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晚明从关中田亩开始 > 第36章 夏忙

晚明从关中田亩开始 第36章 夏忙

作者:青简客l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11:59:14

天光乍亮,晨雾尚未散尽,张家庄已苏醒过来。昨日的疲惫还残留在筋骨里,新的忙碌却已不容拒绝地开始了。

酒坊是最先喧闹起来的地方。新起的窖池像一口口巨大的蒸锅,白茫茫的水汽弥漫开来,模糊了赤膊汉子们古铜色的脊背。王驼子嘶哑的嗓门穿透雾气:“使劲!翻到底!这窖要是酸了,这个月工分全扣光!”

张远声撩开草帘进来,热浪混着浓烈的酒酵味扑面而来,让他呼吸一窒。

“东家!”王驼子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和蒸汽,急忙凑过来,愁容满面,“新窖是起来了,可高粱下去得太快!库里的顶多再撑半个月!这要是断了粮……”

“不能只盯着高粱。”张远声打断他,目光扫过汩汩流出的新酒,“薯干、陈豆、甚至玉米芯,都能用。你去试,不同的配比都记下来,看哪种出酒稳,成本低。”

王驼子一愣,随即拍腿:“哎哟!还是东家法子多!我这就去办!”

“还有,”张远声叫住他,“人手不够,自己去流民里挑十个手脚干净、老实肯干的。规矩跟他们讲清楚,进了这坊,嘴巴得严实,签了契书,工艺一丝都不能往外漏。干得好,月底额外多给一斗粮。”

“诶!好嘞!”王驼子脸上笑开了花。

这时,张小渔端着一个大木盆,吃力地跨过门槛:“弟弟!王叔!娘熬的绿豆汤!”

“哎哟,小渔姑娘,可辛苦你了!”王驼子赶紧招呼伙计们过来。

张远声接过碗,冰凉的陶壁驱散了些许燥热。“娘呢?”

“在织坊呢,苏婉姐那边忙不过来,好几个婶子中暑了。”张小渔踮着脚,好奇地张望那些咕嘟冒泡的窖池。

“这边烫,别乱摸,送完就回去。”张远声叮嘱了一句。

“知道啦!”小姑娘放下盆,像只蝴蝶般轻快地飞走了。

织坊里相对凉爽,但几十架纺车织机的嗡鸣声汇成一片,听得人头皮发麻。周氏正手把手教一个年轻妇人接线头,语气温和:“对,就这样,食指勾一下,别用蛮力……”

角落用布帘隔出一小块地方,苏婉正给一个面色苍白的妇人喂水,额发被汗水濡湿,贴在光洁的额角。见她忙完一个,张远声才走过去:“情况如何?”

苏婉闻声抬头,见是他,微微颔首:“多是累的,天太热,喝点水歇歇就好。”她抬手擦了擦额角的汗,露出一截纤细的手腕。

“自己也当心。”张远声递过一碗刚才顺手带来的绿豆汤。

苏婉微微一怔,接过碗,指尖无意间碰触,两人都顿了一下。“…多谢。”她低下头,声音很轻。

“嗯。”张远声移开目光,没再多说,转身离开了织坊。苏婉捧着那碗凉丝丝的汤,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口,才轻轻吁了口气。

校场上尘土飞扬,日头毒辣。赵武的吼声比天气更燥:“没吃饱吗?枪都拿不稳!那是烧火棍吗?!”他一把夺过一个年轻后生手里的木枪,气得额头青筋直跳,“看好了!腰沉下去!力从地起!捅出去!”

那后生是新来的流民,吓得脸色发白,手脚都不知该往哪放。

张远声走过去,捡起另一根木枪。“赵叔,歇口气。”他站到那队紧张的乡勇面前,放缓了声音,“别怕。记住三点:脚要像钉子扎进地里,腰要像磨盘拧得住劲,枪要像毒蛇直取要害。你们手里握着的不是木头,是保住身后粮仓、护住爹娘姐妹的倚仗!”

他分解动作,一遍遍演示。汗水很快浸透了他的粗布短褂,勾勒出紧绷的肌肉线条。乡勇们看得目不转睛,渐渐模仿得有了些模样。赵武抱着胳膊在旁边看着,哼了一声,却没再骂人。

训练间隙,两人蹲在老槐树稀薄的树荫下灌凉水。

“胚子都不错,就是欠捶打。”赵武抹了把脸上的汗和土,“练起来像样,真见了血,不知道会不会尿裤子。”

“很快就有机会了。”张远声望着远处被烈日烤得扭曲的地平线,“北面有零星星的流寇窜过来了。下次再有小股毛贼靠近,你带他们去,见见血。”

“就等你这句话!”赵武眼睛一亮,狠狠灌了一大口水。

日头偏西,热气稍退。张远声叫上陈老,去北坡新垦的荒地看看。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不少流民还在趁着凉快抢农时。见到他们,人们纷纷停下活计,恭敬又带着点畏怯地打招呼。

张远声仔细查看苗情,又问了引水的情况。这时,他注意到地头有个五十多岁的老者,衣衫破旧,面有菜色,却不像旁人只顾埋头苦干,反而用树枝在地上划拉着什么,不时还跟旁边的人低语几句,像是在指点。

“那人是谁?”张远声低声问陈老。

陈老眯眼瞧了瞧:“哦,他叫沈百川。听说早年间在县衙户房里帮过闲,认得字,会算数,后来不知怎的倒了运,流落到这儿。是个明白人,就是时运不济。”

张远声点点头,没说什么,多看了那沈百川两眼。

晚饭时分,庄子里飘起炊烟。伙食比往日实在了不少,粥稠了,偶尔还能见到几点油星和咸菜疙瘩。张远声端着碗,和父亲张承恩、陈老他们坐在社堂外的石阶上。张承恩沉默地把自家碗里一块稍大的腌萝卜夹到儿子碗里。陈老则捧着账本,絮絮叨叨:“……酒卖得是好,‘醉仙楼’又订了五十坛……可粮价也涨了,修城墙才是吞金兽,库里那些钱帛,看着多,用起来如流水……”

这时,苏婉端着一只陶罐过来,轻轻放在旁边:“张叔,陈老,赵教头,煮了些金银花水,清热解暑的。”

“有劳苏姑娘了,总是这么细心。”陈老笑呵呵道。

赵武不客气,拿碗就舀了一大口:“痛快!比井水强!”

张远声也舀了半碗,喝了一口,微苦回甘。“多谢。”他说道。

苏婉脸上微热,低声道:“织坊还有些线团要理,我先过去了。”她转身离开,素色的衣裙在傍晚的风里轻轻摆动。

吃过饭,天色尚未完全黑透。陈老却没急着走,他收起账本,脸上露出一丝忧色:“远声啊,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陈老但说无妨。”

“你看,如今庄子里人口越来越多,三教九流,干啥的都有。垦荒的、酿酒的、织布的、练兵的、打铁的……千头万绪。光靠我们几个老家伙整日盯着,疲于奔命,实在是力不从心了。”陈老叹了口气,“就说今日那个沈先生,若不是恰好看到,谁晓得他肚里有墨水?底下还埋着多少有这样那样本事的人,咱不知道。长久下去,非出乱子不可。人管人,累死人,也管不住啊。”

张远声端着空碗,望着眼前渐渐亮起的点点灯火,和那些忙碌一天、此刻终于能稍歇片刻的身影。远处,隐约传来张小渔和几个孩子的笑闹声。

他沉默了片刻,缓缓开口:“陈老说的是。人管人,管不好。得立规矩,得分片,得让他们自己管自己。”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这片日益庞大繁杂的庄园,声音不高,却带着决断:“咱们得把摊子重新理一理。各行各业,各片地方,都得有人牵头,层层负责。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规矩面前,人人平等。这样,才能把这盘散沙,攥成拳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