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五日的太阳,在漫天硝烟中缓缓西沉。北翼刘行-广福战线上的枪炮声并未停歇,但强度明显减弱,转为一种更加阴险和致命的模式——冷枪冷炮、小股渗透、阵地争夺。白天的惨烈搏杀暂时告一段落,但夜幕的降临并未带来安宁,反而为新一轮的较量拉开了序幕。双方都在利用这宝贵的喘息之机,舔舐伤口,调整部署,为明天的生死搏杀做准备。
真如指挥部,紧急作战会议
烛光摇曳,映照着宋希濂和几位核心军官疲惫而严峻的面庞。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烟草味和紧张气氛。
“汇总一下白天战况。”宋希濂的声音沙哑。
周明远指着沙盘上犬牙交错的战线:“刘行方向,十五集团军损失惨重,主阵地多处被突破,但核心区域仍在苦战,罗卓英将军已亲临一线督战。广福方向,十八军顶住了压力,但我师炮火支援起到了关键作用。总体而言,北翼防线未被撕裂,但已千疮百孔,形势极其危急。我军伤亡……初步估计超过八千,军官伤亡比例很高。”
李慕华参谋补充道:“日军白天进攻受挫,但其主力未受重创。根据其战术习惯和电台侦听,夜间极可能加强渗透和偷袭,并可能调整明日的主攻方向和战术。”
【叮!基于战场数据分析,“初级战场情报分析”AI辅助功能触发(合理化解释为参谋团队综合研判)。】
【研判结论:日军夜间活动将以小股精锐渗透、炮火骚扰、以及尝试定位我指挥所和炮兵阵地为主。其明日主攻方向,极可能集中力量于刘行与广福结合部的薄弱环节,企图实施中央割裂。概率:78%。】
系统的分析给出了清晰的预警!结合部永远是防线的软肋。
“我们必须做出应对!”宋希濂立刻决断,“一、命令前沿各部,立即调整部署,收缩过于突出的阵地,重点加强结合部的兵力火力和障碍物设置,尤其是反步兵地雷和铁丝网!”
“二、侦察连和精锐小分队,前出至阵地前200-500米区域,设立潜伏哨和巡逻队,反制日军渗透!”
“三、炮兵部队,进行阵地转移和伪装,并准备对可能的日军集结区域进行预置炮火覆盖!”
“四、给张振汉团下令:全团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向刘行-广福结合部靠拢,隐蔽待机,随时准备投入反击,堵住缺口!”
命令迅速下达。宋希濂知道,今夜的无形厮杀,将直接影响明天的生存。
日军第九师团前沿指挥所,反思与调整
师团长吉住良辅中将脸色阴沉地听着战损报告。白天的进攻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付出的代价远超预期,支那军的顽强和炮火的精准让他心惊。
“支那军……尤其是他们的炮兵,反应速度和精度都很不寻常。”参谋长低声道,“而且,他们的指挥系统似乎没有在我们的轰炸下瘫痪。”
吉住良辅盯着地图上那个该死的结合部:“白天我们正面强攻效果不佳。命令特战中队(由精锐步兵和工兵组成),趁夜色渗透进去,摸清结合部的布防情况,并伺机破坏其通讯和指挥节点!同时,炮兵进行骚扰性射击,疲惫敌军!明日拂晓,集中所有重炮,轰击结合部,然后以装甲车引导步兵,实施中央突破!”
“嗨依!”
日军的战术变得更加狡猾和毒辣。
上海,苏联军事顾问秘密据点
德拉特文顾问与刚抵达的志愿航空队指挥官科兹洛夫大尉、以及几名装甲兵顾问正在研究地图。
“北翼的压力非常大。”德拉特文指着刘行-广福区域,“中**队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手段和空中掩护。我们明天的任务,一是尽最大努力,用伊-16机群骚扰日军轰炸机,保护中**队的炮兵和指挥所;二是我们的装甲顾问,要指导他们如何更有效地使用那几辆T-26坦克,进行机动防御和局部反击。”
科兹洛夫点点头:“我们会像猎隼一样,从云层中扑下去,咬掉日本轰炸机的尾巴!不过,我们的飞机和飞行员太宝贵了,不能和他们的战斗机过多纠缠。”
一名装甲顾问说:“那些T-26坦克车组训练时间太短,只能作为固定的钢铁堡垒使用,支援关键点的防御。贸然出击风险太大。”
苏联的援助是雪中送炭,但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战局。
南京,军委会深夜会议
蒋介石面容憔悴,但眼神依旧锐利。白天北翼的战报让他心急如焚。
“辞修(陈诚),北翼还能坚持多久?”他直接问道。
陈诚深吸一口气:“委座,罗卓英、罗广文两部已竭尽全力,伤亡惨重,但士气未垮。宋希濂部的炮火支援和预备队部署也很关键。只要结合部不丢,再坚持两三天是有可能的。但……需要增援,需要更多的重武器!”
白崇禧补充道:“胡宗南第一军主力已抵达南翔,可令其一部前出至第二线阵地,随时准备增援北翼或接管防务。另外,广西的第七军先头部队也已接近上海,可作战略预备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