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329章 南方乱,大臣惧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第329章 南方乱,大臣惧

作者:书香ok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06:05

油灯的火苗跳了一下,李震的手指还停在地图上江州的位置。那枚刻着“定”字的铜符静静压在长江中游,像一枚尚未落下的棋子。

李瑶站在桌旁,手中捧着一卷火漆封好的竹简,外层裹着褪色的青布。她没有立刻开口,而是将竹简轻轻放在案上,指尖点了点右下角的三道火漆印——南境暗桩的最高密级。

“闽越王在福州杀了三个人。”她的声音很平,像在报一项日常军情,“都是从京城去的使节,头颅挂在城门三日,榜文写的是‘通敌叛国,与朝中权臣勾结谋逆’。”

赵德站在侧后,眉头一跳:“当真斩了?不是虚张声势?”

“不止斩了。”李瑶翻开竹简,“闽越王当天就调兵两万,封锁闽江水道,所有北来商船一律查验身份。更关键的是,他下令追查‘内应联络网’,凡是曾与礼部、户部、御史台有书信往来的官员,一律软禁。”

她顿了顿,“楚南节度使也没闲着。三天前,他以‘清君侧’为名,出兵两万压向闽越边境,已经拿下三座边城。现在整个南境,从江州到漳州,都在传一句话——‘北有李氏镇边,南有奸臣卖国’。”

赵德缓缓坐下,手指在桌沿轻轻敲了两下。

“火,烧起来了。”他说。

李震终于收回手,转身走到案前,拿起那卷竹简。火漆已被拆开,但封印痕迹清晰,确实是南境老桩的独门手法。他扫了一眼内容,目光落在一段记录上:“楚南军的行军路线……走的是蕲州—庐阳—建安一线?”

“是。”李瑶点头,“这正是我们让影卫‘遗落’名单时设定的接应路线。楚南节度使的先锋部队,每到一地,都第一时间查封当地京官联络点,连驿站的驿丞都被抓了两个。”

赵德低声道:“他们信了。”

“不是信,是不得不信。”李震将竹简放下,“一份伪造名单,能让他怀疑朝臣;可闽越王杀使、封江、清查官员,这是实打实的反应。他若不信,就不会动兵。他一动兵,南方就再也停不下来。”

帐外传来脚步声,一名影卫递进一份密报。李瑶接过,快速浏览后抬眼:“京城那边,礼部尚书今日上朝,走到宫门时突然倒地,太医说是‘心疾骤发’,现已抬回府中,闭门谢客。户部侍郎昨夜遣散家中姬妾,把西院宅子卖给了户部一位郎中,今日也告病不出。御史中丞更干脆,天没亮就递了辞表,说自己‘年老昏聩,不堪重任’,请求致仕还乡。”

赵德冷笑一声:“这是怕了。不是怕我们揭发,是怕闽越王真打过来,先把他们当内应给灭了。”

“他们现在最怕的,是南方知道他们在京城的位置。”李震走到灯下,取过一支炭笔,在地图上圈出三处府邸,“礼部尚书府被禁卫围住,名义上是奉旨养病,实则是自囚。户部侍郎卖宅,是为了撇清家产,万一事发,不至于连累族人。御史中丞请辞,是想抢在被弹劾前脱身。”

他顿了顿,“三人没一个敢反咬我们,说明他们心里清楚——这把火,不是我们放的,是他们自己引来的。”

赵德沉吟片刻:“可若他们狗急跳墙,联合其他大臣,反诬我们伪造证据、挑动内乱……”

“他们不会。”李瑶打断,“我已经调出今日早朝的记录。兵部尚书在朝会上提议,要加强南方边境巡查,防止‘奸细潜入’。吏部侍郎附议,说要彻查近半年与南地有书信往来的官员。就连一贯中立的工部尚书,也主动提出,愿捐半年俸禄,用于北境防务。”

她嘴角微扬:“这不是自保,是划清界限。他们不是在查案,是在撇清关系。谁还敢跟那三人走得太近,谁就会被当成下一个内应。”

赵德终于松了口气:“看来,朝堂这一关,算是过了。”

李震没接话。他走回地图前,手指沿着长江缓缓滑动,从江州到庐阳,再到蕲州。这几个地方,都是影卫南下时设下的流言点。如今,每一处都已燃起火光。

“南方不会停。”他说,“闽越王杀使,是向北示威;楚南节度使出兵,是趁乱夺权。他们打的不是正义,是利益。可只要他们打起来,南境就再也无法统一对外。”

赵德明白过来:“所以他们越乱,我们越稳。”

“不仅如此。”李震转身,从案下取出一份新拟的文书,“传令南境商路暗桩,放出风声——李氏愿出面调停南方纷争,保境安民,恢复通商。”

李瑶一怔:“调停?我们现在不出兵,反而要当和事佬?”

“不是现在。”李震将文书递给她,“是等他们打得筋疲力尽的时候。现在放话,是为了让南境百姓知道,乱局之外,还有人在管他们。让他们心里有个念想——若有一日能安,或许靠的不是闽越王,也不是楚南节度使,而是北境那位。”

赵德缓缓点头:“民心,比兵锋更难夺,也更难守。您这是在争将来。”

“争的不是将来。”李震看着地图,“是现在。只要南方百姓开始盼我们调停,那三名朝臣就再无翻身之日。因为他们代表的,是引战的旧局;而我们,是止战的新势。”

李瑶低头看着文书,忽然道:“已经有三处商会在暗中联络我们,说愿意为‘调停使团’提供粮草与舟船。其中一家,是御史中丞的姻亲。”

赵德笑了:“这是要倒戈了。”

“人往高处走。”李震淡淡道,“谁掌势,谁说话。现在南方乱了,北境反而成了安稳之地。商贾逐利,自然知道该靠向哪边。”

他走到密室角落,打开铁匣,取出一枚新铸的铜符。上面刻着一个“和”字,边缘纹路与“定”字符如出一辙。

“准备调停使团。”他说,“人选要稳,话要软,姿态要低。让他们看起来,不是来争权的,是来救人的。”

李瑶接过铜符,指尖抚过那道刻痕:“可若闽越王或楚南节度使,真以为我们软弱,想借机北上……”

“那就让他们试试。”李震转身,目光扫过墙上地图,“北境有四王同盟,有三千精骑待命,有火炮镇关,有影卫巡夜。我们不是怕乱,是懂怎么用乱。”

赵德站起身:“庆功宴的事,还要办?”

“照办。”李震走回案前,提起炭笔,在日程簿上写下“宴定四王”四字,“四王要看的,是北境是否安稳。现在南方乱了,他们更需要亲眼看见——我们不仅没乱,还在为天下谋和。”

李瑶轻声道:“可若宴上有人提起南方战事……”

“提起更好。”李震笔尖一顿,“让他们说。我们不否认,也不承认。只说一句——‘南方之事,自有天理’。”

赵德默然片刻,终是叹道:“这一局,您从一开始就不是在防,是在引。”

李震放下笔,走到灯下。油灯的光映在他脸上,半明半暗。

“防,只能守一时。引,才能控全局。”

李瑶正要收起文书,忽然又道:“还有一事。南境暗桩回报,楚南节度使的密探,在蕲州城西客栈的马槽下,发现了一份名单。上面写着礼部尚书、户部侍郎、御史中丞的名字,还有他们‘供资’‘传信’的分工。”

赵德嘴角一抽:“我们的那份?”

“正是。”李瑶道,“密探当场抄录,原件被烧。但据客栈伙计说,那名密探看完后,脸色发白,立刻骑马回江州报信。”

“所以楚南节度使,是真信了。”李震点头,“他若不信,就不会急着出兵。他一出兵,就等于把那三个人,钉在了叛国的柱子上。”

赵德低声说:“这一下,那三人,连辩都辩不了。”

“辩?”李震淡淡道,“没人会听他们辩。现在整个南境都在传,京城有三大奸臣,勾结外敌,意图卖国。百姓恨之入骨,官员避之不及。他们若敢站出来喊冤,只会被当成闽越王的余党,当场打死。”

帐外再次传来脚步声,一名影卫低声禀报:“南境第三接应点传来手势——火已入城,风自南起。”

李瑶转头看向李震。

他站在地图前,手指轻轻叩在江州的位置。

三日后,庆功宴将开。

而此刻,他的指尖缓缓移向长江中游,取过那枚“定”字铜符,轻轻压在武昌府的标记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