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149章 瘟疫再起考医术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第149章 瘟疫再起考医术

作者:书香ok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06:05

苏婉的指尖刚缠上布条,伤兵营里便传来一声闷响。一名裹着脏污绷带的士卒从草席上滚落,四肢抽搐,口角溢出黑沫。她立即松开李骁的掌伤,将他推给旁侧医女,自己俯身探那倒地之人鼻息——气息断续,皮肤滚烫如炭。

她取银针刺入其舌根,针尖触血即乌。再取石灰水滴入血珠,水面泛起靛蓝泡沫,气泡细密如蛛网。她眉头未动,只低声命人:“抬进隔离帐,换麻布口罩,石灰水泼地三遍。”

李瑶正低头核对药材账册,听见动静抬眼。她手中笔停在“雄黄耗损三百斤”一行,目光扫过苏婉沾血的手套与地上拖痕,起身走来。“不是战伤感染?”她问。

“不是。”苏婉将银针投入火盆,火焰瞬间转青,“是‘乌涎散’中毒,毒素经呼吸道与创口侵体,潜伏十二时辰发作。这人昨夜还无异状,说明毒源仍在城中。”

李瑶转身取来密档匣,翻出近十日药铺交易记录。她逐条比对,忽在三条“夜星藤”采购单据上停住——商引编号皆为已注销字号,笔迹却出自同一人,且落款印章边缘有细微划痕,与三年前平西王伪造军粮文书的手法一致。

“赤瘴门。”她合上册子,“专研毒疫,曾以‘腐肺雾’屠尽三村。溃败后未见首级,原以为已灭。”

苏婉点头:“此毒需夜星藤为引,配以乌头、砒霜蒸馏,再掺入腐尸气炼成‘瘴核’。若无稳定药源,不可能连续投毒。”

李瑶即刻提笔写令,封入暗纹竹筒,命人送往李毅处。她又调出城内三处医馆上报病例数,发现北坊疫症最多,而该地唯一药铺“济安堂”昨日申时购入四十斤夜星藤,远超月用量。

“不是散播,是定点投放。”她说,“他们要的是恐慌,不是灭城。”

消息传至瓮城,李震正俯身查看一只断裂的风筝线轴。木轴焦黑,麻绳末端烧成卷絮。他未抬头,只问:“能控吗?”

“能。”苏婉立于阶下,袖中握着一剂刚配好的清瘴汤,“我已试药于**蛊虫,三刻钟内退热止血。但百姓不知,若封锁城门,必生骚乱。”

李瑶补充:“赤瘴门必在民间布有细作,借疫造谣。若不公开解法,恐十州皆乱。”

李骁大步踏入,甲胄未卸,肩甲上还沾着干涸泥浆。“查出源头,屠村以儆。”他说,“留着,就是养痈。”

苏婉猛地抬头:“那是百姓!不是敌营!”

“我知是百姓。”李骁声音沉下,“可一人中毒,十人染病,百人逃窜,千里皆危。仁心不能当刀使。”

“刀杀得了人,也杀得了信。”李震终于起身,将线轴放入石瓮,“你杀十个,百姓怕你。我救百个,百姓信我。谁更能止乱?”

李骁未答。

李震望向南门方向:“把清瘴汤方刻上石碑,左右两壁,字要大。派医队沿街熬药,当众饮下。再传令:凡献毒徒线索者,赏粮一石,免役三年。”

“若有人仿方制毒?”李瑶问。

“毒需‘瘴核’激活,而核只能由夜星藤与腐心菌炼成,菌种我已令李毅查封。”苏婉道,“他们可抄方,但无核,徒劳。”

“那就刻。”李震拂袖,“让天下人都看见,李氏不藏医术,只救苍生。”

当夜,南门瓮城两侧架起两块青石。工匠连夜凿字,药方清晰:

**清瘴汤:板蓝根八钱,雄黄二分,碱土三钱,煎沸三刻,滤渣温服。日三服,重症加艾灸足三里。**

药炉在城中七处设点,炭火彻夜不熄。苏婉亲带医女巡诊,每至一处,先自饮一碗,再为病者施针。首日仅百人领药,多为老弱乞儿。有人蹲在巷口窃语:“药里下了引子,喝完就听他们调遣。”

第二日,北坊一名七岁童子高热昏厥,其母哭跪于药棚前。苏婉当众施针,喂药,守至三更,童子汗出热退,睁眼唤娘。消息一夜传开。

第三日清晨,城门刚启,便有流民自郊外赶来索药。一名老者拄杖立于石碑前,颤声读完药方,忽然跪地叩首。身后数十人随之跪倒。

城中气氛悄然变化。药铺开始主动上报药材流向,邻里互相监督可疑举动。一名卖饼妇人发现丈夫深夜磨粉,偷藏于梁上,拆开一看竟是夜星藤渣,当即报官。李毅率人突袭其居所,搜出未启用的三枚“瘴核”,拘捕两名赤瘴门残徒。

李瑶调出密信残片,比对笔迹,确认幕后主使为平西王旧幕僚“毒丞”之徒,代号“瘴首”,专司疫毒扰乱。其计划本为:先投轻毒,引发恐慌;再假扮游医兜售“神药”,实则加毒控人;最后借民变之名,请朝廷出兵“平乱”,为平西王残部反扑制造借口。

计划未成,反被公开药方破局。

第七日,疫情已退大半。苏婉在医馆清点药材,忽见一名瘦弱少年立于门口,双手捧着一包草药。“我娘熬汤好了,叫我送来些板蓝根,说你们用得多。”少年声音发怯,“她还说……谢谢。”

苏婉接过,药包温热,尚带体温。她点头致意,少年转身跑开,背影消失在街角。

第十日,宁远城外十里,一支由流民组成的送药队整装待发。他们背着竹篓,内装抄写药方的黄纸与小包药材,准备沿官道南下,传往邻州。领头者是个曾染病的农夫,脸上疤痕未褪,却大声吆喝:“走!把李家的方子送到每户灶台上!”

城楼上,李震立于晨光中,望着远处村落升起的炊烟。李瑶走来,递上最新密报:“十州已有六州开炉煎药,民间称此方为‘活命汤’。赤瘴门三处据点被百姓自发举报,李毅已收网。”

李震未接报,只问:“那块石碑,能立多久?”

“千载也可,若不毁。”

“不。”他摇头,“十年便够。十年后,百姓不再记得谁刻了碑,只记得病时有药可喝。”

李瑶默然。

苏婉自城下走来,手中提着一只空药炉。“最后一名患者醒了。”她说,“他问,能不能学煎药,去帮别人。”

李震望向南门,石碑在日光下泛着青灰。城门口,一名老妇正用炭条将药方抄在木板上,字迹歪斜却认真。她写完,扛起木板,蹒跚走向村道。

苏婉从袖中取出一枚银针,针尖仍残留一丝黑垢。她将针放入炉中,火焰吞没,黑痕化烟而散。

李瑶忽然道:“若下次他们不用毒,改用刀呢?”

李震看着那老妇的背影,慢慢说道:“那就让他们看看,仁术比刀快。”

城外官道上,送药队已行出五里。一名少年解开竹篓,取出一张黄纸,铺在路边石上,压上小石块。纸面墨字清晰:

**清瘴汤方。救人一命,如积一德。**

风吹纸角,哗哗作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