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210章 领地扩张人口增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第210章 领地扩张人口增

作者:书香ok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06:05

江风卷着细雨扑进帅帐,李震指尖抚过案上《三县户籍册》,羊皮卷轴上密密麻麻的红印尚未干透。帐外忽起喧哗,三十七名里正被侍卫押着跪在泥地里,发间还沾着草屑。

“大人!”青川里正突然抬头,“东乡发现二百余流民,口音不像中原人……”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破空声。李毅闪电般甩出钩索,三支弩箭钉在里正脚前三寸,箭尾红缨还在颤动。

“带下去。”李震将户籍册卷起,“让李晨带机关营去查,凡是能背出《大晟律》三章者,准其落户。”

李骁从校场归来,靴底踩着湿泥踏入议事厅。他解下火铳搁在案角,目光扫过沙盘上新插的十二面小旗。“三县归心,不是靠文书压人。”他说,“得让他们亲眼看见粮税减三成,刑律不株连。”

李瑶正将一叠新编的《三县通志》码齐,封底火漆印尚未冷却。她抬眼:“已派人送往各乡,凡收下通志者,三日内需登记户籍。拒收者,列为观察户。”

李震点头,将裂玉印轻轻按在沙盘中央。金纹一闪,三县交界处的地貌微微泛起微光,仿佛被无形之力重新勾勒。他低声道:“昨夜使者炸裂的玉玺碎片,已融入印底。从今日起,三县统辖,名正言顺。”

李骁冷笑:“朝廷若再派使臣,我便请他喝一杯掺了蛊血的茶。”

---

药王庙偏殿烛火通明,苏婉的银针在灯火下泛着冷光。二十个流民排成长队,轮流将手掌按在特制的泥板上。“用力些。”她轻声指导,目光扫过某个少年刻意蜷缩的手指。

“下一个。”随着唱名声,少年颤抖着伸出右手。泥板刚印下掌纹,苏婉的银针突然刺向他虎口。少年惊叫着暴起,袖中寒光直取她咽喉,却在半空被三只弩箭贯穿手腕。

“闽越的‘影蛇’。”李毅从梁上跃下,钩索缠住少年脖颈,将其掼在地上,“舌底有铜牌,刻的是蛇纹家徽。”

少年咬破牙囊,毒烟刚冒便被苏婉一掌拍散。她捏开其嘴,从舌根处抠出一片薄如蝉翼的铜片,上刻细密符文。

“他们想用蛊虫混入救济粮,制造瘟疫假象。”苏婉将铜片递出,“这纹路,和上回文书里的蛊血同源。”

李毅接过铜片,指尖一碾,碎成粉末。“已审出七个同党,藏在流民营北区第三排草棚。他们计划在分粮时放火,嫁祸李氏断粮。”

“那就让他们先分粮。”李瑶走进来,手中捧着一册新录的指纹簿,“但每人领粮袋上,都要盖指印。凡未登记掌纹者,不得入仓。”

苏婉点头:“防疫登记不能停。每录一人,便发一枚药牌,凭牌领药、领粮、领工。”

---

三县粮仓前,二百名流民举着木牌哄闹。领头的老丈嘶声喊道:“再不给粮,我们就要吃人了!”木牌突然脱手飞出,直砸向粮仓大门。

“当!”

一支弩箭将木牌钉在墙上,箭尾系着块青布。李骁纵马跃入人群,马鞍旁挂着的铜锣发出刺耳鸣响:“要粮的,跟我去修河堤!每日三顿干饭,工钱现结!”

哄闹声戛然而止。老丈盯着铜锣上“大晟工部”的烙印,突然跪地痛哭:“我们……我们只是想活下去啊……”

李骁翻身下马,将铜锣挂在他肩上:“那就用双手活。明日辰时,校场点名。迟到者,无工可派。”

人群缓缓散去。李瑶站在粮仓高台上,手中握着一叠新制的粮票,票面印有编号与指纹印记。她低声对身旁吏员道:“从今日起,粮票与户籍绑定。一人一票,不得转借。”

李晨带着工匠队归来,肩上扛着几块未完工的机关闸板。“流民中有三十名木匠、十二名铁匠,已编入机关营。”他说,“还有五名曾在闽越船厂做过铆工,我让他们去修炮车轮轴。”

李震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连绵的难民营。炊烟升起,却不成片,零星散乱。他问:“能安置多少人?”

“按现有粮储和工坊容量,三万为限。”李瑶答,“若全数收留,五日后便要断炊。”

“那就分三批。”李震道,“第一批,有技者优先。第二批,老弱妇孺。第三批,待查者暂留外围,设隔离区。”

苏婉补充:“我已启动空间医疗模块,每日可产三百份防疫药包。但药材消耗太快,需尽快开辟药田。”

“药田的事交给我。”李瑶说,“我在流民图谱里发现十七人曾种过南疆草药,明日就带他们去西坡试种。”

---

寅时的议事厅只有烛火爆裂声。李瑶将八幅绢帛铺在案上,每幅都标注着不同颜色的标记:“红色是工匠,蓝色是农人,黑色是……”

“武士。”李骁突然按住一幅黑帛,“这些人里,有十七个使的是闽越剑法。”

李震指尖划过黑帛,在某个名字旁画下金纹:“明日,让李毅带他们去修校场。凡是通过‘三问考核’者,编入乡勇。”

“三问?”李骁问。

“一问祖籍,二问技艺,三问愿否守《大晟律》。”李震道,“答错一问,送入隔离营观训。”

李瑶又取出一份密报:“情报网刚送回消息,周边七镇已有三镇暗中遣使,愿归附三县新政,条件是减免赋税、共享火炮防务。”

李骁冷哼:“他们想坐享其成。”

“不必拒绝。”李震道,“准其归附,但需派子弟入校场受训,每年供粮三成,战时出丁两百。”

李瑶提笔记录:“我拟一份《归附盟约》,明定权责,火漆加印,送至各镇。”

苏婉忽然开口:“还有一事。流民中有四百余名年轻妇人,多携幼子。若无安置,恐生变故。”

“设育婴堂。”李震道,“凡生育者,每月领米两斗,布一匹,产前三月免工。”

“这会加重粮耗。”李瑶提醒。

“但能稳人心。”苏婉说,“女人肯留,男人就不会走。”

李震点头:“就从西城空宅起三座堂口,由医署直管。另设托幼所,六岁以上孩童每日授识字课半个时辰。”

李骁皱眉:“教他们认字?”

“认字才能读律。”李震道,“读律才知何为大晟子民。”

---

五日后,三县户籍册增厚三倍,红印连片如血。李晨在城南划出新坊区,按工匠、农人、医户分类安置,每坊设里正、巡丁、医铺各一。

苏婉领人在西坡开出百亩药田,南疆药农试种的“赤心草”已冒新芽。防疫药包每日定量发放,药棚前排起长队,掌纹泥板印得发烫。

李瑶在城中设六处户籍点,每处配两名暗部盯防。一日查获三名伪造指印者,当场杖责三十,流放矿场。

李毅带人夜巡难民营,钩索无声掠过帐篷。他在北区草棚下挖出三袋蛊虫卵,混在麦糠中,距粮仓不足百步。

“他们没死心。”李毅将虫卵倒入火盆,黑烟冲天。

李瑶站在沙盘前,将十二面空白区域逐一插上小旗。她低声对李震说:“七镇归附文书已到,愿纳粮、出丁、受律。”

“插旗。”李震道。

小旗落下,三县疆界向外推展百里。沙盘上,连片的红印如藤蔓蔓延。

李骁在校场点验新编乡勇。一百三十七人列队,手持铜刀,刀柄龙纹与校场旗杆共鸣微震。他抽出火铳,指向靶场:“今日第一课——听令而动。我开火,你们才准动。”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马蹄急响。一名传令兵滚鞍下马,扑跪在地:“启禀大人!东乡急报——流民营暴动,有人纵火,喊着要‘夺粮活命’!”

李骁将火铳插回腰间,翻身上马。他回头对李毅说:“你带暗部封住四门,别让细作溜了。”

李毅点头,钩索已缠在腕上。

李骁策马冲出校场,身后百余名乡勇持刀列队跟进。马蹄踏过新铺的石板路,溅起泥水。他右手按在铜刀柄上,刀身微鸣。

城东浓烟滚滚,夹杂着哭喊与怒吼。一群流民正撞向粮仓大门,领头者手持火把,脸上涂着黑灰。

李骁勒马横在门前,拔刀出鞘。刀光一闪,火把断成两截。

“谁给你的胆子?”他喝问。

那人瞪眼:“我们饿了五天!你们说有工可做,可没人叫我们!”

李骁眯眼:“你叫什么名字?”

“张九斤!东乡猎户!”

“猎户?”李骁冷笑,“那你可会背《大晟律》第一章?”

那人一愣。

“不会。”李骁收刀入鞘,“带去隔离营,观训三日。若肯学,出来就有工。”

身后乡勇上前押人。人群骚动片刻,见刀兵森然,渐渐退去。

李骁站在粮仓门前,望着烟未散尽的草棚。他从怀中掏出一张皱纸,是今日刚发的粮票登记册,边角已被汗浸软。

他将册子递给副手:“把张九斤的名字记上。明日,校场识字课,第一个点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