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奉天1931:兵王逆旅 > 第79章 寒夜仓库劫

奉天1931:兵王逆旅 第79章 寒夜仓库劫

作者:栖霞关下残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13:34:16

腊月的沈阳城郊,寒风裹着雪粒子,像无数把小刀子刮过光秃秃的杨树林。地窨子的茅草顶被风雪压得往下塌了些,缝隙里漏进来的风,把煤油灯的火苗吹得忽明忽暗,在土墙上映出晃动的人影。

陈峰蹲在地上,手里攥着一把刚改装完的汉阳造。枪管上用细铁丝小心翼翼固定着一块磨得发亮的玻璃镜片——那是老烟枪前几天从城里废品站淘来的老花镜镜片,边缘被砂纸磨得圆润,勉强能当简易瞄准镜用。他手指摩挲着枪托上缠着的粗布,布面已经被汗水和雪水浸得发硬,这是弟兄们入冬以来唯一能用来防雪的东西。

“队长,这玩意儿真能顶用?”赵山河的大嗓门打破了地窨子里的安静。他搓着冻得通红的手,凑过来看,军靴在泥地上踩出一串湿印。他胳膊上还缠着绷带,那是上周袭扰日军巡逻队时被流弹擦到的,这会儿已经结了痂,却还时不时抽痛。“上次老张用你改的那把,三百步外把日军小队长的帽子掀了,弟兄们都盼着自己也能有一把呢!”

陈峰抬眼,目光扫过地窨子里的十几号人。他们大多是赵山河原来的部下,东北军第7旅的残兵,还有几个是从城里逃出来的工人,脸上都带着风霜,眼里却藏着股不服输的劲。墙角堆着几袋玉米面,那是林世昌上周通过商会的车偷偷送过来的,袋子上还印着“奉天粮栈”的字样,现在每天只能按人头分窝窝头,就着雪水咽下去。

“能用,但得练。”陈峰把枪举起来,对着地窨子顶上的一个破洞瞄准,“这镜片视野窄,风大了会偏,晚上更不好使。这次行动,尽量用近战,不到万不得已,别暴露神射手的位置。”他放下枪,指了指身边的李二牛——这小子是个猎户出身,眼神准,上周狙杀日军小队长的就是他,这会儿正抱着枪,紧张地盯着自己的鞋尖。

“二牛,你跟我一组,负责掩护。”陈峰说。李二牛猛地抬头,眼里亮了一下,用力点头:“俺听队长的!”

就在这时,地窨子的门被掀开一条缝,老烟枪的脑袋探了进来。他裹着一件又脏又破的棉袄,脸上沾着雪,咳嗽了两声:“队长,打听着了。”

陈峰站起身,走到门口,把老烟枪拉进来,顺手把门掩上。寒风瞬间少了大半,老烟枪搓着手,从怀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烟荷包,里面却没烟丝,只有一张折叠的纸条。“南市场那边的日军仓库,押着的人就在里头。老王说,仓库分前后院,前院是日军的岗楼,后院才是关押人的地方,有两个门——东门是正门,四个哨兵,配了机枪;西门是侧门,就两个哨兵,不过晚上八点会换岗。”

老王是老烟枪认识的黄包车夫,家在南市场附近,日军占了沈阳后,他儿子被抓去修炮楼,上个月累死在了工地上,所以对日军恨得牙痒痒,之前陈峰他们袭扰日军巡逻队,老王就帮着盯过梢。

“关押的人有多少?”陈峰接过纸条,展开一看,上面是老烟枪用炭笔歪歪扭扭画的仓库布局图,西门的位置打了个叉。

“老王说,昨天下午抓进去的,除了张先生,还有十几个老百姓,都是前两天在街头骂了日军的。”老烟枪压低声音,“日军把他们关在后院的大库房里,库房的窗户都钉死了,只留了一个小通气口。”

张先生是苏明月介绍的地下党,负责给陈峰他们的据点运送药品和弹药,上周去城里取货时,被日军特高课的人抓了。苏明月昨天派人送来消息,说张先生知道据点的位置,还有林世昌给他们送物资的渠道,要是他招了,不光据点保不住,林世昌也得遭殃。

“必须救。”陈峰把纸条递给赵山河,“今晚八点行动,正好趁他们换岗的时候动手。”

赵山河接过纸条,看了一眼,眉头皱起来:“西门就两个哨兵,倒是好摸,但前院的机枪岗楼要是发现了,咱们撤退就难了。”

“我有办法。”林晚秋的声音从角落里传来。她正蹲在地上整理急救包,听到他们说话,抬起头。她今天穿了一件深色的棉袄,头发用布包着,脸上没化妆,显得比平时更清秀,只是眼底有些红——昨天晚上她熬了半宿,把仅有的几瓶碘酒和纱布整理出来,还煮了些草药,说是能止血。

“我跟林叔联系过了。”林晚秋站起来,走到陈峰身边,“他说今晚商会要给南市场的日军送‘慰问品’,有猪肉和酒,让我跟他说,把东西送到仓库的前院岗楼。到时候,送东西的人会把撬锁的铁丝和短刀藏在猪肉下面,先递给里面的老百姓,让他们在里面准备好,咱们一动手,他们就自己撬锁开门。”

陈峰愣了一下,没想到林晚秋会主动联系林世昌。之前林世昌送物资,都是偷偷摸摸的,怕被日军发现,这次直接送“慰问品”到仓库,风险太大了。

“你林叔同意了?”陈峰问。

林晚秋点头,眼神有些复杂:“他说……不能让咱们白白送死。还说,送东西的人是他的老伙计,可靠。”

陈峰看着她,没说话。他知道林世昌这两个月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明哲保身”,到后来偷偷送物资,再到这次主动冒险,都是因为亲眼看到日军烧了他的粮栈分号,还差点把林晚秋抓去当“慰安妇”。人总是要在血和泪里,才知道什么是不能丢的。

“好。”陈峰拍了拍林晚秋的肩膀,“你跟赵山河一组,负责去后院救人。记住,进去后先找张先生,确认他的安全,然后再带老百姓撤退。急救包带够了吗?”

林晚秋低头看了看手里的急救包,里面塞得满满当当:“够了,还有备用的草药。”

“你留在据点。”陈峰突然说。

林晚秋愣住了,抬头看着陈峰:“为什么?我能帮忙,我会包扎,还能跟里面的人对接。”

“太危险了。”陈峰摇头,“日军的岗楼离后院不远,交火的时候子弹没长眼。据点里需要有人守着,万一咱们撤不回来,你得把消息传给苏明月。”

“我不怕危险!”林晚秋急了,声音提高了些,“之前救学生的时候我也去了,这次为什么不能去?张先生是因为给咱们送物资才被抓的,我不能躲在后面!”

地窨子里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看着他们。赵山河想劝,却又不知道说什么——他知道林晚秋的脾气,外柔内刚,决定的事不容易改。老烟枪叹了口气,摸了摸口袋里的空烟荷包,没说话。

陈峰看着林晚秋的眼睛,那里面满是倔强和坚定,像极了第一次在街头看到她时,她挡在被日本浪人欺负的小贩面前的样子。他沉默了几秒,终于点头:“好,你跟我一组,负责掩护和对接。但你必须答应我,一旦交火,跟在我身后,不许乱跑。”

林晚秋立刻笑了,眼里的急意散去,用力点头:“我答应你!”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所有人都在做准备。赵山河把弟兄们分成两组,一组跟着他去西门,一组跟着李二牛,负责在仓库外围警戒,防止日军巡逻队过来。林晚秋把急救包重新整理了一遍,把短刀和铁丝单独放在一个小布包里,贴身放着。老烟枪则去了附近的村子,找了个老乡借了两辆马车,准备用来拉伤员和老百姓。

傍晚的时候,天完全黑了下来,雪下得更大了,把地面盖得严严实实,踩在上面咯吱咯吱响。陈峰他们换上了老百姓的衣服,棉袄上都沾了雪,看起来像一群赶路的农民。林晚秋把头发放下来,用围巾裹住半张脸,只露出一双眼睛。

“出发。”陈峰低声说。

一行人踩着雪,朝着南市场的方向走去。夜色里,远处的沈阳城一片漆黑,只有日军的岗楼里亮着灯,像一个个狰狞的眼睛。偶尔能听到日军的巡逻队在街道上喊叫,声音被风雪吹得断断续续,让人心里发紧。

走到离仓库还有半里地的时候,陈峰让大家停下来,隐蔽在一片树林里。他拿出望远镜——那是他穿越时带的军用望远镜,现在成了最重要的装备——朝着仓库的方向看。

仓库是原来的奉天面粉厂的旧址,院墙很高,上面拉了铁丝网,前院的岗楼里亮着灯,能看到机枪的影子。西门的位置在院墙的拐角处,两个哨兵正来回走动,手里端着三八式步枪,军靴踩在雪地上,发出清晰的声响。

“还有十分钟换岗。”陈峰看了看手表——这也是他穿越时带的,电池快没电了,现在只能靠它看时间。他转头对林晚秋说:“你跟老烟枪去前面的路口,等送慰问品的车过来,跟他们对接,把铁丝和短刀拿到手,然后绕到西门附近的巷子口等我们。”

林晚秋点头,接过老烟枪递过来的一个篮子,里面放着几个窝窝头,假装是去给老乡送东西的。她和老烟枪猫着腰,朝着路口走去,很快就消失在夜色里。

陈峰又看了一眼手表,还有五分钟。他对赵山河说:“你们准备好,等我信号。”

赵山河点头,握紧了手里的步枪,身后的弟兄们也都屏住了呼吸,眼睛盯着西门的方向。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风雪越来越大,把所有人的耳朵都冻得发麻。突然,远处传来了马车的声音,伴随着日军的喝问声——是送慰问品的车到了。

陈峰心里一紧,朝着李二牛使了个眼色。李二牛立刻趴在雪地上,把改装的汉阳造架起来,瞄准了前院岗楼里的机枪手。

很快,就听到前院传来日军的笑声和喝酒的声音——送慰问品的人成功把东西送进去了。陈峰知道,里面的老百姓应该已经拿到铁丝和短刀了。

“动手。”陈峰低声说。

赵山河立刻带着弟兄们,猫着腰朝着西门摸去。两个哨兵还在来回走动,完全没注意到身后的危险。赵山河屏住呼吸,走到离哨兵还有几步远的地方,突然冲了上去,左手捂住一个哨兵的嘴,右手的刺刀直接捅进了他的肚子。

另一个哨兵听到动静,刚要转身,就被身后的李二牛一枪击中了胸口。枪声在风雪里不算大,但还是惊动了前院的日军。

“谁在开枪?!”前院传来日军的喊叫,接着就是机枪上膛的声音。

“快,进去!”陈峰大喊,带着林晚秋和剩下的弟兄们冲进了西门。

后院的库房里,果然传来了撬锁的声音。赵山河一脚踹开库房的门,里面的人都吓了一跳,紧接着就有人喊:“是自己人!”

陈峰进去一看,库房里挤满了人,有老有少,都蜷缩在角落里,身上只盖着破旧的麻袋。张先生就坐在中间,看到陈峰,眼睛一亮,挣扎着站起来:“陈队长!”

“张先生,快跟我们走!”陈峰说。

就在这时,前院的机枪响了,子弹朝着后院射来,打在库房的墙上,溅起一片尘土。

“不好,日军过来了!”赵山河大喊,“弟兄们,跟我顶住!”

弟兄们立刻举枪,对着后院的门口射击。日军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伴随着叽里呱啦的喊叫。陈峰一看情况不对,对林晚秋说:“你带着老百姓从库房后面的窗户走,我跟赵山河断后!”

“那你们怎么办?”林晚秋急了。

“别管我们,快走!”陈峰推了她一把,“记住,把老百姓带到马车那里,老烟枪在等着。”

林晚秋咬了咬嘴唇,知道现在不是犹豫的时候,立刻对库房里的老百姓说:“大家跟我走,从窗户出去,别出声!”

老百姓们一听能走,都来了劲,互相搀扶着,跟着林晚秋朝着库房后面的窗户走去。张先生也跟着一起走,临走前对陈峰说:“陈队长,日军有一批军火,后天从皇姑屯站出发,运往江桥,支援他们的部队!”

陈峰心里一震——江桥抗战已经打了快一个月了,马占山的部队打得很艰难,要是能截了这批军火,对江桥的战局会有很大帮助。他刚想追问,日军已经冲到了后院门口,和赵山河的弟兄们交上了火。

“队长,快走!”赵山河大喊,他的胳膊又中了一枪,鲜血瞬间染红了棉袄。

陈峰回头看了一眼,林晚秋已经带着老百姓从窗户爬出去了,心里松了口气。他对着李二牛喊:“二牛,打岗楼的机枪!”

李二牛立刻趴在地上,瞄准前院的岗楼,扣动了扳机。一声枪响后,岗楼里的机枪声停了。

“好样的!”陈峰大喊,“撤!”

一行人边打边撤,朝着西门的方向退去。日军在后面紧追不舍,子弹擦着耳边飞过。陈峰断后,时不时回头开枪,打倒几个冲在前面的日军。

就在快要冲出西门的时候,突然从旁边的巷子里冲出来一队日军巡逻队,手里端着枪,对着他们大喊:“站住!”

“不好,有埋伏!”陈峰心里一沉,他没想到日军会在这里安排巡逻队——肯定是佐藤英机加强了警戒,之前狙杀日军小队长的事,让他有了防备。

“跟他们拼了!”赵山河红了眼,举着枪就要冲上去。

“别冲动!”陈峰拉住他,“从旁边的胡同走,那里能绕出去!”

一行人立刻拐进旁边的胡同,胡同很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日军在后面追,子弹打在墙上,溅起的碎石子砸在脸上生疼。林晚秋带着老百姓已经到了马车旁边,老烟枪正帮着把人扶上车。

“快,上车!”林晚秋看到陈峰他们跑过来,立刻大喊。

陈峰他们冲到马车旁,赵山河的弟兄们先上了车,赵山河自己却留在最后,对着追过来的日军开枪。陈峰刚想拉他上车,就看到一颗子弹朝着赵山河射来——

“小心!”陈峰一把推开赵山河,子弹擦着他的肩膀飞过,打在了马车上。

赵山河愣了一下,立刻反应过来,对着陈峰喊:“队长,快上车!”

陈峰刚要上车,突然看到林晚秋蹲在地上,捂着脚——她刚才跑的时候,脚崴了,站不起来。

“我来帮你!”陈峰跑过去,蹲下身,把林晚秋背了起来。

“放下我,你快走!”林晚秋挣扎着说。

“别乱动!”陈峰的声音很沉,“我说过,不会让你有事。”

林晚秋趴在陈峰的背上,能感觉到他肩膀的温度,还有他急促的呼吸。风雪打在脸上,却一点也不觉得冷。她紧紧抱住陈峰的脖子,把脸贴在他的背上,听着他的心跳声,心里突然安定了下来。

陈峰背着林晚秋,朝着马车跑去。老烟枪已经赶着马车往前走了,李二牛在后面掩护。日军还在追,但是距离越来越远,很快就被风雪挡住了视线。

马车在雪地里颠簸着,朝着据点的方向驶去。车厢里,老百姓们都在小声抽泣,有的在感谢陈峰他们,有的在担心家里的亲人。赵山河坐在车厢门口,用布条包扎着胳膊上的伤口,脸色苍白,却还是笑着说:“妈的,这帮小鬼子,下次再跟他们算账!”

陈峰坐在马车前面,林晚秋坐在他旁边,脚还在疼,却不敢说。她看着陈峰的侧脸,他正盯着前方的路,眉头皱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你没事吧?”林晚秋轻声问。

陈峰转过头,看了她一眼,摇摇头:“没事。你的脚怎么样?”

“没事,就是有点崴了,过几天就好。”林晚秋说。

陈峰没说话,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瓶子,递给她:“这是跌打酒,之前苏明月送的,你回去擦点。”

林晚秋接过瓶子,心里暖暖的,点了点头。

马车走了大概一个小时,终于到了据点附近的树林。老烟枪把马车停下,大家都下了车,小心翼翼地朝着地窨子走去。

回到地窨子,所有人都松了口气。林晚秋立刻去给赵山河和受伤的弟兄们处理伤口,老百姓们则坐在角落里,喝着热水,吃着窝窝头。张先生拉着陈峰,把日军军火列车的事又说了一遍:“我听日军的人说,这批军火有一百多箱步枪,还有几十箱子弹,后天早上八点从皇姑屯站出发,走中东铁路,运往江桥。”

陈峰点点头,心里盘算着——要是能截了这批军火,不仅能补充自己的装备,还能支援马占山的部队。但是皇姑屯站有日军的重兵把守,想要截下来,不容易。

“我得跟苏明月联系一下,看看她能不能帮忙打听一下车站的布防。”陈峰说。

就在这时,地窨子的门被推开了,老烟枪匆匆走了进来,脸色苍白,嘴唇哆嗦着:“队长……不好了……”

陈峰心里一紧,看着老烟枪:“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老烟枪走到陈峰身边,压低声音,声音发颤:“我刚才送老王的家人去村子里,回来的时候,看到日军的岗楼里挂着一张地图……上面把咱们这个据点的位置圈出来了,还写着‘拂晓清剿’……还有,老王他……他被日军抓了,我在远处看到他被绑在马车上,朝着城里的方向去了……”

陈峰的脸色瞬间变了。他走到地图前,手指按在据点的位置,沉默了。风雪还在外面刮着,地窨子里静得能听到所有人的呼吸声。

“老王会不会招了?”赵山河着急地问。

“不知道。”陈峰摇头,“但日军既然圈出了据点的位置,肯定是有了线索。”

林晚秋也停下了手里的活,看着陈峰,眼里满是担忧。她知道,一旦日军明天拂晓来清剿,以他们现在的兵力和装备,根本挡不住。

陈峰抬起头,看着地窨子里的所有人——受伤的弟兄,惊魂未定的老百姓,还有眼神坚定的林晚秋和赵山河。他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里的枪。

“通知大家,现在就收拾东西,准备转移。”陈峰说,“老烟枪,你去附近的村子看看,有没有老乡愿意收留咱们,或者找个新的据点。赵山河,你跟我去前面的山头警戒,看看日军有没有动静。”

“是!”赵山河立刻站起来,虽然胳膊还在疼,但眼神里没有丝毫犹豫。

林晚秋走到陈峰身边,轻声说:“我跟你们一起去。”

陈峰看着她,摇了摇头:“你留在这儿,帮着老百姓收拾东西,照顾伤员。”

林晚秋还想说什么,却看到陈峰的眼神里满是坚定,只好点头:“好,你们小心点。”

陈峰和赵山河走出地窨子,风雪扑面而来,瞬间把他们的头发和眉毛都染白了。远处的山头上,隐约能看到日军岗楼的灯光,像一头蛰伏的野兽,等着天亮后扑过来。

“队长,咱们真的要转移吗?”赵山河问,声音里带着不舍——这个据点是他们好不容易建起来的,里面有他们的汗水和心血。

“必须转移。”陈峰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咱们人还在,就能继续跟小鬼子干。”

赵山河点点头,没再说话。两个人踩着雪,朝着前面的山头走去。雪地里,他们的脚印很快就被风雪覆盖,仿佛从未有人走过。

地窨子里,林晚秋正在帮老百姓收拾东西。一个老大娘拉着她的手,眼里含着泪:“姑娘,谢谢你们啊,要是没有你们,俺这条老命早就没了。”

林晚秋笑了笑,摇了摇头:“大娘,不用谢,咱们都是中国人,就该互相帮衬。”

就在这时,她看到一个年轻的老百姓正蹲在角落里,偷偷看着地窨子外面的方向,手里还攥着一个小本子,不知道在写什么。林晚秋心里一动,走了过去,轻声问:“你在写什么?”

那个年轻人吓了一跳,赶紧把小本子藏起来,脸上露出慌乱的神色:“没……没写什么,就是记点东西。”

林晚秋看着他的眼睛,那里面满是紧张,不像其他老百姓那样安心。她心里突然升起一个不好的念头——这个年轻人,会不会是日军的探子?

她刚想再问,外面突然传来了陈峰的声音:“晚秋,准备一下,咱们马上转移!”

林晚秋回头看了一眼那个年轻人,他已经站了起来,正朝着地窨子门口走去。她咬了咬嘴唇,把疑问压在心里,转身去帮老百姓收拾东西。

夜色越来越深,风雪越来越大。陈峰他们不知道,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等着他们。日军的“拂晓清剿”只是一个开始,而那个藏在老百姓里的探子,将会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马车再次出发,朝着未知的方向驶去。车厢里,老百姓们都睡着了,只有陈峰和赵山河还醒着,警惕地盯着前方的路。林晚秋靠在车厢上,看着外面的风雪,心里满是不安——他们能顺利找到新的据点吗?老王会不会招供?日军的清剿队会不会追上来?

这些疑问,像一块石头压在她的心里,让她喘不过气来。而远处的沈阳城,日军的岗楼里,佐藤英机正看着手里的情报,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情报上写着:“目标已动,按计划追击。”

一场更大的战斗,即将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