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391章 科技平权:知识普惠的曙光

列车驶出隧道,汽笛声在山间回荡。李瑶收起染血的旗帜,指尖还残留着那滴温热的触感。她没说话,只是将旗折好,放进随身箱底。苏婉抱着孩子回到车厢,轻拍她的背,直到呼吸平稳。李震松开操纵杆,让副手接管余程,自己走下驾驶位时,靴底沾着一层薄灰。

他站在月台上,望着远处皇都城门。那里,科学院的旗已经升起。

人群比预想中来得早。天刚亮,科学院外的广场就挤满了人。有穿粗布衣的农夫,背着工具袋的工匠,还有几队从各县赶来的私塾学生。他们不吵不闹,只是安静地站着,目光盯着那扇敞开的大门。

李震走上高台,身后是整排新刻的木匾,上面写着《蒸汽基础》《机械原理》《水力传动》等课程名。他没拿讲稿,只扫了一眼台下,声音平直:“昨天那趟车,跑完了万里轨道。今天我们要做的事,是让这条路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它是怎么跑起来的。”

台下有人抬头,有人踮脚,也有人低头翻手里借来的纸页——那是昨夜发放的课程预告单。

苏婉从侧门走出,手里提着一个木箱。她打开箱子,取出一把拆解过的曲辕犁模型,摆在桌上。齿轮、连杆、传动轴一一陈列,旁边立着大幅图解。“这东西你们都用过,”她说,“但它为什么省力?因为力被分成了三段,每一段都顺着土地的走势走。这不是神仙授法,是能算出来的。”

一名老农颤着手上前,摸了摸那根传动轴。“我用了三十年犁,头一回知道它为啥顺手。”

苏婉点头:“明天开始,你就能来听课。第一堂,就是这个。”

李瑶站在登记处前,看着人流缓缓进入学堂。她手中握着一本新印的册子,封面是她亲笔写的《从识字到齿轮》。助教们正按年龄和识字程度分流学员,有人领到初级班,有人直接进了图纸解读组。

“赵铁柱到了吗?”她问。

“在后面排队。”副官低声答,“王晏的人也来了,三个,穿儒衫,站在东角不肯靠近。”

李瑶不动声色,转身走向讲台区。她举起手中的册子,示意所有人安静。“今天我们不讲大道理。我们做一件事——现场组装一台蒸汽泵。谁会?没人会。但谁都能学。现在,我点一个人上来。”

她念出了那个名字。

赵铁柱愣了一下,周围人纷纷让开一条路。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短打,脸上还沾着昨夜挖渠留下的泥点。他走到台上,站得笔直。

“给你一炷香时间,”李瑶说,“工具、图纸、零件都在桌上。成功了,水喷出来,就算数。”

台下开始骚动。有人小声议论:“他连字都不全认得,能行?”

东角那三人交换眼神,其中一人提高嗓门:“机巧之术,需十年苦修!岂是一介农夫片刻可成?”

李瑶看过去,没反驳,只对赵铁柱说:“开始吧。”

香点燃了。赵铁柱深吸一口气,拿起图纸摊开。他的手指粗糙,却稳。先挑轴承,再接导管,螺丝一个个拧紧。他不懂术语,但记得上个月在工坊见过这结构。他照着图画一步步来,中途停顿一次,是发现少了个垫圈。他抬头,看向助手。

“第三格抽屉,蓝色盒子。”助手立刻递上。

时间过半,泵体已成型。他连接蒸汽阀,固定底座,最后装上手摇启动杆。

香尾烧尽时,他拉动开关。

一声轻响,水流从出口喷出,冲起半尺高。

全场静了两息,随即爆发出吼声。人们跳起来,拍手,跺脚,有老人捂着脸蹲下。一个孩子尖叫着冲上台,抱住赵铁柱的腿:“爹!我也要学!”

东角三人脸色铁青,欲退。李毅不知何时已站在出口,两名暗部成员悄然封住两侧。他没拦人,只淡淡道:“可以走。但下次再来捣乱,就不只是请出去了。”

三人低头快步离去。

李瑶走上前,亲手将一张结业凭证交到赵铁柱手中。“这不是终点,”她说,“这是起点。从今天起,技术不再由出身决定,而由动手的人掌握。”

台下掌声未歇,崔嫣然已在竹简上写下:“正月初八,巳时,首场技术实操课完成。农家子赵铁柱独立组装蒸汽泵,耗时五十七息。观者逾万,无人离席。”

她抬头,看见李震站在高台边缘,正与一名残疾老兵说话。那人缺了右臂,却坚持要报名。李震听完,亲自带他去了特设班的入口,并嘱咐助教:“给他配双倍教具,左手练不了,就用脚试。”

午时过后,科学院内秩序井然。初级班在听杠杆原理,中级班研究水泵结构图,高级班已经开始讨论如何改良风箱效率。走廊里挂起了第一批学员名单,每完成一课,就在名字后盖一枚铜印。

李瑶回到办公室,翻开一叠奏报。王晏的联名书就在最上面,墨迹浓重,措辞激烈:“技艺乃国之重器,不可轻授庶民……恐生僭越之患。”

她冷笑一声,提起朱笔,在下方批了四个大字:**准予驳回**。

随即,她命人取来新编的《全民科技指南》。封面厚纸,内页用的是最耐翻的竹浆纸,每本都编号登记。她亲自将第一本交到赵铁柱手中。

“拿回去,”她说,“不仅你看,也让村里人传阅。识百字者,皆可借阅。每一州技学堂,都要设公开书架。”

赵铁柱双手接过,像捧着一块牌位。他嘴唇动了动,最终只说出一句:“我……我回去就教。”

傍晚前,五百所技学堂同步开放借阅系统。消息传开时,许多村庄连夜派人骑马去县城领书。有读书人起初不屑,翻开一看,里面连“如何造一口省柴灶”都有图解,顿时沉默。

李震在科学院待到戌时才离开。临走前,他绕去后院,见苏婉还在指导几位女助教整理教材。她们把医书里的草药图谱重新绘制成简易版,配上常见病症应对法,准备下周开讲“家庭急救”。

“累了吧?”他问。

苏婉摇头:“这些人愿意学,比什么都强。以前一个村死三个人,可能就因为不知道伤口要清干净。现在,只要识字,就能救命。”

李震看着她手中的图册,忽然说:“下一步,把所有技术手册都配上图画。不识字的,也能看懂。”

她笑了:“早安排下去了。”

李毅最后一次巡查外围,确认无异常后,回到调度室。他翻开新一期骨干名录,划掉两个名字,又添上五个新面孔。都是从基层技工和退伍兵里选的,背景清白,经得起查。

他合上册子,望向窗外。科学院的灯还亮着,像一片不灭的星火。

崔嫣然坐在记录阁,写完最后一行:“此日之后,知识不再是锁在高阁的秘本,而是铺在泥土上的路。有人怕它太亮,灼了眼睛;更多人迎上去,伸手接住。”

她搁笔,吹熄油灯。

王晏在府中砸了茶盏。碎片溅到脚边,他浑然不觉。手中那份《科技指南》被揉成一团,扔进火盆。火焰吞没“凡识百字,皆可借阅”八个字时,他喉咙发紧,一句话卡在胸口吐不出来。

良久,他扶案起身,踉跄几步,跌坐在椅中。

次日清晨,第一列科普专车驶入幽州。车厢改装成移动讲堂,内置蒸汽模型、耕作图解、净水装置演示台。站长宣布,每月初七,列车都会停靠一县,开放参观学习。

一名小女孩趴在车窗上,鼻尖贴着玻璃。她认得几个字,指着宣传板念:

“此术……属天下……非属一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