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151章 青牛新政启序幕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第151章 青牛新政启序幕

作者:书香ok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06:05

城楼上的商字旗尚未完全展开,风自北来,将旗面一角猛地扯起,犁、秤、舟、车四象在布面上剧烈晃动。李震立于高台边缘,目光未落于旗,而是越过城墙,投向三州交汇处的官道。那里已有数队商旅集结,货箱堆叠如山,炮车铁轮深陷土中。李瑶立于案前,手中玉简微光流转,正将“互市盟约”条款逐条录入。

“第一支货队明日启程。”她抬眼,“若青牛县不开关放行,商路便卡在咽喉。”

李骁握枪的手一紧,枪杆顿地:“一纸盟约,不如铁骑破关。我率轻营连夜突入,夺了县衙,看谁敢拦。”

“夺得了衙门,夺不了民心。”李瑶未看他,指尖划过玉简,“青牛县令三年未换,背后牵连洛阳三族。你今日破门,明日御史便至,朝廷一道诏书,我们所有商策皆成‘僭越’。”

李毅立于门侧,手按刀柄,声音低沉:“若不动武,便只能从内拆骨。查他贪腐,挖他账目,等他自己站不稳。”

李震终于转身,步下高台。他走到沙盘前,指尖点在青牛县城位置:“三州互市,七成货道经此。我们卖农具、茶引、布匹,靠的是畅通。可若县令一纸令下,说‘疫病未清,禁行商旅’,百姓信谁?信他,还是信我们?”

众人默然。

“所以,不能只靠商路。”他声音平稳,“要靠权。靠能定规矩的权。”

李骁皱眉:“你是说,要取他县令之位?”

“不是取。”李震摇头,“是让他自己跌下来。我们不争官位,只问治事。谁能让百姓有粮吃、有病医、有冤申,谁才配掌县政。”

李瑶目光微动:“你是想,以实政逼虚权?”

“正是。”李震点头,“先查他赈粮账目。去年大旱,朝廷拨银三千两,青牛报灾民八百户。可据宁远流民口供,实际逃荒者逾两千。多报灾,为贪银;少报户,为省粮。这笔账,一定有问题。”

李瑶立即调出数据,指尖在玉简上疾点。片刻后,她眉峰一凝:“青牛上报粮损三成,历年平均为一成二。三年累计,虚报耗粮近万石。若按市价折算,约合白银四千余两。”

“还不够。”李毅低声道,“账面可做假,但银子去向难掩。若他真贪,必有外账,或藏于士族名下,或流入私仓。”

“你去查。”李震看向他,“带两个信得过的账房,伪装成盐商雇员,混进县府外围吏员圈。重点盯三件事:赈银出库记录、仓吏轮值名册、与邻县的‘灾情通禀’文书。”

李毅颔首,转身欲走。

“慢。”李瑶忽道,“若他察觉有人查账,提前毁契灭口,我们便再无证据。”

“那就让他觉得,没人想动他。”李震淡淡道,“我们不查县令,只查制度。瑶儿,拟一份《财政清查草案》,列出‘账目公开、粮仓轮检、灾报实名’三条,明日便在宁远试行。让百姓知道,账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李瑶会意:“一来立信,二来设标。等青牛百姓见了宁远的明账,自然会问:为何我们县的粮银从不公示?”

“对。”李震点头,“民心一旦起疑,便是裂隙。”

李骁仍持枪而立,眉头未展:“可若他干脆不理,继续压着商路呢?”

“那就让他压不住。”李震目光转向苏婉,“婉娘,你昨日提的医学院,可有眉目?”

苏婉自案后起身,手中捧着一册手写医案:“我已整理出‘活命汤’的煎制标准,另编了《基础诊疗十法》,专教百姓辨症、消毒、止血。若能在青牛设医馆,派十名医徒常驻,三年内可培训百名乡医。”

“好。”李震道,“你明日便带人去青牛,在城南设义诊棚,免费施药。只做一件事:登记病患,公示用药,每旬贴出‘救治名录’。让百姓亲眼看见,谁在救人,谁在扣药。”

李骁冷笑:“他若派差役驱赶呢?”

“驱赶一次,我们贴十张告示。”苏婉语气平静,“写明‘青牛县令禁医,宁远李氏代治’。百姓记不住政令,但记得住谁给了他们药。”

李瑶补充:“我可同步放出消息,说宁远将向青牛低价供药,前提是‘县政透明’。百姓若想长久得药,就得自己去问县令:为何不与宁远签互市约?为何不查贪腐账?”

李震缓缓踱步至堂中,环视众人:“骁儿要兵,瑶儿要财,婉娘要医。其实,我们争的不是哪一条路,而是谁来定这个县的规矩。兵可守城,财可通货,医可聚心。三者合一,才是新政。”

他停顿片刻,从袖中取出一纸文书,铺于案上:“我已拟好《青牛施政七条》初稿。第一条:县账三日一公示,百姓可查;第二条:灾报须附民户联署;第三条:田赋按实亩计收,禁隐户;第四条:设公学,五岁以上孩童皆可入学;第五条:立医馆,医官由百姓推选;第六条:商税明码,不得私加;第七条:县令若三度被百姓联名质疑,须自请监察。”

堂内一时寂静。

李骁率先开口:“七条一出,等于直接打脸县令。他背后有士族撑腰,必会反扑。”

“反扑正好。”李瑶嘴角微扬,“他若动用私兵压人,便是违法;若调官差抓医,便是害民。我们不求他立刻倒台,只求他出手。一动,就露破绽。”

李毅低声道:“我已查到,县令心腹仓吏常于夜间出入城西‘济民仓’。那仓名义上储赈粮,实则空置两年。若能拍下他私运粮食的证据,再配合账目缺口,足以定罪。”

“不急。”李震摆手,“证据要足,时机更要准。等义诊开了,商队压境了,百姓开始问账了,再抛出贪腐案。那时,不是我们攻他,是全县百姓逼他下台。”

苏婉轻声道:“可若百姓不敢联名呢?怕得罪官府?”

“那就让他们知道,联名不会死。”李震目光沉稳,“第一份联名书,由宁远百名商户联署,公开递交县衙。我们不匿名,不藏人,写明姓名、铺号、住址。看他敢不敢抓。”

李瑶迅速记录,随即抬头:“财政改革草案明日可成。我建议,先在宁远推行‘复式记账法’,每笔收支双录,工坊、医馆、学堂皆用新账册。做出样子来,让青牛人自己来学。”

“好。”李震点头,“你再拟一份《商监司章程》,设稽查、定价、物流三科,待青牛事定,立即推行。”

李骁忽道:“若县令抢先一步,说我等图谋不轨,勾结流民,煽动民变呢?”

“他若这么说,你就问他:宁远三年无饥民,无疫死,无盗匪,是图谋不轨,还是治世有方?”李震直视他,“我们不怕他骂,只怕他不说话。一开口,就得按我们的规矩答。”

堂内气氛渐凝。

李瑶合上玉简:“明日我召三州商首入城,签互市盟约。条款只一条:货通则安,断则乱。”

“若他们不肯签?”李骁问。

“那就让他们的百姓,亲手撕了他们的关卡。”李震语气未变,“我们不逼人,我们只给选择。”

苏婉轻声道:“医学院的药材,已备齐。明日一早,便可启程。”

李震缓缓起身,走到门边。风从外涌入,吹动案上纸页,七条政令在风中微微翻动。他伸手压住一角,指尖抚过“百姓联名”四字。

“新政不是刀,是尺。”他低声道,“量得出谁在为民,谁在为私。”

李瑶提笔,在《商监司章程》末页写下最后一行字。

李毅转身出门,靴底踏过门槛时,一粒石子被踢起,撞在门柱上,弹入暗处。

苏婉将医案收入匣中,铜扣闭合,发出清脆一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