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奉天1931:兵王逆旅 > 第11章 暗流(上)

奉天1931:兵王逆旅 第11章 暗流(上)

作者:栖霞关下残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13:34:16

(1931年8月15日,午后,奉天城小西关)

老烟枪的咳嗽声像破旧的风箱,在狭窄的青砖巷弄里撞出浑浊的回音。他佝偻着背,烟杆斜插在腰间,褪色的短褂下摆沾着不知是油还是泥的污渍,正踮脚往巷口那棵老槐树上贴一张泛黄的“寻人启事”。纸角被他用唾沫濡湿,按在斑驳的树皮上,画像里的中年男人眉眼模糊,只有“山东口音,左额有疤”几个字还算清晰。

“王老哥,又帮人找亲戚?”挑着菜担的小贩从巷子里挤过,扁担压得吱呀响,“这兵荒马乱的,丢个人跟丢根针似的,哪那么好找?”

老烟枪直起身,用袖口擦了擦额头的汗,露出一口黄牙笑:“混口饭吃嘛。人家山东老乡把最后俩铜板都给我了,总得尽点心不是?”他拍了拍树干上的启事,“说不定哪个黄包车夫瞅见了呢?”

小贩撇撇嘴,脚步没停:“日本人的巡逻队刚从街口过,你这启事别碍着他们眼,不然连你这老骨头都得给掀了。”

老烟枪脸上的笑淡了些,望着小贩远去的背影啐了口:“狗日的东洋鬼子。”声音压得低,像怕被风听见。

他转身往巷子深处走,第三间门脸挂着“王记烟铺”的木牌,门虚掩着,里头飘出呛人的旱烟味。推开门,柜台后趴着个穿粗布衫的小伙计,正就着昏黄的油灯数铜板,见他进来,慌忙站起来:“师傅,刚才有个穿洋布褂子的先生来问,说您啥时候回。”

“什么样的先生?”老烟枪解下腰间的烟杆,往柜台一角的烟丝盒里戳了戳。

“二十来岁,白白净净的,说话挺客气,不像本地人。”小伙计比划着,“手里拎着个黑皮包,看着就值钱。”

老烟枪眯起眼,烟锅里的火星明灭了一下:“让他等着。”

他掀开柜台后的布帘,里头是间更小的屋子,摆着张吱呀作响的木板床,墙角堆着半麻袋烟叶。他从床底下拖出个铁皮盒子,打开,里头不是银元也不是票子,而是一叠叠用麻纸包着的纸条——有粮栈的进货单,有火车站的货物清单,甚至还有几页日军兵营外的岗哨换班记录,字迹歪歪扭扭,显然出自不同人之手。

这就是老烟枪的营生。表面上是烟铺老板兼“包打听”,实则靠着黄包车夫、拾荒者、小贩织成的一张网,搜集着奉天城里所有能换钱的消息。甲午年他在毅军当伙夫,亲眼见日军在旅顺城里杀得血流成河,那股子血腥味,三十多年了,还像附在骨头上的湿气,一到阴雨天就钻心的痒。所以日本人的消息,他收得格外仔细,有时甚至不要钱。

正翻看着,小伙计在外头喊:“师傅,那位先生又来了。”

老烟枪把铁皮盒塞回床底,拍了拍手上的灰,掀开布帘。

柜台前站着的正是陈峰。他换了身藏青色的洋布褂子,头发剪得利落,黑皮鞋擦得锃亮,手里确实拎着个黑色牛皮包——这是他用从现代带来的打火机(在旧货市场换了块银元)和身上最后一点零钱置办的行头。穿越到这个时代已经半个月,他终于从最初的混乱中冷静下来,开始像个“正常人”一样融入奉天城。

“王老哥。”陈峰点头示意,目光扫过柜台后的烟丝,“上次的事,多谢了。”

半个月前,他刚从奉天站的混乱中清醒,穿着一身迷彩作训服,怀里揣着把95式突击步枪(演习时没上交),立刻被巡逻的日军盯上。是老烟枪拽着他钻进巷弄,用一堆破烂把他和枪藏进菜窖,才躲过搜捕。后来陈峰把步枪拆解,零件分别藏在几个隐蔽处——在这个连汉阳造都金贵的时代,那把枪太扎眼,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动用。

“小事一桩。”老烟枪走到柜台后,给自己装了锅烟,“陈先生找我,是有正经事?”他看陈峰这打扮,不像缺烟抽的,更不像来寻人的。

陈峰从皮包里掏出两张银元,轻轻放在柜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我想打听点事。”

老烟枪的眼睛亮了亮,却没立刻去碰银元,只是用烟杆拨了拨:“陈先生想知道啥?这奉天城里的事,只要不是阎王爷家里的,我多少都能给你凑点。”

“日军最近的演习路线。”陈峰的声音很稳,目光落在老烟枪脸上,“特别是北大营附近的。”

老烟枪脸上的笑僵住了,烟杆停在嘴边,没点燃。他上下打量着陈峰,这年轻人看着文质彬彬,眼神却像关外的寒风,带着股子冷硬。“陈先生问这个干啥?”

“生意。”陈峰面不改色,“我从关内来,想做点粮食买卖。日军演习封路,耽误事。”

这理由不算离谱。奉天城里做粮食生意的,最怕的就是日军动不动就封路演习,粮食运不进来,价格一天一个样。但老烟枪混了大半辈子,哪能轻易信?他抽了口凉气,压低声音:“陈先生,有些事,知道了没好处。日本人的事,少打听。”

陈峰没说话,又从包里掏出一张银元,压在之前的两张上。

老烟枪的喉结动了动。三张银元,够普通人家过俩月了。他盯着那几块白花花的东西,手指在柜台底下蜷了蜷,最终还是摇了摇头:“不是钱的事。前阵子南满站那边,有个脚行的把头,就因为跟人念叨了句‘日军演习咋跟真打仗似的’,当天就被宪兵队抓了,到现在没出来。”他顿了顿,“陈先生,听我句劝,关外不比关内,日本人说了算的地方,安稳点比啥都强。”

陈峰看着他,知道这老烟枪不是贪钱的人,是真怕。他沉默片刻,换了个说法:“我不是要详细的布防图,就想知道他们常走哪几条街,大概什么时间。你只需要告诉我你知道的,不用特意去打听。”

老烟枪还是犹豫。他烟锅里的火星已经灭了,却还在吧嗒着嘴,像是在品味什么。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东边道那边,最近天天有卡车过,载着枪和箱子,往北大营北边的小树林里运。还有,小西门外的铁路,夜里总响,听声音像是炮车。”

他说的很零散,甚至有些混乱,但陈峰立刻在脑子里勾勒出一幅图景——东边道是通往北大营的侧翼通道,小树林适合隐蔽部署;小西门外的铁路连接着日军的军火库,夜间运输重武器,显然是在做实战准备。

“还有吗?”陈峰追问。

老烟枪摇摇头:“就这些。再多的,我这小铺子也探不到了。”他看了眼那三块银元,终究没碰,“钱你拿回去。这些是我碰巧瞅见的,不算买卖。”

陈峰没再坚持,把银元收起来,从包里拿出个油纸包,放在柜台上:“这是点谢礼,朋友从英国带回来的烟丝,您尝尝。”

那是他昨天在洋行买的,花了不少钱,但比银元更不扎眼。老烟枪打开闻了闻,眼睛一亮——这烟丝带着股子清甜味,比他卖的土烟强多了。“这多不好意思……”嘴上说着,手却把油纸包往怀里揣了揣。

“还有件事想麻烦您。”陈峰说,“我想找个地方住,离北大营远点,但交通方便,最好是独门独院。”

老烟枪想了想:“大南边门那边有片老宅子,不少人家逃难走了,空着的多。我认识个看宅子的老张头,我帮你问问?”

“多谢。”陈峰点头,“越快越好。”

“成。”老烟枪把烟锅重新点燃,吸了一口,“明儿这个点,你再来,我给你信。”

陈峰没再多说,转身离开了烟铺。

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巷口,老烟枪脸上的笑容慢慢敛去。他拿起那包英国烟丝,又闻了闻,眉头却皱了起来。这年轻人,看着不像做买卖的,倒像是……他想起二十多年前见过的那些革命党,眼睛里也有这么股子劲。

他走到里屋,从铁皮盒里翻出一张纸条,上面用炭笔写着“8月13日,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三大队,小西门外演习,携带实弹”。这是昨天一个在日军兵营外捡破烂的小孩告诉他的。他犹豫了一下,把纸条揉了,扔进灶膛里。

有些事,知道了,就得烂在肚子里。

(同日,午后,林府花园)

林晚秋把最后一盆月季摆好,直起身,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她穿着月白色的连衣裙,裙摆沾了点泥土,却更显得肌肤胜雪。教会学校放了暑假,她本想回学校继续学英语,却被父亲林世昌留在家里,说是“世道不太平,女孩子家少出门”。

“小姐,天热,进屋歇着吧。”老妈子端着碗酸梅汤走过来,“仔细晒黑了。”

林晚秋接过碗,喝了一口,冰凉的甜意顺着喉咙滑下去,却压不住心里的烦躁。“张妈,我爸呢?”

“在书房呢,跟日本商会的高桥先生说话呢。”张妈的声音压低了些,“说了好一阵子了,听动静,好像不太高兴。”

林晚秋的眉头拧了起来。又是日本人。自从上个月万宝山那边出了事——日本人强占中国人的土地修水渠,打死了好几个农民——她就没给过家里那些日本客人好脸色。可父亲总是说:“生意归生意,不能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

她放下碗,往书房走去。刚走到月亮门,就听见里面传来争吵声,是父亲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高桥先生,粮价已经涨了三成,再要压价,我这粮栈就得关门了!”

另一个声音,带着生硬的中文腔调,慢条斯理地说:“林会长,现在是特殊时期。皇军需要粮食维持治安,你作为奉天商会的副会长,应该为‘日中亲善’做贡献嘛。”

“贡献?”林世昌的声音拔高了,“我上个月刚捐了两千大洋给你们的‘慈善会’,现在又要我按平价交粮,这不是贡献,是抢!”

“林会长,说话请注意分寸。”高桥的声音冷了下来,“皇军的耐心是有限的。如果你不愿意,或许……我们可以找其他人合作。”

接下来是一阵沉默,然后是林世昌疲惫的声音:“……要多少?”

“五百石。三天后,我要看到粮食运到皇军仓库。”

脚步声响起,书房门被拉开,一个穿着和服的矮胖男人走出来,脸上挂着虚伪的笑,看见林晚秋,微微鞠躬:“林小姐,下午好。”

林晚秋没理他,径直走进书房。林世昌正背对着门,望着墙上的《清明上河图》,肩膀微微颤抖。他今年五十岁,头发已经花白,平日里总是精神矍铄,此刻却显得格外苍老。

“爸。”林晚秋轻声喊。

林世昌转过身,脸上挤出笑容:“晚秋啊,怎么过来了?”

“他又逼你了?”林晚秋看着父亲眼角的红血丝。

林世昌叹了口气,走到太师椅上坐下,端起茶杯喝了口,却没咽下去,又吐了回去:“凉了。”他沉默了一会儿,“做生意,哪有不低头的?忍忍就过去了。”

“忍?”林晚秋提高了声音,“万宝山的农民忍了,被打死了!中村那个日本间谍被抓了,日本人就派兵在边境演习,我们还要忍?爸,他们是要把我们的东西都抢光!”

“你一个女孩子家懂什么!”林世昌猛地一拍桌子,茶杯里的水溅了出来,“我不忍,这个家怎么办?粮栈、绸缎庄,上百号人要吃饭!跟日本人硬拼,我们拼得过吗?张学良都躲在北平不回来,我们这些老百姓,除了忍还能怎么办?”

林晚秋被父亲吼得愣住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知道父亲压力大,可她就是咽不下这口气。上个月在街头,她亲眼看见几个日本浪人调戏一个卖花姑娘,警察就在旁边,却装作没看见。她冲上去理论,差点被浪人打了,是一个穿洋布褂子的年轻人出手,几下就把浪人打跑了。

那个年轻人,身手好得不像普通人,眼神里的冷意,让她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心悸。

“我出去走走。”林晚秋转身就往外跑。

“哎,你去哪儿?”林世昌在后面喊,却没起身。他看着女儿的背影消失在门口,疲惫地靠在椅背上,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翻开,上面记着最近的收支,其中一笔,是给“奉天市自治委员会筹备处”的捐款,数额大得刺眼。

他合上本子,揉了揉太阳穴。窗外的阳光很烈,照在花园里的月季上,红得像血。

(同日,傍晚,北大营军营)

赵山河把最后一个士兵踹倒在地,粗重地喘着气。夕阳透过操练场边的杨树,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都给我起来!”他吼道,声音嘶哑,“这才练了多久?就躺地上了?日本人的刺刀要是捅过来,你们也这么躺?”

十几个士兵哼哼唧唧地爬起来,一个个鼻青脸肿,军装被汗水浸透,贴在身上。他们是七旅六连的士兵,而赵山河是他们的连长。

“连长,歇歇吧,弟兄们快扛不住了。”一个脸上带伤的士兵苦着脸说。

赵山河瞪了他一眼:“扛不住也得扛!日本人天天在营外演习,枪都上了膛,你们还想着歇?”他走到场边,拿起自己的汉阳造步枪,拉动枪栓,“哗啦”一声脆响,“这枪是烧火棍吗?给你们,是让你们打鬼子的,不是让你们当摆设的!”

士兵们低着头,没人说话。他们心里都憋着气,可上面有命令——“不准抵抗”。上个月日军在万宝山挑事,他们请战,被旅长荣臻骂了回来:“听命令!不准扩大事态!”

赵山河把枪扔给旁边的士兵,走到场边的石墩上坐下,从怀里掏出个酒葫芦,猛灌了一口。辛辣的液体滑过喉咙,却压不住心里的火。

他爹是东北的山林队头领,当年跟俄国人打,跟日本人打,最后死在日本人的枪下。他被招安进了东北军,就是想有朝一日能报仇。可现在,枪在手,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日本人在眼皮子底下耀武扬威。

好的,这是根据您提供的情节进行的续写,力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并承上启下,结尾留下悬念:

**(1931年8月16日,清晨,大南边门老宅)**

晨光熹微,薄雾笼罩着大南边门附近一片破败的宅院区。陈峰在老烟枪介绍的老张头带领下,推开了一扇斑驳的朱漆木门。院子不大,杂草丛生,几间厢房的门窗都有些歪斜,但胜在独门独院,位置僻静,离北大营和小西门铁路都有一段距离。

“先生您看,这地界儿,清静是清静,就是荒了些。”老张头搓着手,有些局促,“主家跑关内去了,托我照看,您要住,一个月……五块大洋就成。”

陈峰没还价,掏出银元递过去:“就这了。钥匙给我,没我招呼,别让人进来。”

老张头千恩万谢地走了。陈峰关紧院门,立刻开始行动。他仔细检查了每一间屋子,选定了最靠里、窗户对着后巷的一间作为据点。他从院墙角落一个不起眼的狗洞里,摸出一个油布包裹——里面是他藏匿的95式步枪枪机、导气装置等核心部件。另外几个关键零件,他分散藏在了进城路上不同的地点。

接下来的半天,他像个幽灵一样穿梭在奉天城。凭借老烟枪提供的零星信息和他自己的观察,他印证了小西门铁路夜间异响的规律:凌晨两点左右,必有沉重的车皮经过,伴有蒸汽机车沉闷的喘息和金属摩擦的尖锐声。东边道通往小树林的路上,卡车扬起的尘土在午后阳光下清晰可见。

**(同日,午后,林府)**

林晚秋坐在闺房里,对着摊开的英文书,一个字也看不进去。父亲林世昌昨夜在书房枯坐到深夜,今早又匆匆去了粮栈,处理那批被日本人强行压价收走的五百石粮食。家里的气氛压抑得让她喘不过气。

“小姐,”张妈推门进来,神色紧张,“老爷让您去书房一趟,说是有客人。”

“又是日本人?”林晚秋没好气地问。

“不是……是位姓陈的先生,看着挺斯文的。”

姓陈?林晚秋心中一动,难道是那天街头的年轻人?她压下心中的疑惑,整理了一下衣裙,走向书房。

书房里,林世昌正和一个穿着藏青洋布褂子的年轻人说话,正是陈峰。他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珐琅彩鼻烟壶。

“晚秋,来。”林世昌招呼道,“这位陈先生,说是在古玩行见过你母亲生前戴过的一个类似款式的鼻烟壶,想打听下落。”

林晚秋一愣,母亲确实有个心爱的鼻烟壶,但从未对外人提过。她看向陈峰,对方的目光平静深邃,对她微微颔首。

“陈先生怕是记错了,”林晚秋心思转转,顺着父亲的话说,“家母确有一件旧物,只是样式普通,并非什么贵重珐琅彩。”

“哦?那是在下唐突了。”陈峰从善如流地收起鼻烟壶,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遗憾,“打扰林会长和林小姐了。”他起身告辞,目光不经意地扫过书桌上摊开的一份文件——那是奉天商会的内部通讯,上面不起眼的一角印着“南满铁路株式会社货物运输时刻表(临时调整)”。

林世昌起身送客。林晚秋看着陈峰的背影,心中的疑团更重了。他绝不是为鼻烟壶而来!那匆匆一瞥的文件……他到底想干什么?

(同日,深夜,北大营赵山河连部)

赵山河没有睡。他坐在煤油灯下,一遍遍地擦着自己的驳壳枪。桌上摊着一张手绘的简易地图,上面用炭笔画着几个箭头和问号,指向营区外几个方向——那是他派心腹士兵偷偷观察到的日军近期“演习”的频繁区域。

“连长,查哨回来了。”一个精干的士兵推门进来,压低声音,“二排长说,营外东南角那片高粱地,今晚又有动静,不是巡逻队,像是……在埋东西。”

“埋东西?”赵山河眼神一厉,“埋什么?”

“天太黑,看不清,但能听到铁锹声,还有低低的日本话。人不少。”

赵山河猛地站起来,在狭小的屋子里踱步。这绝非寻常演习!日本人到底想干什么?上面还是那句冷冰冰的“不准抵抗”!他走到地图前,看着代表北大营的那个方框,四周仿佛被无形的黑手越箍越紧。

“小六,”赵山河声音低沉得可怕,“你带两个最信得过的兄弟,明天天不亮,想办法摸过去看看!记住,千万不能暴露!”

“是!”叫小六的士兵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1931年8月17日,凌晨,小西门外铁路沿线)

夜色如墨,只有铁轨在微弱的星光下反射着冰冷的幽光。陈峰像壁虎一样紧贴在距离铁轨百余米外一个废弃砖窑的阴影里。他穿着深灰色的衣服,脸上抹着煤灰,呼吸压得极低。身边放着一个鼓囊囊的帆布包。

远处,传来了蒸汽机车沉重的喘息和车轮碾压铁轨的轰鸣。一列由几节闷罐车和几节平板车组成的列车,在黑夜中如同蛰伏的巨兽,缓缓驶来。平板车上盖着厚厚的帆布,帆布下凸起的轮廓,在陈峰受过现代军事训练的眼睛里,清晰得刺眼——那是炮管和重机枪!

列车减速,准备通过前方道岔。就是现在!

陈峰如同离弦之箭冲出砖窑,利用路基的坡度迅速接近铁轨。他目标明确——道岔连接处下方一个关键的传动连杆!他从帆布包里迅速掏出几样东西:一个沉重的铸铁扳手,几根粗铁丝,还有……两个用厚玻璃瓶自制的燃烧瓶,瓶口塞着浸透汽油的布条。

他动作快得惊人。先用扳手死死卡住传动连杆的关节,再用铁丝将其与旁边的固定装置紧紧捆死!这样一来,道岔就被强行锁死在一个方向。接着,他将两个燃烧瓶小心地放置在道岔转折处的枕木缝隙里,拉出长长的引信(浸透汽油的布绳)。

做完这一切,他迅速后撤,重新隐入砖窑的黑暗,心跳如擂鼓。他不敢奢望能炸毁军列,但只要道岔被锁死,列车就无法按预定路线转向通往军火库的支线。若强行通过,极可能脱轨,至少能造成混乱,迟滞运输。而燃烧瓶,是给可能前来查看的日本工兵准备的“惊喜”。

沉重的列车驶进了道岔。司机显然发现了异常,尖锐的汽笛声划破夜空!列车开始剧烈减速,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巨大的惯性让车体摇晃着,车轮与强行锁死的道岔剧烈碰撞,发出令人牙酸的巨响!

“哐当!嘎吱——!”

车头猛地一震,后面几节车厢发出沉闷的撞击声。虽然没有脱轨,但整个列车在巨大的惯性下,带着刺耳的噪音,歪歪扭扭地冲过了道岔,显然偏离了预定轨道,停了下来。整个车身在惯性作用下还在微微颤动。

“八嘎!怎么回事?!”车上的日军惊怒的吼叫声响起。几束手电光在列车周围慌乱地扫射。

陈峰屏住呼吸,紧盯着道岔处。很快,几个端着步枪的日本兵跳下车,骂骂咧咧地跑向道岔查看。手电光集中在了被卡死的传动连杆上。

“快!弄开它!”一个军曹模样的日军吼道。

两个工兵拿着工具凑了上去。就在他们低头试图撬动扳手和铁丝时——

陈峰毫不犹豫,划燃了手中的火柴,点燃了连接燃烧瓶的布绳!布绳上的火焰如同两条毒蛇,在夜色中无声而迅猛地窜向道岔!

(与此同时,离铁路线不远的一片高粱地里)

赵山河派出的侦察兵小六和两个兄弟,正借着高梁秆的掩护,艰难地向着白天发现有动静的区域潜行。突然,铁路上传来的巨大异响和日军嘈杂的吼叫让他们瞬间趴倒在地。

“六哥,听动静,像是火车出事了?”一个士兵紧张地低语。

小六还没回答,只见铁路方向猛地爆发出两团耀眼的橘红色火光!

“轰!轰!”

燃烧瓶猛烈炸开!炽热的火焰混合着粘稠的汽油瞬间吞噬了道岔区域!那两个正在作业的日本工兵和旁边的军曹,顿时变成了惨叫的火人!熊熊烈焰冲天而起,将周围照得如同白昼!

“我的娘!”小六身边的士兵差点叫出声。

小六也惊呆了,但他反应极快:“不是意外!有人动手了!快撤!这动静太大,日本兵马上要搜过来了!”他心脏狂跳,有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这人是谁?是敌是友?

**(砖窑内)**

火光映红了陈峰的脸,他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满意。效果比他预想的还要好。他毫不犹豫,转身就向砖窑深处早已看好的退路——一个坍塌形成的裂缝钻去。浓烟和混乱是最好的掩护。

**(北大营,赵山河连部)**

巨大的爆炸声在寂静的凌晨传得极远。正对着地图沉思的赵山河猛地冲到窗前!东北方向,火光映红了天际!

“哪里爆炸?!”他厉声喝问冲进来的卫兵。

“报告连长!听方向……是小西门外铁路线!”卫兵声音带着惊恐。

铁路线?军火运输线?赵山河瞳孔骤然收缩!是日本人自己搞演习出事?还是……他瞬间想到了小六他们去探查的高粱地!难道……?

“传令兵!”赵山河南的声音因激动和紧张而嘶哑,“全连!紧急集合!子弹上膛!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开枪!快!”

他一把抓起桌上的驳壳枪,咔嚓一声顶上火,冲出房门。操场上,士兵们衣衫不整但动作迅速地集结,脸上都带着惊疑不定。远处的火光还在跳跃,映照着赵山河铁青而决绝的脸。北大营的宁静被彻底撕碎,一股无形的、令人窒息的杀气,随着那冲天的火光,弥漫开来。

火光熊熊,映照着这座危城和城中命运交织的人们。更大的风暴,已在爆炸声中拉开了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