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荒村被卖女:握锄头砸烂重男轻女 > 第117章 技术权威

棉田蚜虫之役,烟叶水对阵石灰粉,结果清晰得近乎残酷。赵小满田里那些劫后余生、顽强恢复生机的棉株,如同一记无声却响亮的耳光,抽在那些坚持“祖传经验”、鄙视“妇人之见”的男人们脸上。

老槐树下的闲话风向彻底变了。先前关于“妇学田”的质疑和嘲讽,被一种复杂的、带着窘迫和难以置信的惊叹所取代。人们不再嘲笑刘氏的萝卜白菜,而是开始真正琢磨那“堆肥歌”里藏的玄机,窃窃私语地讨论那能杀虫却又不伤苗的“黑药水”到底是什么。

然而,面子终究是横亘在现实需求前的一道高墙。尤其是对那些一辈子在田地里刨食、自诩为庄稼把式的老农而言,要向一个他们从未放在眼里的黄毛丫头低头求教,简直比让他们再去扛一次县衙的板子还难受。

几日过去,赵小满的棉田日渐恢复绿意,而其他田里的情况却不容乐观。石灰的药效过后,残存的蚜虫又开始滋生,棉苗病恹恹的,看得人心里发焦。

终于,在一个夕阳西沉、天色晦暗的傍晚,一个身影在“立身堂”附近徘徊了许久,最终还是一跺脚,硬着头皮走了过来。

是屯子里种田一把好手、平日里颇有些威望的老农**赵老耿**。他黝黑的脸上皱纹深刻,写满了挣扎和窘迫,手里捏着早已熄灭的旱烟杆,走到离“立身堂”门楣还有几步远的地方就停住了脚,吭哧了半天,也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赵小满正在修补鸡笼,听到动静抬起头,看到是他,心中已明白了**分。她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等待着他打破那层可笑又可怜的自尊。

赵老耿被她看得浑身不自在,老脸涨得发紫,最终像是耗尽了所有力气,哑着嗓子艰难地开口,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小满……丫头……你地里那……那治虫子的黑水……是咋弄的?”

一句话说完,他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头垂得更低,不敢看赵小满的眼睛。

赵小满放下手中的活计,没有立刻回答。她看着这个往日里绝不会正眼看她的老农,此刻却为了庄稼低下了倔强的头颅。知识的价值,在此刻具象化了。

她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平静无波:“是烟叶水熬的。”

“烟叶水?”赵老耿猛地抬头,眼中满是惊愕,显然没想到答案如此简单,“就……就那个呛人的玩意儿?熬水一泼就行?”

“嗯。”赵小满点头,“挑不好的烟叶,熬得浓些,晾凉了喷,叶子正反面都要打到,尤其是虫多的地方。傍晚打药最好,不容易烧苗。”

她说得清晰简明,没有丝毫藏私。

赵老耿听得眼睛发亮,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连连点头:“哎!哎!懂了!多谢!多谢你啊丫头!”他激动得转身就想跑回家去试验。

“等等。”赵小满叫住了他。

赵老耿脚步一顿,疑惑地回头,心里咯噔一下,莫非这丫头要提条件?要钱要粮?

赵小满的目光越过他,看向渐渐暗下来的村落,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法子,我可以告诉你。但不是白教。”

赵老耿的心提了起来,紧张地看着她。

赵小满缓缓道:“我家越冬麦快返青了,缺人手耙耨。后日,你若想来学这治虫配药的精细处,可以。但有个条件——”

她顿了顿,目光重新落回赵老耿脸上,一字一句,清晰无比:“**你得带你家里的婆娘,一起来。**”

“啥?”赵老耿愣住了,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带……带她来干啥?她一个婆娘家,笨手笨脚的,能学个啥?”

“能学多少,是她的本事。”赵小满语气淡然,却异常坚定,“但来不来,是你的态度。我这儿的规矩:**换工可以,求学也行,但男人来,需得带上自家女人同来。** 只教一遍,她若听去了,是你们家的造化。她若学不会,往后你家再遇虫灾病害,也别再来问我。”

这话如同重锤,砸得赵老耿头晕眼花!他万万没想到,赵小满提出的竟是这样一个条件!不要钱,不要粮,而是要他带上那个他从未认为需要懂得这些“田里大事”的老婆子!

这……这成何体统!

他张着嘴,想反驳,想拒绝,可看着赵小满那平静却毫无转圜余地的眼神,再想想地里那些岌岌可危的棉苗,到嘴边的硬话又生生咽了回去。技术捏在人家手里,虫灾迫在眉睫,他有什么资格说不?

挣扎了半晌,老耿最终像是被抽走了脊梁骨,颓然道:“……俺……俺知道了……后日……后日俺带她来……”

说完,他几乎是落荒而逃,背影在暮色中显得格外佝偻。

赵小满看着他消失的方向,目光深沉。她知道,打破千百年来的惯性,需要非常手段。直接传授,男人们学了去,很可能转头就忘了背后的女人,甚至更加鄙夷。唯有将他们固有的“所有物”——他们的妻子——强行拉入这个知识的传递圈,才能最直接、最深刻地撼动那腐朽的根基。

两日后,赵老耿果然扭扭捏捏地带着他那同样局促不安的老妻来了。老太太一辈子没经历过这场面,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

赵小满没有多余的话,当着两人的面,仔细演示了如何选烟叶、熬制比例、何时喷洒、如何注意防护等细节,讲解得比那日更加详尽。

老耿听得认真,他老婆起初不敢抬头,后来也忍不住偷偷地听,浑浊的眼睛里渐渐有了光。

此后,又有几户被虫灾逼得没办法的人家,硬着头皮来找赵小满。每一次,赵小满都重复着同样的条件和规矩。

“带你家的一起来。”

“换工可以,女人同来。”

“技术不白教,夫妻同听。”

起初是迫于无奈,男人们带着极大的不情愿领来了妻子。但渐渐地,有些东西在悄然改变。当女人也开始听懂“配比”、“时机”、“虫卵”这些词,当她们也能在田里指出问题甚至提出建议时,男人们惊愕地发现,身边这个沉默了一辈子的“屋里人”,似乎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赵小满没有建立什么正式的学堂,但她用最实际的利益(解决虫灾)和最“刁钻”的条件(夫妻同来),强行在她这片“立身堂”周围,构建起了一个无形的、流动的“技术权威”场域。

来这里,就意味着要默认她的规矩,承认她的技艺,同时,也不得不开始正视那个被他们一直忽略的、身边最亲近的“学习者”。

知识的流动,第一次如此直接地,将男女捆绑在了一起,共同面向土地,寻求生机。

“立身堂”的门槛,似乎无形中变高了,却也变得更加引人踏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