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498章 医者的远见:预防胜于治疗

差役捧着的急报还未展开,苏婉已从医馆快步走出。她手中提着一只青布包裹的药箱,袖口沾着几点干涸的药汁,是昨夜为发热孩童施针时留下的痕迹。

洛阳西坊医馆前的空地上,人群越聚越多。几个妇人攥着孩子的手腕站在外围,眼神犹豫。一名老妇拄着拐杖挡在门口,声音发颤:“你们拿活人试法,出了事谁来偿命?我孙女才六岁,经不起折腾!”

苏婉没停步。她将药箱放在石阶上,打开,取出一个陶罐。罐口封着油纸,她轻轻揭去,露出里面淡黄色的冻干痘浆。她又唤来学徒,把一盏铜盆端出,倒入清水,再用银勺舀取少许痘浆化开。

“这是从轻症患者身上取的,晒足七日,滤过三次。”她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不是毒,是护命的方子。”

没人应声。风掠过屋檐,吹动了挂在门侧的艾草束。

她转身,从身后抱出一个小女孩。孩子穿着粗布衣裳,脸颊红润,见众人注视,还伸手去抓苏婉鬓边的发带。苏婉低头一笑:“这是我收的孤儿,叫阿禾。十日前我亲自为她种了痘,如今吃得下,睡得香,连咳嗽都没一声。”

她说完,卷起孩子的左臂衣袖。一道结痂的划痕横在皮肤上,边缘微红,已开始脱落。

围观的人群微微骚动。一个年轻母亲往前挪了半步,又退回去。她的怀中抱着个裹得严实的女婴。

苏婉不催。她取来一根细银针,在火上略烤,蘸了药水,轻轻刺入阿禾上臂。孩子哼了一声,转头往她怀里钻。整个过程不过几息,血珠未涌即止。

“明日会有些发热,两日后出疹,五日结痂。”她一边包扎一边说,“若高热不止,可来医馆取退热汤。每一处坊馆都备了药,随到随领。”

寂静持续了几息。然后,那名年轻母亲终于上前,声音发抖:“夫人……让我女儿也种吧。”

苏婉点头,接过孩子。人群裂开一条道,陆续有人跟上。三十七名孩童,一一登记姓名、住址,由学徒记录在册。每完成一人,便在名册上画一个红勾。

日头升至中天时,接种完毕。苏婉坐在廊下,翻看名册。三十七人,无一中途退出。她合上册子,对身旁学徒道:“今晚熬好防感汤,明日送到各家门前。”

话音未落,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驿卒翻身下马,递上一封加急文书——李骁自西域传来捷报:平西王于龟兹边境被擒,残部尽数归降,战事暂歇。

医馆内一片欢腾。学徒们交头接耳,说将军威武,边患终除。有人拍手叫好,有人跑去厨房要煮糖水庆贺。

唯有苏婉静坐不动。她接过文书,目光落在末尾一行小字上:“此役阵亡将士四十二人,伤三十一,染疫三人,亡一人。”

她盯着那句看了许久。

“夫人,打赢了,您怎么还不高兴?”一名学徒察觉异样,小心翼翼问道。

苏婉将文书递给身旁助手,起身走进内堂。她取出一卷旧册,翻开,是近年军中疫病记录。指尖在一栏数据上停留:三年前北境驻军暴发痢疾,减员过半;去年冬营寒疫流行,非战斗减员达百余人。

她唤来五名学堂优等生,命他们按“战前无防、战中暴发、战后蔓延”分类整理。半个时辰后,一张简图铺在案上。她取炭笔,在沙盘旁的木板上画出三条线。

红线平缓上升,标着“战场伤亡”。蓝线起伏不定,是“伤病减员”。而黑线起初低伏,一旦进入战役后期,便陡然攀升,直冲顶端。

“看见了吗?”她指着黑线,“刀箭伤人,医者可见可治。瘟疫不同,它藏在饮水里,混在风中,等发觉时,已传遍三营。”

学生们面面相觑。一人低声问:“那……该如何防?”

苏婉提笔,写下六条:

一、设常驻医官,随军巡诊;

二、建疫情快报,三日一报;

三、行隔离之制,病者独居一帐;

四、储应急药材,列清单备调用;

五、普种痘之术,新兵入营必施;

六、立考核问责,主将负连带之责。

末尾,她添了一句:“治未病者,上医也。”

当晚,李震在书房读完这份《防疫六策》,搁下竹简,眉头微皱:“洛阳八坊尚需修渠引水,军中又要扩编,这笔钱从哪出?”

李瑶站在侧案前,手中握着刚汇总的财政账目:“百姓连种痘都心存疑虑,此时推制度,恐难落地。”

烛火跳了一下。苏婉站在窗边,没有立刻回应。她从袖中取出两份名册,轻轻放在案上。

一份是去年天花死者名单:一百三十七人。其中七十九名为十五岁以下孩童,最小的仅八个月。

另一份是今年接种者名单:三百零二人,零死亡。

“去年死一人,葬仪耗粮三斗,抚恤银五两。”她语气平静,“若放任不管,三年内恐损人口十分之一。而种痘一人,成本不足一斗米。救一个孩子,就是保一户耕田纳税之家。”

李震沉默良久。他重新拿起竹简,翻到最后一页,提笔蘸朱砂,批下八个字:“准试行于洛阳八坊,成效显着则推及全境。”

苏婉接过批文,手指抚过那行朱字。她没说话,只是将文书仔细折好,收入怀中。

夜深,医馆附属居所的灯仍亮着。她伏案修订《防疫六策》细则,笔尖在“隔离场所选址”一栏勾画:须远离水源,背靠高地,设双门进出,污物专道处理。

桌角堆着明日要送往工坊印制的“种痘告知书”草稿。她停下笔,抬头望向窗外。

星河横亘,城中灯火渐稀。远处传来打更的梆子声,两下,悠长。

她起身走到柜前,取出一只小陶瓶。瓶中盛着新制的冻干痘浆,共三十六管,明日将分送各坊医馆。她逐一检查封口,确保油纸完好,火漆未裂。

忽然,门外传来脚步声。一名学徒匆匆进来,脸色发白:“南坊有个孩子,今早接种后高热不退,家长正闹着要砸馆呢!”

苏婉立即抓起药箱:“备车,现在就去。”

马车驶出医馆时,天边已有微光。车轮碾过石板路,发出沉闷的响动。她坐在车厢内,手指摩挲着药箱边缘,闭目回想那个孩子的症状记录。

高热、烦躁、脉数——是正常反应,还是偶合感染?

她睁开眼,对车夫道:“抄近道,走东巷。”

车轮转向,拐入窄街。晨雾未散,湿气扑在脸上。前方巷口,一群身影已聚集在南坊医馆门前,手持棍棒,情绪激动。

苏婉推开车门,还未站稳,一个男人冲上来,举着烧焦的符纸大喊:“你们害我儿子中毒,今日不给说法,就烧了这鬼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