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296章 瘟疫终结,医道传承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第296章 瘟疫终结,医道传承

作者:书香ok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06:05

夜风卷过府门铜铃,余音未散。苏婉站在后院廊下,手里捏着一张刚送来的药单。纸上字迹歪斜,是南岭村医手写的草药配比,墨迹被雨水晕开一角。她没说话,只将纸递给身旁的李瑶。

“三十七人发热,咳嗽带血。”李瑶扫了一眼,“和上个月的疫症一样,但这次没传开。”

苏婉点头:“不是新病,是旧症复发。药量不够,断得不彻底。”

李瑶抬眼:“民间还在用土方子压病,烧香、喝符水、拿桃木钉床角。有户人家孩子高热三天,家长怕请医官花钱,硬扛着,昨夜没了。”

苏婉手指一紧,药单被攥出一道折痕。她转身走向东厢,那里堆着上百册刚印好的《急救手册》。纸页未干,油墨味刺鼻。她抽出一本,翻到“发热处置”那页,指着图示:“烧炭降温、湿布敷额、禁食油腻——这些不是难事。”

“难的是人信不信。”李瑶轻声说。

苏婉合上书:“那就让他们亲眼看见。”

三日后,南岭村口支起三顶布棚。苏婉带着十二名学员,背着药箱徒步上山。山路泥泞,一名年轻学员滑倒,药瓶滚落,她立刻去捡,手被碎瓷划破。苏婉递上纱布:“先包扎自己,再治别人。医官的第一课,是别把自己搭进去。”

村中老人蹲在棚外,抱着拐杖不语。几个孩子躲在墙后偷看。苏婉不做开场,直接掀开一名病患的衣袖,露出红肿手臂。她用银针挑破脓包,脓血涌出,围观者倒吸一口气。

“清创。”她边说边用煮过的棉布擦拭,“沸水煮过的东西,不沾脏手。伤口盖上麻沸散浸过的布,不疼。”

那病人龇牙咧嘴,片刻后睁眼:“真……不痛了?”

苏婉不答,只把针包收好:“三天换一次药,每日喝两碗米汤。谁家有孩子发热,带过来。”

黄昏时,七名患儿被送来。苏婉教学员辨舌苔、看呼吸、测体温。她用温度计示例,学员们用炭笔在纸上画刻度,笨拙地模仿。有个老村医挤进来,盯着温度计看了半晌,突然问:“这铁管子,真能看出病?”

“它看不出病。”苏婉把温度计递给他,“它只告诉你热度几许。治不治,还得靠人。”

老村医没接,转身走了。第二天一早,他提着一筐草药来了,说是他祖上传的退热方,愿交出来比一比。

苏婉收下,当众熬药,分两组试用。三天后,用现代配比的病人退烧更快。老村医蹲在棚角,抽着旱烟,最后说了一句:“你们教的,我学。”

回程那日,村口摆了三桌粗饭。百姓不说话,只往学员怀里塞鸡蛋、干饼、草鞋。有个母亲抱着痊愈的孩子,跪下来磕头。苏婉扶她起来:“别谢我,谢你自己带他来治。”

李瑶在山道边清点人数,低声对苏婉说:“三十七人,三十五人好转,两例重症转豫州医棚。锦衣卫护送,没出岔子。”

苏婉只问:“手册发下去多少?”

“三百二十六册,每户一册。识字的读,不识字的听。我们留了两个学员驻点,教口诀。”

“什么口诀?”

“伤止血,毒催吐,热敷寒,寒敷热。三字一句,配图记。”

苏婉嘴角微动,没笑,但眼神松了。

豫州医学院开院那日,天未亮就有百人候在门外。大多是乡野郎中、药铺学徒,也有几个读书人,穿得寒酸。门开后,他们鱼贯而入,脚上沾着泥,手在衣襟上反复擦。

苏婉站在院中,面前摆着一具木偶,关节可动,身上标满红点。“这是人体穴位模型。”她拉起一根红绳,从手太阴肺经连到中府穴,“肺出臂,下腋,行寸口。咳嗽不止,按此穴。”

台下有人小声议论:“女子讲经络,还当众扯绳子,成何体统?”

赵德在侧登记名册,听见了,不动声色记下说话那人姓名。

苏婉没停,继续演示针灸角度、艾灸距离、外敷药泥的厚薄。她让学员上台实操,一人扎针,一人记录反应。有个老郎中上台试针,手抖,扎偏了。苏婉纠正他手法:“不是力气大就准,是稳。手稳,心才稳。”

午后,李瑶送来新印的“三字歌诀本”。纸粗,但字大图清。苏婉当场发下去,要求每人背熟前五条。有学员不识字,她让识字的领读,一句一句教。

“从今日起,每月考核。”她说,“不考背书,考实操。断骨怎么接,高热怎么降,中毒怎么催吐。结业者授‘医官帖’,可入州府医棚,月俸三两银。”

有人问:“要是考不过呢?”

“那就再学。”苏婉说,“病不等人,我们也不能等。谁想走,现在可以走。想留的,从今晚开始,夜课两时辰。”

入夜,院中灯火通明。学员围坐,抄写、背诵、练习包扎。苏婉来回巡视,纠正姿势。李瑶坐在角落,核对药材库存清单,抬头问:“标本还是不够。”

“用腊叶代替。”苏婉说,“能看清脉络就行。等春暖,带他们上山采药。”

赵德走来,递上一份名册:“今日退学三人,说学不会。另有一人,原是城中药铺少东,被父亲强行带走,临走扔下一句话——‘女子教医,乱了纲常’。”

苏婉听完,只说:“记下名字。三年后,看他铺子里死多少人。”

李瑶轻声说:“手册已全州铺开,共印三千册。偏远十三村,由锦衣卫潜伏科分三路押送,每队配一名学员随行讲解。昨日最后一队抵达,反馈说村民开始用‘热敷寒’法子治风寒。”

苏婉点头:“防比治重要。瘟疫不是靠一个人灭的,是一千个人知道怎么防。”

半月后,豫州府衙前聚满百姓。他们抬着一块青石碑,上刻“医母祠”三字。为首老者跪地:“夫人救我全族,百姓要立祠供奉。”

赵德急步赶来,低声劝苏婉:“不可。立祠如立神,朝廷必疑您聚民心如教化,恐生非议。”

苏婉望着那碑,良久不语。她转身进府,片刻后捧出一炷香。众人以为她要受拜,却见她走到碑侧,蹲下身,将香插进土里。

“我不受拜。”她说,“这香,敬所有学医、行医、传医的人。”

她站起身,面对百名医官学员:“你们才是未来的碑。谁治好一人,就教一人;谁活下来,就传下去。医道不在书里,不在庙里,而在路上,在炕头,在病人口中传的一句话里。”

李瑶低声问:“碑文写什么?”

苏婉说:“写‘豫州百姓自救记’。”

石匠连夜改刻。三日后,碑立于城南医棚外。没有雕龙画凤,只有一行粗字:**病来如山倒,防之在未然。知者救邻里,医者传薪火。**

当日,苏婉在医学院宣布:“从今起,每季派出十名医官,轮巡八县。谁家有疫,随叫随到。路费、药资,由州府承担。”

有学员问:“若遇大疫,人力不够?”

“那就再招人。”苏婉说,“十年后,我要豫州每百户有一名医官,每村有一本手册,每孩会背三字诀。”

李瑶记下,笔尖沙沙作响。

数日后,李震路过医棚,见一群孩童围坐,齐声背诵:“伤止血,毒催吐,热敷寒,寒敷热。”声音稚嫩,却整齐。

他驻足片刻,未惊动,悄然离去。

当夜,苏婉在灯下整理病案。油灯忽闪,她抬手拨了下灯芯。火光跳动,映在墙上,影子被拉得细长。她合上最后一本册子,吹熄灯。

窗外,风穿过檐下铁片,发出轻微的叮当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