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577章 士族抉择:联盟初成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第577章 士族抉择:联盟初成

作者:书香ok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06:05

玉符上的字迹尚未消散,李震已将它搁在案角。那行小字像一枚投入静水的石子,在他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崔氏子弟今晨进了户部议事厅,参与税法修订草案讨论。

他没召人,也没起身,只盯着沙盘上南坊那块刚摆下的“东市官坊”木牌。两日冷待,终于等来张氏登门。不是求通商路,也不是请免赋役,而是递了份拜帖,言明家主病重,其子亲至,愿面陈宗族所思。

李瑶站在门边,手里拿着昨夜整理的《士族名录》初稿,封皮泛着微黄。她没说话,只是轻轻将册子放在案头。

“来了?”李震问。

“刚到政事堂外。”李瑶低声道,“穿的是素麻深衣,未带仪仗,随从只有一名老仆。”

李震点头:“让他在外廊候着。”

李瑶迟疑:“再晾一晾?”

“不必。”他站起身,“该来的都来了,再拖,反倒显得我们怕他们联手。”

他整了整袖口,朝门外走去。李瑶紧随其后。

外廊光线斜照,张氏之子立于檐下,身形清瘦,面容白净,眉宇间透着书卷气。见李震现身,立刻躬身行礼。

“晚生张延年,代父叩见大人。”

李震抬手虚扶:“不必多礼。令尊身体如何?”

“缠绵月余,药石难进。”张延年声音平稳,却藏不住一丝焦虑,“临行前嘱我,若新政可行,张家愿倾力相辅;若不可行,也望留一线宗祀血脉。”

李震微微颔首,侧身让开:“进来谈吧。”

政事堂内无卫兵列立,也无香炉熏烟。仅设两张方桌,几把硬木椅。李震坐主位,命李瑶在一旁执笔记录。

“你说‘新政可行’,可曾细看过?”李震开门见山。

“城南五坊新税制试行文书,我已读三遍。”张延年答得干脆,“轻商户之负,活市井之流,确为良策。但……”

“但什么?”

“但士族田产若按新规丈量,恐有半数需补缴旧欠。若再行限田令,百年基业,一夕倾覆,族中长老难以接受。”

李震不语,只看向李瑶。

李瑶翻开名录,轻声念道:“南州张氏,占田三千二百顷,其中八百顷为近十年兼并所得,另有四百余顷属荒地虚报。”

张延年脸色微变。

“这些数字,你可知?”李震问。

“略有耳闻。”

“那你该明白,不是我们要动你们的祖业,是你们自己早已把根扎歪了。”李震语气平缓,却不容置疑,“若继续纵容兼并,百姓无地可耕,税源枯竭,不出五年,整个中原都会崩。”

张延年低头,手指微微颤动。

片刻后,他抬头:“若我张家愿主动清查田亩,如实上报,可否保全宗祠祭祀、族学传承?”

李震沉吟片刻:“宗祠不毁,族学可存。但世袭荫庇、私设刑堂,一律废止。你们可以教子弟读书,不能靠门第换官职。”

“那……参政呢?”张延年试探道,“若我张家愿出人效力,可有机会?”

李震看了眼李瑶。

她点头,低声补充:“崔氏已有子弟入列户部参议,今日已在税法条文上提出三条修改建议,皆被采纳。”

张延年瞳孔微缩。

“崔家?”他几乎脱口而出,“他们怎敢……”

话到一半戛然而止。

李震不动声色:“怎么,你们两家还有旧怨?”

“百年前因田界争执,死过人。”张延年苦笑,“族谱里还记着‘崔贼夺田,誓不共天’八字。”

李震缓缓起身,走到沙盘旁,取出一卷泛黄图谱摊开。李瑶认出那是乾坤万象匣中的地籍图谱,标注精细,连百年前的田契变更都有记录。

“你看这里。”李震指尖点在一处,“嘉平十二年,崔氏七房因灾年缺粮,自愿将三百亩旱田让与张氏先祖,换取五百石粟米。契约尚存府库。”

张延年怔住。

“你们争的那块地,本就是人家让出来的。”李震收起图谱,“如今朝廷要的是共治,不是清算。你们若还揪着旧账不放,那就等着一起被扫进历史。”

张延年久久未语。

这时,一名文书官匆匆入内,在李瑶耳边低语几句。她神色微动,随即起身附耳向李震禀报。

“崔氏那位子弟,刚提交了一份《分等计税法》草案,主张按土地肥瘠分级征税,贫田轻赋,沃土重纳。”

李震嘴角微扬:“有意思。让他们知道了吗?”

“已经派人送去各馆驿。”

李震转向张延年:“你回去告诉族中长老,新政不需要听话的傀儡,只需要能做事的人。你们可以选择继续闭门自守,等哪天田被收归公有,子孙沦为佃农;也可以现在就走出来,为自己争一个位置。”

张延年深吸一口气:“若……若我们愿与崔氏共署一份效忠文书,是否可行?”

“不必效忠我。”李震淡淡道,“效忠这个新秩序就行。”

他提笔写下几个字:**愿效新政疏**。

“明日此时,我要看到联名奏疏摆在案上。”

张延年起身告退,脚步比来时稳了许多。

门关上后,李瑶低声问:“真让他们联合?万一结成新党,反噬怎么办?”

“不怕他们结盟。”李震望着沙盘,“就怕他们散着。只要还在体系里,规矩就是我们定的。”

他转身坐下,提起朱笔,在《士族名录》上圈出“张氏”二字,又在其旁批注:

**首肯改革,可引为支,慎防反复**。

李瑶正欲离开,忽听外面一阵脚步声。

她回头,只见一名青衫青年快步穿过外廊,正是崔氏子弟。他手中捧着一叠文书,神情专注,似乎并未注意到堂内有人注视。

李瑶轻声说:“他每天辰时准时到户部,午时离,风雨无阻。昨日还自掏腰包,请了几位老农来议政厅讲田税实情。”

李震看着那人背影,点了点头。

“传令下去。”他说,“从今日起,户部每月初九举办‘政议会’,开放五姓七家派员列席。可发言,不可表决。让所有人都看看,什么叫‘参政’。”

李瑶记下命令,正要退出,又被叫住。

“等等。”李震从案底抽出一张纸,“这是《劝贤书》终稿,你拿去印二十份,明日之前,送到张、崔、谢、王等七家在京府邸。”

李瑶接过,发现首页写着一行小字:

**不夺私产,不限门第,唯才是举,共治天下**。

她转身出门,脚步轻快。

黄昏渐近,政事堂内只剩李震一人。他重新展开那份尚未完成的《帝都经济振兴纲要》,翻到“工值簿”一页,目光落在“陈二狗”这个名字上。

门外传来轻微响动。

他抬头,见李瑶去而复返,手中多了一卷帛书。

“张崔两家刚送来文书。”她将帛书放在案上,“题头写着《愿效新政疏》,共十三条,承诺清查田亩、输送人才、支持税改。”

李震翻开,逐条看完,提笔在末尾签下名字。

“通知赵德。”他说,“明日召集寒门官员,宣读此疏。让他们知道,新政不是排挤士族,而是重建秩序。”

李瑶应声欲走。

“瑶儿。”他忽然开口。

她停下。

“今天辛苦了。”

她没回头,只轻轻嗯了一声,推门而出。

堂内烛火跳了一下。

李震拿起玉符,再次确认上面的信息。然后他铺开一张新纸,写下第一行字:

**士族联盟初步形成,建议启动‘宗族登记制’与‘参政考核法’**。

他刚写完,门外传来一声通报。

“启禀大人,张氏使者求见,说是……带来了第一批自愿登记的田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