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435章 朝廷震动:洛阳的暗流

夜色沉尽,洛阳宫城的铜壶滴漏声在寂静中敲出残响。一道快马军报破晓而至,直入内殿。

雍灵帝披衣起身时手还在抖。他昨夜梦见自己站在断桥之上,身后追兵如潮,前方却无路可走。此刻战报摊开在案前,字字如刀——“淮南平定,王晏伏诛,首级悬于城门三日,百姓无一哭者。”

他猛地将玉杯砸向地面,碎瓷四溅。“李震!又是李震!”声音嘶哑,额角青筋跳动,“他不是说只清奸佞、不涉朝纲?如今擅杀太傅,形同反叛!谁给他的权柄?”

殿内烛火晃了晃,映出帷幕后一道瘦长身影。曹瑾缓步走出,垂首敛袖,语调平稳:“陛下息怒。李震虽专断,然其所除者确为通敌之臣。闽越密信已验明属实,王晏私调粮草、勾结外邦,罪证确凿。”

“那他也该交由朝廷论处!”雍灵帝一掌拍在龙案上,震得笔架翻倒,“他是藩臣,不是天子!朕还没死,他就敢替朕杀人?”

曹瑾不动声色,只轻轻拾起掉落的朱笔,放回砚台旁。“陛下所言极是。然则天下汹汹,流寇未靖,北有蛮族压境,南有山匪作乱。若此时严责李震,恐其生变,引大军北指……届时内外交攻,社稷危矣。”

雍灵帝喘着粗气,眼神游移。他知道曹瑾说得不错。李氏军纪严明,器械精良,连破三州,所到之处吏治清明,民心归附。更可怕的是,那些曾被士族把持的关隘要道,如今竟全凭一种叫“通行证”的纸片通行无阻,连禁军都查不得。

“那你说怎么办?”他终于开口,声音低了几分。

曹瑾微微抬头,眸光微闪:“不如诏令四大藩王入京勤王,共议国是。一则可示皇恩浩荡,二则借诸王之势,制衡李氏扩张。”

话音落下,殿外忽传来一声闷响,似有重物坠地,紧接着是一阵骚动。守卫脚步纷乱,有人高喊:“东廊塌了!”

雍灵帝惊坐而起:“怎么回事?大清早的,好端端的墙怎么会塌?”

曹瑾皱眉,挥手命人去查。片刻后,一名小黄门捧着半截烧焦的木匣进来,里面露出一角泛黄纸张。他展开一看,脸色骤变,却又迅速掩住。

“念。”雍灵帝盯着他。

小黄门颤声道:“此乃……王太傅亲笔书信一封,致闽越节度使……内容提及‘共扶正统,清君侧’……另有粮草转运图三张,标注日期为去岁冬月。”

殿内死寂。

雍灵帝缓缓靠回椅背,目光空洞。他曾以为王晏是他对抗李氏的最后一道屏障,是士林清流的脊梁。可现在,这根脊梁竟早已弯向敌国。

“抄本呢?”他问。

“已在朝中传阅。”曹瑾低声答,“方才东廊倒塌,正是几位御史争抢原件所致。现已有数人持抄本离宫,怕是……瞒不住了。”

雍灵帝闭上眼。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寒门出身的官员本就对士族垄断仕途不满,如今证据确凿,王晏通敌,等于是把整个旧士族的脸按在地上摩擦。这些人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果然,不到半个时辰,宫门外便有低语流转。起初只是几个低阶文吏私下议论,后来连市井挑夫都在传:“王太傅卖国求荣,李家替天行道。”更有孩童编了俚曲,在街巷间唱得响亮:“王公笔下写忠义,暗里送粮给外夷;李将军来扫污浊,万家灯火谢恩时。”

曹瑾立于宫墙高处,望着底下人流涌动,嘴角微不可察地扬了扬。

他转身步入偏殿,从袖中取出一枚暗红色蜡丸,捏碎后抽出丝绢。上面只有八字:“风起洛阳,静待南火。”

这是他安插在南方细作的密语。所谓“南火”,指的便是李氏掌控的火器营与机关术。他们虽未动兵,但一封密信、一场“意外”坍塌,就足以让这座千年帝都陷入动荡。

与此同时,一名老仆模样的人匆匆穿过西市,将一叠薄纸塞进某户人家门缝。纸上墨迹未干,赫然是王晏通敌书信的完整抄录,末尾还加了一句批注:“观李氏所行,医救万民,法惩贪腐,政通人和。此非乱臣,乃真命主也。”

消息如野火蔓延。

午时刚过,大理寺卿府门前聚集了十余名年轻官员。他们皆出身寒门,平日难入中枢议事,今日却自发聚首。一人手持抄本,沉声道:“王晏既除,我等当联名上书,请彻查其党羽。否则今日他能通敌,明日他人亦可效仿!”

旁边有人冷笑:“查?怎么查?满朝多少人受过崔氏、裴氏的恩惠?你一封奏折上去,回头就能被扣个‘构陷士族’的罪名。”

“那就等。”另一人接口,“等李氏再进一步。只要他一日未称帝,天下人便有一日希望。你看淮南百姓,如今连六岁小儿都能读书识字,女子也可入学堂听讲。这样的政令,朝廷可曾想过?”

众人默然。

远处钟楼敲响未时三刻,人群悄然散去。但他们心中已有决断:这一局棋,早已不是皇室与藩王之争,而是旧秩序与新规矩的对决。

而在皇宫深处,雍灵帝独自坐在空旷的偏殿里,面前摆着一副残局。黑子已被逼至绝境,白子步步紧逼,却始终未落最后一子。

他伸手拨弄棋子,忽然问:“曹瑾,你说……李震会不会打过来?”

曹瑾站在屏风侧,声音平静:“他会等。等人心倒向他,等朝廷自己崩塌。他不需要挥军北上,只要继续在南方办学、修路、发薪俸、赈灾民,就会有人替他拆掉这座城的根基。”

“那朕呢?”雍灵帝抬起头,眼中布满血丝,“朕又能做什么?”

“您可以下诏,召他入京。”曹瑾缓缓道,“名义上嘉奖其功,实则夺其兵权。若他不来,便是抗旨;若他来了……”他顿了顿,“宫中禁军八千,埋伏得当,一诏可擒。”

雍灵帝盯着他许久,忽然笑了:“你不怕他真来?不怕他带三千铁甲,踏破宫门?”

曹瑾低头:“老奴只知,陛下才是天子。其余,皆为臣。”

话音未落,外头又传来一阵喧哗。一名宦官跌跌撞撞跑进来,脸色惨白:“陛下!不好了!城南集市有人张贴榜文,写着‘王晏通敌,十族当诛’,下面还盖着……盖着李氏监察印!”

雍灵帝猛地站起,椅子翻倒在地。

那不是官方文书,也不是朝廷告示。那是李氏的影子,已经伸进了洛阳的心脏。

曹瑾神色不变,只轻声道:“陛下,追查无益。抄本已传遍十二坊,连教坊的小厮都在议论。此刻若动刀兵,只会激起民变。”

雍灵帝颓然坐下,双手撑住额头。他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对局势的掌控。李震没有派一兵一卒,却让整个洛阳陷入了分裂与猜忌。

而最让他恐惧的是——有些人,已经开始期盼那个名字的到来。

暮色渐浓,宫门将闭。一名小吏匆匆出宫,怀里紧贴着一份密件。他没注意到,街角茶肆里,一双眼睛正盯着他的背影。

那是一名普通百姓打扮的男子,手中握着一只不起眼的铜铃。他轻轻一摇,铃声极短,几乎被风吹散。

下一瞬,城外十里亭,一名骑马旅人调转方向,朝着南方疾驰而去。

同一时刻,江南某座新建学堂的油灯下,李瑶正翻阅一份刚刚送达的情报。她看完后,将纸条投入烛焰,火光映在她冷静的脸上。

她提起笔,在册子上写下一行字:“洛阳舆情已动,建议暂缓科技庆典安保升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