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431章 战后余波:投降的代价

江风卷起龙旗一角,抽在旗杆铜铃上,清越一响。李震倚着高台栏杆的手微微一颤,指节泛白。副官正要上前扶他,却被他抬手止住。

他没动,只是缓缓闭了眼。耳边欢呼仍在,可那声音像隔着一层水,远得听不真切。乾坤万象匣沉在他掌心,温热如活物呼吸,又似余烬将熄。他只觉胸口压着千钧,不是伤,是耗尽后的空荡。

片刻后,脚步声由远及近,踏在湿泥上,稳而急。李毅大步穿过营门,甲胄染血,肩头还带着火药熏出的焦痕。他直入帅帐,单膝点地,声音低哑:“王晏服毒,已气绝。”

帐内烛火跳了一下。

李震睁开眼,目光落在案上那枚从王晏亲信手中缴获的令符上。木质裂痕犹存,血迹干涸成暗红一线。他没去碰它,只问:“何时发现?”

“半个时辰前。”李毅道,“他在密道尽头吞下毒丸,死前未言一字。尸体旁有残香,应是掩味用的安神草,混了砒霜。”

李震轻轻点头,手指在案边划过一道短痕。“搜他的帐。”

“已搜过两遍。”李毅从怀中取出一封火漆封口的信,“但第三遍时,在主案下方暗格里找到这个。火漆被人拆过,又重新封上,手法拙劣。”

李震接过信,拆开粗略一扫。字迹工整,用的是朝廷公文惯用的瘦金体,内容却非奏报,而是一份密约。落款处盖着一枚半印——曹瑾私章。文中提及“清君侧以安社稷”,并允诺事成之后,共掌中枢机要。

他将信纸放下,嘴角微扬,近乎无声地笑了下。“好一个忠臣世家。”

帐外传来脚步声,赵德撩帘而入。他手中捧着一份战后名册,见李震神色,便知出了大事,立即将册子搁在一旁,低声问:“可是王晏留了什么?”

李震没答,只把信推过去。赵德展信细读,脸色渐变,指尖不自觉地蜷紧,几乎捏破纸角。

“这……若传至洛阳,必起轩然大波。”他声音压得很低,“曹瑾虽掌内廷,但根基未稳。若此时揭发,陛下未必肯信,反倒可能激其先动手。四大藩王中已有三者与宫中暗通,一旦他们联手以‘诬陷大臣’为由发难,我们刚稳下的淮南,恐再动荡。”

李震静静听着,一手搭在乾坤万象匣上,指腹摩挲着匣面纹路。良久,他开口:“你说得对。”

赵德稍松一口气。

“所以不能由我们送去。”李震继续道,“要让风自己吹过去。”

赵德一怔。

李震抬头,目光如刃:“我要你拟一份军报,写明‘王晏伏诛,余党肃清’,附带此信副本,密封入铜筒,交驿使快马送往洛阳兵部。不必提曹瑾之名,也不必解释来龙去脉。只说——此物出自逆贼遗物,朝廷自会裁断。”

“可……”赵德皱眉,“若陛下不信,或将信压下,岂非徒劳?”

“不信也好,压下也罢。”李震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只要这封信进了宫,有人看见,有人记住,就够了。曹瑾不会让它安静躺着。他会查是谁泄的密,会追驿路源头,会疑心其他藩镇是否早已知情。猜忌一起,联盟自溃。”

赵德沉默许久,终是低头:“属下明白了。”

他转身欲走,却被李震叫住。

“慢着。”李震从袖中取出另一张薄纸,“加一句:近日长江水势异常,下游多处堤坝松动,恐有溃流之险。请朝廷速派工部勘验,以免百姓遭殃。”

赵德回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异。“您是要……借天灾逼他们分神?”

“不只是分神。”李震淡淡道,“是要让他们知道,眼下能护住一方安宁的,不是宫里的诏令,而是谁握住了实权。”

赵德不再多言,收好文书,退出帐外。

帐内重归寂静。烛火映着李震的脸,半明半暗。他伸手取过竹简,提笔写下八字:“淮南平,王晏伏诛。”墨迹未干,他吹了吹,放入特制铜筒,封口烙印。

一名信使候在帐外,接过铜筒,迅速离去。

李毅仍站在原地,未随赵德离开。

“还有事?”李震问。

李毅点头,从腰间解下一个皮囊,倒出几页残破纸片。“这是在王晏卧房夹墙里找到的,烧了一半,剩下这些。”

李震接过,拼凑阅览。内容零碎,但关键词反复出现:“北境”、“铁木真”、“粮道”、“十月启程”。其中一页写着:“若李氏南定,可引蛮骑南下,截其归路。”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才缓缓合上纸页。“看来,有些人等不及要掀桌子了。”

“要不要通知骁儿?”李毅问。

“不必。”李震摇头,“他刚拿下北岸,士气正盛。这时候告诉他背后有刀,只会让他分心。等他安顿好降卒,自然会明白。”

“那……如何应对?”

李震望向帐外夜色,良久道:“让李瑶调一批蒸汽船,沿江巡防。另外,启动‘天网图’,查近三个月所有进出洛阳的商队名录,尤其是走北境路线的。若有可疑之人,不必抓,记下名字即可。”

“是。”

李毅收起残纸,正要退出,忽听得头顶一声轻鸣。两人同时抬头,只见一只黑羽信鸽自旗杆顶端振翅而起,划破夜空,朝着北方疾飞而去。

“谁放的?”李震问。

“我。”李毅答,“我没等命令。按老规矩,重大变故发生后,暗部必须独立传讯一次,确保消息不被中途截断或篡改。”

李震看着那只远去的黑点,没责怪,也没赞许,只轻轻说了句:“飞得够远就行。”

夜更深了。营中灯火渐稀,唯有帅帐一灯未熄。

李震坐在案后,手中把玩着乾坤万象匣。匣体温润,仿佛还在回应方才那一场国运共鸣的余波。他试着注入一丝意念,匣面微光一闪,随即隐去——冷却期未过,无法再度启用。

他放下匣子,转而翻开战后伤亡名录。第一页便是阵亡将领名单。看到“陈守义”三字时,他停了停,提起朱笔,在名字旁画了个圈。

这是记功的标记。

也是复仇的标记。

帐外传来轻微响动,是巡逻士兵换岗的脚步。李毅已不在帐内,想必去了营后审讯俘虏。李震知道,接下来三天,会有不少人悄悄消失。那些曾为王晏传递消息的细作,藏在降军中的死士,甚至某些看似无辜的文吏——都会被一一挖出。

这不是滥杀,是震慑。

投降从来不是终点,而是代价开始清算的起点。

他合上名录,起身走到帐门。江风扑面,带着水汽与硝烟混合的气息。龙旗垂落一半,尚未收下,布面沾了露水,沉甸甸地贴在杆上。

远处,一艘蒸汽船正缓缓靠岸,船头挂着红灯笼,是后勤队回来了。李瑶的人已经开始接收物资,指挥搬运。

一切都在运转。

他转身回案前,提笔另写一简,内容仅一行:“令李悦即刻推演未来七日朝局变动,限明日午时前呈报。”

写完,封入小筒,搁于案角。

这时,帐帘再次掀起。一名暗卫低头进来,双手捧着一只木盒。

“将军,王晏的随身印鉴找到了,在他贴身衣袋里。还有这个。”

他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枚青铜虎符,样式古老,非军中现行制式。背面刻着四个小字:“代天巡狩”。

李震盯着那枚虎符,眼神渐冷。

原来不止一道密诏。

原来早有人,想把这天下搅个天翻地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