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 > 第21章 先平郑援 郑公更替

上回说到,晋文公薨,诸侯纷乱,楚复称王而不朝,郑复附楚;秦袭郑不得,秦晋战于殽;宋齐吴三国,伐鲁及东夷,三分其地,约以来年灭东莱,战乃止。

征东之战完毕,另说南楚事。闻楚国反复,宋襄公遣司寇墨翟,率上下俩军及门官部队,共战楚军。

墨翟嘱公子子御静守三关,以隔绝楚之南北。留徒兵部分,驻守方城;改车兵为骑军,疾驰唐地,监察楚国西北诸邑,以及国都动向,斥候往返,以寻时机。

其时郑国君主郑穆公,昔日曾仕于晋,侍晋文公甚恭。及公元前630年,晋秦伐郑,秦叛盟返,晋尚助其回国,立为太子。

已逐秦大夫杞子等三将,秦之袭郑,事泄漏反。郑国上下庆幸而防御松懈。

及闻秦晋战,以为秦必复仇于晋,而晋将无暇东顾;另近期制邑、祭、暴及垂陇四邑,相继割归晋属,郑愈加困顿,故今甫继位,逢晋文公薨,既盼复地,又期得楚盟而扩地,遂出军战宋,拟解三关而释楚北来。

司徒博彦留三仟人守棠溪,领门官柒仟,皆乘马,换工坊新出利剑宝弓,急袭长葛。时乐耳为长葛将,宋门官偷城而入,袭守军,擒其将,更其衣,易其帜,趁夜疾驰,速至新郑。胁乐耳而诈得其城,执其君而召回其军。郑军遂半途而返,不与楚盟。司徒博彦复遣使至制邑,通于晋将,请制邑之驻军,出兵新郑,共为威慑。

准备妥当,司徒博彦,拥郑穆公,召群臣朝议。待左右立,拜穆公而言道:“臣闻公曾奔晋,得仕晋至大夫,其间待晋文公甚谨,其爱幸君。”

“先年,文公原属意公为先导而攻郑,因公言父母之国而罢;后秦叛而文公以君为太子,方允郑和。所为者何?单祈公得位而晋郑世代友好也。”

“今文公方薨,公初登位,更弦易辙,叛晋而复楚。于公,置文公诸侯伯位而不顾;于私,弃文公扶立之恩而不亲,不知此举于忠义何?望公有以教臣及众卿。”

郑穆公闻言,开声应对:“郑,朕之父母之国也。昔日,不得见容于郑,故使晋。晋,朕之二乡也。得遇文公,尽展其才,睦于公卿,其日和合。”

“晋攻郑,朕不愿也;郑离晋,弗朕意也。然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取郑而弃晋也。此乃先公后私之举,上臣以为何?”

司徒博彦辩言:“如公所言,文公之情,私也,郑国之实,公也,以公胜私,可矣,臣亦以为是。然则晋者,襄王之诸侯伯也,继齐桓霸业,从尊王攘夷事。楚者,并称王于周室,蛮夷也。文公盟诸侯而惩楚,得其去王号而朝周,复中原之礼,周宗幸事也。今文公甫薨,而楚复叛,称王而不朝,复举蛮夷。公舍中原而就楚,弃家国而近贼,舍教化而从蛮夷,欲披发左衽乎?”

郑穆公驳曰:“上臣之理,正也。吾亦不敢或忘王室之恩。上臣之宋,得周之恩,以为尊客,隆以公爵,允以天子礼乐,奉商宗祀,无有他患。然自东迁起,百来年间,武王之封,丧而无祀者几何?郑卫蔡陈者,蕞尔国也,居晋楚间,旦夕祸福。早晚所虑者,祖宗大庙也。望上臣谅之。”

司徒博彦道:“臣幼时曾闻有村,名周家庄,周族自居,耕种为生,然村尾接山,虎常出没,不时伤人。敢问于公,若为族长,何以处置?”

郑穆公曰:“遣人巡察,虎至则鸣锣,聚众燃火以驱,恫吓而走,反复数次,应不再来。或集猎勇,村尾设陷,潜伏以待,捕而无虞。”

司徒博彦道:“公之举,然也。若族长不能主事,如何?”

郑穆公曰:“自当委以嫡长,聚众力而行。”

司徒博彦道:“如此吾明矣。今之楚,犹如虎也;王室,村之族长;各诸侯,皆为村民。今族长有恙,虎至,则以嫡长为率,聚众而抗之。所谓嫡长,前有桓公,后有文公。会盟伐楚,深入虎穴,终得降伏。而公此举,犹如纵虎出匣,开门揖盗也。今文公已薨,楚若复猖于中原,何人可制?万一不敬,加于王室,何人不蒙羞?公以一己之利而为虎作伥,此为奸邪也,不配为君。”

时有公子坚,位大臣列,见穆公迫,挺身而出,言曰:“上臣之言,谬矣。郑者,首当其冲,村落围障。齐晋者,村落嫡长,居中而息。帅众抗楚,战不及己身,祸不及宗祠。楚者,伤人之虎,繁饲生养,啸傲山林,不知其踪,更不能绝。伺机往复,伤人而遁,偶能捕之,不除其根,往来报复,为祸愈烈。”

“故郑蔡陈,日日遭凌,物毁人伤,宗卿不宁于朝,庶民嚎啕于野。所谓族首,及于嫡长,居中而无切身之痛。强则抗楚一时,弱则独善其身,何人察我郑之痛楚?何人可责我郑之反复?但为村人,何以参差若此?请上臣有以教我。”

司徒博彦,问而后识其人,言曰:“公子大贤,博彦敬重。然所谓国者,周为车毂,诸侯辐条,共以为车,拓土封疆,安国护民。”

“君言楚之凌虐,然王室分封,诸侯之地,所谓齐,所谓晋,所谓秦,何人得以坐享其成?何人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时值今日,齐有东莱,晋有狄戎,秦有西戎,何人不艰辛,何人得安宁?于郑比之何差?昔日庄公小霸,抗击北戎,屡安盟国。至于今郑,何人有此作为?且说前齐有桓公,今晋有文公,异日秦或有穆公,尊周室而助诸侯,攘外夷而靖疆土,郑以周之近亲而封于侧,今有何人以助周?”

不及他言,司徒博彦复言道:“去岁,宋随晋攻楚,得胜而返,念郑陈蔡之安危,及阻楚之北上,乃驻军三关,以及方城,以为防备。冀有万一,移战南下,以远本土。此实诚为周王思,惠及郑陈蔡楚之举也。郑君不感宋恩,反欲遣军攻宋,释楚北上,复凌诸侯,不知公子以为如何?”

公子坚不复言,司徒博彦视众卿而曰:“郑公德不配位,遗祸诸侯。臣请诸卿,选贤以代。”

宋军控宫室,晋军邻都城,郑军半途尔不得利,众卿商议,迫选公子坚,继位为君,是为郑襄公。司徒博彦遂使郑穆公居陶丘,相伴楚成王。其时,宋齐围鲁都,未即出降。

安排妥当,司徒博彦使于晋军,告以郑事,请驻郑都以为慑,旋率军南下图楚。

另说楚商臣,复称穆王,以潘崇为太师,兼管王宫禁卫。去岁战毕,得收三军、县师、邑兵、私卒等拾数万,然晋齐宋吴之俘虏尚未赎回,故兵质不佳;且若敖氏族已尽遭潘崇屠戮,其他公卿未能及时补缺,代军之将,亦有不足,遂委潘崇以为将,大夫仲归和息公子熊朱辅之。

楚穆王上下协调,整顿训练,终得复建贰广及三军,多余遣守都城。费时糜久,竟未及时发军北往;楚北申、邓及息诸邑,去岁军祥兵败而被俘,竟不及补,亦不能来援。宋之二军,竟得以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