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 > 第16章 四国谋楚 潘崇复仇

上回说到,晋秦宋攻郑,秦失信背盟,晋宋割郑地反。吴修邗沟以连大江南北,繁江淮之往来;楚太子太傅潘崇因替罪太子商臣而出奔,因族人遭诛而奔吴,求托庇而盟攻楚。

俞明年(公元前629年),晋军复南下,宋亦遣下军相随,司马公孙固领之;晋文公邀齐会盟,齐见宋获俩邑而羡之,允诺出军相随,三方约五月,会于启封。

及月,晋文公,宋襄公,齐昭公会于启封,明盟击楚,敬告各诸侯,胆敢背周事楚者,灭国绝祀。晋二军,宋一军,齐一军合计四军,兵车两千辆,徒兵五万。

三军南下,绕郑、穿许、过胡、至于柏国,驻军堂溪,叩楚方城,并遣使至许、胡、东不羹、西不羹等去岁召陵盟国,催讨粮草。

楚闻三国来袭,以成大心为大将,急增兵方城,双方互为对峙,往来攻防不绝。陈蔡二国,不敢妄动。楚王遂抽调息黄二邑兵力,北上助力,楚成王自镇申邑,抵近指挥。

公子子御自去岁驻聃,修缮城墙及道路,闻兵戈再起,率宋上军,借道度汝水,攻袭息黄二邑,楚王抽调部分三关守军,北上对敌,双方对峙。

公子王臣依约,尽起彭城睢宁俩地水师及象军,合计柒仟伍佰人,另舟船数百及水手贰仟人,驶至钟离,待吴军来合。

吴国其时,举全国之力,修通邗沟,无力全出。而自潘崇至吴,楚遣暗探查其虚实,数月不见变化,遂以为暂时无事,不再留意。

得宋国传信,吴君句卑,留弟守都,亲自为将,潘崇为副,领原有一军,以及群舒有巢之健勇,合约俩万人,避江选淮,逆流而上,至钟离,会宋军。及至,潘崇方知宋吴为盟,喜出望外,信心大增。

双方合兵,逆淮水而至黄国。黄息之地,本有公子王臣来犯,复闻又有兵至,遂告急于楚。

楚成王,担心三关有失,传信三关守将戒备,留成大心驻守方城,率申息二邑兵力回援,另调楚都军队北上支援。

吴宋联军,调吴军精锐及群舒有巢健勇,合计伍仟人,以潘崇为将,转而袭冥厄、直辕、大隧三关。潘崇以群舒有巢建勇中通楚音者叁仟人,趁天黑诈关而入,三日陷三关。吴军及宋公子王臣,随后遗舟陆行,进驻三关。其时,楚王警信尚未送至。

未及几日,楚左军自国都至,吴君依计,毁三关而率军南下,退往大别山方向,逐走逐停,并不远离。楚军主将为斗子文,楚之良相,此危急之际,复出以报国。及至关前,因信息不足而犹疑,遂分偏军追击,亲帅余众,过三关而赴訾城,计划顺江东行,至黄国毁吴国舟师,断其归途。

闻楚军至,公子子御帅上军退走,吴国舟船亦退反,并不停留,黄息之围得解。楚将斗子文驻息国,遣使楚成王,待令而行。

且说楚成王自申邑出,心忧三关,兼程以赴。晋齐二军,犄角而立,对抗成大心之方城大军。司马公孙固,率下军自后追击,公子子御撤黄国之围,率上军往迎,三方相见于道国桑隧地。

楚以申息二邑兵力,迎战宋之上下二军。宋军脱农专兵数载,训练器具远胜从前,而申息之师,本为楚国北境精锐,随成得臣城濮之战,战败受损,尚未恢复如初。宋军前后夹击,申息之师腹背受敌,双方鏖战,楚军败绩。

事不可为,楚成王帅贰广突围,宋军并不力战,纵楚王南下,专击黄息二邑兵力。待楚成王召息地楚军,相见斗子文,合军而返,宋国掳申息二军物资遁匿,徒遗无械俘虏于原地。

楚成王听闻吴军已至三关内,而黄息之地,已无敌军,遂留人安抚二邑士卒,合二广及左军,回击吴军。至于方城,委成大心坚守。吴宋联军,近叁万人,走停不定,去往大别山柏举方向。隔山即为前年宋吴二军征淮所至之地,山间地形及通行小径,已尽查而知之,后路无虞。

楚左军尽入三关而逐吴军,方城遂为孤地。宋北上二军及晋齐留守二军,东西合力分攻。先前未战时,宋国司寇墨翟,曾遣百工学院子弟,前来探查方城,有以发现。故此次来战,因乘其变,十日陷关,俘心大成,遣溃卒告以楚成王及楚都。而后,四军押俘虏至于唐国,以为基地,略事休整。唐军应四国盟约,供以辎重,派以向导。其时,晋齐宋吴唐五国,盟军逾七军,晋二军,齐一军,宋二军三师,吴一军三师。唐地驻五军,而大别山柏举地,近三万人。

方城之失,传于楚都,太子商臣,未曾监国,而若敖氏将领俘虏于敌,人心慌乱,不知所措,一面遣使,请于楚成王,一面集军以待。

商臣商于若敖氏,定三策,壹为遣使召周边县师,至都城备战;贰则若敖氏尽出私卒,号召其他卿大夫,私兵皆出,集而成军;三是集楚剩余贰军,以待王命。

且说楚成王得知方城失陷,成大心被擒,懊悔自责不已,始觉此战不同寻常。无列阵,无对战,无问礼,不依前规。唐地五军,背靠桐柏山,邻于三关,威慑随国、申邑、邓邑诸地;而吴军游离大别山麓,不得歼灭,后患无穷。

思而不决,待都城信使至,言商臣及若敖氏布置,楚成王乃有定策。楚王自反而将,领中右贰军,驻防清发水东岸,直面唐地南来之晋国盟军;以公卿之私兵,至汉水北,做二线防备,由王子职及成嘉领之;召周边诸县师,护卫都城,做三线防御,以公子商臣为领。

楚成王帅贰广先行,反清发水,待中右贰军至;另嘱斗子文,将楚左军,紧追吴军,纠缠勿失即可,吴军无舟,无辎重,无退路,必不持久。待败晋军而反击。

晋盟五军得唐地辎重供养,稍以休整,留方城所俘楚军,以唐军监之,留齐军据守三关,震慑随国;晋宋四军,逐河向清发水进发,来战楚军。

且说斗子文,年岁已高,一代良相,原本已经致仕。在职期间,辅佐成王二十七载,兴楚扩地,功劳卓着。去年楚成王捕杀斗勃而不及止,恨成王之短视寡情,原已心灰意冷。今知楚难,仍自复出,勉力为之,然身骨已大不如前。今时追吴,迁延数日,终不得灭,心急病发,竟不能理事,遂以军事付子西(斗宜申)。

城濮之战后,子西带罪,由司马迁工尹,掌管百工。此次跟随斗子文出都,因缘际会,得以领军。环顾若敖氏今日境地,子文老矣,子玉自刎,斗勃被诛,成大心被俘,自身带罪而远军事,举族衰败至斯,岂不哀哉?值此楚国危难之际,若可灭吴得功,或能扭转若敖氏颓势。有以心切,遂忘楚成王之告诫,急驱左军,追击不歇。

再说吴君、公子王臣及潘崇,帅三万军,然水军不利陆战,而象兵不能急行,只吴国陆战士卒壹万人,不能胜楚左军,故游走楚柏举之地,近大别山而动。因群舒及有巢之健勇,喑熟地形而得地利,避楚军而得生存;行军期间,江淮之兵,竟有能御象者。问询得之,部落之时,捕而训养,以为守卫。遂于江淮健勇中,选能御象兼善弓箭者,辅以大象,权当车乘使用。

及至目的地,三军择地而待,徒以万余车徒对阵,隐匿象兵、水兵及江淮健勇。子西求战心切,见吴军兵少,以为奔波失散,且依仗楚军强盛,不以为意,遂下令速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