姓信我们,不是因为我们说了什么,是因为他们亲眼看见日子变了。”

---

三日后,南方各地陆续传来消息。

岭南上报,已有十八村自发组织联合识字班,请求派遣学子任教;

闽南港口,渔民成立互助会,用复式记账法核算渔获分成,月均增收三成;

江南学院第二批毕业生整装待发,名单中多了十二名女子,她们将前往偏远山村,开设女子工读堂。

李震每日晨起必看各地简报。他不再批红画圈,而是让李瑶在每份报告末尾附上一句评语:“此策可行”“需增人力”“可试点推广”。

他常说:“以前做事靠脑子,现在做事靠民心。”

一日傍晚,他独自登上总府高台。夕阳洒在城墙之上,映出长长的影子。李瑶随后赶来,手里拿着一封加急军报——北方边境传来消息,铁木真遣使送还三名被扣商旅,并附书言:“愿守互市之约,永不犯边。”

李震看完,只说了两个字:“准了。”

他将信递给李瑶:“告诉李骁,加强边防巡查,但不开衅。让他们知道,和平是我们给的,不是他们抢的。”

李瑶应下,正要离去,李震忽然开口:“你还记得咱们刚来的时候吗?连一口干净水都难找。”

她停下脚步。

“现在呢?”他指着远处,“孩子能读书,农民敢留粮,商人敢运货。这不是靠谁施舍,是我们一步步打出来的。”

李瑶望着父亲的背影,没有说话。她知道,有些话不必说完。

---

半月后,最后一支叛乱残部在深山被剿。为首者原是某县退任典史,藏身岩洞,靠村民接济度日。李毅亲自带队围捕,未动刀兵,只派人喊话:“你妻儿已在县衙登记返乡名录,若你自首,可免株连。”

那人沉默良久,走出山洞,双膝跪地,痛哭失声。

当晚,李瑶在政厅主持归田仪式。六百余被裹挟者逐一领取路引与安家粮,承诺回归本业。一名年轻农夫接过文书时,突然跪下:“我娘说过,官家都是吃人的。可你们发新犁,教种地,还救了我病倒的弟弟……我不该听人蛊惑。”

李瑶扶他起来:“错的是煽动你的人,不是你。只要肯回头,田还在,家还在。”

仪式结束,她回到情报司,翻开最新一份《民心动态录》。其中一页写道:“柳河村百姓自发拆毁旧族规碑,改立‘新政惠民碑’,上书‘地归耕者,利归民享’八字。”

她合上册子,吹熄烛火。

---

这一日清晨,李震再次登临总府高台。李瑶与李毅左右随行。三人并肩而立,俯瞰城池。

街道上人流如织,商贩吆喝,学子穿行,工匠推着装有新犁具的板车驶向城门。远处试验田里,农户正用曲辕犁翻土,牛铃叮当,节奏分明。

李震深吸一口气,声音低沉却有力:“从今天起,南方全境,再无遮蔽阳光的阴云。”

李瑶望着那一片片翻新的土地,轻声说:“接下来,是整个天下。”

李毅握紧腰间刀柄,目光扫过城防各处岗哨,一字一顿:“我们准备好了。”

风掠过城楼,战旗翻卷。一只灰羽雀鸟跃上檐角,振翅飞向远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