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 > 第17章 死而复活 秦赵兵疑

上回说到,荀卿赵廷论政,探秦强赵弱之差,究将兵征战之别。

且说年末赵廷大朝,秦太后及穰侯魏冉列席,赵封魏冉为“武襄君”,出任太傅,相以新君。

越明年,春,此信出赵而传至诸国。一时之间,众说纷纭,喧嚣尘上。

秦太后因走水薨,而穰侯魏冉亡于水溺贼盗,秦廷本就有疑,方才大张旗鼓,宣传薨毙之言,以除隐患。于今,赵廷消息,贰人死而复生,其事诡谲,国内上下,杂音纷纷。

秦昭襄王召应侯范雎,私议应对。其时安国君嬴柱因原太子薨而续立太子,亦在侧。

秦王问:“赵国有信,前太后及穰侯见于赵廷,得封地及封号,效力赵廷。尔可知其事?”

应候范雎应言:“臣已知之。其时甘泉宫之事,魏丑夫全族尽诛,以慰太后之灵。然随平原君前来贰伶人,其时于咸阳周游诸公卿府第,演以口技,无人注目,后随太后至甘泉宫,走水后不知其踪。宫内所遗四尸,无从得知其真身。当时不以为意,如今想来,其时已显其迹。臣失察,望君恕罪。”

见秦王不言,应候范雎续言:“阳武酸枣,穰侯之事,其没踪迹,时责韩魏,或疑流匪,如今思来,当为赵助。然臣思索再三,终不明此举用意何在。如此之举,止招秦兵速至,再无他益。”

安国君嬴柱在侧,应曰:“太后及穰侯,居秦廷肆拾载,内外之臣,山川地形,粮赋兵民,无所不知,无所不见。赵得其信,吾秦危矣。”

应候范雎回曰:“自去岁太后让位,朝堂重臣,多归王权,余者应不足虑。郡县之守,四贵之流,皆匪重地,应不碍大局。军中将领,人员紊叠,未能厘清。如有妨碍,大概于此。至于山水粮赋,立刻之间,无得更替,其疾未显,然其祸必深。当思谋应对。”

秦王问曰:“何以对?”

应侯范雎言曰:“以臣原谋,直取韩地,次削魏土,赵在其后,交结齐燕,维持南楚。然今日之变,必当雷霆加于赵,以慑东方诸国,绝仿效意图。臣请以兵,攻赵以迎太后归。”

秦王问曰:“武安君白起,韩地之谋,如何?”

应侯范雎思曰:“白起者,楚国芈姓,其祖楚平王孙白公胜,举于穰侯魏冉,历左庶长、左更、国尉、至大良造,世称武安君,领秦军战,辗转叁拾载矣。去岁至今,无有他意,当可得信。”

秦王追问:“今日太后及穰侯在赵,汝可保之?”

应侯范雎静默,回曰:“韩地之谋暂缓,召其还朝,调转其兵,随吾攻赵,以惩首恶,大树倾倒,乌鹊无依。”

秦王视安国君,安国君嬴柱对答:“君父明鉴,武安君大功于国,平日散兵调还尚可,今日太后及穰侯明显于赵,遽然召还,恐各地不安,徒伤诸将之心。”

秦王问曰:“以尔之言当何如?”、

安国君嬴柱对曰:“去岁,武安君攻韩陉城,拔伍城,斩首伍万,有功于秦,当益其食邑,以安其心,抚慰重将。”

秦王思曰:“既然,加食邑叁佰户,通传全军为贺。韩地军全返,移师赵地,迎回母后。另应候代朕,宣以诸国,太后及穰侯已薨,彼赵不仁,虚假以代,不当人子,怙恶不悛,吾将讨而惩之。”

会毕,秦廷召众卿,宣以讨赵,以惩不仁,另武安君白起增邑事,一并传谕。诸国得信而使者往来。

会毕,应侯范雎以平原君伶人事,详察其于咸阳行踪,得荀卿之事,循迹而追至楚太子及黄歇。因赵事,暂未发,暗监之。历半年,未见通赵之举,方乃释疑。

不说西秦议定,调兵遣将,谋加兵赵境。且说北赵,荀卿行仁政,宣以朝堂,晓谕郡县,贯以乡里。其策并拾贰条,后称“威后仁政”。

其策壹:编户齐民。学以秦孝,户籍相伍,合伍为拾,国设里正,野举乡大夫,设乡三老,乡啬夫,乡游徼之职,承政令、安全、教化、赋税之责。

其策贰:九惠之教。学以齐桓,续管仲举,设有司九职,以应其事。分为老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病,通穷,振困,接绝。

其策叁:更新爵制。细化爵位贰拾等,军民皆可受。奖以耕农,工商,将兵,公卿。得爵者,或可得利,或可得权,各有等分,以成文法,铸鼎以刻,置于国都,各郡县详而后宣。

其策肆:富农时令。

此策分肆:

首为奖励耕织:纳粮伍佰石者免徭役;捌佰石者受田宅;仟石者受以民爵。爵分贰拾等,柒等以下,皆可民受。柒等之爵,见县令县丞,作揖不跪。

次为相地以耕:引麦入赵,齐地流行之麦,圈以邯郸,代郡,雁门郡,云中郡,九原地区,沿河诸地,辅以军屯,兴以水利,强令种植,另配以石磨之用,以善其食法;环故都晋阳,主粟、水稻、大豆,辅以芦菔(萝卜)、菘(白菜)。

再次官营勃海:集奴隶,赴勃海,煮海盐,船渔业,输国富,济民困。

最末移民军屯:迁邯郸稠地无地贫民,并楼烦及东胡牧民,依赵长城,沿河而居,选云中,九原,高阙等地,行军屯事,植麦为食,以图自给,以隘为守,御匈奴而防西秦。

其策伍:集训县丞。选各郡县县丞,批次至邯郸,学以行政,约以范式,以利行事。另命各里乡,择小吏学于郡县,备于朝堂,半年而稽考,初识字,通行文,懂法令,熟礼仪,明教化。

其策陆:鼓励工商。涉兵工坊,以官主之,献突出之技者,同农耕得力者,将以爵。尤以兵戈,弓弩,皮甲,铁甲,攻守器械为最。涉农工坊,以商持之,官家监行,奖赏仿农耕。平民不得从商。

其策柒:军功受爵。民以户籍,伍拾相编,教以乡里,择其青壮,服以兵役,余其老弱,及于疾孤,互助以农。民既成卒,农时耕种,闲时训练,战时入伍,以敌首得爵,军爵无上限。

其策捌:立英灵台。于国都邯郸,设英灵台,立亡者牌位,四时以祭,君亲祭之。郡县设英灵殿,置当地英灵墓,晨暮祭扫,四时节祭,郡县主之,小吏演之,宣以民众。

其策拾:复开泮宫。召诸君公卿,陆岁以上稚童,学以泮宫,复周礼,习六艺,增兵法。荀卿自任祭酒,主讲《诗》《礼》《易》《春秋》,请马服君赵奢等赵将主讲射、御、兵法等。

其策拾壹:奖励私学。于国都及各郡县治所,开设私塾,聘以公门小吏、工坊茂材,教以识字断文,工匠技艺。

其策拾贰:发招贤令。以赵君名,发召贤令,特以农、牧、工、渔之从业者,奖以爵,墨者从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