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635章 士族妥协:学院落成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第635章 士族妥协:学院落成

作者:书香ok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06:05

医童冲进来报信时,苏婉正蹲在水盆边搓洗纱布。她抬起脸,湿手在衣襟上抹了两下,声音很稳:“送去棚里,照方灌药,针刺涌泉。”

那人愣住:“可……是喝了咱们的药才出的事。”

“先救人。”她站起身,顺手抓起墙角的药箱,“若真是药有问题,我不会推责。”

李瑶已在井边等她。木牌还钉在支架上,字迹被日头晒得发白。街口围了几人,神色惊疑。苏婉走近那户人家,屋内三人伏地干呕,嘴角泛黄水。她探指入喉引吐,取样带回棚中煎煮对照。

半个时辰后,结果出来——药汤无异,真正致病的是家中存放药渣的陶罐,内壁生了一层霉斑,夜里受潮发酵,毒气渗入残液。

苏婉当众砸了罐子。“煎过的药不可久存,今夜起,各坊设统一药渣池,由医队每日清理。”她顿了顿,“谁家再自留隔夜药,出了事,恕不救治。”

人群静了片刻,有人点头,有人低头退走。

这事传开不到一日,府衙便送来消息:陈家两名管事在牢中招供,不仅承认收受楚南贿赂、煽动民乱,更供出数位士族暗中串联,意图以“天怒人怨”为名,阻江南学院建成。

李震看了供状,没下令问斩,也没加罪。他提笔批了四个字:既往不咎。

随后命人将供状抄录三份,一份送往御史台备案,一份张贴城门示众,最后一份,亲自封缄,派人送至崔氏、王氏、陈氏三家府邸。

第三日清晨,江南学院门前聚满了人。

李震立于台阶之上,身后是新刻的石碑,碑文正是《井安方》全文。九名康复者的子女站在前方,穿着统一制式的青布衫,胸前绣着“明德”二字。

“这九个孩子,不必考试,直接入学。”他的声音不高,却传得很远,“他们不是靠恩赐,是靠活下来的命,换来的资格。”

台下无人喧哗。那些曾躲在宅院里称病不出的老士绅,此刻一个个出现在观礼席上。有人脸色铁青,有人低头不语,但都来了。

李瑶穿着深蓝长裙,手持一卷名册,走到台前。她没有念古礼祝辞,也没有请乐师奏雅乐,而是转身面向百姓代表:“今日开学,不拜孔圣,不焚香帛。我们只做一件事——让该读书的人,坐进学堂。”

鼓声响起,不是编钟,也不是箫笛,是民间常用的红漆大鼓。一声接一声,敲得人心发烫。

第一批学子列队而入。有穿粗布衣的农家少年,也有裹着素裙的女孩,甚至还有两名前士族旁支子弟,因家族败落,被迫另谋出路。

就在队伍行至校门时,悬在门楣上的旧匾突然松动,轰然坠地,碎成两截。

人群一静。有人低语:“天不佑新学……”

苏婉走上前,弯腰拾起一块残片,递给身旁工匠:“重新做一块,字要更大些。”

“题什么名?”工匠问。

她回头看向李瑶。

李瑶站在台阶中央,迎着众人目光,缓缓开口:“明德学堂。取‘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之意。不为科举,不为功名,只为明是非、知善恶、懂生死。”

工匠点头记下,抱起残匾退下。

不久,新的匾额抬来,黑底金字,四字端正有力。李瑶亲手将其挂上横梁,高出旧匾三寸。

仪式继续。教材开始分发。第一册是《算术启蒙》,纸张厚实,字迹清晰,每页角落都印着一行小字:江南书院编撰,免费发放。

李瑶捧着书册,走到那名曾抽搐老农的儿子面前。少年双手沾着泥灰,局促地搓着裤缝。

“接着。”她把书递过去。

少年不敢伸手。他父亲在后面轻推了一下。

“真……给我的?”

“不止这一本。”她说,“只要你愿意读,后面的《农事纪要》《医理浅说》《器械图解》,都会送到你手上。”

少年猛地抬头,眼眶一下子红了。他接过书,紧紧抱在怀里,像是怕被人抢走。

教室陆续亮灯。第一批共十二间课室开放,每间容纳三十人。讲台不高,桌椅按排摆放,不像私塾那样跪坐,而是配了矮凳。

一位女教习走进课堂,清了清嗓子:“今天我们讲十进制。会算账的,举手。”

稀稀拉拉几只手举起。一个女孩高高扬起手臂,脸上带着笑。

外面,锣鼓声渐渐停歇。阳光洒在新铺的石板路上,映出人影晃动。

李震始终站在远处廊下,未入学堂一步。直到典礼结束,他才缓步走来。

“做得好。”他对李瑶说,“比我想的还好。”

李瑶低头看着手中名册,轻声道:“他们不是来听经的,是来学怎么活下去的。”

“所以你能赢。”李震望着校园,“旧人讲究出身,你给了出路;他们讲规矩,你改了规则。”

苏婉这时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叠抄本。“我已经让医队把《井安方》抄了十遍,今天就送到周边七村。另外,学堂的卫生课要尽快开起来,饮水、排污、食物保存,都得教。”

“你还能撑住?”李震看她脸色。

“只要没人再往井里投毒,就能。”她笑了笑,“倒是北方……你还压着消息?”

李震没答。他从袖中取出一张密报,看过一眼,折好放入火盆。纸边卷曲,燃起一道细烟。

“李毅刚送来的。”他说,“边境哨探发现异动,铁木真部前锋已越境三十里,烧了两个屯堡。”

苏婉闭了闭眼。昨夜她才送走最后一名病人,指尖还在发麻。

“你要调兵?”

“暂时不动。”李震盯着火盆,“现在走,学院刚立,民心又散。得等几天。”

“等得起吗?”

“等不起也得等。”他声音沉下去,“这边要是塌了,北边打下来,就是一座空城。”

李瑶一直听着,此时忽然道:“我可以留在这里。”

“你说什么?”

“您带亲兵北上,我把学院稳住。”她说,“招生不停,教学不断,百姓看到我们在做事,就不会乱。”

苏婉摇头:“你还年轻,压不住场面。”

“我不是一个人。”李瑶看着母亲,“有您留下的医队,有父亲布置的亲兵,有赵先生在政务上帮衬。而且——”她指向校园,“他们信这个。”

远处,那名少年正坐在教室第一排,低头翻书。阳光照在他手背上,映出纸页上的墨字:一加一等于二。

李震久久未语。最后,他拍了拍女儿肩头,转身朝府衙走去。

苏婉跟上去:“你不召集议事?”

“召了也没用。”他说,“现在能调的兵都在南线防洪,北境守军不足三千。急报已经送进京,就看朝廷愿不愿发援。”

“若是不肯呢?”

“那就只能我们自己去。”

他脚步未停,身影消失在回廊尽头。

苏婉站在原地,听见风穿过学堂屋檐,吹动新挂的匾额,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李瑶走进教室,把另一摞教材放在讲台上。

有个小女孩怯生生地问:“姐姐,明天还能来吗?”

“能。”她说,“只要你想来,天天都能来。”

女孩笑了,跑回座位,翻开书页,用铅笔描摹上面的数字。

笔尖划过纸面,沙沙作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