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173章 全民动员守家园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第173章 全民动员守家园

作者:书香ok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06:05

马蹄声在城门口戛然而止,李瑶翻身下马,手中竹筒尚未递出,城内已传来钟声三响——那是召集全族议事的最高令号。她未作停留,直奔主政堂,途中瞥见街角几个仓吏模样的人正低声交头接耳,其中一人袖口露出半截粗麻布条,与北岭哨卡所获残布质地相同。

堂内,李震已立于沙盘之前,手中正展开那块染血的铁牌。李瑶快步上前,将竹筒呈上:“俘虏所言‘王师讨逆’,恐非虚妄。敌军有辎重,走官道,用旧制织布,分明是打着朝廷旗号行事。”

李震指尖在铁牌上轻轻一划,目光沉静:“他们要的不是城,是人心。”

话音未落,李毅自侧门入,手中握着一份名录。“旧县三十七仓吏,已有十一人连夜携粮出逃,另有九人闭门拒查。他们散播消息,称朝廷大军南下,宁远若抗,便是叛逆。”

“朝廷?”李瑶冷笑,“雍灵帝自顾不暇,哪来的王师?这是有人借名起兵,意图瓦解民心。”

李震缓缓将铁牌置于案上,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那就让他们知道,宁远不认什么王师,只认家园。”

他转身走出政堂,身后众人紧随。城南校场,百姓已因钟声聚拢,神色惶然。有人背着粮袋,显然是准备出逃。李震登上高台,未持兵刃,未披甲胄,只将《全民守土令》展开于众人眼前。

“今日起,宁远不分官民,不分男女老少。”他声音不高,却穿透风声,“十六至六十者,编为民团,轮值守城;妇孺执运粮、传讯、救伤之责;工匠即刻转产火器,农夫助筑工事;学子执旗令,学童递急文。”

台下一片死寂。一名老农颤声问:“若我们拼死守城,最后仍破……”

“那也是死在自家田头。”李震打断,“逃出去,你能躲到哪?下一城破,再逃?逃到无地可去,无粮可食,无亲可依?”

他抬手指向北岭方向:“他们称王师,可敢报出领军姓名?可敢亮明旗号?不敢。因为他们不是来平乱的,是来劫土的。”

人群中有人低语,渐渐转为骚动。李震继续道:“从今日起,凡举报通敌者,赏粮一石;凡拒查私仓者,斩;凡携粮出逃者,所载尽充公,人囚三日。”

话毕,他抽出腰间短刃,一刀劈下身旁粮袋。白米倾泻而出,滚落尘土。他一脚踩下,米粒在靴底碎裂。

“宁远之土,不容贱卖。”

人群震动。片刻后,一名青年工匠挤出人群,跪地叩首:“我愿领工坊令,三日内造震地雷五十具!”

紧接着,数名妇人走出队列。为首的正是苏婉身旁的医塾学徒:“我们愿组救护队,随军北上!”

李震点头,将令旗交出。校场之上,人影攒动,再无退意。

苏婉已在城北搭起三座医棚,棚内铺满干草与麻布,药柜中止血粉、金创药按量分装。她亲自将急救包分发至每名学徒手中,包内有剪刀、纱布、止血带、药粉,皆按战地所需配置。

“伤在四肢,先扎近心端;伤在躯干,不可深探。”她一边示范包扎,一边讲解,“救一人,便是为宁远多留一分力。”

几名老医者立于棚外,面露不悦。“女子涉战,于礼不合。”其中一人道,“况且战地血腥,冲撞医道清净。”

苏婉未抬头,只将手中绷带递给一名少女:“你父亲在屯田营,若他受伤,你愿等男医来救,还是愿自己上前?”

那少女咬唇点头。老医者语塞。

苏婉站起身:“医者之责,在活人,不在男女。今日起,医学院全员编入‘红巾救护队’,按村分组,每队配药包二十,三日内完成包扎训习。一村有一医员,伤者不必远送。”

她转身掀开药柜底层,取出数株青绿药苗——那是经空间改良的速愈草,三日可成熟,止血生肌。

“药不够,我们种。”她说,“人不够,我们教。”

消息传开,各村妇人纷纷前来领药学技。有孩童抱着木箱递上:“娘说,这箱子能装药,我送来。”

苏婉接过,轻拍其头。医棚之外,红巾飘动,渐成一片。

李瑶立于工坊中央,手中图纸已被反复修改。她将震地雷拆解为引信、火药包、雷壳三组件,绘成简图,每图附组装步骤与安全须知。

“不能再集中生产。”她对主匠道,“敌军若知工坊所在,一击即毁。我们必须让每一村,都能造雷。”

匠人皱眉:“百姓不懂火器,稍有不慎,反伤己人。”

“那就教。”李瑶将图纸分作三十份,“每村派一匠师指导,农夫按图组装,每日限产两具,完工即藏于地窖或井底。”

她唤来文谍队长:“明日清晨,三十支护送队出发,每队带组件包五套、匠师一名、护卫三人。路线避开主道,走山脊小径。”

“若遇敌斥候?”

“弃货,保人。”李瑶目光坚定,“人活着,就能再产。”

当夜,李瑶亲赴东村试产点。农夫们围在院中,按图摆弄组件。一名老汉手抖,火药洒出,众人惊退。

李瑶上前,蹲下身,将药粉轻轻扫入布袋。“火药怕潮,怕火,不怕人。”她说,“你们每造一雷,就是在为自家门前埋一道墙。”

老汉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雷壳。

三更时,第一具民造震地雷组装完成。李瑶亲手点燃引信,退至十步外。轰然一声,土石飞溅,坑深三尺。

围观百姓哗然。老汉咧嘴笑了:“这声儿,听着踏实。”

消息如野火蔓延。次日清晨,三十七村同时开课,匠师授技,农夫习造。李瑶在调度册上记下:“一村一雷组,已成。”

李震登城楼时,天光初亮。城墙上已站满民团,沙包垒至齐胸,滚木礌石堆满垛口。妇人列队搬运药材,学子手持令旗立于高台,孩童穿梭递送茶水。

他展开《守土令》全文,以火把映照,字字清晰。

“今日我们守的,不是城墙。”他声音传遍全城,“是你们耕过的田,住过的屋,孩子学步的院门。敌人要的,是让你们跪着活,我们要的,是站着生。”

城下百姓静默片刻,忽有一人高举铁锹:“宁远不降!”

“宁远不降!”

呼声如潮,层层叠叠,直冲云霄。

李震走下城楼,步入人群。一名老妇拉住他衣袖,颤声道:“我儿子在北岭,若他回来……”

“他若回来,会看见家还在。”李震轻拍其手,“我们会守住。”

他继续前行,见一队红巾女子正练习抬担架,步伐整齐;一群少年在匠师指导下组装震地雷,动作生涩却认真;粮仓前,百姓自发排成长队,将家中余粮交出。

李毅走来,低声禀报:“旧县九名仓吏已拘,私藏粮三千石。民团自荐巡街,已查获逃户十七家。”

李震点头:“民心若聚,城自坚。”

他行至城南校场,见李骁正指挥民团演练轮射阵型。百姓手持长矛、猎弓,虽无军姿,却眼神坚毅。

“他们能行吗?”李骁低声问。

“他们不是兵。”李震望着人群,“他们是守家的人。”

暮色渐沉,城中灯火次第亮起。每户门前,皆置一箱,上书“火器藏所”四字。村中匠屋,彻夜传出锤击与组装之声。

苏婉清点完最后一车药材,抬头望向北岭方向。风中送来一丝焦土气息。

她转身对学徒下令:“急救包再增五百套,明日辰时前,送至北营。”

学徒领命而去。苏婉低头整理药箱,指尖触到一包未封的止血粉,轻轻按实。

城墙上,李瑶正与匠师核对最后一份组件清单。

“三十七村,每村日产两雷。”匠师道,“十日可积七百四十具。”

“不够。”李瑶摇头,“还要更多。”

她提起笔,在图纸边缘写下:“简化引信,改用双层蜡封,确保农夫可独立完成。”

笔尖顿了顿,又添一句:“标注‘此雷为家造,护亲之用’。”

她合上图纸,望向城外夜色。远处山脊,几点火光移动——是护送队正奔赴村落。

忽然,一名传令兵飞奔而至:“北岭急报!山地营遭敌两翼夹击,伤亡过半,正退守断崖!”

李瑶猛地站起,手中图纸滑落。她弯腰拾起,指尖抚过“家造”二字,抬头下令:

“即刻启动三级民团轮值,所有火器组通宵造雷,明日天亮前,我要三百具震地雷运抵北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