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奉天1931:兵王逆旅 > 第5章 军火库的秘密

奉天1931:兵王逆旅 第5章 军火库的秘密

作者:栖霞关下残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13:34:16

1931年8月12日的奉天城,被一场罕见的秋雨泡得发沉。陈峰蹲在小西关的灰砖房顶上,雨水顺着油布雨衣往下淌,在檐角汇成细流,打在墙根的烂泥里,溅起混着煤渣的水花。

他已经在这里蹲了三个时辰。

视线穿过雨幕,落在三百米外那座青砖砌成的大院上。院墙高三丈,墙头插着带刺的铁丝网,四个角楼各站着一个挎步枪的日本兵,雨衣领口露出的“关东军”臂章在阴雨天里泛着冷光。

这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的临时军火库。三天前,老烟枪用三斤烧酒从一个拉黄包车的“同行”嘴里换出来的消息:“夜里总见卡车往里头钻,帆布盖得严严实实,轮印深得能陷进半只脚——估摸着是运炮呢。”

陈峰的指关节在潮湿的枪身上磨得发白。这是一把从日本浪人手里“借”来的南部十四年式手枪,俗称“王八盒子”,弹匣容量八发,此刻只剩下三发子弹。他更习惯用现代的92式手枪,但在1931年的奉天,能摸到真家伙就不错了。

雨丝突然被一股气流劈开,三辆军用卡车从胡同口拐出来,轮胎碾过积水的声音像闷雷。头车驾驶室里坐着两个日本兵,军帽檐压得很低,其中一个正把玩着军刀刀柄,黄铜护手在雨里闪了下光。

陈峰缩回屋檐下,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张手绘的地图,用铅笔标注着军火库周围的街道、墙高、哨位换岗时间——都是这三天蹲点摸来的。地图边角被雨水泡得发卷,在“北门哨位”四个字旁边,他打了个问号。

那里的哨兵换岗最勤,每隔十五分钟就换一次,比其他三个角楼密了一倍。

“哗啦——”

老烟枪掀开破布帘时,带进一股混合着雨水和烟油的寒气。他抖了抖湿透的黑布褂子,烟袋锅里的火星子在潮湿的空气里明灭不定,照亮他颧骨上那道甲午年留下的刀疤。

“查到了。”老烟枪往炕桌上扔了个油纸包,里面是四个白面馒头,还带着余温。“北门里头是弹药库,存的都是‘九二式步兵炮’的炮弹,听说够装备一个炮兵联队。”

陈峰捏起个馒头,掰开来,热气混着麦香扑在脸上。这是他穿越到1931年以来,吃得最像样的一顿饭——前几天要么是老烟枪从街头摊儿上“顺”来的馊粥,要么是硬得能硌掉牙的窝头。

“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队长叫岛本正一,少佐军衔。”老烟枪往烟锅里填着烟叶,“这人去年在朝鲜打过硬仗,据说最恨中国人碰他的军火,上个月有个拾破烂的老头靠得近了点,当场被他用军刀劈了。”

陈峰的目光落在地图上的“9月18日”字样上。还有一个月,就是柳条湖事件。按照历史轨迹,日军会用炸药炸毁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然后嫁祸给东北军,紧接着就会炮轰北大营——而他们用的炮弹,很可能就来自眼前这座军火库。

“想动它?”老烟枪突然笑了,烟袋杆敲了敲炕桌,“陈兄弟,不是我泼冷水。这院墙上除了哨兵,还有电网,墙根底下埋着‘土八路’叫‘地老鼠’的玩意儿(地雷),连只耗子都钻不进去。”

陈峰没说话,从怀里掏出个用硬纸板做的小东西,像个微型风车,轴上缠着细铁丝。这是他用烟盒和自行车辐条改的简易测风仪——军火库周围的风速、风向,都得算清楚。

“我不是要进去偷东西。”陈峰的指尖划过“弹药库”三个字,“我要知道他们有多少炮弹,什么时候运走,往哪个方向运。”

老烟枪的烟袋锅顿了下,刀疤抽搐了一下:“你真想……跟日本人硬碰硬?”

雨声里突然传来马蹄声,由远及近。两人对视一眼,老烟枪迅速把地图揉成一团塞进灶膛,陈峰则将手枪藏进炕洞,用几块砖头盖住。

门被撞开时,四个穿着灰布军装的东北军士兵闯了进来,领头的是个上尉,肩章上的金线被雨水泡得发暗,正是赵山河。

“陈峰?”赵山河的声音带着酒气,手里的步枪枪口还在冒烟,“跟我走一趟。”

北大营的营房漏着雨,墙皮剥落的地方露出里面的黄土,墙角堆着几捆发霉的稻草,散发着潮湿的霉味。陈峰坐在一张缺了腿的木凳上,对面的八仙桌上摆着盏马灯,灯芯爆出的火星子照亮赵山河铁青的脸。

“你可知罪?”赵山河拍了下桌子,酒气混着汗味扑面而来。他身后站着两个士兵,手里的步枪上了刺刀,刀刃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陈峰没说话。被带来的路上,他已经从士兵的闲聊里听出了大概——昨天他在街头打跑的那几个日本浪人,其中一个是关东军参谋本部的翻译官,今天一早,日本领事馆就向东北军司令部递交了“抗议照会”,要求严惩“袭击皇军人员的凶徒”。

“李营长说了,要么你去日本领事馆磕头认错,要么……”赵山河的手按在腰间的驳壳枪上,指节发白,“就按‘寻衅滋事’论处,关你三个月大牢。”

陈峰突然笑了,笑声在漏雨的营房里显得格外突兀:“赵连长,你觉得我是那种会给日本人磕头的人?”

“那你想怎么样?”赵山河猛地站起来,军靴踩在积水里溅起水花,“你知不知道,就因为你多管闲事,昨天下午日军又在皇姑屯附近搞演习,机枪都架到我们的岗楼对面了!”

“他们本来就想找借口。”陈峰的声音沉了下来,目光扫过墙上贴着的“剿匪通报”——上面印着“悬赏捉拿杨靖宇”的字样,悬赏金额是五百大洋。“就算我不打那几个浪人,他们也会找别的茬。”

赵山河的拳头攥得咯咯响,突然转身往外走:“你等着。”

营房里只剩下陈峰和两个士兵。其中一个年轻些的士兵偷偷往他手里塞了块干硬的窝头,压低声音说:“先生,赵连长是好人,他昨天为了保你,跟李营长大吵了一架,还被扇了耳光。”

陈峰捏着窝头,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下。他想起昨天赵山河在街上的眼神,那里面有愤怒,有不甘,还有一丝……挣扎。

半个时辰后,赵山河回来了,手里拿着张纸,上面盖着东北军第七旅的公章。

“这是‘特别通行证’。”赵山河把纸拍在桌上,语气生硬,“李营长说,念你是‘初犯’,罚你去军火库附近的岗楼值三天勤,算是‘戴罪立功’。”

陈峰看着通行证上的“监视日军动向”几个字,突然明白了赵山河的用意——这是在给他机会靠近日军的军火库。

“赵连长,”陈峰叫住他,“我问你个事。”

赵山河停在门口,没回头。

“如果……我是说如果,日军真的动手,你们会抵抗吗?”

雨突然下大了,打在屋顶的铁皮上噼啪作响。过了很久,赵山河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林公馆的花园里,夜来香的香气混着雨水的湿气弥漫在空气里。林晚秋坐在葡萄架下的石凳上,手里捏着本英文版的《医学伦理学》,但一个字也没看进去。

她的目光越过雨帘,落在正厅的窗户上——父亲林世昌正在里面和日本商会会长松井太郎喝茶,窗户上映出两人的影子,松井的手不停地比划着,像是在说什么得意的事。

“小姐,夜深了,该回房了。”管家老周打着伞走过来,他的右耳缺了一块,是庚子年被八国联军的流弹擦伤的。

“周叔,”林晚秋抬头,眼里蒙着水汽,“你说,我爹真的要和日本人合作建粮栈吗?”

老周叹了口气,伞往她这边倾斜了更多:“小姐,老爷也是为了这个家。上个月日军查抄了三家不肯‘合作’的粮栈,连账本都烧了……”

林晚秋想起三天前在街头见到的那个身影。那个叫陈峰的男人,穿着洗得发白的短褂,却有着比东北军士兵更挺拔的站姿,尤其是他打倒日本浪人时的眼神,冷静得像冰,却又燃着一团火。

她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里面夹着张偷偷画的素描——是陈峰的侧脸,线条硬朗,下颌线绷得很紧。这是她昨天去小西关找老烟枪打听消息时,凭着记忆画的。

“周叔,你认识一个叫陈峰的人吗?”林晚秋把本子藏进袖袋里,“听说是从关内来的。”

老周的脚步顿了下,压低声音:“小姐,你问他做什么?刚才我去后门倒垃圾,看见赵连长的人在附近转悠,好像在找他。”

林晚秋的心猛地一跳。她想起昨天父亲和松井的谈话,提到“有个来历不明的人在打探军火库”,松井说“已经让关东军的人留意了”。

“我……我就是随便问问。”林晚秋站起身,雨水打湿了她的旗袍下摆,“周叔,帮我备辆车,我想去趟教会医院,看看王牧师。”

老周犹豫了一下:“这么大的雨……”

“没事,我带伞。”林晚秋的声音有些发颤,她快步走向车库,袖袋里的小本子硌得她手心发烫。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找陈峰,或许只是觉得,在这个人人都想着“明哲保身”的奉天城,那个愿意为陌生人挺身而出的人,不该就这么被抓起来。

日军军火库的岗楼高五米,用红砖砌成,里面只能容下两个人。陈峰靠在冰冷的墙壁上,手里拿着赵山河“借”给他的望远镜——是德国造的蔡司望远镜,镜片上还刻着“东北军第七旅”的字样。

望远镜里,日军的巡逻队正沿着院墙走动,皮靴踩在积水里的声音隔着三百米都能听见。领头的是个曹长,腰间挂着望远镜和军刀,每走十步就会回头看一眼北门的哨位,像是在确认什么。

“这鬼天气。”旁边的哨兵啐了口唾沫,把步枪往墙角靠了靠,“陈先生,你说日本人真要打过来?”

陈峰放下望远镜,看向远处的奉天城。雨幕中的城市像一头沉默的巨兽,教堂的尖顶在雾里若隐若现,日本人的商社挂着太阳旗,东北军的司令部灯火通明,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死寂。

“你觉得呢?”陈峰反问。

哨兵挠了挠头,露出憨厚的笑:“俺娘说,光绪年间也打了,打完了该种地还种地。日本人再凶,还能不让咱吃饭?”

陈峰没说话。他想起历史书上的数据: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四省沦陷,三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仅在沈阳,就有上万名平民被日军杀害,无数粮食、矿产被掠夺……这些,眼前这个只想安稳种地的哨兵不会知道。

突然,望远镜里的景象动了。北门的哨兵突然立正敬礼,一辆黑色轿车从胡同口开了进来,车牌号是“关特-007”——这是关东军高级军官的车。

车窗摇下来,露出一张戴着金丝眼镜的脸,皮肤白皙,嘴角噙着若有若无的笑。陈峰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是佐藤英机。

佐藤的目光扫过岗楼的方向,像是在寻找什么。他的手指在车窗沿上轻轻敲击着,节奏均匀,像是在打什么暗号。片刻后,他放下车窗,轿车缓缓驶入军火库的侧门。

“那是谁?”哨兵好奇地问。

“关东军情报课的。”陈峰的声音有些干涩,“佐藤英机。”

哨兵“哦”了一声,没再追问。对他来说,日本人的官再大,也不过是“要应付的老爷”。

陈峰重新举起望远镜,视线落在侧门关闭的瞬间——他看见佐藤下车时,手里拿着个牛皮文件夹,封面印着个红色的“密”字。

雨越下越大,把望远镜的镜片打湿了。陈峰用袖口擦了擦,再看时,只看见军火库的烟囱里冒出淡淡的白烟,在雨幕中很快消散,像从未存在过。

深夜的小西关,只有几家妓院还亮着昏黄的灯,妓女的调笑声和日本歌伎的三味线声混在一起,在雨里飘得很远。老烟枪蹲在自家门口的槐树下,烟袋锅里的火星子忽明忽暗,照亮他脚边的一个纸包。

里面是十块银元,崭新的,边缘还带着齿痕。

半小时前,一个穿黑色西装的男人找到他,说“只要把陈峰的下落告诉佐藤少佐”,这十块银元就是他的。男人还说,事成之后,还能给他在日本商会谋个差事,“不用再蹲街头喝冷风”。

老烟枪的手指摩挲着银元的边缘,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想起甲午年的冬天。那年他才十五岁,跟着毅军守威海卫,日军攻上来的时候,他亲眼看见排长被炮弹炸飞,肠子挂在城墙上,像串破布。

“爹!”屋里传来儿子的哭声,是饿醒了。他婆娘掀开布帘探出头,眼里带着哀求:“他爹,要不……咱们还是……”

老烟枪猛地把银元塞进怀里,烟袋锅往地上一磕,火星子溅在积水里:“闭嘴!”

他站起身,往北大营的方向走去。雨打在他的佝偻的背上,像无数根针在扎。他知道,这一去,可能会得罪日本人,可能会丢了性命,但他更怕半夜惊醒时,看见排长挂在城墙上的肠子,变成自己儿子的。

走到胡同口时,一个黑影突然从墙角闪出来,撞了他一下。老烟枪刚要骂,就听见熟悉的声音:

“周叔?你怎么在这?”

是林晚秋。她穿着件黑色的斗篷,帽子压得很低,手里提着个药箱,像是刚从医院出来。

“林小姐?”老烟枪愣住了,“这么晚了,你……”

林晚秋没回答,往他手里塞了张纸条:“陈峰在北大营的岗楼,对吗?这是日军军火库的布防图,我从爹的书房偷出来的,你想办法给他。”

老烟枪展开纸条,借着妓院的灯光,看见上面用钢笔标注着电网的位置、地雷的分布,还有——北门哨位底下有个排水口,宽约两尺。

“小姐,你这是……”

“别问了。”林晚秋的声音带着哭腔,“我爹明天要把这个交给松井,我不能让他变成汉奸。”

她转身就走,斗篷的下摆扫过积水,溅起的水花打在老烟枪的裤腿上。老烟枪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雨幕里,又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纸条,突然把烟袋锅往嘴里一塞,大步往北大营走去。

烟袋锅里的烟叶被雨水打湿了,抽起来又苦又涩,像极了甲午年冬天的海水。

岗楼的时钟指向凌晨三点。雨小了些,变成了细密的雨丝,缠在人的脸上,像蛛丝。陈峰靠在墙上打盹,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谁?”

“是我。”是老烟枪的声音,带着喘息,“有东西给你。”

陈峰拉开岗楼的小铁门,老烟枪闪身进来,把手里的纸条塞给他。借着马灯的光,陈峰的眼睛猛地亮了——是军火库的布防图,比他手绘的详细十倍,尤其是那个排水口的位置,用红笔圈了出来。

“谁给你的?”

“林小姐。”老烟枪往窗外看了看,“她从她爹的书房偷出来的,说她爹明天要交给日本人。”

陈峰捏着纸条的手微微发抖。他想起林晚秋在街头的样子,穿着白色的连衣裙,像朵不染尘埃的栀子花,很难想象她会冒着风险偷父亲的东西。

“还有,”老烟枪压低声音,“刚才我来的路上,看见佐藤英机的车出了军火库,往关东军司令部去了。车后座好像坐了个人,穿着东北军的军装。”

陈峰的心沉了下去。东北军里有日本人的奸细,这一点他早有预感,但没想到对方已经渗透到了能接触到核心情报的层面。

“赵连长知道吗?”

“我不敢告诉他。”老烟枪的声音略微有些颤抖,“谁能知晓他身边是否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