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唐斩邪司:穿越从仵作开始 > 第82章 格物院的 “雏形”

东宫的晨光刚漫过宜春院的琉璃瓦,李烨就拽着皇帝的龙袍不放,圆乎乎的脸蛋憋得通红:“父皇!我要建‘格物院’!让沈砚哥哥教更多人学‘光的折射’‘磁石辨向’,还要做会自己动的小车!”

皇帝刚批完奏折,被小家伙缠得没法,无奈地揉了揉眉心:“烨儿,‘格物之学’虽有用,可建院不是小事,得有场地、有工匠,还得请先生……”

“不用请先生!沈砚哥哥就是最好的先生!”

李烨指着窗外正在给护林甲喂葡萄的沈砚,眼睛亮得跟星星似的,“场地就用宜春院的西半区,那里空着也是空着,工匠东宫就有,父皇您就答应嘛!”

皇帝看着儿子期待的眼神,又瞥了眼不远处的沈砚。

这小子不仅能教太子识妖辨鬼,还能搞出指南车、火焰喷射器,让他牵头建个 “格物院”,说不定真能成。

关键是沈砚研究出来的东西能用在战场上,真的好用,军队战力能翻倍啊!

最终还是松了口:“好,朕准了!不过先把西半区改造试试,若是效果好,再扩建成院。”

李烨瞬间蹦起来,拉着沈砚的手就往宜春院跑:“沈砚哥哥!父皇答应建格物院了!咱们现在就去改造场地,我要做会自己动的小车!”

沈砚被拽得一个趔趄,护林甲从他领口掉出来,抱着葡萄滚了一圈,不满地 “嘶嘶” 叫,小爪子还拍了拍李烨的裤腿,像是在抱怨 “差点摔疼我”。

宜春院的西半区原本是东宫的 “杂物院”,堆着些废弃的木架、铜器,墙角还长着杂草。

沈砚看着满地杂物,心里已有了规划:“咱们先把这里分成‘实验区’和‘教学区’,实验区放放大镜、蒸馏装置,教学区摆几张长桌,供学生听课。”

李烨立马召集东宫工匠,搬木架、清杂草,忙得满头大汗。

秦风听说要建 “能做新奇玩意儿的院子”,也带着几个银甲卫跑来帮忙,扛着木板跑得比谁都快:“沈砚,你说的‘会自己动的小车’,是不是用弹簧做的?我小时候玩过弹簧木车,一松手能跑老远!”

“差不多,但我要做的比弹簧车更厉害,能用‘蒸汽’驱动。” 沈砚一边画图纸,一边解释,“用铜锅烧水,蒸汽推着活塞动,就能让车轮转起来,比弹簧车跑得更远、更稳。”

秦风听得眼睛直发亮:“蒸汽驱动?这也太神了!要是做成了,以后咱们斩妖司查案,就不用骑马了,直接开‘蒸汽车’,比马还快!”

护林甲蹲在图纸旁,对着 “蒸汽气缸” 的图案 “嘶嘶” 叫,小爪子在上面乱涂,把圆形气缸画成了歪歪扭扭的 “圆饼”,引得沈砚哭笑不得。

接下来的三天,宜春院西半区彻底变了样。

实验区摆着沈砚改良的放大镜(装在木架上,能固定角度)、铜制蒸馏装置(用来提取药液),还有一堆待组装的木轮、铜片;教学区摆着八张长桌,桌上铺着粗布,放着纸笔和简易的 “实验道具”—— 木块、铜盆、水,用来演示 “浮力原理”。

李烨还特意让工匠做了块木牌,上面刻着 “格物院” 三个大字,挂在院门口,得意地跟路过的宫女太监炫耀:“这是我和沈砚哥哥建的格物院,以后要教大家学最有用的本事!”

消息很快传到太学,一群太学生听说 “东宫有个能学‘格物之学’的院子,还能亲手做实验”,纷纷托东宫太监递话,想过来听课。

沈砚索性定了 “每月初一、十五开课”,第一堂课就讲 “浮力原理”,让太学生们带着 “为什么木头能浮在水上,石头不能” 的疑问来听课。

开课当天,宜春院挤满了人,不仅有二十多个太学生,还有几个好奇的东宫侍卫、宫女,连李谦都悄悄来了,站在角落里,想看看沈砚到底能教出什么 “名堂”。

沈砚站在教学区的长桌前,桌上摆着铜盆、木块、石头、铁块,还有一个空的陶罐。

他先往铜盆里倒满水,拿起木块放进水里,木块稳稳地浮在水面上;再拿起石头,“扑通” 一声沉了底。

“大家看,同样是固体,木块能浮,石头会沉,为什么?” 沈砚笑着提问,目光扫过太学生们。

一个穿青色长衫的太学生站起来,拱手道:“沈侍读,弟子以为,是因为木块轻、石头重,轻的能浮,重的会沉。”

其他太学生纷纷点头,觉得这个解释很有道理。

沈砚没直接反驳,而是拿起铁块(比木块重三倍)和空陶罐(比石头轻),先把铁块放进水里,铁块沉了底;再把陶罐放进水里,陶罐却浮了起来。

“若是按‘轻重’来分,铁块比陶罐重,为何陶罐能浮?” 沈砚追问。

太学生们瞬间愣住,之前的 “轻重论” 被推翻,纷纷皱着眉思考。

李烨举起手,兴奋地喊道:“我知道!是因为陶罐是空的,里面有空气!空气能让它浮起来!”

沈砚笑着点头:“太子说得对,但不完全对。更准确地说,是‘物体排开的水量’决定了它是否能浮 —— 排开的水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就能托住物体;排开的水少,浮力小,物体就会沉。”

他一边说,一边把空陶罐慢慢往水里按,“大家看,我按陶罐时,水面会上升,这就是陶罐排开的水。按得越深,排开的水越多,我能感觉到手上的‘阻力’越大,这就是浮力。”

太学生们凑过来,轮流按陶罐,果然感觉到了 “阻力”,脸上满是惊讶。

沈砚又拿起铁块,放进空陶罐里,再把陶罐放进水里 —— 这次陶罐没有沉,只是往下沉了些,依旧浮在水面上。

“大家看,铁块单独放会沉,但放进陶罐里,就能和陶罐一起浮起来,因为陶罐排开的水量变大,浮力足够托住两者的重量。”

太学生们恍然大悟,之前的疑惑一扫而空。

那个穿青色长衫的太学生再次站起来,拱手道:“沈侍读,弟子明白了!浮力不是看物体本身轻重,而是看它排开多少水,排开的水越多,浮力越大!这就是‘格物之学’的道理吗?比死读‘四书五经’有意思多了!”

“没错。” 沈砚笑着说,“格物之学,就是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发现规律、总结道理,再用这些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 比如用浮力原理,能做‘载重量更大的船’,能测‘河里的水深’,甚至能找‘水里的沉船’。”

站在角落的李谦,看着太学生们兴奋的样子,又看了看沈砚演示的 “浮力实验”,心里五味杂陈 —— 他一直觉得 “格物之学” 是 “旁门左道”,可今天亲眼所见,才知道这学问不仅不 “歪”,还能解决实际问题,比他教的 “之乎者也” 实用多了。

课后,太学生们围着沈砚,问东问西:“沈侍读,下次课能教‘蒸汽原理’吗?”

“我想做指南车,您能教我吗?”

沈砚一一答应,约定下次课教 “弹簧的弹力”,还让他们带些 “废旧的铜片、木轮”,亲手做 “简易弹簧车”。

李烨更是兴奋,拉着沈砚的手,非要当天就做弹簧车。

沈砚拗不过他,找工匠要了根粗弹簧、几块木板、两个木轮,教他组装 —— 把弹簧固定在木板上,一端连着手柄,另一端连车轮,拉动手柄再松开,弹簧回弹就能带动车轮转动。

李烨小心翼翼地组装,护林甲蹲在旁边,时不时用小爪子帮他递螺丝,可就在最后一步固定弹簧时,弹簧突然 “啪” 地崩开,弹到护林甲的甲壳上,又弹到李烨的额头上,疼得小家伙 “哎哟” 一声。

“哈哈哈!” 秦风笑得直拍大腿,“小太子,你这弹簧车还没跑,先‘打人’了!”

李烨揉着额头,瞪了秦风一眼,却也忍不住笑了:“下次我要把弹簧固定得更紧,肯定能做成!”

沈砚帮他捡起弹簧,笑着说:“别急,做实验哪有一次就成功的?我之前做指南车,也失败了三次,才找到‘磁石最佳位置’。慢慢来,咱们下次再试。”

夕阳西下,格物院的木牌在余晖中泛着光。

太学生们恋恋不舍地离开,嘴里还在讨论 “浮力原理”;李烨坐在长桌旁,拿着弹簧琢磨怎么改进;护林甲趴在蒸馏装置旁,对着里面的药液 “嘶嘶” 叫,像是在研究 “这玩意儿能不能喝”。

沈砚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突然觉得 —— 建这个 “格物院”,不仅是为了教太子和太学生,更是为了在这个时代,播下 “科学” 的种子。

或许用不了多久,这些种子就会发芽,长出不一样的 “格物之学”,甚至能改变这个时代。

而此刻,东宫的角落里,一个小太监正偷偷记录着格物院的情况,手里的纸条上写着 “沈砚教‘浮力之术’,太学生皆信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