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唐斩邪司:穿越从仵作开始 > 第101章 柳家庄外围,流民救援

晨光刚漫过兖州城东的官道,沈砚就勒住了马缰。

前方的土路泛着焦黄色,龟裂的缝隙能塞进半只脚掌,像一张被太阳烤得蜷缩的老树皮,风一吹过,卷起的尘土里还混着细碎的枯草,打在人脸上又干又痒。

路边的枯树歪歪扭扭地立着,树皮剥落得像老人皲裂的皱纹,枝桠上连一片叶子都没有,只有几只乌鸦停在上面,发出 “呱呱” 的叫声,听得人心头发紧。

不远处的土坡下,隐约传来细碎的哭声,还夹杂着孩童的啜泣,那声音微弱得像风中残烛,裹在干燥的空气里,几欲消散。

“他娘的!这是咋回事?” 秦风握紧玄铁刀,刀身经玄冰水浸泡后泛着寒气,指节因用力而发白,“难不成是柳家庄那老东西又在欺负人?要是敢动孩子一根手指头,老子非劈了他那破庄门,把他囤的粮食全分给乡亲们不可!”

他说着,还故意挥了挥刀,刀风扫过空气,带着股狠劲。

沈砚翻身下马,循着声音往土坡下走,银甲卫们紧随其后,避火铜甲的甲片碰撞着发出 “哐当” 声,在寂静的郊外显得格外醒目。

刚走下土坡,眼前的景象就让众人皱紧了眉头 —— 约莫三十多个流民蜷缩在土坡下的破草棚里,草棚是用枯树枝和破布搭的,几根主杆歪歪扭扭地撑着,破布被风刮得 “哗啦啦” 响,边角都磨成了絮状,随时可能塌掉。

草棚周围的土地更是干裂得不成样子,连棵能遮阳的野草都长不出来,只有几处浅浅的土坑,想必是流民们之前试图挖水留下的痕迹。

流民大多是老弱妇孺,身上的衣服补丁摞着补丁,有的甚至光着脚,脚掌被碎石磨得血肉模糊,渗出的血珠在干燥的土路上很快就结成了痂。

不少人的嘴唇干裂得渗出血丝,怀里抱着的水罐空空如也,罐底还沾着点浑浊的泥渍,显然是连最后一点泥水都喝光了。

一个老婆婆正抱着个五六岁的孩子,坐在草棚最里面的角落,用干裂得出血的嘴唇对着孩子的额头轻轻吹气。

孩子的小脸蜡黄得像枯树皮,头发枯黄得打了结,眼睛半睁半闭,呼吸微弱得几乎看不见胸口起伏,连睫毛都没力气颤动。

看到沈砚一行人穿着整齐的制服、带着兵器走来,流民们先是猛地一缩,像受惊的兔子般往草棚深处退,几个年轻些的汉子咬着牙,捡起地上的土块和枯树枝,摆出防御的姿态。

他们怕了,柳家庄的打手穿着光鲜、拿着刀棍驱赶他们的场景还在眼前,那些人踩碎他们的干粮、踢翻他们的水罐时的狠戾,至今想起来还让他们浑身发抖。

眼前这些人虽然看着不像恶人,可谁知道会不会是柳万山派来的新帮手?

“各位乡亲,莫怕。” 沈砚放缓语气,脚步也放轻了些,从怀里掏出斩邪司的令牌,令牌上的 “斩邪护民” 四个字在晨光下泛着冷冽的银光,连周围干燥的空气都仿佛被这光芒浸得凉了些,“我们是长安斩邪司的人,不是柳家庄的爪牙。此番去柳家庄查案,路过此地见大家受难,特来搭把手。”

流民们盯着令牌看了半晌,眼神里满是犹豫。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汉颤巍巍地站起来,他的腿一瘸一拐的,裤腿上还沾着未干的泥点,显然是之前被打所致。

他往前走了两步,又停下,声音里带着颤抖和试探:“您…… 您真是斩邪司的大人?可别骗我们这些苦命人啊!柳家庄的人赶我们的时候,也穿着体面衣裳,说我们是‘带晦气的贱民’,还放狗咬我们…… 您要是真能帮我们,那可真是救了我们的命了!”

他说这话时,手紧紧攥着破衣角,指节都泛了白,浑浊的眼睛里满是祈求 —— 他太想相信了,可又怕这又是一场空欢喜,毕竟这些天,他们见多了冷眼和驱赶,连路边的野狗见了他们,都敢扑上来抢那点可怜的干粮。

唐朝灾年时,官府虽有流民安置政策 —— 允许流民投靠亲友或入住驿站临时安置点,严禁私人私设关卡驱赶流民,可柳家庄仗着势力大,根本不把律法放在眼里,不仅赶流民,还抢他们仅存的干粮,甚至放狗咬人,这才把周边的流民都逼到了这荒郊野外,连口干净水都喝不上。

“柳家庄私设关卡驱赶流民,本就违了大唐律法。” 沈砚语气沉了下来,眼神里的坚定让流民们安心了些,“大家尽管放心,有我们在,没人再敢欺负你们。” 他转头对银甲卫说,“把咱们带的干粮和水分给乡亲们,先紧着孩子和老人来,别让他们渴坏了。”

银甲卫们立马打开行囊,将随身携带的旱麦饼和水囊递过去。

流民们还是不敢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里满是警惕 —— 他们怕这是陷阱,怕接过东西后,就要付出更惨痛的代价。

直到老汉颤巍巍地接过一个水囊,小心翼翼地拧开盖子,先自己尝了一小口,确认没异味后,才慢慢凑到孩子嘴边,声音轻得像怕惊着孩子:“娃,慢点喝,别呛着。”

看到孩子原本微弱的呼吸渐渐平稳,眼睛也微微睁大了些,像蒙尘的星星终于有了点光,其他人才敢慢慢上前,伸出枯瘦的手,接过属于自己的那份食物和水,嘴里不停念叨着 “谢谢大人”“菩萨保佑”,声音里满是劫后余生的感激,有的人甚至拿着饼,眼泪就掉了下来,滴在饼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啊!” 抱着孩子的老婆婆 “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对着沈砚连连磕头,额头磕在硬邦邦的土路上,发出 “咚咚” 的声响,连额角都磕出了红印,“要是没有您,这孩子今天怕是就撑不下去了…… 我们娘俩就这一个念想,您可真是活菩萨啊!”

孩子喝了水,缓缓睁开眼睛,虚弱地拉着老婆婆的衣角,声音细若蚊蚋:“娘,我…… 我饿,想啃饼饼。”

他的小脸上满是疲惫,可眼神里却透着对食物的渴望 —— 他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东西了,连梦里都在找能填肚子的东西。

沈砚赶紧上前扶起老婆婆,递过一块还带着温度的旱麦饼 —— 这是昨天在兖州刺史府打包的,用油纸包着,还带着点热气,本想路上当干粮,现在正好分给更需要的人。

“大娘,快起来,可别磕坏了身子。孩子,来,这块饼给你,不够咱们还有。”

他摸了摸孩子的头,孩子的头发又干又硬,像枯草一样。

孩子怯生生地接过饼,小口小口地啃着,嘴角沾了饼屑也不在意,边吃边含糊地说:“谢…… 谢谢叔叔。” 眼里渐渐有了神采,那是活下去的希望,像在干涸的土地上终于冒出的一点绿芽。

秦风看着流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心里像被堵住了似的难受 —— 他也是穷苦出身,小时候饿肚子的滋味至今记得,可他从没见过这么惨的景象。

“柳万山这老东西真不是个玩意儿!自己住着大庄子,囤着满仓的粮食,却让百姓在这儿受这份罪,连孩子都快饿死了!等老子找到证据,非把他的粮库砸个稀烂,给乡亲们分个干净!让他也尝尝饿肚子的滋味,看看他这‘大善人’的面具还能不能戴得住!” 他说着,还狠狠踹了一脚旁边的枯树,树干 “咔嚓” 一声断了半截。

秦小蛮从布囊里掏出一叠 “简易避煞符”,符纸用黄麻纸画着水纹,虽不如暴雨符威力大,却能轻微抵御煞气,保护流民不受旱尸煞气的侵扰。

“各位乡亲,这是避煞符,大家都拿好,贴身放着。要是遇到热风或者奇怪的雾气,符纸会发光,能保大家安全。”

她一边说,一边给流民们分发符纸,还耐心地教他们怎么叠好塞进衣襟,“千万别让符纸沾水,也别弄丢了,这可是能保命的好东西。”

流民们听得格外认真,把符纸小心翼翼地塞进怀里,贴着胸口放好,像是捧着稀世珍宝 —— 他们太怕了,怕那能抽干人水汽的旱尸,怕那吹过就留焦痕的热风,这小小的符纸,就是他们在绝望中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

护林甲从沈砚的领口探出头,小爪子抓着一片还带着淡淡水汽的水莲叶子 —— 这是昨天在兖州城边的池塘里摘的,被它小心地藏在怀里,现在正好拿出来。

它笨拙地跳到老婆婆怀里的孩子面前,把叶子递了过去,还 “嘶嘶” 叫了两声,像是在说 “给你玩”。

孩子好奇地接过叶子,用小手摸了摸,叶子上的凉意顺着指尖传到心里,让他舒服地眯了眯眼,忍不住笑了起来,露出两颗小小的门牙 —— 这是他连日来第一次笑,那笑容像雨后的阳光,驱散了些许绝望,连周围干燥的空气都仿佛柔和了些。

护林甲见孩子笑了,也用脑袋蹭了蹭孩子的手,小尾巴尖轻轻晃着。

“这小家伙可真通人性!” 老婆婆看着护林甲,眼里泛起了泪光,“要是柳家庄的人有它一半善良,我们也不用遭这份罪了…… 柳员外以前不是这样的啊,前几年闹蝗灾,他还开仓放粮,逢年过节还给我们这些穷苦人送米送面,可自从半年前来了那些穿黑袍的人,他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心狠得连孩子都不放过!”

她说这话时,声音里满是失望和愤怒,双手紧紧攥着,指甲都快嵌进肉里 —— 她曾那么相信柳万山是 “大善人”,甚至逢人就夸 “柳员外是活菩萨”,可现在,这人却成了把他们推向深渊的恶魔,连一点旧情都不念。

沈砚趁机问道:“大娘,柳家庄到底为啥把你们赶出来?他们是不是在庄子里藏了啥见不得人的事?”

提到柳家庄,老婆婆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叹了口气,声音也压低了些,还警惕地往柳家庄的方向瞟了瞟,生怕被人听见。

“柳员外说我们身上带‘晦气’,会引来旱尸,就把我们全赶出来了。可我们私下里听人说,柳家庄最近在抓流民,说是要选‘祭品’献给旱尸求雨,好多人被他们抓进去后,就再也没出来过…… 我邻居家的娃,才四岁,长得粉雕玉琢的,前天就被他们抓走了,他娘哭得快晕过去,想凑到庄门口问问,还被打手抽了几鞭子,说再闹就把她也抓进去当祭品!”

她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滴在怀里的孩子头上,旁边的流民们也都红了眼,纷纷点头,一个妇人哽咽着说:“我家娃也被抓了,才五岁啊…… 这可让我咋活啊!” 眼里满是恐惧 —— 他们怕下一个被抓的就是自己的孩子,怕自己也成了那所谓的 “祭品”,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

“祭品?” 沈砚心里一紧,追问:“大娘,您知道他们要抓多少人吗?啥时候举行祭祀仪式?”

“具体要抓多少人不清楚,只听说要选童男童女,说是这样‘心诚’,旱尸才肯降雨。” 老汉接过话茬,他的声音里满是悲痛,还带着点后怕。

“我家隔壁的小子,才六岁,昨天也被抓走了。我偷偷跟着他们,躲在庄子外的老槐树下,看见他们把孩子关在庄子里的柴房,柴房的窗户都用木板钉死了,还上了大锁,门口有两个打手守着,手里拿着长刀,看得严严实实的。

我还听见打手们聊天说,要在三天后的月圆之夜,去东郊乱葬岗举行祭祀仪式…… 我们这些人,没权没势的,只能在这儿等着,盼着能有好心人救救孩子们,可柳家庄势力那么大,谁能打得过他们啊……”

他说这话时,头垂了下去,肩膀微微颤抖,眼里满是绝望 —— 柳家庄的打手比他们人多,还有刀棍,他们这些流民,连像样的武器都没有,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被抓走。

秦风听得火冒三丈,猛地一拍大腿,玄铁刀都被震得 “嗡嗡” 响,连周围的尘土都被震得跳了起来:“这老东西简直不是人!竟然用孩子当祭品!沈砚,咱们现在就去柳家庄,把那些孩子救出来,再把柳万山那混蛋抓起来,让他给乡亲们磕头赔罪!我倒要看看,他这‘大善人’的面具,还能戴多久!”

“老秦,别冲动。” 沈砚拉住他,语气冷静,“柳家庄守卫森严,庄墙高得能挡得住马,还有黑袍人帮忙,那些人会邪术,咱们现在去硬闯,不仅救不出孩子,还会打草惊蛇。

万一柳万山提前举行祭祀,那孩子们就更危险了。咱们得先摸清祭祀仪式的具体情况,比如柴房的位置、守卫的换班时间、黑袍人的实力,再制定周全的计划,确保万无一失,不能拿孩子的性命冒险。”

秦小蛮也点头,附和道:“沈砚说得对,柳家庄里有不少打手,还有黑袍人会邪术,咱们现在对里面的情况一无所知,冒然进去太危险了。不如先把流民们安置到安全的地方,再去柳家庄外围探查祭祀的细节,这样既保护了乡亲们,也能更好地制定计划,一举两得。”

沈砚看向老汉,眼神里满是认真:“大爷,附近有没有安全的地方,能让乡亲们暂时落脚?比如废弃的寺庙或者破屋,只要柳家庄的人不常去就行,哪怕能遮遮太阳、挡挡风也好。”

老汉想了想,眼里闪过一丝希望,像是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点光:“往东走三里地,有一座废弃的土地庙,虽然屋顶破了个洞,墙壁也有裂缝,下雨天会漏雨,但是比这草棚强多了,至少能挡挡太阳。

之前也有流民在那儿住过,柳家庄的人觉得那地方‘晦气’,说沾了土地庙的霉运,会引来邪祟,一般不去那儿,咱们去那儿应该安全。”

他说这话时,声音都轻快了些,连腰杆都挺直了些 —— 要是能有个安全的地方落脚,他们就不用再担心被柳家庄的人抓去当祭品了,也不用再风吹日晒的,孩子们也能少受点罪。

“好!就去土地庙!” 沈砚当即决定,“银甲卫,你们先护送乡亲们去土地庙,路上注意警戒,别让柳家庄的人发现。到了之后,留五个人在那儿守卫,确保乡亲们的安全,再找点枯柴生火,让大家煮点热水喝,暖暖身子。我、秦风、小蛮去柳家庄外围探查,摸清祭祀的情况和孩子的关押位置,尽快回来制定计划。”

银甲卫们齐声应下,声音洪亮,让流民们更安心了。

他们动作迅速地搀扶着老弱妇孺,往土地庙的方向走,有的银甲卫还主动抱起了年幼的孩子,笑着说:“娃,叔叔抱你走,快些到地方给你找糖吃。”

流民们边走边对着沈砚一行人道谢,声音里满是感激,之前的警惕和恐惧都消散了不少,脸上也有了点血色。

那个被救的孩子还回头对着护林甲挥手,大声喊:“小怪物,再见!”

护林甲也 “嘶嘶” 叫着回应,小爪子挥了挥,像是在说 “再见,我会救你们的,等着我”。

等流民们走远,沈砚带着秦风、秦小蛮往柳家庄的方向走。

离庄子还有一里地时,就看到庄门外站着几个打手,他们穿着粗布短打,腰间系着宽腰带,手里拿着长刀,刀鞘上还沾着点泥土,显然是刚巡逻回来。

他们正对着过往的行人盘查,眼神凶狠得像恶狼,凡是看起来像流民的,都被他们粗暴地赶走,推推搡搡的,一点不留情面。

有个老汉背着个破包袱,只是想在庄门口的水井边讨口水喝,就被一个满脸横肉的打手一脚踹在腰上。

老汉 “哎哟” 一声栽倒在地,破包袱里的旧衣裳撒了一地,其中还裹着半块干硬的旱麦饼,滚到打手脚边。

那打手抬脚就把饼踩碎,碾了碾鞋底,啐了口唾沫:“哪来的老东西?柳家庄的水也是你能喝的?再敢靠近,老子打断你的腿!”

老汉趴在地上,捂着腰半天没爬起来,眼里满是屈辱,却不敢反驳,只能默默伸手去捡地上的衣裳,手指被碎石划出血也浑然不觉。

“这群杂碎!” 秦风看得眼睛都红了,手按在玄铁刀的刀柄上,指节泛白,“沈砚,再忍下去我可要忍不住了!这口气我咽不下!”

沈砚按住他的手,摇了摇头,声音压得极低:“再等等,现在动手会暴露咱们。你忘了咱们的目的?救孩子要紧,别因小失大。”

他盯着庄内,眼神锐利如刀,“你看庄墙拐角,藏着两个黑袍人,手里还拿着符咒,要是咱们现在冲出去,他们肯定会通风报信,到时候柳万山有了防备,救孩子就更难了。”

秦风顺着沈砚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两个黑袍人缩在庄墙阴影里,兜帽遮住了大半张脸,手里的黑色符咒泛着淡淡的邪气。

他咬了咬牙,才松开紧握刀柄的手,只是胸口还在起伏,显然气得不轻。

秦小蛮拉了拉两人的衣袖,往树林深处退了退:“咱们绕到庄子后面,那里有片芦苇丛,能靠近柴房的窗户,说不定能听到里面的动静。”

护林甲也跟着往芦苇丛的方向指了指,小爪子还拍了拍沈砚的手背,像是在赞同秦小蛮的主意。

三人猫着腰钻进芦苇丛,芦苇有半人高,正好能遮住他们的身影。芦苇秆被风吹得 “沙沙” 响,混着远处庄内传来的狗叫声,倒成了天然的掩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