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三十日,子夜刚过。天目山“乱石岗”东南侧山脊的枪声和爆炸声,如同刺破夜空的闪电,瞬间撕裂了山间的寂静,也狠狠揪住了望天台指挥部里每一个人的心。宋希濂紧握着话筒,手指因用力而发白,耳机里传来高天亮急促的呼吸声、子弹呼啸声和短促的命令声,一场决定天目山根据地生死存亡的暗夜突袭与反突袭,在十几里外的黑暗中惨烈上演。
“猎影”小组遭遇的是一支约十人的精锐小队,装备精良,战术动作迅捷狠辣,远超普通日军,甚至比“影”队更胜一筹。他们被发现时,正在将数个沉重的油桶推向一处陡峭的、面向望天台主峰方向的悬崖边缘!其意图不言自明——在高处倾倒燃油,借助西北风势,实施火攻!
“打!阻止他们!”高天亮在电台里的吼声未落,手中的冲锋枪已经喷出火舌。
战斗在瞬间爆发!“猎影”小组占据先手和人数优势,但地形不利,处于仰攻位置。敌方小队反应极快,立刻分散依托乱石掩护,用精准的点射和手雷还击,火力凶猛异常。显然,他们都是百里挑一的死士!
“机枪压制左侧!二组,手榴弹覆盖油桶位置!三组,跟我从右边绕过去!”高天亮在弹雨中嘶吼指挥,身影在岩石间敏捷穿梭。他手中的冲锋枪扫倒一名正在投弹的敌人,但另一名敌人已经用枪托砸开了一个油桶的盖子,刺鼻的煤油味顿时弥漫开来!
“不能让他倒油!”一名“猎影”队员红着眼扑上去,与那名敌人扭打在一起,最终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轰隆一声,人与油桶同归于尽,燃起熊熊大火!
火光暴露了更多目标,战斗更加惨烈。高天亮利用系统兑换的微光夜视仪优势,连续狙杀两名敌军机枪手。但敌人也极其顽强,借助爆炸和燃烧的混乱,剩余几人竟然成功将另外两桶油推下了悬崖!黑色的油污如同死亡的瀑布,朝着下风口的山林倾泻而下!
“阻止他们点火!”高天亮目眦欲裂。一旦山火燃起,借助风势,整个望天台主阵地将陷入一片火海!
就在这时,一名敌人掏出了燃烧瓶!千钧一发之际,潜伏在侧翼的狙击手杨树根扣动扳机!子弹精准地击中燃烧瓶,在那名敌人手中爆炸,瞬间将他烧成火人!
剩余的敌人见事不可为,开始投掷烟幕弹,企图借助夜色和烟雾撤退。
“一个都不能放跑!抓活的!”高天亮怒吼着带人冲了上去。白刃战在燃烧的岩石间展开,惨烈无比。最终,除了三名敌人借助复杂地形和烟雾拼死逃脱外,其余七人全部被歼,但“猎影”小组也付出了阵亡两人、重伤一人、轻伤四人的惨重代价。最重要的是,成功阻止了对方大规模纵火的企图,只有少量溅落的燃油引起了小范围山火,已被扑灭。
望天台师部,时间在枪声传来的那一刻仿佛凝固了。宋希濂站在电台前,一动不动,周明远、李慕华等人围在旁边,脸色苍白。每一串枪声、每一次爆炸,都敲击着他们的神经。
“师座!高队长报告!遭遇敌精锐纵火队!油桶……油桶被推下去两桶!正在激战!请求支援!”通讯兵的声音带着哭腔。
宋希濂的心沉到了谷底。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焚巢”!敌人竟然如此狠毒!
“命令张云鹤!一团立即抽调一个精锐连,轻装疾行,赶往乱石岗方向接应高天亮部!并封锁所有通往该区域的山路!”宋希濂的声音因极度压抑而沙哑。
“命令全体部队!立即进入最高防火戒备!所有单位清理驻地周围五十米防火带!备足沙土、水桶!医护人员和重要物资,向东北侧背风的‘鹰愁涧’秘密山洞转移!快!”
指挥部瞬间高速运转起来,命令通过电话、传令兵迅速传达至各个角落。整个望天台根据地如同被惊动的蚁巢,在夜色中紧张而有序地行动着。士兵们拼命砍伐树木、清理杂草,后勤人员扛着沙土奔跑,伤员在医护人员搀扶下转移。一种大难临头的恐慌感在蔓延,但更多的是一种拼死一搏的决绝。
凌晨四时许,天边泛起鱼肚白。电台里终于传来高天亮疲惫但清晰的声音:“师座……任务完成。歼敌七人,缴获部分装备和文件。纵火企图被挫败,只有小范围火情,已控制。我部……伤亡三人,牺牲两人……”
岩洞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长长舒了一口气,有种虚脱般的感觉。但胜利的代价是沉重的。
“天亮,辛苦了。带弟兄们和伤员,立即撤回休整。防务交给接应部队。”宋希濂的声音缓和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痛惜。
很快,详细的战报和缴获物品被送回了师部。除了武器,还有从击毙的敌人身上搜出的证件、地图和一些残破的笔记。证件是日文,但番号模糊;地图上详细标注了望天台的地形和防御要点;笔记则是用中文书写,但夹杂着一些晦涩的切口和符号,提到了“樵夫”、“风向”、“丙寅日行动”等字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