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531章 李震的考量:未来的规划

平西王调动骑兵的消息刚传进大营,主帐内的炭盆还冒着微弱的火光。李震坐在上首,手指轻轻敲击案沿,目光扫过在座众人。李骁站在沙盘旁,眉头紧锁;李瑶手中握着一卷竹简,指尖微微发白;赵德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尖,崔嫣然则将一支笔在掌心来回转动,李毅靠在帐柱边,腰间的刀未离手。

“消息属实。”李震开口,声音不高,却让所有人抬起了头,“三千骑兵已越过洛水支流,前锋距帝都不足百里。”

“他们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李瑶补充,“对外宣称要救出被囚禁的太子,实则是想借皇统之名,瓦解我们与镇北王的联盟。”

李骁冷笑一声:“太子?他连自己怎么出宫都说不清,还能当旗帜?这分明是平西王试探我们的底线。”

“试探也好,真动也罢,”赵德抬起头,“眼下最要紧的是,我们以何身份应对?若仍以‘勤王’自居,便得拥立太子;若另起炉灶,又怕士族群起攻之,百姓不认。”

帐内一时安静。

李震缓缓起身,走到沙盘前。他拿起一枚红棋,落在帝都中央。“昨夜那封信,我反复看了三遍。”他语气平静,“写信的人很怕,掌心出汗,把纸都浸软了。这样的人,撑不起一个王朝。”

“可没有正统名分,”崔嫣然轻声道,“各地藩镇不会轻易归附。寒门愿随您改革,但士族看重血脉与礼法。”

“所以,”李震转向她,“我们不立皇帝,只立规矩。”

众人一怔。

“从今日起,推翻朝廷只是开始。”他声音沉稳,“我们要建的,是一个民能安、吏能廉、兵能战的新朝。不是换个姓氏坐龙椅,而是换一套活法。”

李骁皱眉:“父亲,军队还没完全整合,降卒三万,心向难测。若此时抛出新政,怕军中生乱。”

“你说得对。”李震点头,“枪杆子不能松。你即刻接管城南大营,整编五万精锐,分三部轮训。降军中择其可用者编入辅兵,不可控者遣返原籍,由李毅暗中盯防。”

李骁抱拳领命。

李震又看向李瑶:“制度若不先立,权力就会回到旧人手里。你要在三日内拟出《土地均田令》,打破豪强兼并;重订科举,不论出身,只考实务;再起草一部新律,废除连坐,严惩贪墨。”

李瑶将竹简放下,正色道:“我会联合寒门学者,参考历代得失,确保条文可行。”

“还有。”李震顿了顿,“设立‘监察院’,直属中枢,独立于六部。今后官员考核、财政审计、军需稽查,皆由你统筹。情报网也要转为常设机构,不再依附战时调度。”

李瑶眼神微动,随即颔首。

赵德忍不住问:“若推行新政,士族必反。王晏虽败,其党羽遍布州县,一旦激起大乱……”

“惩首恶,赦胁从。”李震打断他,“凡主动交出隐田、裁撤私兵者,不予追究;煽动叛乱、勾结外敌者,杀无赦。但手段要明,程序要公,不能让人说我们是以暴易暴。”

他看向崔嫣然:“你出身崔氏,熟悉士族脉络。拟一份宽待条例,列出可争取的中间派名单,尤其那些主张改革的年轻子弟。让他们知道,新政不是要灭门,而是要换路。”

崔嫣然点头:“我可以联络几位堂兄,他们早就不满旧规。”

“至于太子——”李震收回视线,“我们可以支持他复位,但必须签押三道诏书:一是承认土地重分,二是允准新科举,三是交出调兵虎符。做不到,就继续关着。”

李骁忍不住道:“这不是骗人吗?等他签完字,我们还不照样说了算?”

“不是骗。”李震摇头,“是交易。他用名义换活路,我们用形式保实质。只要百姓有饭吃,官府不扰民,谁坐在上面,其实没那么重要。”

李毅终于开口:“可暗桩还在动。今晨东宫外围换了两拨巡卫,都是旧内侍监的人。他们以为换了衣裳就没人认得?”

“那就让他们继续换。”李震淡淡道,“你不必急着抓。盯住他们的线,顺藤摸瓜,把藏在各衙门里的根子挖出来。但记住一点——只动罪证确凿者,不搞株连。锦衣卫若变成人人自危的刀,迟早会反砍向自己。”

李毅沉默片刻,低声道:“明白。”

“苏婉那边呢?”李震忽然问。

李瑶答:“娘正在整理疫病防治方略,准备在春耕前推行‘乡医制’。每个县设两名医官,由家族药坊统一培训,经费从新税列支。”

“好。”李震点头,“民生是根基。她虽不在营中,但今后所有涉及粮药、卫生、教育的政令,都要经她审阅。她在百姓心中的分量,比任何诏书都重。”

帐内气氛渐渐凝定。

李震重新落座,从袖中取出一张纸,铺在案上。那是李瑶连夜绘制的政权架构图:中枢设政厅统揽政务,下辖户、兵、刑、工四部,另立监察院与军议司相互制衡。地方实行州县两级,长官由中央委派,任期三年,不得世袭。

“这就是我们要走的路。”他说,“不靠血统,不靠门第,靠做事的人往上走。军功有赏,渎职必罚,种地的能吃饱,读书的有机会,这才是长久之计。”

赵德眼中有光闪动:“若真能如此,寒门子弟才有出路。”

“所以你们要顶住。”李震看着他,“接下来三个月,是最难的时候。旧势力会反扑,流言会四起,甚至有人会拿‘忠君’二字压我们。但只要我们不乱阵脚,一条一条把事做实,人心自然会倒向这边。”

李瑶忽然道:“财政方面,我建议先开‘战时特别税’,按田产与商利分级征收,同时发行‘新政钱引’,以国库存粮为本,稳定市价。等秋收后,再视情况调整赋税结构。”

“可以。”李震应下,“但第一笔钱引发行量不得超过十万贯,且必须能在各大粮铺兑米。信用一旦崩,就再也立不起来了。”

“已经安排好了。”李瑶说,“第一批钱引印版今晚就能完工,三日后投放市场。”

李震点头,目光再次扫过众人。“我知道你们各有担忧。骁儿怕军权不稳,瑶儿怕制度空转,赵先生怕士族反噬,崔姑娘怕家族割裂,李毅怕内鬼作乱。”他停顿片刻,“但我更怕的,是我们打赢了天下,却建不出一个能让百姓挺直腰杆的朝廷。”

帐内无人言语。

炭盆中的火苗跳了一下,映在每个人的脸上。

“从现在起,”李震站起身,声音低而清晰,“李骁主军务,统摄全国兵马调度;李瑶掌财政与情报,负责新政设计与执行;赵德牵头组建政厅班子,协调各部运转;崔嫣然参与律法修订,重点平衡新旧利益;李毅统领锦衣卫,维持过渡期治安,但行动须报备政厅备案。”

他环视一周:“五个人,五根柱子。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步步踏实。我们不是来夺权的,是来改命的。”

李瑶翻开手中的册子,准备汇报下一阶段财政构想。她的笔尖刚沾上墨,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亲兵掀帘而入,脸色发紧:“大人,东宫方向……有烟火升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