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121章 医典残卷藏杀机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第121章 医典残卷藏杀机

作者:书香ok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06:05

李骁将刀插入地面,刀柄微颤。火药残烟混着湿土的气息在棚内弥漫,他未再看那刃口缺口,只转身走向医馆方向。城中百姓正陆续归家,有人肩扛锄头,有人手捧抄本,脸上尚存劫后余生的庆幸。医馆前石阶上,几名孩童围坐,低头翻看《千金方》的简抄本,一字一句念出声来。

苏婉立于廊下,目光扫过那些稚嫩的手指在纸页间翻动。她缓步上前,接过一本递来的抄本,指尖触到纸面时略顿。纸张干燥,无霉斑,字迹清晰,可她心中忽起警兆——火药能救人,亦能杀人;那知识若被染毒,其害更甚。

她带回医馆,取银针一枚,蘸清水轻点书页边缘。针尖未变。再翻至“解毒篇”,见夹层处纸色稍异,似曾重贴。她以镊子小心启开,一抹极细的红粉自缝中滑落,如尘不扬。银针探入,瞬时乌黑。

苏婉立即封存此书,命人将所有外借医典尽数收回。她亲自坐镇库房,逐册查验。三炷香后,又发现两本《伤寒论》拓本边缘渗有同色粉末,触之不化,嗅之无味。她取出试纸——这是她用空间药液浸染后晾干的特制薄纸,遇剧毒则显暗纹。纸面轻覆书页,片刻间浮出蛛网状褐痕。

毒已扩散。

她召来李毅。李毅 arriving时,袖口尚沾泥点,是昨夜巡堤未及更换的旧衣。他听罢陈述,未发一言,只取一册《脉经》翻看,动作极缓。翻至中间,忽停手,指腹摩挲书脊接缝处,低声道:“此处胶痕新,有人动过。”

苏婉点头:“修书匠半月前入阁补缀,共七人,皆由赵德荐入,身份清白。”

李毅却道:“清白之人,未必未被利用。”他下令封锁藏书阁,禁止任何人出入,调来十名亲信,将全部医典摊于长案,每册间隔三寸,不得叠压。他自取一叠试纸,分发下去,命人逐页检测。

日影西移,结果呈报:二百三十七册医典中,一百一十九册检出微量鹤顶红,集中于《千金方》《伤寒论》《本草拾遗》等传世要籍,尤以拓本为甚。毒粉多藏于装订夹层、页角折缝,或以极薄油纸包裹,嵌入书脊。无气味,不溶水,非银针或特制试纸不能辨。

“不是为杀人。”李毅合上一本染毒的《金匮要略》,声音低沉,“是为传毒。”

苏婉明白其意。这些书已流入民间,百姓抄录、讲授、背诵,若不知其有毒,手触口诵,日积月累,必致慢性中毒。更可怕的是,一旦事发,李氏推行的医政将遭质疑——你教人识字看病,却送人赴死。

她即刻求见李震。

李震正在工坊前立碑。石匠刚收凿,碑面八字犹带新痕:“以水治水,以火止火。”他伸手抚过刻字,雨水顺檐滴落,砸在碑面,溅起细小水花。苏婉快步上前,将那本夹藏毒粉的《千金方》置于石案。

李震翻开夹层,捻起一丝红粉,置于指尖细察。他未用银针,只凝视片刻,便道:“平西王的手法。”

“为何?”苏婉问。

“不是为乱民心,是为断文脉。”李震缓缓合上书,“我们立火药工坊,他们便炸堤;我们救百姓,他们便污医典。堤可再筑,人可再救,可若典籍皆毒,后人如何学医?若医道断绝,纵有良政,谁来施行?”

他顿了顿,声音转沉:“他们不怕我们打仗,怕我们教人识字。”

李毅立于侧,听至此处,眸光一凛。他想起数日前,李震曾言:“治世之要,不在兵强,而在民智。”当时他不解,如今方知,敌人早已看透此理。

“查。”李震下令,“从修书匠入手,追其来路,查其交接。凡经手此书者,一一录名。”

“若公开此事?”苏婉问。

“不能。”李震摇头,“百姓刚信医政,若知典籍有毒,必生恐慌。且敌人正等我们自乱阵脚。”

他思忖片刻,连下三令:

“其一,秘密重抄所有医典。用空间净化过的纸张,由王芳亲自监写,确保无毒。”

“其二,对外宣称‘古籍霉变,暂停借阅’。苏婉即日起开设‘口授讲堂’,每日讲授一卷医理,由学徒笔录,统一发放誊本。”

“其三,李毅彻查修书匠背景,重点追查其与平西王辖地书坊的关联。不惊动,不打草惊蛇,只查源头。”

苏婉领命离去。李毅未动,只问:“若他们再投毒?”

李震望向藏书阁方向,目光沉静:“那就让他们投。我们不毁书,只换纸。他们毁的是载体,我们护的是内容。”

李毅点头,转身而去。

当夜,藏书阁内灯火未熄。十名誊录吏分坐长案,手持洁净毛笔,依王芳所授药理,逐字誊抄《千金方》。每写一页,即交由苏婉亲自校验,再由李毅派人在暗处用试纸复检。纸张出自“乾坤万象匣”,经灵气洗涤,不染尘毒。

李毅则调出借阅记录,逐条比对。七名修书匠中,四人出身宁远本地,有族谱可查;二人来自邻县,经赵德核实无误;唯有一人,名唤陈九,自称流民,由平西王辖下“广文书坊”推荐,持荐书入阁,负责修补破损拓本。

李毅取来荐书,细察印鉴。印色沉稳,纸张为青竹纹宣,与平西王府工曹所用略有差异,但火漆封印完整,编号可查。他未轻动,只命人暗中拓印,再取库中旧档比对。

三更时分,比对结果呈上:近半年内,平西王辖地共向三地书院输送修书匠十二人,其中九人所持荐书印鉴边缘有细微划痕,与陈九手中一致。而该划痕,并非印章本身所有,而是加盖时,印台右侧曾受硬物轻磕所致。

此痕,独一无二。

李毅将拓片收起,未召人审问陈九。他知道,此刻抓人,只会打草惊蛇。真正的目标不在陈九,而在那荐书背后的联络网。

他转而调阅陈九入阁后的行动记录。发现其每日申时入阁,酉时出,从不逾时。但库房守卫曾报,某夜巡查时,见阁后小窗微启,疑有风入,次日却见窗扣完好。李毅亲赴现场,见窗棂下方泥地有浅痕,似曾有人蹲坐。

他命人掘开三寸,得一小陶管,长不过五寸,中空,两端封蜡。破管视之,内壁残留微量红粉,与鹤顶红特征一致。

毒,由此入。

李毅将陶管收入铁匣,下令在藏书阁四周布设暗哨,凡申时至酉时,严密监视陈九一举一动,不许其与外人接触。同时,命人仿制同款陶管,内置无毒红粉,埋于原处,以观后续。

两日后,陈九照常入阁。申时三刻,他如常修补《本草拾遗》,至酉时初,收拾工具欲出。守卫依令搜身,未见异物。然李毅在暗处观察,见其离阁后,于后巷拐角处短暂停留,右脚轻点地面三下,随即离去。

半个时辰后,一乞丐模样的人经过该处,弯腰拾起半块烂饼,顺手将一物埋入土中。暗哨立即上报。

掘出之物,正是那仿制陶管,封蜡完好,内粉未动。

李毅冷笑:“他们在试。”

他即刻下令,将陈九调离藏书阁,改派至农具库清点旧物,切断其与书库的接触。同时,命人将所有待修补古籍移至医馆后院,在苏婉监督下由亲信誊录,原书不再出库。

李震得知后,点头道:“他们若再投毒,只会毒到自己人。”

数日后,陈九被安排夜巡城西粮仓。李毅亲自带队,于子时埋伏于仓后枯井旁。三更刚过,一道黑影自西墙翻入,落地无声,直奔粮仓后窗。李毅未动,只令手下收紧包围。

黑影正欲撬窗,忽觉四周脚步合围,抽身欲退,已被数柄短刃抵住要害。

火把亮起,照出其面容——竟是平西王麾下一等文书,曾多次出入宁远,持公文往来,身份合法。

李毅上前,从其怀中搜出一包红粉,与鹤顶红完全一致。

“你们的毒,用完了。”李毅将毒粉倒入泥中,一脚踩实。

文书冷笑:“你们护得住书,护不住人。只要你们还用文字,我们就还能下毒。”

李毅不答,只命人将其押入暗牢,不得与任何人接触。

当夜,李震亲至藏书阁。他未点灯,只凭月光步入中央书架,取出一本新誊的《千金方》。纸张洁白,墨迹清晰,无一丝杂痕。他翻至“解毒篇”,见苏婉亲笔补注一行小字:“鹤顶红,遇银即黑,然可解。以甘草三钱,绿豆半升,煎汤频服,可缓其势。”

他合上书,指尖抚过封皮,低声道:“他们想断文脉,我们便让这脉,越传越净。”

窗外,夜风拂过檐角铜铃,轻响一声。李毅立于廊下,手中铁匣尚未合盖,匣内陶管斜置,一端封蜡已裂,红粉自裂口处缓缓滑出,落于匣底,如血初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