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 > 第60章 二王北上 咸阳会谈(下)

思绪随步走,历少年之至青年,历青年而至中年,韩子所言,有以魔力,仿若数言之间,代人同行,以为体察。更为昔日亲历者,辅韩子不幸,继奋斗挣扎,思其时亲临,念家破国殇,反自身飘零,张良乃有泣涕,泪不能止,终至嚎啕,哭泣之间,察韩子悲,先前怨怼,有以消散。

稍敛悲容,韩子乃续言道:“待得回国,有以薄名,得传诸国,本以为韩王得见,乃有所托,不期十数载间,无得鲜花开,反有豺狼至,西秦不可信,故国不得依,终至牢房抵命,身死国灭。”言语至此,韩子已近呜咽,数不能言。

张良本自神伤,以为共鸣,闻得韩子自言殒命,复为愕然,不明所以,尚不及问。韩子乃有续言:“幸赖牢头怜吾,赖得逃生,隐姓埋名,苟活至今。”

言于至此,语调复为激昂,神情更为惨烈,“二十余载苟活,反而不若当日身死。眼见咸阳捷报频传,故国竟以首亡,其悲不得言于人前,人后独悲,抑郁而不得遣。十数年间,居咸阳而闻秦军胜于天下,六国诸雄,尽皆沦丧,终有一统之局。”

“以未亡人,睹大敌得逞其志,隐姓埋名,得闻秦吏上下,口称韩子,其情其景,荒唐莫名,滑稽至此,何以悲欢二字,可得言清。”

至此稍歇,目视张良,乃缓缓问曰:“请问公子,学有所成,终未报国,着作有灵,行于他方,于己何甘?于国何益?当念商鞅之勇而自遣?或当思吴起之智而延祸?”

闻得韩子所言,张良亦为茫然,是极,所学不能报国,所材成于敌国,何以自处?何能自甘?思索之间,乃离席而起,至韩子前,有以施礼,以为敬重。

韩子受之,还以平礼,乃续言道:“始皇一统,至于今日,已十五载。吾以新生,居于此地,亦十五载矣。昨日之韩非,已随故国同去,今日之韩子,愿为所学架桥。”

“法家之学,成于秦国,行于中原,虽非本人所为,然亦与荣有焉。然则,今日之法,非为全法。得有苟活,法家精要,舍我其谁?自当有言新皇,以为纠偏,行新法于黔首,以为天下皆安,法统长传。”

闻得韩子所言,张良乃有清醒,复明今日所会,乃整理思路,有以言道:“方才韩子所言,良亦有同感。故闻得韩王湮灭,方转仕沛公,以为天下安定而黎民安康。”

“今日闻得韩子仕于秦皇,故良有所思,冒昧言于韩子。沛公之事,尚盼转圜,以为封王。”

韩子闻言,并不立应,思索有时,方缓缓开口言道:“吾之年少,曾得堂谿公诤言,无有所听,终招恶果,身死遗憾。今日冒昧,反充堂谿公,言说于尔,所谓全遂之道,可得周全?”

张良闻言,默然而思,乃开口言道:\"良非法家,无有殉道之需,韩国已灭,更无殉国之理,自当谋全自身,谢长者念。\"

韩子闻言欲有再言,踌躇许久,复而转问道:“尔决意分封,所为者何?”

张良坦言道:“所谓家国,国即无望,且言其家。吾祖五世相韩,及至今日,自思有以所成,谋于传家。”

韩子颔首,荐言:“所谓分封,于法家而言,实为坏法之举,纵得一时成效,终非大势所趋。”

张良闻言,乃有所思,复拜韩子:“主危客离,终非为臣之道。”

离得李府,张良路有所思,及至近于驿馆,忽明纰漏所在,乃径直见于曹参,言说今日之举,以求释疑。曹参亦不直言,然私信传于沛公刘季。

叁日已过,右丞冯去疾复会张良。此会,右丞冯去疾有所缓和,言道:“经请于吾皇,特允刘季封王之举,以为北上共击匈奴之前要。”

张良闻言,知初步有成,乃稍宽心,续言道:“即允尊王攘夷,遣军北上,自为正理。”

右丞冯去疾乃续道:“即如此,以沛国名之,定都沛县,辖原泗水郡,沛公出兵诸将几人,健卒几何?”

张良对曰:“沛公现有兵卒,不逾伍万,若封地得安,除以安民之需,叁万之数,当得必然。”

右丞冯去疾闻言稍安,以为事情顺遂,不期张良续言道:“兵将之事,且待后言。至于封国及定都,某略有异议。”

有以不安,右丞冯去疾视张良,静待其言。

张良续道:“泗水郡确为沛公故乡,所谓衣锦还乡,众人皆愿也。然则,以其地而言,属实富庶,非先朝封王边鄙,以扩疆土之意。沛公愿前往汉中巴蜀之地,以为治理,教民王化,以卫中原。”

右丞冯去疾,闻言色变,汉中之地,虽为偏僻,然以其险隘,一日盘踞,终不得驱,甚至巴蜀楚地,皆为其所侵害,远非泗水郡可比。

有以思谋,右丞冯去疾乃言道:“所谓汉中巴蜀之地,百年之前,吾先秦惠文王,已得此地,至于今日,不可言以边鄙。公若有心,待得北患平定,巴蜀西南,尚有边鄙之地,譬如邛都,譬如筰都,待公建国图治。”

张良闻言,对以回报沛公,且待其意,其余之事,不再谈及。

二轮谈判,至此结束。

旬日已过,张良请于右丞冯去疾,双方复会。于会,有以商定。

秦贰世(扶苏)叁年,十月末,沛公刘季,北上关中,停驻霸上,请见秦皇。秦皇扶苏,出城东巡,至霸上会谈。已有谈判,遂分封沛公刘季为诸侯,划原泗水东海二郡为域,自置官员,自设赋税,留兵万数,以为治安,其余兵卒,淘汰老弱,精兵三万,北上讨奴。

沛公刘季,继而封赏,以张良为相国,掌以朝政,萧何为内史,主以内政,曹参为中尉,主以治安,以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分掌精兵,以为作战。

分配完毕,萧何领将军反宛城,以为整编,沛公刘季,相国张良,中尉曹参复驻咸阳,以待番君吴芮,共商其事。

十月中,番君吴芮,已遣使至于咸阳,谈判分封事,秦皇扶苏委左丞李斯主事,俩者分自谈判,互不纠葛。

及待沛公刘季停当,番君吴芮乃自北上,亲定其事。其时已十一月中,秦皇扶苏,封以衡山王,辖原衡山九江二郡。其时,俩封国国土相邻,守望相助。

衡山王吴芮仿照沛公刘季,置以官制,设立其国。至于兵力,昔日项籍巨鹿之战,已遣英布相随,故今日雁代奋战之楚军,多有吴芮兵卒充于其中。另因南海诸郡,秦皇扶苏,遂允衡山王主力南守,遣以偏军,以为代表。

十二月,沛公刘季,衡山王吴芮,入咸阳,朝见秦皇扶苏,分封之事毕。天下哗然,继而翘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