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晨光刚漫过太极殿的琉璃瓦,殿内的气氛却比寒冬还要冰冷。
户部侍郎李嵩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出朝列,花白的胡须因激动而抖动,声音带着哭腔:“陛下!洛阳已破,安禄山称帝,九幽教邪术滔天,尸兵刀枪不入!潼关守军虽暂守,却也伤亡惨重,长安危在旦夕啊!臣恳请陛下即刻南迁蜀地,暂避锋芒,留得青山在,日后方能光复大唐!”
他的话音刚落,礼部尚书等十几名官员立刻附和,纷纷跪地:“请陛下南迁!为大唐留一线生机!”
太极殿内瞬间鸦雀无声,只剩下官员们的啜泣声和甲士甲片碰撞的轻响。
李烨坐在龙椅上,手指紧紧攥着扶手,指节泛白。
他今年刚满十岁,登基不满一年,此前遇到大事,多是靠李羡、程虎等老臣拿主意,可今日,面对 “南迁” 的提议,他的心里却像压了块巨石 —— 那是长安百姓的期盼,是大唐社稷的重量。
“南迁?” 李烨的声音带着一丝稚嫩,却异常清晰,“蜀地虽险,可长安是大唐的都城,是列祖列宗的陵寝所在!朕若南迁,长安百姓怎么办?洛阳的百姓怎么办?那些死于安禄山叛军和九幽教尸兵手下的冤魂,又该怎么办?”
李嵩抬起头,老泪纵横:“陛下!臣知道迁都会伤百姓的心,可九幽教的邪术实在太可怕了!尸兵不怕刀枪,毒瘴能腐蚀皮肉,咱们的士兵根本不是对手啊!若不南迁,等安禄山率军攻到长安,陛下和百官都将沦为阶下囚,大唐就真的完了!”
“完不了!” 李烨猛地一拍龙椅,站起身来,明黄色的龙袍在他单薄的身上却显得格外庄重,“朕乃大唐天子,长安在,则社稷在!沈砚能破枫华谷的尸兵工厂,就能破九幽教的邪术!安禄山不过是个乱臣贼子,九幽教也只是一群跳梁小丑,朕不信,大唐的将士们会打不过他们!”
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李羡手持一份文书,快步走进殿内,躬身行礼:“陛下,枫华谷传来捷报!沈砚大人已成功摧毁九幽教的尸兵工厂,缴获了大量炼制尸兵的设备和一本巫师日记!”
李烨眼睛一亮,连忙说道:“快!把日记呈上来!”
李羡将巫师日记递给李烨,解释道:“这本日记是从枫华谷的黑袍巫师身上搜出来的,上面记载了九幽教的一些秘密,其中提到了一个‘血河大阵’,需要三十万生魂才能启动,只是具体的启动方式和目的,暂时还没破译出来。”
李烨接过日记,只见封皮是黑色的,上面绣着一个诡异的骷髅图案,翻开里面,是密密麻麻的符文和文字,大多晦涩难懂,只有少数几个关于 “生魂”“煞气”“洛阳分坛” 的字眼能辨认出来。
他将日记递给百官,声音坚定:“各位卿家请看,九幽教的阴谋虽然可怕,但沈砚已经找到了他们的破绽,摧毁了他们的尸兵工厂!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守住长安,等沈砚率军回来,定能彻底粉碎安禄山和九幽教的阴谋!”
吏部尚书张承却还是忧心忡忡:“陛下,沈砚大人虽有战功,可安禄山有十万大军,还有数量众多的尸兵,九幽教的巫师更是能召唤阴兵、释放毒瘴,咱们长安的守军只有五万,其中还有不少是刚招募的新兵,恐怕难以抵挡啊!”
“难以抵挡,也要抵挡!” 李烨走到殿中央,目光扫过百官,“朕知道,现在的局势很艰难,可大唐的将士们正在潼关浴血奋战,程虎将军和秦烈将军带着士兵们用硫磺水和破符箭对抗尸兵,他们没有退缩,朕作为大唐的天子,更不能退缩!”
他突然想起案上的一个布包,那是昨日长安百姓代表送来的,里面装着几十个白面馒头,说是百姓们特意为陛下和将士们做的,希望陛下能带领大家守住长安。
李烨走到案前,拿起布包,打开后,将里面的馒头一个个摆在龙椅前的台阶上,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各位卿家,你们看,这是长安百姓送给朕的馒头。他们知道长安危险,却没有逃离,反而还在支持朕,支持大唐!朕岂能弃他们而去?岂能让他们沦为安禄山和九幽教的鱼肉?”
百官们看着台阶上的白面馒头,又看着李烨坚定的眼神,纷纷低下头,不再言语。
那些主张南迁的官员,脸上也露出了羞愧的神色。
李羡走上前,躬身说道:“陛下英明!臣认为,咱们现在应该做的,不是南迁,而是立刻召沈砚大人回长安,让他主持抗敌大计,同时加固长安的防御,招募更多的士兵,准备迎接安禄山的进攻!”
“李大人说得对!” 李烨点头,语气变得更加坚定,“传朕旨意:第一,命沈砚即刻率领银甲卫回长安,主持抗敌事宜,沿途各州郡需全力配合,提供粮草和马匹;第二,命程虎将军加强长安的防御,修补城墙,增设箭楼,准备好硫磺水、破符箭等物资;第三,招募长安及周边的青壮参军,凡参军者,免除三年赋税,若战死,其家小由朝廷赡养;第四,派使者前往各地,安抚百姓,告知他们长安会坚守到底,让大家安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