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 > 第21章 牛刀初试 百家争鸣(中)

本以聚议,不意蒙毅竟至于此,众人不及防,尽皆愕然,见公子扶苏无措,韩子乃接言道:“蒙卿勿怒,今日之议,各言其事,公子已有前言,勿须顾虑,不以言语罪人。”

公子扶苏得韩子缓颊,乃自醒转,附言道:“是极此理,某有前言,众卿各言其策,无有怪罪,蒙卿勿怒。”见众人犹自愤然,乃续问曰:“司徒博彦,方才乃陈平及李左车之意,以尔之意,有以教某?”

见韩子多言于公子扶苏,及公子今日之情形,司徒博彦隐约有以想法,“帝王师”三字浮现心头。

心中暗叹,兀自思索,乃续言道:“公子明鉴,昔日郑国渠事发,秦皇逐外客,李斯上《谏逐客书》,其曰:‘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斯虽德亏,然其材不可觑,此言亦称秦王心;今日复以关内外及贵族黔首而言事,恐覆昔日之辙也。请公子三思。”

不待公子扶苏言,司徒博彦续曰:“论以关内外,及以贵族黎庶,恐蒙氏亦然矣,三代而忘本,其亦可乎?”

见司徒博彦无有缓和,反直斥蒙毅,在座诸人,复然色变,蒙毅犹甚,怒不及掩,欲立而搏,蒙恬近,趋而阻之。事竟如此,公子扶苏更无措,不当其变。韩子无奈,乃出声曰:“庭前失仪,大罪也。诸位且歇,各自退思,来日再议。”

众人视公子,公子乃就下,遂各去。

会散,各有所归,公子扶苏急召韩子,韩子不得避,乃复。贰人见,分礼而坐,不待公子扶苏言,韩子乃开声:“恭贺公子。”

公子扶苏愕然,颓然而曰:“初以聚事,竟至于此,某实败矣,何来恭贺?”

韩子笑言:“然则,比之此时,与得登位,事再有发,则何如?”

公子愕然,思谋而曰:“以此而言,此时定强于彼时。”

韩子复言:“今日之众,拾人矣;翌日朝堂,百人矣,比之此时,与得彼时,则何如?”

公子扶苏略静,思曰:“此优于彼。”

韩子续曰:“拾人之识,同于一人,于公子有益乎?”

公子扶苏懵,无有答。

韩子低声曰:\"君者,独高也,不与众同,所谓‘寡人’是也;臣齐则至君何?公子熟思之。\"

公子扶苏乃有所得,颔首以应,默然良久,问曰:“某且明矣,然则如今之地,则何如?”。

韩子回曰:“间隙即成,且弥其表,合而不同,并力共举。”

公子扶苏应:“即如此,某且分召而谈,以安众心。”

韩子回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公子且以琢磨,三思而后行。”

不说公子扶苏召见韩子,且言关外诸人,议而并见司徒博彦。司徒博彦有以顾忌,踌躇良久,方聚议之。众人相见,皆忿忿然。张苍先言:“秦人自大,无视关东,此事早知;公子不以吾等微薄,愿以相召,然朝堂名臣,轻视如此,恐不得共事也。不若辞行东反,各归江湖?”

陈平李左车未言,然以其神色,亦为赞同,司徒博彦沉吟:“诸公信赖,随小子西行入关,以求报国,封妻萌子,光耀门楣,流行后世;今止及秦庭壹卿,即思退计,若得直面胡亥之流,或及山东难关,何以度之?所谓‘壹室不得安,何以除天下’?不平蒙毅,何言复位,不得复位,何以入朝,不得入朝,何言安平天下?遇柱而反,非吾等行事也,诸君三思。”

叁人反思,未有言语,然蒙毅恶论,盘桓心头,不得消止,不解无以续其事,李左车毕竟家传,乃复言道:“公子初居人主,习性未定,博彦有能进言乎?夫子有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司徒博彦闻其言而思,乃言道:“习性之言,吾先言于‘孟辙’,再并见公子,诸位且待。”

拜别诸人,司徒博彦趋见“孟辙”。自咸阳使阳周,及反废丘,贰人并未再言。及至此时,司徒博彦请见,多有狼狈。昔日临行,恭请韩子,言说“孟辙”,垦谈公子扶苏,事之多多,以为忠心,复至今日之局,亦为滑稽。

贰人得见,司徒博彦乃拜道:“大家见好。”

“孟辙”还礼,问曰:“公子方散议,小子有以何事?”

司徒博彦回曰:“小子常闻习性之言,特来请教。”

“孟辙”回曰:“习性之言,夫子有之,某亦承之;夫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某曰‘人之初,性本善’。”

司徒博彦乃复问:“大家言及性善,曾闻性恶乎?”

“孟辙”敛容,沉声曰:“昔日稷下,辩及告子,有以性无、性变之言,不得闻性恶之言;及待至肤施,咸阳及废丘,始闻荀子,次及李斯及韩子;故近日,多有研习,未得常见公子扶苏,小子今日所至,特为公子乎?”

见不得脱,司徒博彦亦为赧然,诺诺而言:“某曾言及公子,兼听则明,兼收并蓄,言辞切切,其情殷殷,不易今日与会,得见性恶,故有忧心,求于大家。”

“孟辙”昔日周游诸国,拜谒君侯,言谈劝谏,不知凡几,勾心斗角,亦当平常;今日与会,倒也平常视之,待听闻司徒所言性恶,又及关外诸人,乃有所思,良久乃曰:“即如此,不若小子随某,请见公子。”

司徒博彦应诺,贰人并行。

待贰人至,韩子已离,公子扶苏乃欲分召而谈,及闻“孟辙”及司徒博彦并至,乃有踌躇,思谋壹贰,方予请见。

叁人分礼而坐,不待公子扶苏有问,“孟辙”竟以先言:“公子居秦,复学以儒,不知常闻性善性恶之论乎?”

措不及防,公子扶苏无以应多,思索再三,欲以言说,又不达意,见“孟辙”眼神奕奕,敛神肃容,竟为所慑,乃开言道:“某常闻之,然不能言其差异,请以大家。”

“孟辙”乃拜,复朗声曰:“习性之语,故已有知。三代以降,诸子并出,各有言说。不及其他,惟言儒法。夫子无性善恶,止曰习远;至于孟氏,明言性善,仁义礼智,以心扩之,尽心知性,而后知天;再有荀卿,传承儒学,另言性恶,以为尊礼重法,叁为祭酒,门徒广茂;其有优者,专为法学,言以利害,说以自为。今日此来,臣欲言此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