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 > 第11章 司命延命 金蝉脱壳

上回说到,以楚上巳节之名,平原君与秦太后见楚太子于渭河之游,楚臣黄歇主之,三国盟月,定以连楚抗秦计。

秦宣太后与魏丑夫约于甘泉宫,苑囿狩猎,饮酒赏曲,时常召毛素及司徒博彦,献以口技,尤以军旅狩猎为最。近旬日,无他事。其时,穰侯魏冉及平原君赵胜均已离秦境。

壹日,秦太后复召毛素及司徒博彦,贰人以《扁鹊见蔡桓公》复现,毛素为蔡桓公,司徒博彦以扁鹊,因有前例《优孟谏楚庄王》,故宴毕,秦太后遣魏丑夫而独问贰人。

司徒博彦拜曰:“太后容禀,今吾等随太后居于此已旬日,不知吾等何日启程。”

秦太后答曰:“即日可矣。”

司徒博彦再拜:“太后可有何策以脱身。”

秦太后反问:“小子有何良策。”

司徒博彦言曰:\"愿以太后为尊,随行北反。然此行,吾等恐有山行之需,太后可有预筹?\"

秦太后凝眉,怒曰:“哀家虽已老朽,然平日之时,尤爱狩猎,如今,身骨尚可,小子勿虞。”

司徒博彦私语毛素,后者离殿,殿内独留秦太后及司徒博彦。

司徒博彦开口对曰:“生死者,司命所属。小子常研易,于天道得其壹贰,偶能窥人寿。故随平原君至此,以解太后之厄。”

秦太后疑而笑曰:“小子,以优孟及扁鹊之事,言于哀家,尔有所学,哀家尚知。然今突言及易与人寿,何也?何为哀家之厄?尔为刺客乎,如此,哀家之寿,今日确执于尔手。不知平原君缘何欲亲取哀家之寿,其盼赵速亡乎?”

司徒博彦拜,对曰:“太后恕罪,今晚之事,非君侯之意。寿命之言,事涉天机,言者危寿,故小子止言于太后,以为解厄。以小子所观,太后之寿,止于今岁拾月。今已叁月末,其寿无多矣。穰侯若至于陶邑,其寿亦危,待其卒,秦复收陶邑以为郡,其后无所得,其财亦复归秦。”

秦太后笑曰:“小子今日怪矣,哀家与平原君已盟,即日定会北上赴赵应盟,何以鬼神之事而吓哀家?且依尔言,寿者,司命所属,尔复言可解厄,岂非自相矛盾乎?尔方才所言,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尔亦为此乎?”

司徒博彦语塞,良久方言:\"即如此,太后恕罪,小子不再言,望太后常思今日之景,其拾月之期亦速矣。\"

当晚,秦太后所居之殿突发走水,其势急而众人救之不得。待翌日秦昭襄王等自咸阳至,他人皆无恙,惟秦太后及魏丑夫未见。至其殿,余肆尸,过火而焦,不复能辨。搜众而拷问,得太后侍女回报,言曰太后与魏丑夫,昨日于此殿宴,观伶人口技,或言及病苦及寿命之事。当晚,太后忧思,曾言欲以魏丑夫殉葬,其余异常,再未尝得闻。

秦昭襄王委应侯范雎侦察其事。应侯范雎令追捕魏丑夫全族下狱,并搜昨日伶人,然全宫皆不得见。复着守宫将详查走水之因,回曰疑为殿内多处起火,众人饮酒醉,不能及止而致,定为纵火。

秦昭襄王据此夷魏丑夫叁族,尽诛宫内侍。复暗传诸人影像,至于归赵途径诸郡,以为探查追捕;另遣间访于赵都。至于平原君及穰侯魏冉贰处,亦传信以暗查。

走水夜,甘泉山下,密道旁,叁人陆马,姜戎装扮,往东北雕阴而行。

逾旬日而至其城郊。起初,秦太后虽高寿,然昔年常爱狩猎,故骑行尚无大碍。然终究常年养尊处优,不同于旧,及至后来,因常露宿于野,已有不支之意。及至此地,太后召贰人相商次第行程。

秦太后曰:“吾等已至雕阴,其次有路贰。其壹经定阳入晋境,至于北屈,过河东而北行,至于晋阳。其贰北上高奴,至阳周而东行,经离石而至晋阳。贰位以为何?”

毛素懵,对曰:“小子只至于赵北境,其余地皆无知,太后详之,小子随护。”

司徒博彦曰:“晋阳城仍为赵城,然其西南贰向,皆归秦属。北屈者,晋之屈邑,晋惠公夷吾常守之,晋名马之地,昔日假道伐虢所据也。至北屈,经蒲阳、逾兹氏,抵晋阳。此路先河东而后至晋阳之属。河东地,秦迁其民以居重镇关隘。秦民尊法,吾行期间或有难;至于高奴、阳周,其原属魏地,秦魏反复,离石者,秦赵反复,然其民皆为当地,人心归附不如河东,且上郡地,地广人稀,亦非秦军近日所重,故安全较佳,小子谏太后取上郡而归。”

秦太后笑曰:“小子虽为伶人,然于晋赵之况,多有见识,不易焉。即如此,哀家依言。”

毛素曰:“此行旬日,吾等行于山野,虽得匿行踪,然困倦而不得歇,往北经上郡以反,其地山陵起伏,恐太后凤体违和,不利于行。”

秦太后默然无言,暗承其情。

司徒博彦回曰:“吾等离宫,恐秦王追捕,故行匆匆。及至于此,已过旬日,不知其情何如。吾意入城壹探,如无缉捕,吾等入城歇息补充,复再起行。”

毛素疑曰:“吾贰人,咸阳识者无数,躄(跛足)者毛素,朱儒(矮子)者赵牧,值此之际,如此异行必传于诸郡,何以藏?”

司徒博彦笑曰:“太后及毛君稍待。”

言毕而转身,至于山侧,须臾而返,披发,戎装,污面,其身瘦而挺,近前而言,其声清冽,不复原先朱儒,活脱戎族拾余岁少年模样。

秦太后及毛素异,近前详查,啧啧称奇,竟问其情。

司徒博彦拜曰:“太后恕罪,小子乃马服君赵奢次子,赵牧,年仅捌岁。此行,以朱儒之身随平原君而来,涂面、垫高、厚衣、高靴以修其形。至于其声,含脯核而言,以为长者声。”

秦太后闻言而面异,良久方曰:“哀家今日方知赵谋之大,甚哉。得盼立见赵太后与赵王。如此,哀家亦当奋起。小子且去,自顾其身,事急速反,吾等山行。”

司徒博彦拜别,御马而行。及至雕阴城门,城外无缉捕文书画像,秦兵巡守,日常无异,城池往来,口音驳杂,古周人音,今秦人腔,邻晋魏语,众白狄话,不一而足。缴费入城,阍者亦无异样。

及晌,遍游全城无异,司徒博彦负盐布而出,归见秦太后。纷发传,待日暮,众人易汉服而反城,终幸得入,寻店而居,店家查传,无异而允。

及居,秦太后召司徒博彦见。待其至,秦太后直言:\"小子前言,司命之事,何以为凭?\"

司徒博彦讶然,思而言:“小子无以为凭,然吾师学究天人,可延人寿。太后当知楚之庄子,其曾做《逍遥游》,文中有言:‘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所谓彭祖者,颛顼的第五代孙,亦黄帝第八代孙,其长寿而闻于众。传闻其可向天借寿伍佰载。其常传弟子数,吾师学于彭祖,故以之为祖。”

秦太后疑曰:“彭祖八百寿,吾之于楚,亦常听言,尔师有此道化?现居何处?”

司徒博彦对曰:“吾师乃彭祖再传,其学不精,其寿亦不得其长,至赵而年老,今已羽化。吾虽得见,因幼而未能得习其法。”

秦太后默然不语,良久复问:“既如此,小子前言所谓解厄,何以为之?”

司徒博彦愣,举膊而示,开言:“师所遗流珠,虽无他用,以吾之寿,护太后拾载,可矣!”

是夜,悔梦珠第伍亮,战国梦立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